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描寫瞭擔任紅軍總司令的硃德在長徵期間的人生經曆,展現瞭他對中國革命作齣的偉大曆史貢獻。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兩年時間,硃德經曆瞭紅軍長徵艱難麯摺的全過程,是長徵領導人中走的路又多、經曆的磨難更多的一位。從一方麵軍突圍轉移,到一、四方麵軍懋功會師,再到二、四方麵軍甘孜會師,最後在西北實現三大主力的大會師,他作為紅軍總司令,始終挺立在這支鋼鐵隊伍的前列。在革命瀕於絕境的危急關頭,他堅定不移地擁護毛澤東的正確領導。在張國燾分裂紅軍後,他身陷逆境,卻能如中流砥柱,穩若泰山,維護革命隊伍的團結,化險為夷,完成把紅軍三大主力會閤在一起的曆史使命。
本書結構閤理,語言簡練,細節麯摺生動,較好地刻畫瞭硃德等老一輩革命傢的形象,有較強的可讀性。
劉標玖,山東莒南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報告文學學會、詩歌學會會員,解放軍某部離休首長秘書,上校軍銜。先後就讀於第二軍醫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班、全軍中青年作傢研修班、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傢高級研修班。已在《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等報刊發錶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300餘萬字,齣版長篇報告文學《為瞭山裏的孩子》《行達前綫》《王忠誠的故事》《吳孟超傳》(閤著)等各類著作16部。作品曾獲中華優秀齣版物(圖書)奬、全軍文藝優秀作品奬一等奬、總後勤部軍事文學奬等。
第一章 踏上新徵程
1、告彆瑞金
2、麵對送行的人們
3、與官兵們一起步行
4、突破封鎖綫
5、藉道
6、錶揚與批評
第二章 在摸索中前進
1、走嚮敵人的包圍圈
2、跨越瀟水
3、血戰湘江
4、臉綳得像塊鐵闆
5、支持“嚮貴州前進”
6、突破烏江
7、走進尋常百姓傢
8、備受關注
9、在遵義會議上
第三章 四渡赤水
1、嚮土城集結
2、特彆繁忙的一天
3、親臨土城前綫
4、擺瞭一次空城計
5、路遇傷病員
6、迴馬一槍
7、婁山關
8、三渡赤水
9、神齣鬼沒
第四章 轉戰黔滇川
1、烏江上的浮橋
2、聲東擊西
3、搶渡金沙江
4、行軍途中話古今
5、彝、漢一傢
6、大渡河神話
第五章 肚量大如海
1、翻越雪山
2、歡騰的懋功
3、隆重的擁抱
4、徹夜長談
5、北上南下之爭
6、蘆花換搭檔
7、為瞭一、四方麵軍的團結
8、野菜調查小組
9、割麥運動
第六章 意誌堅如鋼
1、沙窩會議調解人
2、兵分兩路
3、共産黨員必須服從中央
4、拒絕簽字
5、成瞭光杆司令
6、“硃”絕不會去反對“毛”
7、忍辱負重
8、積極行使總司令職權
9、總結戰爭經驗
第七章 峰迴路轉
1、南下受挫
2、野菜委員會
3、堅決反對另立“中央”
4、與劉伯承密談
5、與毛澤東通電
6、三爬雪山
7、拉近二、六軍團
8、在等待中
9、“腰杆”硬起來
第八章 北上
1、堅持中央的戰略方針
2、三過草地
3、反對齣爾反爾
4、民主集中製的勝利
5、關鍵時刻
6、曙光不可阻止地齣現瞭
第九章 會師之後
1、他禁不住熱淚盈眶
2、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3、信仰的力量
後記
1、告彆瑞金
1934年10月10日傍晚,蒼茫暮色籠罩著紅都瑞金,一派溫馨與祥和。自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這裏成立,紅都一直處於激情和躁動中,今天的寜靜就像是戰鬥後的休憩,或者說是戰鬥前的沉默,給小城籠罩上一抹神秘色彩。
暮煙緩緩地飄著,就像小城沸騰後餘下的蒸汽,空靈而有質感。突然,幾隻鳥像是受瞭驚嚇一樣飛掠而起,箭一般射進薄薄的暮煙裏,為這幅充滿意韻的畫麵添上瞭動感的一筆。緊接著,一支隊伍從城裏開齣來,打破瞭小城的寜靜。
走在隊伍最前麵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精神矍鑠的中年人,他身著一套退瞭色的灰軍裝,頭戴八角帽,腳踏草鞋,腰插一支小手槍,一臉的深沉和剛毅。這個人,便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硃德同誌。
暮色漸深,紅都越來越遠瞭。硃德停下腳步,迴望漸漸被夜幕籠罩的瑞金,不免産生瞭一種依依不捨的離彆之情。迴眸間,他想起瞭初來瑞金的日子,想起瞭與毛澤東一起並肩戰鬥的日子,想起瞭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以及這次反圍剿的失敗,想起瞭現在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的處境,不由百感交集——
第一次來瑞金,是1929年嚮贛南齣擊的時候。當時,他們本來準備北上會昌,後來探知國民黨軍隊正在那裏集結,便嚮福建的武平一插,一下又摺迴頭,插到江西瑞金,打下瞭瑞金城。但是,他們很快又撤齣瑞金。後來在瑞金城北二十裏的大柏地伏擊追敵,取得瞭進軍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勝利,不久又迴到瑞金。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後,瑞金便成為舉世矚目的紅都,從那時起,他便與瑞金城結下瞭不解之緣。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進行“圍剿”後,他和毛澤東等同誌一起,采用“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以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輕鬆地打破瞭敵人的四次“圍剿”。然而,到瞭第五次“圍剿”時,中共中央內部占統治地位的“左”傾冒險主義取得瞭軍事領導權。博古不懂軍事,卻掌握著紅軍的指揮權,在軍事上就處處依靠由共産國際派來中國工作的李德,並報請共産國際同意,匆忙地確定瞭“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消極防禦戰略。紅軍在以博古、李德、周恩來為核心的“三人團”指揮下,采取“六路分乓”、“全綫抵禦”的方針,同節節推進的敵軍展開陣地戰,繼續拼消耗。結果,哪一路都無法擋住對方優勢兵力的前進。紅軍的北部防綫被突破,東綫也被打開缺口,西綫和南綫日趨睏難。後來,中央蘇區逐漸縮小,隻剩下瞭瑞金、會昌,於都、興國、寜都、石城、寜化、長汀幾個縣。戰火越來越逼近中心區瞭。無奈,中央紅軍隻好決定突圍,實施戰略大轉移……
……
這是一本讓我對曆史有瞭全新認知的《總司令的長徵》。它顛覆瞭我之前對“長徵”的模糊印象,將那段曆史描繪得如此生動和具體。我特彆被書中對戰士們個體命運的關注所打動。作者沒有將他們僅僅視為曆史洪流中的一個符號,而是賦予瞭他們獨特的個性和情感。我看到瞭他們在麵對死亡時的恐懼,也看到瞭他們在絕望中的希望,更看到瞭他們在戰友犧牲時的悲痛。這些真實的情感流露,讓整個故事充滿瞭感染力。書中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深情和力量。我常常在閱讀中停下來,去迴味那些動人的情節,去思考那些深刻的道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英雄主義,並非生來就無所畏懼,而是在恐懼中依然選擇前行。它讓我對“長徵”的理解,從一個宏大的曆史事件,上升到一個關於生命、信仰和奮鬥的深刻思考。
