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图书销量近300万册
不可思议的想象
不同凡响的夸张
不可复制的喜剧
内容简介
一天晚上,我正睡觉,突然看见一个像拇指一样大的、白色的、跟火腿肠似的影子在我头上飘来飘去!后来,我竟然从自己的身体里像烟一样的飘了起来……原来,爸爸发明了金蝉出壳机,可以让人的意识从身体里飘出来!我用他的发明飘到半空中偷看别人的卷子,却回不到自己身体里;我利用他的发明,让老虎、狮子、大象的意识金蝉出壳;科学狂人猴子利用他的发明,盗走了科学家的思想……世界有麻烦了,这可怎么办?
作者简介
杨鹏,笔名雪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出版作品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杨鹏科幻系列》《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校园三剑客》等,动画片《少年狄仁杰》(104集)《千千问》(128集)《福娃》(52集)《YOYO奇遇记》(52集)、中国首部大型科幻话剧《带绿色回家》等,理论专著《卡通叙事学》《科幻类型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等,创作翻译影视同期书:《快乐星球》《变形金刚》《少年包青天》《小鲤鱼历险记》《芭比娃娃》等。曾3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另外还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河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金鹰奖,美猴奖等各类大奖20多次,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爸爸别闹啦/1
二 神秘的声音/8
三 金蝉出壳/15
四 我变成隐身人/22
五 又出纰漏了/29
六 就是不醒来/35
七 医生搞不懂/40
八 考试“秘密武器”/47
九 我变成学霸/54
十 突然失控/60
十一 分身有术/67
十二 追踪银行劫匪/73
十 三 意识攻击/80
十 四 捉拿人贩子/86
十 五 惩治坏蛋/93
精彩书摘
一爸爸别闹啦
“杨歌,杨歌……”
半夜,一个充满绝望的声音在我耳边呼唤,我定睛一看,只见一个白色、烟雾状、像拇指一样大的东西在我面前飘来飘去。
我毛骨悚然,吓得尖声喊道:“有鬼呀!”
我猛地拉上被子,蒙上脸,吓得在被窝儿里直哆嗦,等我的心稍微安定下来时,才回过神来,刚才那个白色的影子好像有点儿像爸爸,并且,声音也是爸爸的声音。
是爸爸变成了鬼?还是爸爸在装神弄鬼捉弄我?
我猛地掀开被子,往床的四周张望了一下。那个白影子不见了,那个声音也消失了。我打开灯,目光向书桌看去,咦,爸爸正躺在台灯下像火柴盒一样大的小床上,睡得正香呢!
故事讲到这里,你一定会问我,你爸爸怎么会睡在火柴盒一样大的小床上?他像青菜虫一样大吗?这怎么可能呢?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如果你看过“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的其他故事,你会知道,我爸爸原来和别的爸爸一样,是一米八、五大三粗的大高个儿,他之所以会变小,是因为我的妈妈老是骂他,骂他一次缩小一厘米,再骂一次又缩小一厘米,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拇指小人儿,整天待在我的口袋里,当我的“教育部部长”,随时随地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由于这个原因,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爸爸变小以后,许多事情都干不了了,却成了发明家,发明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说聪明饭、摇钱树、后悔药什么的。最近一段时间,他又在搞发明,每天废寝忘食,经常做实验做到半夜三更,乒乒乓乓的让人睡不着觉。不过,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以前他搞发明,总是会提前高调地告诉我,他又一个史无前例、可以改变人类文明史的发明就要诞生了;而这一回,他一反常态,神神秘秘的,我问他在干什么,他闭口不言。
今天晚上,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听见爸爸在叫我:“杨歌,杨歌……”
我睁开眼睛一看,四周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天还没亮呢!
我十二分不满地想:我已经好多天没睡安稳觉了,本以为今天能有所改观,没想到他竟然在半夜三更把我叫醒,真是太过分了!
我打开灯,生气地说:“爸爸,你还让不让人睡觉啦?”
但是,我看见书桌上,爸爸正躺在一堆实验仪器旁边,睡得很沉!
我用两个手指将爸爸提起来,说:“爸爸,别装睡了,你干吗半夜三更的把我叫醒?”
爸爸依旧紧闭双眼不搭理我,一副睡得很熟的样子。我气结,将爸爸放在他的小床上,跑回床上,关上灯,继续睡觉。
过了一会儿,我的耳边又传来爸爸的声音:“杨歌,杨歌……”
我气坏了,爸爸肯定是故意的!
我吼道:“爸爸,别闹了,我明天还要上课呢!”
爸爸却不管不顾,继续叫我:“杨歌,杨歌……”
我气急败坏,再次打开灯,却发现爸爸依然闭着眼睛装睡。
“爸爸,你觉得很好玩儿吗?我要告诉妈妈,你半夜三更骚扰我,不让我睡觉!”
