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M.埃克斯(William M. Akers),美国编剧工会终身会员,已有三个剧本被拍摄制作成剧情长片。埃克斯曾为米高梅、迪斯尼、环球电影制片厂和福克斯、NBC及ABC电视网写作。目前,他有关西贡沦陷的电影剧本已由序曲工作室(Overture Studios)和导演乔恩·阿米尔购得优先权。他在范德堡大学讲授剧本写作和电影制作课程。
埃克斯讲一口还不错的法语,有两条很守规矩的狗,而且是个电视竞赛节目的参赛者,当然,他没胜出。
周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系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常年担任《电影》杂志编辑、《看电影》杂志撰稿人,电影频道《佳片有约》特约影评人。多年来致力于美国电影与好莱坞剧作研究,参与编写《欧洲电影赏析》,并有译著《电影的力量》《21天搞定电影剧本》《好剧本是改出来的》等。
有句老话说:那些做不成什么事的人才会去教书。威廉·M·埃克斯显然是个反证。他既是优秀的作家又是难得的良师——在我看来,这种复合型人才就像能跑能跳能吃能拉的弹簧木马一样稀世罕见。众多编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学会,恨不得你一辈子都别知道的业内真经,《你的剧本逊毙了!》居然就对你倾囊相授。难得的是以极其简洁易懂的语言写就,绝不云山雾罩故弄玄虚。凭什么你就能得来全不费工夫,你小子真够走运!读这本书就像上了一堂令人终身受益的电影专业课,主讲人既有发现的智慧、理解的天赋,还有分享的慷慨——他是一个天生讲故事的人,轻松自在娓娓道来却能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如果马克·吐温写剧本的话,我想他笔下的剧本指导书应该也就是这样了。
——乔恩·阿米尔(Jon Amiel),《都铎王朝》、《偷天陷阱》导演
如果你需要充满赞扬、鼓励,让你自我感觉良好的写作书,我建议你读《作家的心灵鸡汤》,如果你需要一个家伙迎面狠狠一拳让你彻底清醒,再对你和盘托出为好莱坞写剧本的那些赤裸裸、脏兮兮的真实,那就读这本《你的剧本逊毙了!》。
——琳达·麦卡洛(Linda McCullough),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
这本关于剧本写作的书,本身就像一个好剧本,充满了上佳的故事、范例、建议,令我不忍释卷。
——汤姆·舒尔曼(Tom Schulman)《死亡诗社》编剧
这本书宛如一位周到体贴的向导,帮助你摆脱形式的困扰,于创作的死胡同中觅到一条出路。
——约翰·雷夸(John Requa),《我爱你莫里斯》编剧
它是一本高水平的食谱,遵照它就能避免很多年轻或缺乏经验的编剧常犯的错误……它是一座照亮‘剧本黑夜’的灯塔,而光,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本尼迪克特·菲茨杰拉德(Benedict Fitzgerald) 《好血统 》《耶稣受难记》编剧
不针对个人,只就事论事,你的剧本确实很烂,几乎所有剧本在锤炼成形之前都很烂。威廉·M·埃克斯的这本书是出色的向导,带领初次试笔的编剧躲开陷阱和常见错误。他的建议诚实而简单,却可以让你的剧本不那么烂——只要你愿意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拉里·卡拉斯泽斯基(Larry Karaszewski),《1408幻影凶间》《艾德·伍德》《性书大亨》《月亮上的人》编剧
威廉·埃克斯用坦率直接、实事求是的方式告诉你怎么写、怎么改你的剧本。没有任何废话,直接杀向你所犯的错误,再简单明了地告诉你怎样去修改。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马修·特里(Matthew Terry),编剧、教师、www.hollywoodlistales.com网站专栏作家
推荐语
前言
第一幕 故事
第一场 构思
第二场 人物
第三场 结构
第四场 场景
第五场 对话
第二幕 写作实践
第一场 欢迎进入写作
第二场 格式
第三场 人物
第四场 场景描述
第五场 改写
第六场 吹毛求疵
第三幕 现在怎么办?
第一场 别当傻瓜,当专家
第二场 电影业
第三场 杞人之忧
第四场 淡出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第一场 构思
1.你写的并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
写那些让你深深着迷欲罢不能的东西,那些让你血液沸腾,让你午夜难以入眠,让你在鸡尾酒会上不顾场合热烈争论,甚至不惜和老友闹翻的东西。
“写剧本将改变你的人生,就算你不能卖掉它,最起码你改变了你的人生。”
——约翰·特鲁比
我们应该读懂好莱坞传奇剧作教师之一约翰·特鲁比这句话中的暗示:你现在所写的东西在深深吸引别人之前,是否深深吸引着你自己?可能已经深藏于表面之下的十七层底,你笔下的故事是不是终究还是围绕某个吸引你的核心的?
