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热播同名电视剧《翻译官》原著作者缪娟zui奇幻浪漫力作。
★殿堂级实力派言情大神缪娟
本书作者为殿堂级实力派言情大神缪娟,与辛夷坞、顾漫、匪我思存齐名。
★完美珍藏版首度面世!
本书是完美珍藏版,首度面世。
★本文风格:爆笑+热辣+浪漫,还有神秘!
★深情的转校生/霸道的海皇大人,一个跨越前世今生的误会。即使被百般刁难、占便宜,也要追回千万年仍忘不了的她!
★采用双封面的精美装帧,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海报: 内容简介
她以这个身份愉快地生活了多年:聪明的海洋地质系大学生,军舰舰长和舞蹈家的女儿,品尝着对一个年轻科学家的爱恋,积攒自己喜爱的石头。
直到这一天,她遇到那总是给她带来厄运的美少年,才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跌宕起伏的前世情缘。他究竟是谁?平白无故地到来,从容骄横地在她的生活中翻云覆。
她自己又是谁?怎么会跟他有那么多的矛盾关联?
当他掏出那颗埋藏万年的真心,她是否会抛下一切,投入他的怀抱?
作者简介
缪娟,生于20世纪80年代,天蝎座,沈阳人。喜欢好烟、淡酒、雪后高山和夜色中的海。原为专业法语翻译,现在在阿尔卑斯山谷小城生活。性格开朗到粗糙,不离烟酒,不停做梦。春夏秋工作、旅行,冬天留在家里写文字,消遣自己,有幸娱乐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流泪、笑。这样拒绝成熟,固执年少。
经典代表作有《翻译官》《我的波塞冬》《丹尼海格》《智斗》《浮生若梦1:最后的王公》《致命邂逅》(又名《掮客》)等。
精彩书评
缪娟的文字令人着迷,我翻了很多关于希腊神话,如果拿来改写,都没有找到一个能chaoyue《我的波塞冬》的了。爱的时候,他低眉顺眼,怒的时候,剑拔弩张。但有时候多情又温柔,幼稚又刚愎。好在他学乖了。这是缪娟书里一向的喜剧光环,看着很爽。好在她也遇到他了。不然海神的几千年等了不是很可惜?
——读者陶凛凛
缪娟的作品一大特点就是浪漫,总能用她的书把我残缺的少女心缝缝补补,让我至少对爱情还保留一点女性的幻想。安菲特里特是一条学艺不精胆大包天的小海豚,因为喜欢宝石竟敢去偷海皇的三叉戟。小仙女敌不过情场老手,浪子也敌不过爱情。缪娟在过去与现实之间任意来去,游刃有余,这书的回忆与现实看似像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独立的故事,却被她巧妙地串联起来,并在其中慢慢交代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男主的性格特点。
——读者Christ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清新的文了,看时只觉得眼前一亮,仿佛是一道光,轻轻地击中了我的心房。
哦,是波塞冬——那个骄傲尊贵的海神。千年之前,他们曾那样执着地爱过,爱到天地变色,始终无悔。初见时,他是不可一世的海神,她是可爱的海豚,上天眨一眨眼,他们注定相遇。爱情的种子在初见时便已种下,只是,当局者迷。于是,就这样不停追逐,不断重逢,直到最后结合。千年等待,一朝相遇,处处都是小甜蜜。甜蜜的故事里有甜蜜的小幸福。