爸爸是个“妻管严”,过去我只要说去跟妈妈告状,爸爸一准会向我求饶。但这一回,他连眼珠子都没有动一下!
“爸爸,你要是再吵我睡觉,我就拿胶布把你的嘴巴封起来!”我愤怒地说。
爸爸充耳不闻,一动不动。
我拿他没办法,只好关上灯,躺下来继续睡。但是,爸爸的声音又一次十分讨厌地响起:“杨歌,杨歌……”
“爸爸,你存心不让我睡觉……”我睁开眼睛,无奈地说。
但是,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我看见一个很像爸爸的白影子在我面前飘来荡去,不停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我心惊胆战地用被子盖住头。当我再次大着胆子打开灯时,看见爸爸还在睡觉。
我不禁担心起来:难道爸爸死了,是他的幽灵在呼唤我?
我惊恐万状地将手指放到他的鼻孔前,谢天谢地,爸爸还有呼吸!
我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摇爸爸的身体,说:“爸爸,快起来!”
爸爸似乎睡得很沉,没有任何反应。我气得直跺脚,搞不清楚爸爸是不是在装睡。
我还想继续叫他,突然,我想起一句话:“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打了一个哈欠,心想:算了,明天再找爸爸算账!
我困死了,关上灯,在床上躺下。但我很快又不安地想:那个白影子会不会再次出现?
我心怀恐惧地等待着,但之后那个白影子再也没有出现过,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
前言/序言
假如你爱自己的爸爸
安武林
假如你爱自己的爸爸,请把他装进口袋里;假如你恨自己的爸爸,请把他装进口袋里;假如你烦他讨厌他,就找一张报纸把他盖起来,放进抽屉里。《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就是这么一本童话书。现在的童话书的内容分为三种:一种是人和动物(或者纯动物的)的关系,一种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种是纯粹的幻想里的各种关系(也可称为幻想小说)。《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就是属于第二种童话,它通过童话的夸张手法,非常真切地反映了一个男人或者说爸爸现实的生存状态。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好:男人也需要关怀。这本童话无疑是体现对男人关怀的主题的,而且是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
如何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如何了解爸爸的心理世界,如何去爱和尊重自己的爸爸,这本童话都有很恰切的答案。杨歌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就像大多数爸爸一样,他有不平凡的想法,但是在事业上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因而,也影响了他在家中的地位。杨歌的妈妈认为杨歌的爸爸没有出息,所以,动不动就讽刺、挖苦和责骂她。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家庭现象,几乎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验和人感受。爸爸(男人)的处境很不好,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心理的压力,都给爸爸(男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那些抽烟的男人、酗酒的男人、脸上没有笑容的男人,几乎都是种种压力的直接的表现者。而这个杨歌的爸爸,在杨歌妈妈的骂声中逐渐变成了一个小人,只有1?80厘米。
童话中的夸张手法是不可或缺的,它揭示的是生活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可能发生的事,它多有象征的意义。杨歌的爸爸在杨歌妈妈面前矮三分,因为他不能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所以这种夸张是非常合理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人就没有不平凡的想法,就没有这种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机遇,运气,等等。世界上许多名人不是一生都一名不文而在死后突然名扬四海的吗?杨歌的爸爸因为变成了小矮人,当然不能继续工作了,可见家庭的遭遇对一个爸爸(男人)的影响是致命的。所以,杨歌的妈妈让杨歌的爸爸全权负责杨歌的教育工作。形象的说法是,杨歌的爸爸成了这个家庭的保姆,或者说是杨歌的随从。杨歌无论去哪儿,口袋里都装着爸爸。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遭遇了许多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滑稽而有趣的事。因为太小,所以他被丢失过。杨歌有时候为了逃避爸爸的监督,也曾把睡着的爸爸悄悄放在抽屉里,用报纸盖上。杨歌踢足球,爸爸表现了强烈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在杨歌的爸爸被小偷偷走的那一章里,又反映了杨歌爸爸的足智多谋、机智灵活的一面,当然,他让一个小偷浪子回头、迷途知返,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个爸爸是很有善心和爱心的,他给一个患了癌症的小女孩的马戏表演,充分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但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他也曾动摇过。比如说,杨歌捡到一元钱时,爸爸坚定地让儿子把这一元钱交给警察叔叔,而当儿子捡到一万元时,他却主张儿子先带回家里。这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实在的爸爸,我们不会因为他有不优秀的一面而失去对他的敬意。在所有的故事之中,这个爸爸的表现都是优秀的,我们完全可以称他为“一个好男人”。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并不是表现一个爸爸(男人)的成功的,尽管他也有成功的机会,只是他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决定了他不是一个投机钻营的人,否则他会成为一个名人。这一切的故事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是,他具备了那些条件和元素。