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采之可以裨信史,足以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
二、《掌故》聘请钟叔河、董桥、陈子善、赵珩、白谦慎五位先生为顾问,由百年中华书局诚意推出,采用别致开本与布面精装+烫金的装帧形式,并以赵珩先生家藏溥心畬、溥雪斋、关松房等人画作制为16面彩色插图,精致大气。
我们约请赵珩、陈徒手、胡文辉、严锋、谭伯牛等近二十位当代知名作者,聚焦近代以来、百余年内的文坛、学林、政界、艺苑的人物与故实,考订周详,见解通达,道人之所未言,成此《掌故》之书。
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掌故》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如发生在1965年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朱铭先生的《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便是通过往还书札、诗笺等资料,来考察章士钊与高二适二人的交往和他们在《兰亭》论辩中的进退出处。又如读书界皆知钱锺书先生曾戏赠黄裳先生一联“遍求善本痴婆子,难得佳人甜姐儿”,此“甜姐儿”当指著名电影演员黄宗英,即黄裳先生同窗好友黄宗江先生的小妹。这一段青年男女的往事,乃经励俊先生《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一文拈出,细细索隐,跃然纸面。其他如著名文化史、北京史专家赵珩先生撰《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沈亚明女士撰《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等,追念斯文,想见老辈风流;胡文辉先生撰《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张治先生撰《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柳向春撰《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等,学识与识见并重,是中青年学人中一等一的好文字。
《掌故》作为系列出版物,将陆续推出,恳切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更欢迎精彩的稿件。
徐 俊,1961年生,江苏扬中人。1983年毕业于中文系。现任中华书局总经理。著有《敦煌诗集残卷辑考》等,另撰有《书札中的雪泥鸿迹——中华书局所藏向达致舒新城书札释读》、《附逆之外的梁鸿志——爰居阁谭屑》等。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媒体人、学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
雪 克,1927年生,山东济南人,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辑校有《十三经注疏校记》,点校有《籀庼述林》(《孙诒让全集》之一)等。
赵 珩,1948年生于北京,原总编辑。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研究,著有《》、《彀外谭屑》等。
沈亚明,沈仲章之女,现居美国。曾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可博尔大学等校。语言学学者。撰有《1934年沈仲章随刘半农去塞北“考查”》、《沈仲章与许地山:征服香港之巅》等系列文字。
陈徒手,1961年生,福建福州人,本名陈国华,《北京青年报》资深编辑,作家。著有《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等。
严 锋,1964年生,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雕虫缀网录》、《感官的盛宴》等。
胡文辉,1967年生,资深媒体人,学者。著有《陈寅恪诗笺释》、《现代学林点将录》、《拟管锥编》、《人物百一录》等。
1 天下一高吾许汝——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作 / 朱 铭
政治的波谲云诡,实非书生所能预料。到了9 月,随着论辩扩大和深入,章士钊已敏锐地感到气氛不对,他本来也写了参与讨论的文章,没有再拿出来。高二适远在南京,虽有些风闻,还沉浸在论战的兴奋中。
21 从溥雪斋到启功:松风画会旧事 / 赵 珩
松风画会是宗室子弟以书画相切磋的松散组织。因为是宗室发起,当时许多擅于绘事的逊清遗老也参与其间。
33 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 / 励 俊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黄裳先生讷于言,他的好友杨静远女士干脆把他比作“沉默的墙”。然而对于感情,不会说话又岂是迟钝或者冷漠。而相反,恰恰这座“沉默的墙”,有着敏感、细腻而且极为丰沛的内心世界。
51 不够知己:温源宁与胡适交恶内幕 / 黄 恽
温源宁和胡适的共同朋友徐志摩的死也许是两人关系的分水岭。徐志摩是很多人友谊的润滑剂,温源宁和胡适之间也是这样。徐志摩死后,他遗留的专任教授职位,成了温源宁与胡适两方争夺的对象,当然,这不是私利之争,是权力之争。
57 忆侯官严不党先生 / 雪 克
先生名群,字孟群,号不党。名门之后,侯官严复侄孙。先生是一代古希腊哲学史名家,通古希腊文,兼通梵文、希伯来文、马来文、泰文等多种域外文字,学贯中西。可这一切,在新成立的浙师,实无用武之地,只开点逻辑学以充工作量而已。
68 金克木与沈仲章:难忘的影子(一)/ 沈亚明
金克木晚年写了大量散文,其中不乏以老友和故人为题材的。我试图捕捉金伯伯笔下的一些“影子”,除了父亲,也有他俩的共同师友和相熟相知,还有相关的事、物、情、景……
90 陈寅恪第一次出国考——陈寅恪诗补笺之一节/ 曹震
不妨大胆地想象,本该徐某或刘某享受的公费留学生待遇,可能短期内为陈寅恪或陈衡恪所冒替,依赖于俞明震的包庇和操纵。刘后来又改变主意去了日本,二陈在日本短暂停留后,和俞明震一同回国了。
111 梁鸿志的刺蒋诗及其他 / 胡文辉
梁鸿志其人的是非功罪,属于“公”的问题,在此且置不论;而就“私”的方面来说,他毕竟是一代名士,在文化史上自有痕迹,人往风微,也应该有几个“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的人,有几个“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吧?
