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观花图鉴

四季观花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玲 编
图书标签:
  • 植物图鉴
  • 花卉
  • 四季
  • 观花
  • 园艺
  • 自然
  • 科普
  • 绘画
  • 植物学
  • 休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37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147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植物爱好者及青少年朋友在野外观花时查阅。
本书收录了我国南北城市的常见花卉,按照花卉盛花期月份进行编排,便于按照月份选择观赏。
书中对植物的株型、叶形、叶序、花形、花序的细微识别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的图解,增强了可识别性。
收入的花卉主要为城市公园、路边、花卉市场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品种,部分品种还收录古诗词,寓教于乐。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我国南北地区城市中常见的观花植物,按照植物盛花期分别归入1~12月,便于读者依据时节实时观赏室外的常见花卉。在辨识植物的特征描述方面,也进行了认真编排。如收入的植物图片尽可能把特征和细节放大,文字描述则尽可能简化,也尽量避免使用一些艰涩的术语。为了便于青少年读者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兴趣,部分常见植物还收入一些古诗词。
本书可供植物爱好者及青少年朋友在野外观花时查阅。

作者简介

赵玲,踏花行论坛版主,植物摄影工作者,专注于用数码相机去记录植物的不同风姿,热衷于种植各种花卉,涉猎范围包括草本、木本、球根、多肉等。多年来有意识地去辨别、记录各种接触到的园艺植物和野生植物,也因此经常成为花友们求助植物名字的专业人士。在《花卉》杂志发表多篇相关种植文章,主编《阳台种蔬果——有趣又健康》、《土也可以养花》、《我的迷你花园》等园艺书籍。