如果你有什么想说,那你的剧本就值得一读。即使你写的是一出光屁股银行劫匪的歌舞片,一样有可能赢得投资。
写作不适合懦夫,它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和精力,艰苦卓绝。从事这项工作一段时日,你就会被痔疮、背痛缠身。如果你一心只想着挣钱,你绝对没法捱过这漫长过程中深入骨髓的艰难困苦。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得确实有什么想说才行。
你为什么想要写作?你为什么充满激情?对你来说什么东西重要?什么是你能写的,你关心的,你所知的,读者有兴趣看的?什么故事你比其他任何作者更有资格说?如果因为之前七部冲浪惊悚片都赚了一笔,所以你也要写一部冲浪者的惊悚片,那从一开始你写作的目的就是错的。而敏锐的观众也能闻到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坏疽的腐臭味。你可以写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电影——如果其中确实有什么东西仿佛钩子勾着你的内脏——你终于有机会写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了。
想想《婚礼傲客》(The Wedding Crashers,2005),乍一看,它似乎蠢到家了。两个家伙偷偷溜进婚礼就为了蹭吃蹭喝泡女孩。我当单身汉那阵儿怎么就没想出这么绝的点子?要是之前想到这个主意,然后坐下来理清思绪挥笔写就这个剧本的是我就更好了!言归正传,我们看看这个蠢故事,它有不同于喧嚣外表的严肃内核。对,一些深邃的东西:两个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是一个就像《墓碑镇》(Tombstone,1993)、《太坏了》(Superbad,2007)那样发生在两个可爱家伙之间表现兄弟情深的故事。而且《婚礼傲客》的内核真实感人,它不是一出脑残喜剧,而是一个讨人喜爱、温暖人心的故事。
“王八蛋才知道哪个会火。”
——雷·查尔斯
你没法知道哪个剧本能卖出去。根本不可能。没人能办到。写你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的原因之二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观众会爱读哪一类故事。制片人总是会告诉你他觉得自己想要什么,但其实他心里一样没底。他只是尽力表现得好像他知道一样,而且他的理由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记住,他还相信他的孩子不会偷他的酒呢,所以为什么要听他的?对经纪人也一样,还有演员,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能喘气的活人。
你必须写那些对你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因为
“不管他们说什么,那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贝尔菲尔德定律
如果回溯到1976年,你随便拦住街上某人问他们想看哪一类电影,他们会回答:“哇,老兄,还用问吗。我想看《大白鲨》(Jaws,1975)那样的。哥们儿,那杀人鲨真是酷毙了。”话虽这样说,其实他只是因为喜欢《大白鲨》,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想去看跟《大白鲨》差不多的电影。他真正想看的是精彩、新颖、令人惊异,而且一点都不像《大白鲨》的影片。他没法表达清楚是因为——连他也不知道自己想看什么,因为压根儿就没看到呢,只有当他看到的时候他才能知道。观众真正想看的终于在1977年火爆影院,它的名字叫《星球大战》(Star Wars)。难道《星球大战》像《大白鲨》么?
