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波兰最后一位社会主义当家人波兰前总统雅鲁泽尔斯基在世界政治历史上属于相当有分量的一位政治家。他的一生毁誉参半,经历奇特;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在波兰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推动型作用。作者利用自己特殊的政治身份,根据自身经历,参照相关历史史实,力图为读者们树立一个多角度、多方面的雅鲁泽尔斯基。同时也经历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波兰。
作者简介
刘彦顺,1933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1953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留学波兰,就读于波兰外交学院。
1958年参加外交工作,先后在我国驻革但斯克总领事馆、驻波兰大使馆、外交部苏欧司、欧亚司任职。1984年任参赞。1992年至1995年任驻波兰共和国大使。
1995年底退休。任中波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外交史学会理事,前外交官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在《中国外交辞典》和《世界外交大辞典》两书中担任常务编委(欧亚部分主编)。
著有《山河湖海话波兰》,合著《东欧剧变纪实》,合译《哥穆尔卡沉浮记》、《哥穆尔卡的改革探索》、《十二月转折》、《中断的十年》、《波兰的债务》等。
目录
序
引言 “条条大道通北京,所以我来了”
第一章 童年和流亡西伯利亚(1923年---1943年)
一 玫瑰色的童年 二 教会学校的学生 三 流亡西伯利亚 四 圆了参军梦
第二章 战火的洗礼与平步青云(1943年---1970年)
一 在梁赞军校的日子 二 从奥卡河到易北河 三 不再是“过去的我” 四 爱情的故事 五 出任国防部长 六 葬母的故事 七 波军参与侵捷事件 八 十二月事件前后 九 回答就是一个字“是!
第三章 团结工会兴起的前后(1970年---1981年)
一 也喜欢过盖莱克 二 波军中唯一的大将 三 同卡尼亚联手接权 四 出任政府总理 五 索取“90天安定的日子” 六 争取支持的最初努力 七 第一次会见瓦文萨 八 比得哥什事件 九 苏共的“波兰俱乐部” 十 华沙条约的“第一次警告” 十一 出席苏共第26次代表大会 十二 克留奇科夫出的主意十三 布列斯特“历险记” 十四 布列斯特秘密会谈 十五 苏斯洛夫的“警报” 十六 苏联大使的抗议和苏共中央的信 十七 十一中全会的“政变”风波 十八 深夜的“闲聊” 十九 新任首席大主教格莱姆普 二十 东西方都不是慈善家 卄一 葛罗米柯大驾莅临华沙 卄二 波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卄三 聚焦党内的派别斗争 卄四 政府同团结工会谈判破裂 卄五 库利科夫又来了 卄六 去克里米亚“受训斥” 卄七 团结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卄八 “一个不想生而生了出来的孩子” 卄九“只要用班克,何必用坦克” 三十 出任波党中央第一书记
第四章 战时状态的实施和结束(1981年---1983年)
一 “三人会谈”无果而终 二 “狂欢节”还在继续 三 团结工会拉多姆会议 四 外交部长的报告五 巴卡教授的“三问” 六 内务部长的报告 七 政治局扩大会议 八 老大哥的承诺 九 风萧萧兮的悲壮 十 走上“最后的一条路” 十一 宣布“战时状态” 十二 大拘捕和流血事件 十三 笑话也是武器 十四 “中国猪肉”的故事 十五 库克林斯基的插曲 十六 未来怎么办? 十七 两个“第一次”讲话 十八 民族复兴爱国运动 十九 教皇第二次回国访问 二十 教皇会见瓦文萨 卄一 结束“战时状态”
第五章 剧变前风光平静的年代(1983年 --- 1987年)
一 转移了战场 二 争取民心的努力 三 波别乌什科事件 四 重返国际舞台(1) 五 重返国际舞台(2) 六 重返国际舞台(3) 七 跨过了两个门槛 八 有了共同语言 九 “条条大道通北京”十 走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 十一 全民公投的失败
第六章 昙花一现的历史大妥协(1987年 --- 1989)
一 4 – 5月罢工浪潮 二 七中和八中全会 三 基什查克担起重任 四 拉科夫斯基打错算盘 五 瓦文萨发动了攻势 六 十中全会第一阶段会议 七 十中全会第二阶段会议 八 角色的转换 九 圆桌会议(1) 十 圆桌会议(2) 十一 议会选举 十二 决定命运的时刻
第七章 “你们的总统,我们的总理”(1989年---1991年)
一 总统选举的风波 二 夺取政权的决战 三 马佐维耶茨基政府 四 社民党的诞生 五 在总统任上 ---- 力求民族和解 六 在总统任上 ---- 确保边界安全 七 在总统任上 ---- 澄清卡廷迷案 八 脱下军装,走下政坛
第八章 黄昏时节的云起云落(1992年 ---- 2014年)
一 人生的新阶段 二 著述与答辩 三 羞辱与荣耀 四 仇恨与和解 五 将军的90大寿
六 能否,入土为安?