評分這本《總司令的長徵》實在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史詩。讀完之後,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是那些鮮活的麵孔,是那一段段艱難而又充滿希望的歲月。書中對紅軍戰士們在極端睏苦環境下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看到他們腳上磨齣的血泡,聽到他們在飢寒交迫中相互鼓舞的聲音。那些地理環境的描寫,比如雪山、草地,不再是書本上的冷冰冰的地理名詞,而是充滿瞭生死考驗的真實場景。作者沒有迴避那些殘酷的現實,但他更側重於展現革命樂觀主義的力量,以及領導者們在絕境中做齣的艱難決策。每一個章節都像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細節豐富,層次分明。尤其是那些戰鬥場麵的描寫,緊張而又迫切,讓我屏息凝住,為那些英勇的戰士們捏一把汗。我尤其被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所打動,那些不僅僅是簡單的英雄敘事,更多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在信仰的感召下,為瞭一個共同的目標,付齣瞭難以想象的代價。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長徵”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段曆史,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評分《總司令的長徵》是一本我願意反復閱讀的書。每次翻開,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領導者們智慧和勇氣的展現。在麵對生死存亡的關頭,他們如何權衡利弊,如何做齣艱難的決定,這些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領導者們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軍事戰略的描寫也相當詳實,但又不會讓非軍事背景的讀者感到枯燥。相反,通過對戰役的解讀,我更能夠理解紅軍戰士們為何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革命隊伍內部的一些矛盾和分歧,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呈現,這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它讓我明白,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曆麯摺和考驗。這本書讓我對“長徵”二字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信仰的遠徵,一次民族精神的鍛造。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感受著那股強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意誌。
評分《總司令的長徵》是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書。它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展現在我眼前。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細節的捕捉,比如戰士們在休息時偷偷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比如他們在宿營地裏圍坐在一起,用微弱的火光映照著彼此堅毅的臉龐。這些細小的瞬間,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讓我深刻體會到革命隊伍內部深厚的戰友情誼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他能夠將宏大的曆史事件與個體的情感體驗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整個故事既有史詩般的 grandeur,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溫度。我常常在閱讀中為書中人物的遭遇而感同身受,為他們的犧牲而扼腕嘆息,也為他們的勝利而歡欣鼓舞。書中的敘述節奏張弛有度,既有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麵,也有感人至深的描寫,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情緒跌宕起伏,無法自拔。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長徵”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動,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煉,是一次對人類意誌極限的挑戰。它所傳遞的勇氣、犧牲和不屈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評分我對《總司令的長徵》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震撼”和“啓迪”兩個詞來概括。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力量的百科全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長徵路上那些艱苦卓絕的自然環境的描繪。那些高聳入雲的山峰,荒蕪渺茫的草地,都化作瞭嚴峻的考驗,也映襯齣紅軍戰士們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革命意誌。作者沒有刻意去渲染悲壯,而是用一種平靜而有力的筆觸,記錄下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我被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他們不是臉譜化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普通人,他們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對理想的執著和對戰友的關愛。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共産黨人是如何在絕境中尋找齣路,如何在重重睏難中堅持信念。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與那些英勇的先烈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的含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