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0-3岁婴幼儿的阅读需要!
充满着作者对儿童“分享精神”的期待!
圆圆和点点一起玩,突然发现自己的小毯子不见了,赶快一起去找吧,不在抽屉里,垃圾桶里面也没有,晾衣架上也没有……到底去哪里了呢?忽然传来几声“喵喵”声……
佐佐木洋子,1952年生于日本青森县。5岁来到东京,并定居至今。她从小擅长绘画,后进入女子美术大学学习美术设计,毕业后进入索尼公司从事电脑设计, 起初设计贺卡以及时尚文具等。之后成为自由插画家,工作涉及广告、形象设计、宣传等广泛领域。
1979年开始从事出版相关工作,为“小妖怪童话系列(角野荣子/原作)画插图。耳目一新的插画在童书世界掀起热潮,她也因而初露头角。此后,她生育了两个孩子,继续坚持绘画创作,并将育儿的经验运用到绘本创作中,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低幼绘本作品。
她的作品已有多部在中国出版发行:“小熊宝宝绘本系列”(连环画出版社、蒲蒲兰绘本馆)、“小妖怪童话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淘气宝宝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和“噼里啪啦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其中,“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已多次再版,累计销售几百万册。“小妖怪童话系列”、“淘气宝宝系列”和“噼里啪啦系列”也不断热卖,深受读者好评。
她的主要作品还有《baba baba 快快快》、《食物》和“奇异森林系列”等。
这本《小毯子哪儿去了?》是她的低幼绘本作品,于2010年10月由21世纪出版社和日本白杨社在中日两国同时出版。
小毯子找到了!
我看到的《小毯子哪儿去了?》尚未成书,还只是处于编制过程中的PDF格式“绘本”。读时触摸不到纸张质感、亦没有手捧一本小绘本的那种真切。尽管如此,抢“鲜”阅读仍不失为一份幸运,因为,《小毯子哪儿去了?》以佐佐木洋子一贯亲切、生动、轻溢着婴儿奶香般的风格的吸引了我。
“小毯子哪儿去了?”轻读书名,就能感觉到微微上扬的疑惑问话语气,我仿佛看到宝宝被问题吸引时的那种带着思考的错愕表情。莞尔之间,看到封面上的两只有着婴儿可爱酣睡状的小狗狗分别睡在自己的小毯子上,故事的内在线索自是不言自明——这是一个将要讲述小狗狗找小毯子的故事。
直至慢慢读到最后一页,情节的推进想象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的小狗狗会这样执着地去找自己的小毯子吗?不大可能。然而,小宝宝会。十几个月甚至4、5岁的宝宝也会因安全感而需要自己的“爱”物,不见了会有不安感,会执着的去寻找;
——生活中的小狗狗的同伴关系会如此密切和关爱吗?不大可能。然而,小宝宝会。小宝宝的交往从一开始对成人照顾者的需要逐渐向同伴转移,2岁左右起时迅猛出现对儿童玩伴的需要,交往的方式就是通过互相模仿和追随表现出来;
——生活中的小狗狗会和小猫咪分享自己的“爱”物吗?不大可能。然而,宝宝可以做到。3岁左右的小宝宝开始建立分享意识了,故事里暗含的分享也充满着画家对儿童分享精神的期待。
这份情理,就是佐佐木洋子笔下的小动物拥有着真实生活中婴幼儿的那些可爱的身形、举止和精神状态。
故事的语言很有特点,和画家的其他一些绘本一样,仍用“对话体”,除一句“棕色的圆圆和黑色的点点是好朋友”这一句话以外,小狗圆圆的问话与其他动物的对话构成了整个故事,随着对话展开情节的起承转合,这符合1-2岁的小宝宝生活中的语言状态——主要是表达需要或者疑问探究,反映出绘作者对低幼儿的细致洞察与了解。同时,每一句话都非常干净、简洁、规范,句式简单重复1-3遍以后再推进到另一种表达句式里,这种稳定的结构易于让小宝宝听明白并理解。
但是,不交代讲述主体的问话体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这就对画面和文字的自然融合要求甚高。如,“点点,我的小毯子不见了,怎么办啊!”这是谁在说话呢?仅听、看这句话是不能明白的,但是画面上圆圆焦急的神情与点点同情的样子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是圆圆在提问。整本故事的语言与画面就是这样结合自然、融合——没有图片,表述不完整,读者就无法理解;结合了图片,表述完整了。作者用心的细致、缜密与巧妙一展无疑。更大的好处在于,顺应小宝宝读图理解的需要。
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想说明什么呢?对小宝宝有什么作用呢?我经常接触0-3婴幼儿的家长,有很多家长对小宝宝读什么感到困惑,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总是站在促进知识吸纳的角度来评判阅读的作用。今天,看到这本绘本,我认为推荐给低幼儿的家庭再适合不过了,同伴追随、翻箱倒柜、寻找发现、学习分享这些内容都是宝宝生活中已经或正在经历的经验,小毯子、球、套圈等这些真实物以及各种生活情景的再现,促进小宝宝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建立联系、重温经验,对促进记忆、发展联想、学习表达、培养关爱的情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期盼这本书快点出版。相信,手捧它,就如同手捧纯净的小婴儿,成人会心生温暖爱意,陪伴身边那软香柔嫩的宝宝,共享阅读乐趣。
——上海卢湾早教指导服务中心资深教师开心
这本书的色彩运用真的太棒了!那些柔和的、略带暖意的颜色,比如淡黄、浅粉、浅蓝,瞬间就营造出一种非常温馨、安全的氛围,特别适合小宝贝们。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那种被阳光晒过的、软乎乎的感觉。而且,插画的线条非常流畅,圆润可爱,一点都不尖锐,非常适合小手抓握和宝宝们的视觉发展。即使是3岁以下的孩子,也能被这些充满童趣的画面吸引住。我特别喜欢图画中那些小小的细节,比如草地上零星散落的花朵,或者小动物们头上戴的可爱的小帽子,这些都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也给家长提供了很多和孩子互动、讲故事的素材。有时候,我会指着图上的一些小物件,问宝宝“这是什么呀?”,虽然他们还不懂,但那种专注的神情,真的是最美的画面。整体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故事,更像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能够给孩子带来美的启迪,培养他们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能力。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情感体验真的很细腻。