——读者Tournesol
目录
第一章 多层玄武岩,初见。
第二章 云母,意外。
第三章 黄玉小佛,转转运气。
第四章 绿松石,不变。
第五章 鹅卵石,无处不在。
第六章 海藻晶,怀疑。
第七章 蓝星石,迷惑。
第八章 猫眼石,状似玲珑,实则糊涂。
第九章 红珊瑚,狭路相逢。
第十章 水草玛瑙,乱七八糟。
第十一章 花豹石,失控的情绪。
第十二章 芙蓉石,满心的羡慕。
第十三章 蓝玉髓,传说。
第十四章 雪花石,亲密。
第十五章 虎睛石,小欲望。
第十六章 天河石,没有良心。
第十七章 木变石,猜不透。
第十八章 玫瑰石,得寸进尺。
第十九章 黑曜石,风暴。
第二十章 东陵玉,信用。
第二十一章 彩虹石,雨后天晴。
第二十二章 琥珀,隐藏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白水晶,无能为力。
第二十四章 白皓石,口是心非。
第二十五章 叶腊石,妆模作样。
第二十六章 红纹石,黯淡的心事。
第二十七章 海星玉,沉淀的过往。
第二十八章 蔷薇石英,心甘情愿。
第二十九章 青金石,别样的温柔。
第三十章 蓝方石,危险气息。
第三十一章 金绿宝石,软磨硬泡。
第三十二章 月光石,他们是窗前明月光。
第三十三章 樱花石,故弄玄虚。
第三十四章 橄榄石,欲走还留。
第三十五章 紫玉,恍如初见。
第三十六章 金紫晶,渐行渐远。
第三十七章 雨花石,他和她的如花流年。
第三十八章 蝴蝶石英,情节暗生。
第三十九章 和田籽玉,镌刻的记忆。
第四十章 卷纹石,我要一个答案。
第四十一章 金橘石,他的硬心肠。
第四十二章 黑翡翠,逃出生天的妄想。
第四十三章 祖母绿,又见波塞冬。
精彩书摘
我叫安菲。十九岁。
苦难的高中毕业以后,我的样子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我现在是长头发,波浪卷,及腰。我喜欢化一点妆。走在校园里,经常有同学上来跟我用英语说话,我支吾几句就会露馅,那同学会说:“还以为你是外国人,想练练口语。”
我说:“说日语吧,我会讲日语。”
“那你是哪个专业的?咱们认识一下吧,我是……”
大学里如饥似渴的男生很多,不仅是对知识,更是对女同学。
我算是校园里长得不错的女生,但是这并不能充分描述我在班里所受的优待。
优待如下:我在班里是文艺委员,运动会时各班分列式,穿短裙子举牌的永远是我;扫除我从来不参加;过节我永远有花(含三八妇女节及母亲节);我从来不用自己打开水,每天晚上都有男生给我打两壶开水,一壶用来喝,一壶用来洗脚;班里大部分同学放假回家会给我带点礼物什么的。
上次暑假后返校,少数民族小孩给我带了个一看就很厚重很值钱的银饰,说:“你好好留着,这个很灵。”我说:“不是鬼脸吗?”他一下子把我的嘴捂住:“大神,不可亵渎。”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说了,不是因为我好看。哦不对,不仅仅因为我好看。
我是地质系连续两届唯一的女生,分母是五十六个男同学。
他们在系内能看到另外两个女性,一个是辅导员,三十二岁,人大哲学女博士(人大啊,哲学啊,女博士啊——我就不说她至今单身的事儿了);另一个是教大学语文课的老太,那天她带孙子来上课,上课中间离开教室去接电话,一着急,一吼,连坐在后排睡得正香的少数民族小孩都醒了。语文老太说:“我带着他,谁也别想带走。你媳妇要去美国,你让她去——”
所以,也不奇怪了吧?不算我自恋吧?情有可原吧?
