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1.《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由消防局的技术人员编写,有较好的针对性。
2.《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主要讲解建筑消防的设计与施工,对建筑防火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对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进行了详细讲解。
内容简介
《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依据国家新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介绍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常见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消防系统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现场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消防工程专业的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1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1
1.1 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 1
1.1.1 民用建筑分类 1
1.1.2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 2
1.2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6
1.2.1 总平面布局 6
1.2.2 平面布置 7
1.3 防火分区 9
1.3.1 防火分区的类型 9
1.3.2 防火分区设计标准 10
1.4 安全疏散和避难 15
1.4.1 疏散安全分区 15
1.4.2 安全疏散时间 16
1.4.3 安全疏散距离 19
1.4.4 避难 22
2 厂房、仓库和材料堆场防火设计 24
2.1 厂房和仓库 24
2.1.1 火灾危险性分类 24
2.1.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27
2.1.3 厂房和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 30
2.1.4 厂房的防火间距 34
2.1.5 仓库的防火间距 38
2.1.6 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41
2.1.7 厂房的安全疏散 46
2.1.8 仓库的安全疏散 48
2.2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9
2.2.1 一般规定 49
2.2.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50
2.2.3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53
2.2.4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57
2.2.5 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 60
3 建筑防火构造与设施 61
3.1 建筑构造 61
3.1.1 防火墙 61
3.1.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64
3.1.3 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67
3.1.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 69
3.1.5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73
3.1.6 天桥、栈桥和管沟 77
3.1.7 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 78
3.2 灭火救援设施 79
3.2.1 消防车道 79
3.2.2 救援场地和入口 80
3.2.3 消防电梯 81
3.2.4 直升机停机坪 83
4 常见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 84
4.1 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84
4.1.1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84
4.1.2 钢结构耐火性能化设计 88
4.1.3 建筑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防火设计 98
4.1.4 工业企业建筑防爆设计 100
4.2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设计与施工 104
4.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4
4.2.2 火灾探测器 109
4.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121
4.2.4 火灾报警控制器 123
4.2.5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30
4.2.6 消防控制室 136
4.2.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组件安装 138
4.3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设计与施工 141
4.3.1 供水设施 141
4.3.2 消火栓系统 148
4.3.3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安装 153
4.3.4 控制与操作 156
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与施工 157
4.4.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 157
4.4.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装置 165
4.4.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75
4.4.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装 187
4.4.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 195
4.5 自动气体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与施工 195
4.5.1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95
4.5.2 泡沫灭火系统 204
5 消防系统供电、调试、验收与维护 224
5.1 消防系统供电、布线与接地选择 224
5.1.1 消防系统的供电 224
5.1.2 消防系统的布线与接地 224
5.2 消防系统的调试、验收及维护 226
5.2.1 调试前的准备 226
5.2.2 消防系统调试 227
5.2.3 消防系统验收 242
5.2.4 消防系统维护 252
参考文献 260
前言/序言
《城市消防规划与控制》 导论:城市生命线的守护者——消防规划的时代意义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的浪潮中,城市如同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其生命力的维系离不开安全保障的基石。消防,作为城市安全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其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规划。本书《城市消防规划与控制》正是基于这一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罗列消防技术规范,而是深入探讨了城市消防体系的宏观构建、微观布局以及运行机制,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可操作的城市消防安全蓝图。 本书的出发点,在于认识到消防工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灭火救援范畴,而是融入了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经济运行乃至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一个合理的城市消防规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保障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城市消防规划与控制》聚焦于“规划”这一核心,强调从源头上预防火灾,从整体上优化消防资源配置,从长远上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 第一章:城市消防规划的理论基石与发展脉络 本章将追溯城市消防规划的理论渊源,剖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我们将探讨早期城市防火的朴素观念,如何逐渐演进为科学化的消防管理体系。重点在于梳理消防规划的核心理念,例如“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根本方针,以及风险评估、等级划分、动态调整等重要理论支撑。 1.1 消防规划的起源与演进: 从古代的防火措施到近代消防科学的诞生,再到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形成,系统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1.2 消防规划的核心理论: 探讨风险管理、系统论、运筹学在消防规划中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1.3 消防规划的战略定位: 分析消防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中的角色,以及其与其他城市专项规划的联动关系。 