也就是说,他是一粒饱满、健康的种子,而不是那种根本没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条件适宜,他就能开花结果,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对于那些从来都不了解和不理解或者说有点鄙视自己爸爸的孩子来说,这本童话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任何一个有着平凡父亲的孩子,在这本童话里都能感受到自己爸爸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本解读父亲和加强两代人沟通情感的童话书。认识这个世界,从自己的爸爸开始,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时间旅行者的指南:跨越时空的奇遇与思考》 图书介绍: 《时间旅行者的指南》并非一本教人如何制造时光机器的实用手册,而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深度探讨时间本质与人类命运的哲学冒险小说。本书以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科尔宾的独行时间旅行者的视角展开,他拥有一台祖传的、外形酷似维多利亚时代黄铜望远镜的简易时间航行设备。亚历山大并非为了改变历史而旅行,他更像是一位孤独的观察者,一个历史的“清道夫”,致力于记录那些被主流历史遗忘的、转瞬即逝的瞬间。 第一部分:时空迷雾中的低语 故事的开端,亚历山大正躲藏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处偏僻橄榄园中。他不是来听苏格拉底辩论的,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特定品种的紫色鸢尾花,这种花只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前夜的宁静中短暂盛开。 亚历山大的旅行哲学是“最小干预原则”。他深信,每一次对过去的微小扰动,都可能在未来引发不可预知的“蝴蝶效应”,因此他像影子一样穿梭,他的主要任务是记录——记录气味、光线、未被文字记载的日常对话和瞬间的情感波动。 在这一部分中,读者将跟随亚历山大潜入中世纪欧洲的炼金术士密室,感受那些在壁炉旁燃烧着希望与恐惧的漫长夜晚;他短暂地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不是为了欣赏伦勃朗的画作,而是为了记录雨水落在积水的鹅卵石街道上,那种特有的、带着泥土腥味的声响。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重构了历史的“颗粒感”。例如,书中详尽描述了古罗马广场上小贩的叫卖声是如何被风吹散,以及中世纪农妇手中面包的粗糙质地。这些细节的堆砌,构建了一个比教科书更加鲜活、也更加脆弱的过去。 第二部分:悖论的沉重与伦理的边界 随着故事的深入,亚历山大开始面对时间旅行者最大的困境:知识的重负与情感的隔离。他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预见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甚至目睹了遥远未来的科技奇观,但这所有的认知,都无法让他与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书中穿插了亚历山大记录下的几次“险些干预”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他对一位名叫“莉拉”的1920年代巴黎诗人的观察。莉拉才华横溢,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病而英年早逝。亚历山大拥有现代的药物,他只需一剂青霉素就能挽救她的生命。然而,他克制住了。 在这里,小说深入探讨了时间的“不可逆性”与“宿命论”。亚历山大与一位自称是“时间管理局”边缘人物的神秘老者进行了一次跨越千年的“邮件”通信(通过在特定时间点放置刻有时空坐标的金属片实现)。这位老者警告他,干预历史的结果并非改变,而是创造一个更糟糕、更扭曲的平行现实,一个充满逻辑裂痕的“病态时间线”。 亚历山大的内心挣扎构成了这部分的核心矛盾:作为一个人,他渴望同情和救赎;但作为时间的守护者,他必须服从冰冷的、全息的宇宙法则。 第三部分:未来之镜与存在的意义 故事的后半段,亚历山大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前往遥远的未来,公元3500年。他期待看到人类文明的巅峰,或是彻底的毁灭。 他抵达的未来,却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景象:人类文明并未消失,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物质需求被高度满足,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的“停滞”。人们不再追求宏大的目标,艺术变得高度抽象和内省,历史被视为一种“过于喧嚣”的过去。 在未来,亚历山大遇到了一个由AI驱动的“记忆守护者”。这个守护者对他的出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它发现,亚历山大身上携带着大量关于“不确定性”和“激情”的原始数据,这些在未来社会中已经极其稀缺的情感,成了珍贵的“文物”。 通过与记忆守护者的对话,亚历山大开始反思他自身存在的价值。如果他记录的一切最终都会被更高级的文明重新编目和消化,那么他这位孤独的旅行者,是否仅仅是宇宙自我观察的一个冗余环节? 结局:重返此刻,珍视“不确定性” 最终,亚历山大没有选择留在未来,也没有试图回到过去“修正”自己的遗憾。他选择将时间航行设备封存,回到他自己“本应出现”的时代——一个普通、充满矛盾、却又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当下。 他明白,时间旅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改变过去或窥探未来,而在于深刻理解“此时此刻”的脆弱与珍贵。每一秒的流逝,无论悲喜,都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叙事。 《时间旅行者的指南》是一部关于观察、克制、以及最终接受不完美现实的史诗。它邀请读者跟随亚历山大的脚步,不仅是为了体验历史的壮丽与诡谲,更是为了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转折点,理解我们是如何被时间塑造成形,以及,我们如何在已知终点的阴影下,依旧选择充满热忱地活在当下。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富有诗意,结构精巧,是献给所有对时间、历史和存在主义抱有好奇心的读者的深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