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多名记者。收入本书的作品是新华社等媒体多名记者历经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精心采写的佳作,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书选取了当代50位基层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榜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近年来,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先进楷模。他们出身平凡,来自基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用真挚的热情书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多名记者。
大梨树村追梦人
在毛丰美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让大梨树村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为了追逐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毕生心血甚至生命,30多年前的穷山村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典范。
在去世前半个月,毛丰美让人用车推着他走遍了大梨树村的山山水水,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他的眼睛湿润了:“我真的还有好多事没来得及给乡亲们做。”
筑梦——让村里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1980年,年仅32岁的毛丰美被选为生产队大队长。当时的大梨树村是数一数二的贫困村。这个看起来个头不高、有些黑瘦的年轻人一上任就给自己提出了高目标:“咱农村人差哪?咋就过不上城里人过的好日子?”
这是全村人的梦想,也是他的奋斗目标。
年轻时就有经营脑瓜的毛丰美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3名村干部北上黑龙江,很快倒腾回两车皮小米和土豆,忙活一个冬天,净剩1万多元,村干部和村民看到希望,也见识了这个领头人的能量。
1983年毛丰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更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大梨树村找到快速发展的道路。他在凤城火车站旁连租带买了6间民房,开起了小旅店,赚得了第一桶金。1985年,投资百万到城里建了全县第一个宾馆,工商局不批手续,他就找县委书记,建宾馆为了省钱他就带村民吃住在工地。
宾馆建成后成了大梨树村的招牌,人们逐渐传开大梨树村有个能人毛丰美,大梨树村和毛丰美的名气越传越响,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到大梨树村来。几年间,大梨树村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等十几个企业,全村900多名劳动力进城、进厂,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人”,大梨树人的命运开始了整体改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毛丰美又带领村里人到县城建了当时辽东最大封闭市场——凤泽大市场及占地2.53万平方米的龙泽蔬菜批发市场。两个大市场2000个摊位为城乡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年营业额上亿元。
大梨树村在上世纪末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家底,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在毛丰美的心里,梦想远还没有实现。
追梦——“干”才是硬道理
随着大梨树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只要毛丰美有时间,他一定把客人带到大梨树村万亩花果山的最高峰,那里有一个“干”字广场,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
“大梨树村有今天,是村里人苦干加巧干干出来的!”这是人们最熟悉他的一句话。
大梨树村在“以工补农”有了初步的积累后,毛丰美开始将目光放到村里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大梨树村的山荒芜多年,荆棘杂草丛生,乱石成片。毛丰美给村民们鼓劲:“只要我们肯吃苦肯流汗,这就是我们的金饭碗。”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人开始艰难的整治荒山过程。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先后治理20多座山头,修环山作业道10条、总长90公里,修高标准等高梯田10600亩,打井50眼,栽桃、梨、苹果、板栗80多万株,硬是把荒山治理成层层梯田的万亩果园。
村民回忆,当时的老毛瘦得只剩下90多斤,40多岁的人像个小老头。
整治后的大山成了大梨树村的摇钱树。他们在山上修建了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等大型景区,仅五味子和葡萄藤蔓盘绕成环山绿色长廊,就长达18公里,为全国最长的生态长廊,大梨树村也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圆梦——大梨树人过上了让人羡慕的好日子
如今的大梨树村,如同一幅江南水乡画,山上绿树红果,村里流水、小桥、人家,一批批的城里人住“庄稼院”感受农家乐趣,逛“青年点”回味激情岁月,登花果山采新尝鲜,访药王谷纵情山水,游影视城“穿越”古今。
村里的经济发展了,村里成立了实业总公司,总资产4亿多元,年利润3000多万元;村里的建设更好了,先后改扩建小学教学楼、大型文体宫、治理穿越新区河道,安装花岗岩护栏;村民们得到了更多实惠,购买新区住房价格补贴、65岁老人养老补贴和考入大学给予一次奖励的“三补一奖”优惠……
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和谐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这一系列美好的称号说明大梨树村的人梦想正在逐步实现。然而,正当他们的老书记带领他们追逐更大梦想的时候,老书记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朴实,封面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字体和庄重的色调,一看就知道内容是严肃而有分量的。初次翻阅,我被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所吸引。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基层工作者,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注重细节的捕捉,使得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立体可感。比如,对一位乡村教师如何克服物资匮乏、用自己的微薄薪水去改善教学条件的描写,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那份不计回报的付出。文字的行文流畅自然,没有刻意的拔高或煽情,而是用事实说话,用行动感人。这种真挚的笔触,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读完后,我感到内心深处被一种强大的正能量所充盈,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力量,让人愿意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中那种“小人物的大担当”的描写情有独钟。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关注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英雄,却忽略了那些在幕后默默支撑起社会运转的普通人。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非常讲究,既有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事迹看似微小,却折射出巨大的精神光芒。比如,一位坚守偏远检查站的干部,常年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坚守。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没有用宏大的辞藻去渲染,而是让事迹本身的光芒自然地穿透纸面。它引发了我对“奉献”二字的重新思考,明白了真正的奉献往往就藏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日常点滴之中,平淡之中见真章。
评分从编辑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处理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版面干净整洁,字体大小适中,注释清晰明了,这对于需要仔细研读的非虚构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呈现这些先进事迹时,保持了一种非常克制的客观性。他们并没有将这些党员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坦诚地记录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做出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付出的代价。这种真实感,恰恰是这类题材作品最难能可贵之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榜样不是天生的,而是无数次艰难选择和自我超越的结果。这种坦诚的态度,使得书中的人物更具亲和力和可学习性,它传递出的信息是:优秀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心存信念,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贡献。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非即时的激情澎湃。它像一部缓缓流淌的长河,润物细无声。我发现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会议中,会不自觉地想起书中某位前辈是如何高效而务实地解决一个棘手问题的。这种“内化”过程是评价一本优秀非虚构作品的关键标准。作者在选择和剪辑素材时,显然下了极大的功夫,确保了入选人物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他们所展现的,是不同层级、不同困境下的坚守与创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当代基层群像图。合上书本时,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感,它鼓励我以更严谨、更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接下来的每一项任务,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而是追求“做好”乃至“做到极致”,这无疑是对阅读者最大的价值回馈。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组织得颇具匠心,它并没有采用简单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中的优秀事迹穿插排列,形成了一种有机的整体感。这种布局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避免了单一主题带来的审美疲劳。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记录事迹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对时代背景和地方特色环境的简要勾勒,这使得人物的“伟大”不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特定土壤的生动体现。比如,在描述一位社区工作者如何化解邻里矛盾时,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社区面临的特定社会结构问题,这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所采取的创新性解决方式。这种将个体努力放置于宏大叙事框架下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可读性,让读者不仅看到了“是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会是这样”。
评分不错的党建书籍
评分帮公司买的
评分正版点赞,学习加油,努力提高
评分还可以了了了
评分正版点赞,学习加油,努力提高
评分还可以了了了
评分一次买了很多书,都是正版,配送小哥辛苦,信赖京东!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