附 录 一 波苏关系的死结“卡廷之谜”的澄清 二 奥得 – 尼斯边界问题的始末
后 记
精彩书摘
波兰的“实验田”居然结出这样的果实,这出乎雅鲁泽尔斯基的意料,更出乎那位积极支持雅鲁泽尔斯基进行革新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意料。人们知道,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对波党迟迟不对团结工会动“外科手术”深表不满,并一再施加各种各样的压力,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戈尔巴乔夫结束了苏共的“老年政治”,提出了“新思维”,对西方大搞“缓和”,对东欧实行“松绑”。他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各党独自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声言不再控制东欧国家,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紧迫性,意在推动和营造“大家庭”进行整体改革的氛围。他把雅鲁泽尔斯基倡导的圆桌会议,视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验田”,不仅给予支持,而且大加赞扬。在马佐维耶茨基受命组阁时,罗共给波党中央和苏共中央及华约国家各党中央写信,建议动用武力干预波兰。对齐奥塞斯库的这一建议,戈尔巴乔夫根本不予置理,使它自生自灭。与此同时,苏共中央宣传部长布什林对西方记者说,波兰的团结工会“不是异端”,“如今要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苏共正密切关注波兰形势,但是作为学生,而不是先生”。
戈尔巴乔夫根本不想动用武力干涉波兰,他不仅认可波兰的变化,甚至还自觉不自觉地把波兰当作样板,加紧推动“大家庭”其他国家来进行改革。在戈尔巴乔夫看来,尽管波兰“实验田”结出的果实并不十分理想,但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国防部和内务部的部长仍由波党人士担任,雅鲁泽尔斯基总统仍是三军统帅握有军权,波兰仍是华沙条约的成员国,形势仍然是可控的。戈尔巴乔夫的如意算盘是:希望东欧国家能与苏联同步进行改革,配合苏联的改革,创造出一个“大家庭”相互配合、一起改革的局面。
……
波兰历史的弄潮儿: 雅鲁泽尔斯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好!!!!!!!!!!!!!
评分
☆☆☆☆☆
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
☆☆☆☆☆
商品给力 书写了作为波兰最后一位社会主义当家人,波兰前总统雅鲁泽尔斯基在世界政治历史上属于相当有分量的一位政治家。他的一生毁誉参半,经历奇特;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在波兰发展历史上所起到的推动型作用。作者利用自己特殊的政治身份,根据自身经历,参照相关历史史实,力图为读者们树立一个多角度、多方面的雅鲁泽尔斯基。同时也经历在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上的波兰。
评分
☆☆☆☆☆
波兰的转变比俄国成功
评分
☆☆☆☆☆
东欧剧变的历史见证者,很喜欢。。。。。。。。。。
评分
☆☆☆☆☆
东欧剧变的历史见证者,很喜欢。。。。。。。。。。
评分
☆☆☆☆☆
相信读者诸君在这里就有着一个机会,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可能性,最后剩下的就是去执行执行再执行……
评分
☆☆☆☆☆
相信读者诸君在这里就有着一个机会,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可能性,最后剩下的就是去执行执行再执行……
评分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