制片人也跟观众一样。他们只有等你给他们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所以赶紧把你独特的东西展示给他们吧。
如果他们相信什么能大卖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去叫卖——所以写点你想到的让别人能够卖得出去的东西吧。就算它最后可能没有找到买主,最起码你写了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强力推荐唐纳德·戴维斯唐纳德·戴维斯(Donald Davis),1944—,美国故事大师、作者、牧师。在成为专业讲故事人之前,戴维斯做了20年的牧师。他一共录了二十五盘故事专辑,根据这些故事还写了好几本书,并长年在研讨班、大师班授课。因其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对文化推广的贡献,戴维斯被尊称为“故事泰斗”。——译者注写的《说出你自己的故事》(Telling Your Own Stories),这本书应该可以帮你找到你的故事。
有个帮你选择写什么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一个想法总是固执地一再浮在你的眼前,而且对你说:“听着,伙计,我就是你必须说的那个故事。”你有没有对一个特定事物长时间保持兴趣?也许就可以把这份狂热变成一部电影。长久以来,它就像你体内不死的千年虫一直咬噬着你的五脏六腑。有句话说当人患上“文学痒”之后,除了拿起笔杆来搔搔外,再无他物可以治疗,这就是你的境遇。所以写吧。写你渴望写的东西无疑更容易,因为读者能被你发自内心如假包换的热情感染到。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你找到创作的题材。你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个原创的想法。你拥有完全的自由,可以创造世界、人物、事件,甚至你故事中的历史都可以任你撰写。你掌管一切。尽情撒欢,好好享受吧。或者,你可以窃取历史,写《特洛伊》(Troy,2004)或者《斯巴达300勇士》( 300, 2007)。你可以拿一部不受版权限制的小说,像简·奥斯汀的《艾玛》(Emma,1996),将故事倒置,转眼间,你就得到了《独领风骚》(Clueless,1995)!你也可以花钱买下一个短篇故事、某人的生平故事、一本书或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怎么都行。
不管你选择写什么,你笔下的人物都必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所有好的写作都是写人的状态。电影越耽于情节、动作、特效而疏于人物的刻画与呈现,就越容易陷入困境迷途难返。看看《虎胆龙威》(Die Hard,1988)。你会为麦克莱恩和他的妻子忧心,还担心外面的警察,另外还记挂着汽车修理厂豪华轿车里的孩子。如果我们对你的人物压根儿不关心,那就完了。相反,只要我们与你的人物建立了某种联系,你就万事大吉胜利在望了。
作为你的故事构想的第一个观众,你自己必须首先对它感兴趣。
如果你真的动手去写它,你能在数年之内都保持兴趣不减么?你当然不想眼见火花渐渐熄灭,而摸黑撞进岔路口的花园里。你的故事构想有这么伟大、让人兴奋、不可抗拒么?你能拽着读者从头读到尾么?你认为你能卖掉它么?你的方式有出新出奇之处么?
会有制片人愿意冒着光脚踩过碎玻璃的风险去拍你的电影么?
2.你的构思的原创性不够令人激动!
去看电影!看看那些已经被拍出来的电影。看看那些有趣而具原创性的影片,像《暖暖内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还有《夺金三王》(Three Kings,1999),开始的时候好像是一个简单的小型的战争故事,但是渐渐地却变成了一些更引人入胜的东西!
“人类最古老也最强大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也最强大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
——H·P·洛夫克拉夫特
带我们去一个从未涉足的世界,给我们一次意料之外的旅行。《奇幻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2006)是一部特别的喜剧。而《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1968)甫一问世的时候,更是每个毛孔都透着新鲜。见鬼,实际上直到今天它依然如此。还有《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餾 Day Off,1986)、《上帝之城》(City of God,2002)、《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1999)、《狗脸的岁月》(My Life as a Dog,1985)等等。
每一部影片都是精彩的原创作品。如果你不能带着读者去往一个他们未曾到过的世界,凭什么要求他读完第1页?
我这里有份礼物要送给你。一个你在电影里从未见过的世界,绝对一次都没见过。这个世界离你所在之地不过几里远。而且迄今为止,这个世界还是一片电影处女地。问自己一个艰难的问题:“你怎么才能带我们踏上一段某种程度上新奇而又迷人的旅程?”约翰·巴里(John Barry)的《涨潮》是一本令人震惊的纪实类文学作品。19世纪中叶,一个潜水钟的临时代理工程师行走于密西西比河之底:
没有光,伊兹没法看到河流,但是能感受到它。黑暗静谧之中,水流拥抱着他,河底则吸吮着他。水流也会猛击、鞭打、威吓、拖拽他。一个潜水员只能时而顺着倚靠水流,时而迎着撞挤水流。跟风不一样,水流永不停歇。之后他写道:“有时我需要下沉到河底,但水流很急,需要非常的手段才能使潜水钟下沉……河底漂移的沙子就像浓密的暴风雪……水面下65英尺处,我发现了河床,至少3英尺厚,一整块在移动,很不稳定。为了在河床上面寻找潜水钟的立足点,我用脚拼力插向河床直到脚下有固实的感觉。等到稳力站直了,跟水面上一样迅疾的水流驱动着沙子冲过我的手。我能判断沙子是在河床表面两英尺之下运动,移动速度随深度而成比例降低。”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冲击,那种大胆的色彩搭配和略带嘲讽意味的标题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骨子里的那种“不屑一顾”的劲头。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纸张质感,略微粗粝的触感,让人感觉这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圣经”式教材,而更像是一个同行之间私下交流的“暗号本”。翻开扉页,里面那些结构清晰的章节划分,虽然名字听起来都很“不客气”,但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却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它不像那种空泛地指责“你写得烂”的书,而是真正深入到剧作结构、人物弧光、对话节奏等核心技术层面,用一种近乎解剖手术的精确度去分析常见的问题。