目录

一月 001
一品红(猩猩木、老来娇、圣诞红) 002
梅(梅花、春梅、干枝梅、酸梅、青梅) 004
非洲菊(扶郎花) 006
长寿花(矮生伽蓝菜) 008
山茶(茶花、山茶花) 010
朱槿(扶桑、佛桑、大红花、朱槿牡丹) 012
二月 015
月季(当代月季、月季花、月月红、杂交月季、现代月季) 016
蓝目菊(南非万寿菊、白蓝菊、蓝眼菊) 018
长春花(日日春、日日新) 020
非洲凤仙(苏丹凤仙花、玻璃翠、何氏凤仙花) 022
瓜叶菊 024
矮牵牛(碧冬茄) 026
三月 029
风信子(五彩水仙) 030
二乔木兰(二乔玉兰) 032
日本早樱(樱花、东京樱花、吉野樱、日本樱花) 034
黄水仙(洋水仙、喇叭水仙、红口水仙) 036
桃(桃花、碧桃、蟠桃) 038
锦绣杜鹃(鲜艳杜鹃) 040
四季报春(四季樱草、鄂报春) 042
郁金香 044
日本木瓜(倭海棠、日本海棠、樝子、和圆子) 046
羽叶薰衣草 048
四月 051
耧斗菜(西洋耧斗菜) 052
紫藤 054
风铃草(彩钟花、风铃花) 056
玫瑰 058
摩洛哥柳穿鱼(柳穿鱼、姬金鱼草) 060
勋章菊(勋章花) 062
鸳鸯茉莉(双色茉莉) 064
大花铁线莲 066
金盏花(金盏菊) 068
白晶菊(晶晶菊) 070
垂丝海棠 072
五月 075
金鱼草(龙口花、龙头花) 076
朱顶红(花朱顶红、朱顶兰、华胄兰) 078
文心兰(跳舞兰、舞女兰) 080
三色堇(园艺三色堇、角堇) 082
蝴蝶兰(蝶兰、台湾蝴蝶兰) 084
艳山姜(月桃、玉桃) 086
毛地黄(洋地黄) 088
蔓长春花(攀缠长春花) 090
路易斯安娜鸢尾 092
六月 095
石榴(安石榴、丹若) 096
百子莲(百子兰、非洲百合) 098
栀子(水横枝、黄栀子、山栀子、水栀子、山黄栀、越桃) 100
亚洲百合 102
蜀葵(一丈红、棋盘花) 104
六倍利(翠蝶花、南非山梗菜) 106
天竺葵 108
绣球(八仙花、八仙绣球、紫绣球) 110
七月 113
球兰(爬岩板、玉蝶梅) 114
莲(荷花、莲花、芙蓉、芙蕖、菡萏) 116
桔梗(铃铛花、僧冠帽) 118
厚萼凌霄(美国凌霄) 120
龙船花(卖子木、山丹、仙丹花) 122
波斯菊(秋英、大波斯菊) 124
萱草(忘忧草) 126
须苞石竹(美国石竹、十样锦、五彩石竹) 128
旱金莲(旱莲花、荷叶七) 130
紫萼(山玉簪、紫萼玉簪) 132
八月 135
朱唇(朱唇鼠尾草、红花鼠尾草、小红花) 136
向日葵(丈菊、葵花) 138
韭莲(玉帘、风雨兰、韭兰) 140
紫薇(痒痒树、百日红、无皮树) 142
大花紫薇(大叶紫薇、百日红) 144
石蒜(龙爪花、蟑螂花) 146
红鸡蛋花(缅栀子、鸡蛋花) 148
木槿(朝开暮落花) 150
九月 153
鸡冠花(青葙) 154
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 156
克鲁兹王莲(王莲) 158
柳叶马鞭草(南美马鞭草、长茎马鞭草) 160
美丽月见草 162
凤仙花(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 164
大花马齿苋(松叶牡丹、龙须牡丹、太阳花、午时花) 166
环翅马齿苋(马齿牡丹、阔叶马齿苋、阔叶半枝莲、太阳花) 168
茑萝(茑萝松、羽叶茑萝、锦屏封、五角星花) 170
百日菊(百日草、鱼尾菊、节节高、步步登高、火毡花) 172
万寿菊(臭芙蓉、孔雀草) 174
醉蝶花(西洋白花菜、紫龙须) 176
十月 179
夏堇(蓝猪耳) 180
夹竹桃(欧洲夹竹桃、柳叶桃树、枸那、红花夹竹桃) 182
细叶美女樱(细裂美女樱) 184
蝴蝶石斛(蝶花石斛、秋石斛) 186
木芙蓉(芙蓉花、酒醉芙蓉、拒霜花) 188
香彩雀(天使花) 190
沙漠玫瑰(天宝花) 192
千日红(百日红、火球花、圆仔花) 194
一串红(象牙红、西洋红、墙下红) 196
黄帝菊(皇帝菊、美兰菊、黄星菊) 198
十一月 201
翠芦莉(蓝花草) 202
大丽花(大理菊、大丽菊、天竺牡丹、苕菊、洋芍药) 204
兰花美人蕉(黄花美人蕉) 206
大花秋海棠(四季秋海棠) 208
菊花(秋菊、鞠、夏菊、寒菊) 210
十二月 213
马缨丹(五色梅、臭草) 214
鹤望兰(极乐鸟) 216
三角梅(宝巾、簕杜鹃、九重葛、
叶子花) 218
细叶萼距花(小叶萼距花、细叶雪茄花、紫花满天星) 220
植物拉丁学名索引 222

