現代科學技術正在侵蝕著醫學思想,導緻新疫情持續蔓延。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國傢和個人都已經不堪重負。為什麼我們秉承嚴謹的科學思想而行,卻離真理越來越遠?
關於醫療問題,我們需要知道更多的真相——那些發生在曆史上的,當今社會中的,駭人聽聞的,荒唐可笑的,可以規避的,以及難以解決的——醫療的真相。
對於這些真相,我們需要明白背後的原因——知識的局限,道德的睏境,製度的陷害,以及人類對科學的迷信。
彆讓自己陷進去,自己的健康隻有自己可以把握。
本書以作者從醫30多年的親身經曆和所學所感寫成。前半部分以大量的統計數據、真實的臨床案例展示瞭誤診、醫源性疾病等現代醫學還無法解決的睏境,過度依賴醫療儀器所造成的荒唐的醫療行為,以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諸多醫療誤區。後半部分站在曆史、哲學、社會學、邏輯學等多個角度,簡要呈現瞭不同曆史時期的醫學模式,講述瞭很多曆史上有名的科學實驗和醫學案例,來探求當下的醫療睏境和誤區形成的原因,推行綠色、生態的健康理念和醫療模式。
張剋鎮,泰濟堂中醫醫院院長,研究生導師,長期為北京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科學院等機構授課。曾受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講座,多次接受中央電視颱、新華網、美國針灸雜誌等知名媒體的采訪。獨創“元通針法”和“尺膚診斷法”。齣版有《生命空間論》《革命健康》《醫之正道》等多部著作。
第一章 我們陷入瞭怎樣的睏境/001
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健康的人/003
觸目驚心的誤診率/006
不為人知的醫源性疾病/010
持續蔓延的新疫情/015
我們在重復什麼/018
第二章 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背後/023
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給我們帶來瞭什麼/025
當儀器代替瞭思想/029
打開頭顱之後,我們看到瞭什麼/033
從儀器的檢查到數據的解讀,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誤診/037
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數據價值幾何/042
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奬頒給瞭哪些人/047
第三章 我們走入瞭怎樣的誤區/053
分科過細並不等於診斷更加精確/055
什麼是真正的病因/063
同時吃30種藥的病人/068
這些最常見的治病思路對嗎/072
對癥論治和循因治療的思路/078
治療時,我們忘記瞭病人的存在/081
漏洞百齣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製/086
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僅僅是道德問題/089
第四章 科學沒有問題,是我們的思維齣瞭問題/093
所有的治療思路與方法都是某種醫學模式的産物/095
醫學的根本問題齣在哪裏/101
動物實驗與臨床差距有多大/106
精益求精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112
阿司匹林的真相和統計學的謊言/115
沒有智慧的知識是雙倍的愚蠢/125
莫讓科學成瞭絆腳石/128
中西醫的不同隻是研究生命視角的不同/134
第五章 人類和細菌的故事/139
一場關於細菌的終極對話/141
霍亂弧菌液實驗的啓示/144
一場無休止的軍備競賽/149
濫用抗生素損害的隻能是我們自己/151
換一種思路解決問題/155
第六章 生命的空間/159
空間到底是什麼/161
宇宙中的空間/163
人體中的空間/168
所謂經絡,其實就是一個空間/180
第七章 最陌生的是我們自己/187
人體中被忽略的另一半/189
運動的生命和靜止的屍體/192
生命:肉體僅是一部分/197
你隻是樹上的一片葉子/201
認識社會的細胞/206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樂隊/209
第八章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醫學/213
我們始終行走在一條“希望之路”上/215
不得病纔是最好的方法/221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醫學/226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太多驚喜,簡直是疫情期間我最值得的閱讀體驗之一。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醫療係統是一個完美無瑕、永遠以病人為中心的理想王國,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非常接地氣的語言,深入淺齣地剖析瞭醫療行業的各個層麵,從藥物研發的商業邏輯,到醫院運營的成本考量,再到醫患關係中的信息不對稱,每一處都讓我看得觸目驚心。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過度醫療”的部分,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檢查和治療,竟然隱藏著如此復雜的利益鏈條,讓原本就飽受病痛摺磨的患者,還要承受經濟上的雙重打擊。書中列舉的案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數據、有事實作為支撐,這讓我更加信服作者的觀點。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就醫經曆,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推嚮瞭“最優”但並非“必需”的治療方案?這本書不僅僅是揭露問題,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比如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如何識彆潛在的風險,如何為自己爭取知情權。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任人擺布的“病人”,而是有能力主動參與到健康決策中的“夥伴”。這本書絕對是每個關心自己和傢人健康的人都應該閱讀的必讀書籍,它讓你在瞭解真相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評分如果說之前我是一個對醫療世界充滿憧憬的“小白”,那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拿到瞭一張“隱藏地圖”,開始看清醫療世界的真實麵貌。作者以一種近乎偵探的視角,抽絲剝繭地揭示瞭醫療體係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我被書中關於“醫學倫理的邊界”的討論深深吸引。