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材料叢書--船舶裝備與材料

海洋工程材料叢書--船舶裝備與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有生,方誌剛,副主編 著,馬運義,吳有生,方誌剛,副 編
圖書標籤:
  • 海洋工程
  • 船舶工程
  • 材料科學
  • 船舶裝備
  • 海洋材料
  • 工程材料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金屬材料
  • 復閤材料
  • 腐蝕防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76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5447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海洋工程材料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46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從事船舶裝備與材料研究、設計、生産、應用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及有關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供相關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本書是“國傢齣版基金項目”、“十三五”國傢重點圖書。
本書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原副總工程師、船舶設計大師馬運義教授,船舶力學專傢吳有生院士等主編。
編撰的主導思想是力求將船舶裝備研究發展與材料技術研發應用相結閤、傳統材料——關鍵材料——新興材料研發應用相結閤、綜述性與專述性相結閤,較全麵、係統、通俗地介紹船舶裝備的基本概念、國內外船舶裝備及船用材料發展現狀與趨勢、船舶與材料的依存關係、船舶設計與選用材料原則、船用材料體係、我國船舶裝備對材料的需求及船用材料發展方嚮和重點等內容,提齣瞭加快發展船用材料的建議,以期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對船舶裝備與材料的“需求牽引,技術推動”相互依存關係有一個比較係統、完整的瞭解,促進我國船舶裝備與材料技術共同持續發展。

內容簡介

《船舶裝備與材料》是國傢齣版基金項目“海洋工程材料叢書”的分冊之一。
本書以船舶裝備對材料的研發需求及應用為主綫,較全麵、係統、通俗地闡述瞭船舶裝備的基本概念、國內外船舶裝備及船用材料發展現狀與趨勢、船舶與材料的依存關係、選材原則、船用材料體係、我國船用材料發展方嚮與重點等,提齣瞭加快發展船用材料的建議。旨在使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對船舶裝備與船用材料的概況、依存關係及研究發展有較全麵的瞭解,以助推我國的船舶裝備與材料技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本書可作為從事船舶裝備與材料研究、設計、生産、應用的科研、工程技術人員及有關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供相關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馬運義,1942年生,196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船製係研究生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海軍某型號産品總設計師,國傢國防科技工業局科學技術委員會成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武漢造船學會常務理事等。先後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2項、二等奬1項、三等奬2項;國防科技及省部級科技進步奬12項。齣版著作4本,發錶論文40餘篇。1992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同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被授予國傢有突齣貢獻中青年專傢;2013年被授予船舶設計大師稱號。

目錄

第1章船舶裝備概論
1.1船舶裝備的基本概念1
1.1.1船舶的定義與內涵1
1.1.2船舶的共同特點2
1.1.3船舶的基本原理2
1.1.4現代船舶主要承擔的任務6
1.1.5艦船的分類(類型)6
1.1.6船舶的錶徵參數9
1.1.7船舶的主要性能14
1.1.8船舶的主要係統與設備20
1.1.9船舶的建築形式和總布置35
1.1.10船舶的建造與試驗交船39
1.2船舶裝備的設計原則42
1.3未來船舶裝備與技術的發展趨勢44
1.3.1未來船舶裝備的發展趨勢44
1.3.2未來船舶的技術特徵和發展趨勢46
參考文獻49

第2章我國船舶裝備的現狀與發展
2.1發展船舶裝備是建設海洋強國的迫切需求51
2.2中國船舶裝備發展簡史53
2.2.1中國古代船舶史54
2.2.2中國近代船舶史54
2.2.3中國現代船舶史55
2.3我國船舶裝備的現狀56
2.3.1民船裝備發展現狀57
2.3.2軍船裝備發展現狀60
2.3.3人纔隊伍和條件保障建設卓有成效60
2.3.4我國船舶裝備發展中尚存的不足63
2.4我國船舶裝備的發展趨勢64
參考文獻67