前言/序言


《山海秘闻录》 一卷烟波浩渺的古老绘卷,一册穿越时空的探险手记 内容简介 《山海秘闻录》并非一本描摹寻常景致或应季花卉的图鉴,它所承载的是一个关于远古洪荒、神祇遗迹与奇异生灵的宏大叙事。本书汇集了上古流传至今的孤本典籍、民间口述的奇谭异闻,以及数十年间探险家们深入人迹罕至之地的实地考察记录。它旨在重建一个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充满神秘力量与未解之谜的地理版图——那片古人称之为“山海”的广袤世界。 全书共分五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其内容本身却充斥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令人心悸的未知感。 --- 第一卷:昆仑墟影与四极之疆 此卷聚焦于地理坐标的模糊地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世界边缘的认知与想象。我们不再关注熟悉的五岳,而是深入探讨那些被认为位于“天圆地方”交汇处的圣山。 山脉的秘密: 详细考证了《山海经》中记载的诸多神山,如不周山、烛龙之所居的极北之山,以及沟通人神两界的昆仑。我们通过复原古天文图与地磁异常点,试图圈定这些“精神地标”的可能遗址。书中穿插了对特定岩层结构和矿物分布的研究,解释了为何这些山脉在古代会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例如,关于“玉山”的记载,并非仅指盛产美玉,而是可能指向某种具有特殊物理或能量属性的晶体矿脉。 四海的界限: 对古代的“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进行了地理重构。这不是简单的海洋地理,而是侧重于“极地”概念的阐释。书中详述了古人如何通过观测星象、洋流与季风来界定这些“界限”,以及这些界限内可能存在的奇异水生巨兽的传说成因(例如,深海火山喷发或巨型生物群落迁徙对航海的影响)。 独特的地理现象: 重点分析了如“流沙河”、“不毛之地”等极端环境的成因,引入了地质变迁和古气候学的知识,试图用科学的眼光去“翻译”神话中的地理描述。 --- 第二卷:异兽志异录 如果说第一卷是地图,那么第二卷就是活生生的生态图谱,但这里的物种,超越了现代生物学的范畴。 神兽的分类与功能: 本卷摒弃了传统动物学的分类,依照上古典籍的记载,将异兽划分为“职司”、“灾祸”、“灵佑”三大类。 职司类: 它们并非随意游荡,而是肩负着维持世界运行的“职责”。例如,记载的“开明兽”被认为可能是远古文明对地质活动的监测系统的一种拟人化描述;“相柳”则可能与特定地区的瘟疫传播机制有关。 灾祸类: 描绘了那些被视为毁灭性力量的生物,如九头蛇、食人怪。我们深入探究了这些生物在部落冲突、自然灾害背景下的文化投射,例如,干旱时期对“呼风唤雨”之兽的恐惧。 灵佑类: 着重描绘了那些具有疗愈或指引能力的生物。这部分结合了古代医药学和草药学的知识,分析了那些被赋予神性的植物或动物的实际药用价值。 形态解析: 每一篇目都对异兽的形态进行了细致的“复原”尝试,但重点在于其“超常”的特征(如多头、奇特的肢体结构、发光的皮肤等)。这些特征被置于古代的材料学和光学原理下进行推测,而非简单地认定为奇幻生物。 --- 第三卷:神祇与古文明的残响 本卷转向了对“人”以及“非人智慧生命”的探索。它不再是宗教研究,而是对古代社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推测。 人族的迁徙与分化: 追溯了古籍中记载的夸父、刑天等半人种族的传说。通过考古学发现的早期人类聚落特征,推测这些“巨人”或“斗士”是否是特定时期因环境压力或遗传变异而产生的群体分支。 失落的技术之谜: 集中探讨了关于“不死之术”、“御风而行”、“点石成金”等记载背后的真实技术。书中引入了对古代冶金术、生物工程的零星线索,试图解释那些看似魔法的成就,在当时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可能以何种面貌存在。例如,关于“轩辕之剑”的描述,可能暗指一种运用了当时最高水平锻造工艺的合金兵器。 祭祀场域的分析: 对古代祭坛和宗庙遗址进行了空间功能分析,研究这些场所的选址与建筑学布局如何服务于当时社会对超自然力量的控制与沟通需求。 --- 第四卷:灵物与仙草 此卷是关于“非生命体”的物质研究,其深度远超一般的博物学范畴,更接近于一种古老的炼金术和矿物学结合体。 不朽之物的探寻: 详细记录了古代文献中提及的各类“仙药”与“灵石”。我们对比了不同地区对同一种物质的记载差异,区分了哪些是真实的草药成分被夸大,哪些是具有独特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矿物。例如,对“不死草”的记载,可能指向了某些具有极强抗氧化或再生能力的真菌或苔藓。 环境与物质的关联: 探讨了特定地理环境下(如火山岩区、深海热泉口)可能产生的奇特晶体或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缺乏现代分析手段的古代,自然会被赋予“灵性”。 器物的灵性: 分析了那些因材质特殊或被注入特殊工艺而“通灵”的器物,如传说中的“能言之鼎”、“预言之镜”,它们可能是古代声学、光学或磁性材料的早期应用。 --- 第五卷:史者的困境与重构 本书的收官之卷,是对研究方法本身的探讨与反思。 文献的偏见与失真: 分析了《山海经》等早期文献的成书过程,指出不同时期的抄录、口头流传以及政治目的如何扭曲了原始的地理与生物记录。本卷列举了大量对比案例,展示了如何剥离神话的表层,还原其可能反映的古代真实面貌。 未解之谜与前沿猜想: 总结了当前研究仍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某些区域的突然生态崩溃、跨越数千年的天文现象与文献记载的惊人吻合等。这部分内容鼓励读者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去面对历史留下的深邃谜团。 展望: 强调“山海”并非彻底消失,而是以新的形态融入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引导读者以更开阔的视角审视我们脚下的土地与我们头顶的星空。 --- 《山海秘闻录》是一部跨越地理学、神话学、古代工程学与地质学的综合性著作。它不提供安逸的知识,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踏上寻找失落文明与世界本源的崎岖旅程。它记录的不是四季的流转与花朵的开合,而是世界之初的磅礴与诡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处处透露着一股匠心。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地为你揭开某个领域的神秘面纱。它的文字功底扎实,遣词造句既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科普的严谨性。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沉浸式的探索之旅。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描绘,细致入微,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比如,书中对某种特定工艺流程的描述,步骤清晰,图文并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掌握要领。而且,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总能从一个细小的切口,引申出宏大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这种深度的挖掘能力,真的非常难得。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激昂,时而平缓,读完后感觉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显然在内容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资料的详实和观点的独到性,都远超我预期的水平。这本书无疑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