我跟外语学院的女孩一个寝室,她们比较时髦。2007年夏天开始有人剪去流行多年、不断演变的长碎发,梳“沙宣头”,就是后面很短,两鬓较长,很像大耳朵的那种发型;后来是“bobo头”,那是头上蓬蓬,齐眉斩一圈椭圆形小刘海的短发。后来连鞋拔子脸型的姑娘都梳这个“bobo头”了,同寝室的她们终于跟我谈了:“安菲啊,我妈都不梳大波浪了,咱能换一个发型不?你不换也行,跟清华的友好寝室的联谊活动,你就回避吧。”
我很生气,我很纠结。
我捧着我的《海底两万里》泡脚的时候想:我学习这个充满了男儿气概的专业,我留这个显老二十岁的发型,还不都是因为一个人。
我十二岁的时候因为数学成绩好上了育才学校,就是各省都有的选拔特长儿童的那种“畸形中学”,说是一路六年念下来,别人考北大的时候,你能直接照亮美国的常青藤,反正进去的时候谁也没提后来分流的事儿。于是我十四岁的时候就分流了,数学反正是挺好,就是语文总也不及格。分流的意思是我不能直升本部的高中,得参加中考,也就是说,我从特长生又被打回普通少年的行列了。
我很生气,我很纠结。
中考前我也不看书了,不学习。
自己赌气天天游泳。
也没人管我。我爸爸是军舰的舰长,一走几个月,他行驶的海域经常连电话信号都没有,我联系不上他,只能是他给我打电话。上次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还问我:“教你蝶泳,练得怎么样了?爸爸回去再带你去潜水。”
我妈妈除了学习什么都能管,尤其给我补钙补得好,蓝瓶的,双钙合一的,关键在于易吸收,反正那个夏天我开始长个子。我后来知道,也不能多要求她别的什么,她是个舞蹈家,三十多岁了,还在领舞《吉赛尔》。她很诧异我数学好,很诧异我考上了育才。我分流了,她反而觉得有其必然性,因而没再管我。
我游啊游的,有一天就游抽筋了。
我呛了一口水,昏迷之前还想:要是在浅水区该多好。
我醒过来时在自己的床上,看见我妈妈和另一张很好看、很年轻的男孩的脸。我赶快伸手护在胸前,还好有毛巾被。他们看我醒了,松了一口气。
男孩问:“要不要喝一杯水?”
其实我不渴,可是我声音小小地说:“嗯。”
我妈妈去倒水,我看着他。他大约长我几岁,白皮肤,眼睛又黑又亮,鼻子和嘴巴长得很端正,还厚嘟嘟的,像是《一吻定情》里的柏原崇。
我醒过来就没有什么事了。我妈妈开车带着我们两个去餐馆吃饭。
妈妈跟我说:“你就是胡闹,要不是莫凉哥哥,你就……”
“莫凉哥哥?”
我觉得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可是又实在想不起来是在哪里听过,不是有人骂脑筋不好的人“你大脑进水了”吗?我就是刚进过水的。
妈妈说:“你忘了莫凉哥哥?我们经常说起他的。莫叔的儿子,在日本上学,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哦,我想起来了,这才是个厉害的人物。
莫叔是我爸爸的大副,他的孩子三年念完了别人念六年的中学后,进了著名的大学,两年念完了别人念四年的大学,如今在日本做研究生。他几岁?十八九,差不多。
我说:“莫凉哥哥,你在哪里念书啊?”
他欠身回答我说:“东京国立大学。你知道吗?”说话的时候,眼睛看着我,声音又轻又有礼貌。
“我知道,是日本最好的学校。”
他笑笑,没说不是。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哪所大学拿首都的名字命名,又耀武扬威地叫什么“国立”,一般差不到哪里去。
那天吃饭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我妈妈的朋友刘叔。
我们坐在私房菜馆靠窗的位置,窗外是梧桐树,叶子在5月里水润润的,影子投在英俊的莫凉身上。
我一直不停地向他提问题。
“莫凉哥哥,你是博士吗?”
“还没有,硕士才一年级呢。”
“哦……那你学什么的?”
“海洋地理。”
我当时听了真的很敬仰:多么聪明的人啊,多么了不起的学问啊,他把海洋和土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往一块儿弄,怎样的智商啊!
莫凉看着我,我看着他,我后来想他从那个时候已经了解我在这方面理解能力的低下了,于是耐心地解释道:“安菲,所谓海洋地理,不是把海洋和大地放到一起研究,不是既研究太平洋又研究泰山。”
“哦……”
“是在研究海洋下面的地理和地质现象。”
我不知该怎么接话。
他想一想,换了一种方法来解释说:“海下面不是平的,有山有谷有高原,知道吗?”
