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厢记
定价:23元
作者:王实甫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220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目录
西厢记五剧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折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五本张君瑞庆团□杂剧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内容提要
王实甫*,王春晓评注的《西厢记/中华经典名剧》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本次整理以权威版本为底本,详细注释,并深入分析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可使读者深入理解和领会元杂剧的艺术魅力。
基本信息
书名: 牡丹亭
定价: 28.00元
作者: (明)汤显祖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条形码: 9787101121315
开本: 32开
目录
题词
第一出 标目
第二出 言怀
第三出 训女
第四出 腐叹
第五出 延师
第六出 怅眺
第七出 闺塾
第八出 劝农
第九出 肃苑
第十出 惊梦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踪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词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内容简介
汤显祖著,蔺文锐评注的《牡丹亭/中华经典名剧》继承了中国古典抒情浪漫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充分吸收《西厢记》等传统戏曲的表达技法,不仅文辞优美,唱词典雅华美,而且情景交融,意境深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读者在阅读欣赏中也被深深吸引,沉浸在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中。
《西厢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是惊喜,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被点燃的愉悦。王实甫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写得既大胆又细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自由的向往。初读时,我被那些充满机智和幽默的对话所吸引,张生的“偷会”,莺莺的“扑蝶”,都充满了年轻男女之间那种试探、心动和最终的勇敢。书中的许多唱词,都如同行云流水,朗朗上口,读起来有一种音乐般的享受。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莺莺从最初的矜持、顾虑,到后来的情不自禁、大胆追求,这种情感的递进,写得十分真实。而张生,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负心汉,他的才情,他的深情,他的坚持,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古代读书人对爱情的追求。书中虽然描写了“白马”、“红娘”等情节,但它更多的是在描绘一种纯粹的爱情,一种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心灵契合的理想。读《西厢记》,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它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也是一种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评分《桃花扇》这本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精髓。孔尚任笔下的秦淮河畔,那群名士名妓的欢声笑语,和他们背后潜藏的家国情仇,构成了这出戏曲最动人的底色。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从最初的“我本无心学唱歌,全凭张生论语多”的戏谑,到后来的“请看妾血染冲冠”的决绝,那种情感的转变,那种在乱世中的坚持,让我深受感动。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李香君用血点染《桃花扇》的情节,简直是浑然天成,将个人的爱情与家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满了象征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色人物的刻画,无论是风流才子,还是烟花女子,他们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书中对明末清初那个动荡年代的描绘,也十分真实,那些官场的腐败,那些民间的疾苦,都通过戏曲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读《桃花扇》,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在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的无奈,和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坚守。每次读到“眼看明朝无此身,不如今日死”这样的句子,都让人心头一紧,感叹世事的无常。
评分在合上这套书的最后一页时,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同时也伴随着淡淡的怅然。这几部剧,每部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却又共同指向了中国古典文学深邃的精神内核。从《西厢记》中青春勃发的爱情萌动,到《牡丹亭》中生死不渝的痴情幻化,再到《长生殿》中盛衰交织的帝王悲歌,最后是《桃花扇》里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的交织,这四部作品,如同四面棱镜,折射出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以及人们在其中对情感、命运、理想的探索与挣扎。我常常会被那些经典唱段所打动,那些蕴含着丰富情感和哲理的文字,穿越时空,依然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塑造了我们的审美,也影响了我们对情感的理解。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文字的输入,更是一种文化的浸润,一种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体验。当我放下书本,回味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思想上的成长,在情感上的升华。
评分《长生殿》这本书,给我的感受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它不仅仅是一部戏曲,更像是洪亮的一记钟声,敲打在历史的长河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但通过洪昇的笔墨,那段盛衰交织的传奇,才真正得以鲜活起来。书中所描写的,远不止是帝王的儿女情长,更是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将盛世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悲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刚开始读的时候,那些宫廷内的繁文缛节,那些帝王将相的言语,总让我觉得有些距离感,但当白居易的《长恨歌》化为剧本中的情节,当马嵬坡下的尘土飞扬,当骊宫的灯火阑珊,我才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君王顾我半侧目,倾国倾城不自知”的盛宠,也真切地体会到“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决绝。尤其是“埋香”、“泣颜”等情节,将杨贵妃之死的悲剧推向了顶峰,那种无力感,那种王朝覆灭的宿命感,令人扼腕叹息。而之后唐玄宗在月夜之下遥祭贵妃,那份深沉的思念,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又将这段爱情渲染得更加凄美动人。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千年,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深刻体会了爱情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
评分《牡丹亭》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每次翻开,都像是走进一个鲜活而又梦幻的世界。汤显祖的笔下的杜丽娘,她的情,她的痴,她的死而复生,都带着一股超脱尘世的仙气,又饱含着人间的至情至性。初读时,我被那些华丽的辞藻和婉转的唱词吸引,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美酒,初入口微涩,回味却甘甜绵长。但随着情节的深入,我逐渐被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那跨越生死的爱情所打动。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他们的爱恋显得那样大胆而又纯粹,仿佛是冲破一切枷锁的自由之魂。书中的许多场景,如“皂罗袍”一折,写尽了杜丽娘在后园中的情思,那种少女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对封建礼教的抗拒,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当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那种生命的张力,更是让人惊叹。读这本书,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爱情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以及那些存在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对理想爱情的歌颂,一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