在追求科學進步和盈利的雙重壓力下,那些曾經被視為神聖的醫療倫理,是否還能堅守住底綫?例如,在某些臨床試驗中,為瞭獲得數據,是否會對受試者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公平地分配醫療資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醫療行業的光鮮亮麗背後,也存在著陰暗和掙紮。它並沒有迴避這些矛盾,而是坦誠地展現齣來,並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尤其喜歡作者在結尾處提齣的關於“健康素養”的觀點,他認為,提升公眾的健康素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醫學信息,質疑不閤理的醫療行為,纔是解決許多醫療問題的根本途徑。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 empowerment,讓我覺得作為普通人,我們也有力量去影響和改變醫療體係。
評分這本《醫療的背後》絕對是我近幾年讀過最“硬核”也最有價值的一本書。作者的知識儲備令人驚嘆,他將深奧的醫學原理、復雜的經濟模型以及嚴謹的社會學分析,用一種非常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之前一直認為,醫療就是一場與疾病的戰鬥,醫生就是戰場上的戰士,而我則是那個需要被拯救的士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場“戰鬥”背後更廣闊的圖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疾病的商品化”的討論感到震撼。當疾病變成一種可以被“消費”的産品,當健康被包裝成一種“服務”來銷售,那麼原本純粹的醫者仁心,是否還能保持其初心?作者詳細地分析瞭醫藥企業如何通過市場營銷、公關策略,甚至是通過影響政策來驅動藥物的銷售,以及醫院如何為瞭創收而擴大規模,引進昂貴的設備。這些內容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對自己未來的就醫選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是一次深刻的社會洞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醫療生態係統中的一員,我們的健康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事情,也與整個社會的運行機製息息相關。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為自己增加瞭一個“免疫力”,讓我們在麵對健康問題時,能夠更加清醒、理性地做齣判斷。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頭腦風暴,對“健康”和“醫療”這兩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作者以一種非常超脫的視角,審視瞭人類在追求健康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與睏境。他沒有直接批判,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證,引人深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醫療技術的雙刃劍”的論述,一方麵,科技的進步無疑極大地提高瞭疾病的治愈率,延長瞭人類的壽命;但另一方麵,那些高昂的醫療費用,那些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是否真的對所有人都公平?那些在醫療資源匱乏地區的人們,又該如何享有同等的健康權利?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追求的“健康”,究竟是身體的無病無痛,還是包括瞭精神的滿足、社會的和諧以及環境的可持續?作者巧妙地將醫學、經濟學、社會學甚至是哲學融閤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剝洋蔥,一層層地看到醫療背後隱藏的復雜結構。它讓我不再單純地將醫生視為救世主,而是認識到他們也是在復雜的體係中工作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局限性,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本書教會我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醫療信息,去辨彆那些被包裝得天花亂墜的“奇跡”,而去追尋那些真正科學、有效且可及的醫療方案。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局限於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從宏觀的社會經濟角度,解讀瞭醫療這一復雜現象。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他善於用生動的比喻和貼切的例子,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安慰劑效應”和“疾病的社會建構”的章節。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心理狀態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有著多麼大的影響。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為什麼在某些國傢,醫療成本如此之高,而在另一些國傢,卻能提供更普惠的醫療服務?是什麼樣的製度設計和價值取嚮,造就瞭如此大的差異?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原因。他強調,醫療不僅僅是關於身體的修復,更是關於人的尊嚴、社會的公平以及生命的價值。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健康”的定義更加豐富和多元瞭。我開始明白,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能夠在一個公平、公正、充滿關愛的社會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和潛能。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哲學思考,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與醫療、與生命的關係。
評分好
評分終於要相信瞭
評分好
評分內容比較泛泛而談,針對性不夠突齣。
評分還沒看 質量還行
評分好
評分買迴來看看~
評分還沒看 質量還行
評分商品價格便宜,還能送貨上門,哈哈,方便省事還省錢,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