140 翁一鹤的几种纪事诗 / 何家干
现代的纪事诗实在少得可怜,见到的也只是零星的散篇,绝难看到长篇组诗。翁一鹤的这些纪事诗持论能大致公平,无背于风人之旨,确属难得。其遣词造句的精炼准确,抒情感叹之掌握分寸,尤是余事。
155 《石语》中人曾履川 / 冯永军 祝伊湄
履川传承的是传统的士大夫之学,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所谓现代学术迥乎不同。他的著作,偶有拖沓、散漫之处,但是谈诗歌、谈古文、谈书法、谈绘画,终归是要比所谓现代学者内行得多、深刻得多,因为他毕竟是能知能行的。
171 钱锺书笔记中的晚清诗人掌故 / 张 治
钱锺书读书抄书,多有活泼之妙。他对于晚清诗人掌故轶闻的爱好真是浓厚,恐怕不亚于今天我们对各种“八卦消息”的兴趣。
177 我的爷爷严春阳 / 严 锋
姑妈特地把我叫去告诉我这件事,她说是想让我们知道,她越来越觉得爷爷可能不是坏人。我告诉她,这我早就知道。
188 无处可寻的《铁窗百日记》——张季鸾首次系狱考 / 刘宪阁
张季鸾在北京被捕下狱七十二天,“几近于死”。这是其长达三十年报人生涯中的第一次入狱。衡诸当时的政治情势,他之被捕乃是南北冲突大环境的结果。
200 “文革”期间北京出题考教授小记 / 陈徒手
此次考教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迫使教授们承认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缺陷,认可张铁生“交白卷”破天荒的革命意义。
211 穆彰阿写真(一) / 谭伯牛
若不了解他的生平行事乃至思想与情感,则后人难以对道光一朝的政治、外交与文化获得真切的印象。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肇兴于鸦片战争而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仍余风衍流、争辩不已的“剿”与“抚”或曰“战”与“和”的问题,也无法获得真切的理解。再进一步说,不了解他,则后人对通常所谓启端于鸦片战争的整部中国近代史也会产生隔膜。
224 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 / 宋希於
《迷宫案》中的迷宫图,很显然正取材于《印香图谱》中的“虚空楼阁”一式!只不过小说插图中已加上了楼阁,将实心的线条变成了空心的道路,又稍作改动而已。
238 木犀轩藏书两次夭折的售卖 / 柳向春
如果不是卢沟桥事变干扰的话,木犀轩藏书本来应该是要入藏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的。但这批藏书竟然出让给了当时的伪北大。幸运的是,这批书虽然是卖给了敌伪,但在战事结束之后,却得以毫发未伤地被转交给光复后的北大,安藏于斯,直至于今。
247 艺林烟火录 / 唐吟方
近见1951 年11 月上海文管会登记表,记录所聘委员当时思想动向。如马一浮:在老先生当中有全国范围的威望,因此自视甚高,以一代宗师自命。解放后,态度还好,后因搬家,被邻人控告盗窃东西,而公安局也不知为何许人也,就加以逮捕,因此对我大失所望。
258 “掌故”漫话 / 沈厚鋆
网络可以使一件趣闻佳话瞬间传播万里,还可以进行人肉搜索或群发,这给掌故之推扬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惜浮躁与浮华之风盛行,网上很少兼具真实性、针对性、传承性的资料,而多为稍纵即逝的花拳绣腿,深盼有识之士能拾遗补缺,以挽颓风。所以说:佳话趣闻随时有,只需动口与动手。今日新闻随手记,他年掌故传众口。
272 编后语 / 严晓星
编后语
《掌故》之编起意于三四年前,却差不多犹豫了两年才决定着手。端赖同好支持,从约稿到粗具规模,居然三月而成。这一年有半的等待之中,几乎没有一个作者提出撤稿。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念大家的信任与耐心。
当然,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每个亲近人文尤其是历史的人,大概都无法免除对掌故的浓厚兴趣,至今仍然层出不穷的掌故之书便是明证。还有友人惟恐我们眼界太窄,拿来种种著名刊物,善加诱导,而放眼看去,掌故几乎触目皆是。这样的热情,让信任与耐心得以滋养。
大致说来,掌故就是了解沿革、记录事迹、留存轶闻,用宏大叙事中多余的素材,做一点并不多余的事情,反映的都是历史关节、人生片段、世相掠影。本集有沈厚鋆先生的《“掌故”漫话》,娓娓道来,源流宗旨,最得其实。就我们的期望而言,《掌故》关注重点在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宜以写人和叙事为主,梳理、考证旧史,当多用罕见材料,道人所未道,并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这后一点,正是掌故区别于其他历史文献的重要特征。我们当然也期待作者撰写亲身见闻,但时移世异,百态丕变,耆旧凋零,堪称最大的难题。也许只能说,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
本集作者,均是一时之选;文章,皆属言之有物。固非完美,已尽心力。我们恳切地欢迎大家提出意见,更欢迎贡献精彩的稿件,帮助《掌故》“发展壮大”。作者、读者、编者、《掌故》,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严晓星 乙未惊蛰前二日
我拿到《掌故·第一集》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故事感”。我喜欢阅读,但更喜欢那些能够让我产生强烈画面感和代入感的故事,尤其当这些故事与历史相结合的时候,就更具魅力了。《掌故·第一集》这个名字,仿佛一张邀请函,邀请我走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呼吸,去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我一直觉得,历史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教科书,而是在不断被新的发现和解读所丰富。而“掌故”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是那些藏在正史角落里,却有着无穷魅力的细节和故事。它们可能是一个王朝的兴衰转折点,一个名垂千古的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奋斗,或者是一项伟大发明的偶然诞生。这本书让我充满期待,因为它承诺了不只是史实的罗列,更是对历史温度的捕捉,对人物情感的还原,以及对时代精神的挖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本书中,邂逅那些被时间遗忘,却又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掌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有一种复古又精致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想捧在手里细细品味。