“嗯。”
“我们就是要研究这些东西,发现它们活动和变化的规律。”
原来如此,真是不能把什么东西都对号入座啊。
但是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刚才不知道:“哦,跟我想的一样。”
我这越描越黑一说完,连刘叔都笑了。
我妈妈说:“莫凉,你什么时候回日本去?”
“假期很长时间,我大约7月份回去,阿姨。”
“菲菲要参加中考了,你有没有时间?你能不能帮帮阿姨,给她上上课,补习一下?”
莫凉略一沉吟:“阿姨,我有时间。”
亲妈妈啊。
就是那个夏天,这个把我从深水区捞出来的男孩子,把物理和化学公式编成顺口溜帮我记;我背不下来《核舟记》的时候,他就用钢笔敲敲我的头;他把英语课文打印下来,里面的重点词汇留空让我填写,又是语法练习,又是完形填空……
学习其实就是一股劲的事儿。
从那年开始,我念书就有了劲头。
我有了一个想要学习的专业,我有了一所想要上的学校,我有了放在心里面的男孩子。他样子英俊,态度可爱和蔼,眼睛像是黑葡萄。
中考结束,成绩在二十天以后公布。
可是莫凉在那之前就要回日本了。
临走时,他送我一块石头。
我当然把那块石头留到现在。手掌四分之一大小,黑色,分层,层间沟回是褐色的,一眼看去平淡无奇,可是仔细观察,这块石头的表面有暗暗的白色纹理,那是一个女孩的侧面,低垂着头,样子幽怨。
那天他指给我看了,我觉得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这块坚硬的石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我们把它放在我家花园里养金鱼和青蛙的大水缸里,青蛙“扑”一下从一片莲叶上蹦过来栖在上面。
莫凉说:“这是一枚火山石,多层玄武岩的断片。那是火山爆发后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非常珍贵的多孔形石头,我在富士山下面拾到的。送给你。”
我收藏得很小心,留到现在。
花有花语,石头也有石头的语言。
能浮在水面上的多层玄武岩在说:初见。
……
前言/序言
《星河彼岸的低语》图书简介 宇宙的浩瀚,是无尽的谜团与未知的邀约。在《星河彼岸的低语》中,我们将跟随一群孤独的探险者,潜入宇宙最深处的黑暗,去探寻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文明的残骸,以及隐藏在光年之外的终极真理。 一、 黎明前的迷航:遗失的坐标与古老的信标 故事始于“奥德赛”号,一艘承载着人类最尖端科技,却也背负着文明衰退阴影的深空探索舰。舰长艾莉莎·维恩,一位以冷静和近乎冷酷的理性著称的女性,她的双眼仿佛能穿透星云的迷雾,直视虚空的本质。她的任务,是追寻一个被数个世纪以来所有星图都标注为“禁区”的区域——代号“塞壬之渊”的未知星域。 “塞壬之渊”并非因其危险而闻名,而是因为它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无法被任何已知物理定律解释的能量波动。传说中,那里是第一个接触到“原初智能”的文明的陨落之地。 在奥德赛号的航程中,他们截获了一段异常清晰的信号,这段信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无线电波,而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意念投射”。信号源指向一颗被浓密暗物质云包裹的行星——伊卡洛斯七号。 伊卡洛斯七号的环境极端恶劣,大气层中充满了高能粒子,地表温度足以融化最坚固的合金。然而,当登陆小队穿过风暴屏障,抵达地表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宏伟得令人窒息的遗迹群。这些建筑并非由任何已知材料构成,它们似乎是“生长”出来的,仿佛是某种巨型生物骨骼的延伸。 遗迹的核心,是一座被称为“时间之塔”的结构。它内部的时间流速与外界存在微小但致命的差异。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第一批“低语者”的记录——一种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类人智慧生命,他们对宇宙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 二、 编码的记忆:熵增的反面与循环的悖论 低语者的文明并未因战争或灾难而毁灭,而是因其自身对“完美”的追求而走向了终结。他们发现了一种逆转局部熵增的方法,可以将信息和能量无限期地保存下来,理论上可以实现永恒。 