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处理“无聊的背景介绍”,作者给出的几个替代方案,简单却有效,让我瞬间明白了自己过去在铺陈信息时犯下的致命错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给你一个万能公式,而是给你提供了一套“拆解”问题的思维框架,让你学会自己去找出那些让你的剧本“逊毙了”的真正原因。这种由内而外的颠覆性体验,是很多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真正力量在于它对“创作者心态”的重塑。它没有用温柔的语言来安抚你对作品的过度保护欲,反而鼓励你拥抱批评,甚至主动寻找剧本中的弱点。作者在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编辑”时,给出的建议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制片人,而不是那个充满激情的作者。这种角色切换的训练非常有效。我发现,当我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草稿时,很多自认为“完美无瑕”的段落,在抽离情感后,确实显得冗余或矫揉造作。这本书的修订版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加彻底,它甚至加入了一个关于“社交媒体时代剧本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口味”的讨论,虽然有些商业化,但也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的审视角度。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一个好剧本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次将“逊毙了”的部分无情删除、重构和打磨的结果。这本书,就是你最好的那个无情审稿人。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原本预期会是一场充满尖酸刻薄和纯粹负面评价的“屠宰场”体验,毕竟书名已经如此挑衅。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严厉批评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的、近乎于匠人精神的呵护。他不是在打击你的创作热情,而是在用最直接、最不加修饰的语言帮你清除那些阻碍你潜力的“杂草”。比如,关于“高概念冲突设定”的那一节,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告诉你“冲突要强”,而是通过几个截然不同的经典案例,对比了如何将一个平庸的冲突“升级”到足以支撑全剧的级别。那种深入到场景动机和角色困境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如何避免陈词滥调”时所采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它们不是那种高深的理论术语,而是能立刻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的具体操作指南。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回去重审了我正在写的一个重要场景的开场白,发现自己果然犯了“试图用介绍性对白来推进剧情”的毛病。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痛苦但必要的“精神排毒”。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鲜明,有一种混不吝的幽默感,让你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被一股寒意笼罩,因为你意识到自己剧本里的那些“硬伤”正在被无情地暴露出来。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总是在你感觉快要被密集的“负面反馈”压垮的时候,突然插入一个让你茅塞顿开的“妙招”,就像是电梯突然加速上升,让你瞬间看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让反派不再是扁平化的恶人”的那段论述,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手法,将反派的动机追溯到了一个极其日常化的、甚至有些可悲的童年阴影上,这种细节的雕琢,让角色的立体感瞬间拔高。这本书并非只是告诉你“什么不能做”,它更强调“为什么不能做”以及“如何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做”。它的修订版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加入了更多针对近年来影视市场新趋势的案例分析,使得那些“陈旧”的剧作错误,现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背景进行批判,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编剧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束强光突然打在了你面前,虽然短暂的失明让你需要时间适应,但随之而来的清晰度是无与伦比的。我喜欢这本书在处理“叙事节奏失衡”问题时的那种系统性方法。作者将节奏的控制细化到了“场景的呼吸”层面,而不是笼统地说“这里太拖沓了”。他提供了一套快速检测法:在剧本中标记出所有“信息传递点”和“情感爆发点”,然后观察它们之间的间隔是否合理。这个工具箱式的建议,实用性强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拿去应用。此外,书中对“场景功能性”的强调也令人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们写场景只是为了交代剧情,这本书则逼迫我们思考,这个场景是否同时承担了“推进人物关系”和“揭示世界观”的双重任务。这种对多任务处理的要求,极大地提升了剧作的密度和效率。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帮你清理创作“垃圾场”的效率工具书,而非一本空洞的励志读物。
评分剧本写作习,希望会有用啊。
评分书不错!下次还来!推荐给同学!对我们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评分感觉很不错的样子 正版 内容很不错 喜欢看
评分挺满意的,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很可爱的封面,期待书本的内容(??ω??)??
评分第十二版比第十一版贵好多,这是为什么?
评分包装完好送货快,服务很好。这本书里剧照很多,图片精美,虽然贵点但是值得,配上通俗的文字,很适合非非专业人士消遣阅读,看完了起码能辨别好电影和坏电影
评分书老贵老厚了,趁着618买超级便宜,质量和编排都很好,不过内容有点不太符合我的胃口,大概是台湾人写的吧,有些名词看着不太清楚,闲置了
评分很好,还算满意吧,以后有机会再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