我一直对那些“藏在野史里的真相”或者“大人物的小故事”非常着迷,总觉得历史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更在于那些隐藏在事件背后,支撑着历史洪流前进的无数个微小的齿轮和人物。 《掌故·第一集》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挖掘的那些不那么主流,但却同样重要、同样有趣的历史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看看那些书本上鲜少提及的细节,去感受那些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挣扎与抉择,去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文化习俗是如何形成的。它可能是一段帝王将相不为人知的私密对话,可能是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偶然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经历。 我相信,通过这些“掌故”,我们能更立体、更真实地认识历史,也能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能够瞬间抓住你眼球的书,尤其是对于那些跟我一样,喜欢在阅读中探寻“为什么”的读者来说。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掌故·第一集》似乎就是那种能够带你深入肌理,发掘事物根源的宝藏。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更具故事性和人情味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尤其期待它能够触及到一些我们平时不太会关注的领域,可能是某个王朝的兴衰细节,某个文人墨客不为人知的交往,甚至是某个特定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这种“碎片化”的知识,虽然可能不如宏大叙事那样震撼,却能填补我们认知的空白,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宏观走向。我常常在想,一个王朝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其中必然夹杂着无数的阴谋、妥协、牺牲和智慧。而《掌故·第一集》这个名字,让我感觉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准备好了要给我讲述那些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掌故”,让我可以一边品味,一边沉思,一边惊叹。
评分刚拿到《掌故·第一集》,就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厚重与鲜活,而“掌故”恰好是将这两种特质完美结合的钥匙。我常常觉得,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虽然波澜壮阔,却容易让人觉得有些遥远和抽象。而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掌故”,就像是给冰冷史实注入了灵魂,让我们能够更贴近那个时代,更能理解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时代选择。《掌故·第一集》这个名字,就预示着这本书将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小窗,让我们窥见那些不常被提及,却又极为精彩的历史细节。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呈现一些充满智慧、趣味或者发人深省的故事,可能关于某个朝代的风云变幻,某个时代的社会百态,或者某个伟大人物不为人知的过往。我希望它能让我一边阅读,一边陷入沉思,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历史的脉搏。
评分哇,拿到这本《掌故·第一集》的时候,我真的眼前一亮。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格调,纸张质感也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读物。我一直对历史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些大事件的背后,一定藏着无数有趣又真实的细节,更能展现人物的鲜活与那个时代的脉络。《掌故·第一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我并没有急着去阅读正文,而是先感受了一下作者的笔触,那种温润又带着几分历史厚重的味道,仿佛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我非常喜欢那种能够通过小故事、小片段,窥见大时代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文章,因为它们往往比干巴巴的史实更加触动人心,也更能引发我的思考。我常常觉得,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事件堆砌,而是由无数个生动鲜活的个体组成的,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经历,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历史。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本书里,寻找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却又闪闪发光的“掌故”。
评分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好东西!值得!!值得!!
评分618大量囤货而已,价格有力,留着慢慢看吧
评分不错。。。。。。。。。。。。。。。。。。。。。。
评分《掌故》是中华书局诚意推出的。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
评分就喜欢京东正品图书!!!!送货上门并且服务好!!!!!!、
评分速度快,包装好,关键赶上京东618便宜。正版。
评分上赛季,威少和哈登都是MVP的大热
评分《掌故》是中华书局诚意推出的。一方面,从文章体式和趣味上而言,希冀可以延续晚清民国以来掌故写作的传统,甚而上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打通文史,强调文人高雅的趣味与不俗的境界。另一方面,从内容材料上而言,或亲闻亲历,或考订有据,避免道听途说,希冀采之可以裨信史,丰富我们对相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了解。
评分现代大师学者的奇闻异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