然而,他们留下的日志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真相:当熵被局部逆转时,宇宙中其他地方的熵增速度会成倍加快。他们的“永恒”是以牺牲更广阔的宇宙为代价的。 艾莉莎和她的首席科学官,哲学家兼物理学家凯恩·拉塞尔,开始争论这次发现的伦理困境。凯恩主张,这些知识必须被带回人类社会,即使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这是理解“生命”意义的唯一途径。艾莉莎则坚信,有些知识是“毒药”,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承担其重量。 在探索过程中,他们激活了一个休眠中的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并非设计来对抗外敌,而是用来隔离他们自己。防御机制启动后,“奥德赛”号的船员们开始经历极其逼真的幻觉,这些幻觉是低语者文明衰亡前的集体恐慌和绝望的投射。船员们在现实与虚妄的边缘挣扎,友谊与信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三、 虚空中的同行者:非物质形态的智慧 随着奥德赛号深入塞壬之渊的中心,他们遇到了真正的“低语者”——或者说,是他们留下的“残影”。这些存在不再具有固定的物理形态,它们是纯粹的、高度复杂的能量信息结构,漂浮在星系间的零点能场中。 这些“残影”开始与艾莉莎和凯恩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他们描述了一种他们称之为“大寂静”的终极状态——宇宙膨胀的尽头,所有恒星熄灭,信息无法再传递的绝对虚无。低语者们试图通过“跨维度折叠”逃离这个命运,但他们失败了,并因此将自己分裂成了无数信息碎片。 其中一个强大的残影向艾莉莎展示了一个震撼的画面: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第一次钻木取火到星际殖民,都不过是宇宙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一次“信息扰动”。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种不断尝试自我理解的计算过程。 这场交流中,艾莉莎不再是一个冷酷的舰长,她被迫面对自己的恐惧:如果她的存在仅仅是一个随机的计算结果,那么她所珍视的一切意义又在哪里? 四、 核心的选择:回归或超越 在伊卡洛斯七号的深处,船员们发现了一个巨型的“信息存储核心”。这个核心是低语者文明最后的“种子”,它包含了所有对抗“大寂静”的方法,以及他们文明崩溃的完整过程。 然而,激活这个核心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并且必须选择一个“信息载体”来继承和执行低语者的“最终方案”。这个方案涉及到一个大胆的计划:将意识上传到一个非碳基的结构中,期望能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在宇宙的终结中幸存下来。 凯恩坚信这是人类进化的唯一机会,他自愿成为载体。但艾莉莎发现了核心深层的一个隐藏信息:低语者的最终方案,本质上是自我逃避,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宇宙的终极问题,只会将痛苦延迟,甚至加剧。 最终,艾莉莎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她没有选择继承或逃避,而是利用“奥德赛”号的反应堆,将核心中的所有信息——包括那些诱人的“永生”技术和毁灭性的警告——全部发送到了一个她精心计算过的、远离任何智慧生命星系的“信息黑洞”中。 她的行为,不是为了毁灭知识,而是为了隔离风险。她选择让那些危险的、可能导致文明自我毁灭的知识,回归到宇宙的背景噪音中,不再干扰正在蹒跚学步的人类文明。 尾声:归途中的回响 “奥德赛”号满载着空洞的沉默和沉重的秘密返回。他们没有带回可以立即改变人类科技树的奇迹,也没有发现可以被写进教科书的史诗。他们带回的,是关于限制的理解,以及对傲慢的深刻警惕。 在漫长的返航途中,艾莉莎很少说话。她知道,他们带回的真相比任何外星技术都更具颠覆性:宇宙的终极答案可能不是找到一种方法去战胜终结,而是学会如何有尊严地、有意义地存在于那短暂的光亮之中。 《星河彼岸的低语》探讨的不是星际战争或宏大叙事,而是关于知识的重量、进化的代价,以及在无垠的虚空中,一个文明如何定义自身存在的价值。它邀请读者一同潜入哲学的深渊,思考我们在浩瀚星海中的真正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