尽管我无法透露具体的情节,但它传递出的那种温暖、陪伴和安全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完全表达的。我能感受到故事里角色之间那种无声的关怀,即使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这本书就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就像一个温柔的拥抱,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安心和满足。很多时候,我会选择在睡前给孩子读这本书,昏黄的灯光下,伴随着柔和的读音,孩子脸上的表情会变得越来越放松,有时候甚至会依偎在我怀里,发出满足的哼唧声。这种亲子共读的时光,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爱和温暖传递给孩子。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我喜欢它没有过多的说教,也没有刻意去传递一些沉重的主题,而是用一种非常自然、平和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趣味。这种纯粹的童趣,能够让孩子暂时抛开外界的干扰,沉浸在属于他们的快乐世界里。我有时候会发现,孩子在读完这本书后,会变得更加开朗,脸上也挂着更多灿烂的笑容。这种积极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按摩,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压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非常喜欢这种“不费力”的阅读方式,既能让孩子得到乐趣,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性格,让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而且,这本书的每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即使是重复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厌烦,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绘本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独特。我注意到它在措辞上非常考究,用词精炼,句子结构简单但富有韵律感,特别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听觉和认知能力。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从这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中感受到乐趣。我经常会用一种夸张、温柔的语调来朗读,比如放慢语速,加入一些有趣的拟声词,或者用不同的声音去模仿书中的角色。孩子通常会被这种生动的朗读方式吸引,他们会瞪大眼睛,认真地听,甚至会跟着我一起发出一些咿呀呀的声音。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孩子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更是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我觉得,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语言兴趣,为他们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读完,孩子都会对书中的某些句子念念不忘,这让我觉得非常欣慰。
评分这套书在引导孩子认知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欣赏它在不经意间融入的各种启蒙元素。它不会生硬地去教导孩子认识什么,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发现和理解。比如,书中对一些常见事物的描绘,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都非常清晰,而且重复出现,有利于孩子记忆。我还发现,书里的一些设计,比如翻页的痕迹、不同材质的纸张(虽然我无法具体描述),都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触摸和翻阅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时候,孩子会一遍遍地重复翻看某个页面,或者用手指去指点图画中的某个部分,这都是他们在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表现。作为家长,我能看到孩子在这些细微之处的进步,比如他们开始尝试模仿书中的某些动作,或者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看到的东西。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
评分蒲蒲兰的绘本,一直很经典,上次买了一大堆绘本,还没来得及拆,不过看起来很棒!点赞~
评分牙膏中的一个月后我会努力
评分还可以
评分这个绘本画的两只小狗特别可爱,一看就喜欢
评分道理简单易懂,孩子也很喜欢两只小狗的形象。
评分宝宝也有个喜欢的小毯子,每天都形影不离,非常喜欢这本书。佐佐木洋子,1952年生于日本青森县。5岁来到东京,并定居至今。她从小擅长绘画,后进入女子美术大学学习美术设计,毕业后进入索尼公司从事电脑设计, 起初设计贺卡以及时尚文具等。之后成为自由插画家,工作涉及广告、形象设计、宣传等广泛领域。
评分还在晾晒中,散散味,图片很可爱
评分一直都在用这个,推荐,很不错。
评分但是,不交代讲述主体的问话体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这就对画面和文字的自然融合要求甚高。如,“点点,我的小毯子不见了,怎么办啊!”这是谁在说话呢?仅听、看这句话是不能明白的,但是画面上圆圆焦急的神情与点点同情的样子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是圆圆在提问。整本故事的语言与画面就是这样结合自然、融合——没有图片,表述不完整,读者就无法理解;结合了图片,表述完整了。作者用心的细致、缜密与巧妙一展无疑。更大的好处在于,顺应小宝宝读图理解的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