1.4 国际消防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选取一些在消防规划方面具有先进经验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其成功之处,为国内消防规划提供参考。 第二章:城市消防风险评估与辨识 消防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充分了解城市的消防风险。本章将详细介绍城市消防风险的构成要素、评估方法以及风险辨识的重点区域。我们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析影响城市火灾风险的关键因素,包括城市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建筑类型、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气象因素等,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流程。 2.1 城市火灾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明确火灾风险的内涵,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2.2 城市火灾风险的构成要素分析: 深入剖析影响火灾风险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社会因素(人口、文化)、经济因素(产业、技术)、工程因素(建筑、设施)等。 2.3 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介绍定性评估(专家咨询法、情景分析法)和定量评估(概率统计法、模型仿真法)等多种评估技术。 2.4 重点火灾风险区域的辨识与划定: 针对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石油化工区、老旧城区、地下空间等易发高危区域,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辨识策略。 2.5 动态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 探讨如何建立覆盖城市各区域的火灾风险动态监测网络,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及时预警。 第三章:城市消防规划的宏观布局与分区控制 基于对城市消防风险的充分认知,本章将重点阐述城市消防规划的宏观布局策略。这包括对城市整体消防安全等级的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消防安全要求,以及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消防安全优化。 3.1 城市整体消防安全等级的划分: 依据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火灾风险等因素,对城市整体消防安全等级进行科学划分。 3.2 城市功能区域的消防安全特性分析: 针对不同性质的城市区域,分析其火灾风险特点和消防安全需求,提出差异化的规划控制策略。 3.3 城市空间结构的消防安全优化: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建筑密度、道路宽度、防火间距等,降低火灾蔓延风险。 3.4 消防安全分区与控制单元的划分: 依据火灾风险和消防资源可及性,将城市划分为若干消防安全分区,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5 城市防火带与隔离带的规划: 分析城市防火带、隔离带的设置原则、类型和技术要求,以及其在城市消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城市消防设施的科学布局与优化配置 消防设施是城市消防体系的“血管”和“神经”。本章将深入探讨城市消防设施的布局原则、类型选择、配置标准以及优化配置策略。我们将重点关注消防水源、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物联网等关键设施,并强调其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性。 4.1 城市消防水源的规划与保障: 分析消防给水系统(市政给水、独立消防水源)的规划原则,以及水源的可靠性、可达性保障。 4.2 消防站的选址、规模与配置: 探讨消防站的科学选址原则,根据城市规模和消防需求确定消防站的类型、数量和装备配置。 4.3 消防车通道与灭火救援场地的规划: 强调消防车通道的畅通性、宽度和承载能力,以及合理规划灭火救援场地的必要性。 4.4 城市消防物联网的建设与应用: 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智能监控、应急联动等,提升消防管理效率。 4.5 消防设施的联动与协同: 探讨如何实现各类消防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形成高效的消防响应体系。 第五章:城市消防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再完善的规划,也需要有效的实施与管理才能转化为现实。本章将聚焦于城市消防规划的落地环节,包括规划的审批、实施监管、动态评估以及法律保障。我们将强调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探讨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5.1 城市消防规划的审批与备案制度: 明确消防规划的法定审批流程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 5.2 消防规划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规划内容得到有效落实。 5.3 城市消防规划的评估与修订: 强调定期对消防规划进行评估,并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和火灾形势进行适时修订。 5.4 城市消防规划的法律法规保障: 分析与消防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划的法律效力。 5.5 规划实施中的协同与合作: 强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在消防规划实施中的协同合作。 第六章:城市特殊区域的消防规划与控制 本章将针对城市中一些特殊的、高风险的区域,如石油化工园区、老旧城区、地下空间、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深入的消防规划探讨。我们将分析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特点,并提出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消防规划和控制策略。 6.1 石油化工园区的消防风险与对策: 聚焦于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输送和生产过程中的火灾风险,提出严格的防火间距、防爆措施和应急预案。 6.2 老旧城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与改造: 针对老旧城区建筑密集、管线老化、消防设施陈旧等问题,提出消防改造和风险控制方案。 6.3 地下空间的消防规划与通风排烟: 重点关注地下空间火灾蔓延快、人员疏散难等问题,强调通风排烟、防火分隔和逃生通道的规划。 6.4 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安全保护: 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如何科学设置消防设施,制定符合古建筑特点的消防措施。 6.5 大型交通枢纽与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规划: 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强调疏散引导、消防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七章:城市消防应急联动与综合管理 消防规划并非终点,而是消防应急联动和综合管理的基础。本章将探讨城市消防应急体系的构建,包括火灾信息共享、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多部门协同作战以及公众参与等。 7.1 城市火灾应急体系的构成要素: 明确火灾信息收集、指挥调度、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关键环节。 7.2 城市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强调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编制,并定期组织大规模、多部门的联合演练。 7.3 跨部门、跨区域的消防应急联动: 探讨如何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公安、消防、卫生、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 7.4 城市消防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资源调配于一体的应急管理平台。 7.5 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与参与: 强调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火灾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鼓励公众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中来。 结语:面向未来的城市消防安全 《城市消防规划与控制》一书,旨在为城市消防安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它将引领读者从宏观层面理解城市消防的战略地位,从微观层面掌握消防规划的关键技术,并最终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 resilient 的城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消防规划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本书期待能成为城市规划者、消防管理者、建筑师以及所有关心城市安全的人士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