拿到这本厚重的著作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信息量的庞大与结构的复杂。然而,真正翻阅起来,却发现它采用了极其巧妙的组织方式,将那些看似庞杂的知识点,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链条清晰可见。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但又注入了强烈的个人见解和批判性思维。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那种审慎态度,不盲目站队,而是提供多角度的分析,引导读者自己形成判断,这种开放性的态度,让人倍感尊重。书中穿插的案例研究更是精彩绝伦,它们不仅仅是理论的佐证,更是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精准映射。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就好像在迷宫中不断找到新的出口。排版设计上,也看得出是用心良苦,字体的选择、留白的运用,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深层次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是真正优秀学术作品的标志。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内容会比较空泛。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每一个论点背后都有坚实的数据和详尽的考证作为支撑。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事件或科学原理的重新解读,视角新颖,逻辑缜密,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习得的知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叙事模式,每一章节都会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深化,使得知识的积累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且,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非常注重读者的接受度,适时地插入一些小结和提问,鼓励读者进行主动思考。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它要求你参与进去,和你一起完成思考的闭环。这对于提升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锐气,读起来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作者的表达方式充满了画面感,每一个描述都仿佛一幅生动的油画,色彩鲜明,层次分明。我常常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比喻而停下来,细细回味。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用日常的语言讲述深刻的道理。这种亲和力,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主题之间的距离。书中引用的文献和历史典故也恰到好处,既丰富了内容,又提升了格调,绝无堆砌之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情感的把握也非常到位,在严肃的论述中,不时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感和对所研究对象的深厚热爱,这种人情味,是冷冰冰的数据和理论所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它把复杂性消解了,只留下了清晰的脉络和动人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丰盛’,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它不是一本速读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泡茶、静心,慢慢咀嚼的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仿佛能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那些遥不可及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跨学科内容时的游刃有余,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巧妙地联系起来,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统一规律。这种宏观的洞察力,是许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部分也尤为精彩,它不是基于空想的臆测,而是基于对当前态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脉络的精准把握,因此更具说服力和前瞻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具体主题的记录,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思考问题的指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宽了,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都多了一层理解的维度。

评分

快递冒雨送到,很满意。

评分

价格不贵,如果印刷更好些就好了,图片有些发暗

评分

比想象中的薄

评分

商品很不错,价格优惠,还能送货上门,太省钱省事了,好评没得说。

评分

全彩印刷,内容就如书名,讲了四季的花朵,比较适合我这种初级种花者

评分

价格不贵,如果印刷更好些就好了,图片有些发暗

评分

比想象中的薄

评分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