第3章船舶材料概論
3.1船舶材料的發展曆史、內涵與特點68
3.1.1船舶材料的發展曆史68
3.1.2船舶材料的內涵與特點73
3.2船舶與材料的依存關係76
3.2.1船舶與材料的依存關係概述76
3.2.2液化氣體專用運輸船與材料的依存關係78
3.3船舶裝備主要部分的材料概述80
3.3.1船體材料概述80
3.3.2船舶動力裝置材料概述82
3.3.3船舶舾裝材料概述94
3.3.4飛機、導彈上艦和相關材料技術96
3.4船舶裝備的選材原則98
3.4.1船舶裝備的選材總體原則98
3.4.2船體結構鋼的選材原則98
3.4.3船用閤金鋼及特殊性能閤金鋼的選材103
3.4.4船用有色金屬的選材107
3.4.5船用非金屬(含防護材料)的選材111
參考文獻120

第4章船舶裝備材料體係
4.1概述122
4.2船舶裝備材料體係總體框架123
4.3民船材料體係124
4.3.1民船用船體結構鋼124
4.3.2民船用鋁及鋁閤金125
4.3.3民船用鈦及鈦閤金126
4.3.4民船用銅及銅閤金127
4.3.5民船用復閤材料127
4.3.6民船用塗料127
4.3.7船用輪機材料128
4.3.8民船用隱身材料130
4.3.9民船用功能材料131
4.3.10船用新興材料131
4.4軍船材料體係131
4.4.1軍船用船體結構鋼131
4.4.2軍船用鋁及鋁閤金133
4.4.3軍船用鈦及鈦閤金133
4.4.4軍船用銅及銅閤金135
4.4.5軍船用復閤材料136
4.4.6軍船用輪機材料138
4.4.7軍船用防護材料139
4.4.8軍船用隱身材料141
4.4.9船用功能材料146
4.4.10軍船用新興材料147
4.5深海裝備材料體係148
4.5.1概述148
4.5.2重載HOV用材料研發、生産及應用現狀150
4.5.3我國重載HOV用材料及其技術的需求152
4.5.4重載HOV用材料及其技術發展趨勢與方嚮153
4.6大型海洋浮體材料體係154
4.6.1大型海洋浮體用材料特點154
4.6.2大型海洋浮體用材料概況與主要功能154
4.6.3大型海洋浮體用材料研發與應用的意義155
4.6.4大型海洋浮體用材料研發、生産及應用現狀156
4.7船舶材料生産廠傢、規格及整體概況165
4.7.1船體結構鋼165
4.7.2船用鋁閤金166
4.7.3船用銅閤金167
4.7.4船用鈦閤金168
4.7.5船用防腐塗料170
參考文獻175

第5章國外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5.1國外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發展現狀177
5.1.1鋼鐵材料177
5.1.2復閤材料183
5.1.3鈦及鈦閤金材料196
5.1.4隱身材料200
5.1.5防護材料205
5.1.6有色金屬材料211
5.1.7無機非金屬材料214
5.1.8前沿材料215
5.2國外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發展趨勢218
5.2.1“高”——船體鋼材仍需嚮高性能化發展219
5.2.2“復”——研發多功能復閤材料的趨勢方興未艾219
5.2.3“鈦”——高性能鈦閤金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勢在必行220
5.2.4“隱”——仍將研發高性能隱身材料列為重要發展方嚮221
5.2.5“防”——防護材料以環保高壽命為重點研發正蓄勢待發222
5.2.6“有”——有色金屬材料正得到廣泛應用222
5.2.7“無”——開闢無機材料應用的新領域223
5.2.8“前”——材料前沿技術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趨勢223
5.2.9“用”——加強材料應用技術研究不可或缺224
5.2.10“低”——材料技術一如既往嚮低成本化的方嚮發展225
5.3國外船舶材料研發與應用的啓示225
參考文獻226

第6章我國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
6.1我國船用鋼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28
6.1.1鋼鐵工業支撐船舶工業快速發展228
6.1.2我國船用鋼材的發展現狀231
6.1.3我國船用鋼材料技術的發展現狀238
6.1.4解析日本船用鋼材發展看我國船用鋼材發展現狀240
6.1.5我國船用鋼材存在的主要問題245
6.2我國船用有色金屬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48
6.2.1有色工業支撐船舶工業快速發展248
6.2.2船用鋁材的發展現狀248
6.2.3船用銅材的發展現狀253
6.2.4我國船用有色金屬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55
6.3我國船用鈦閤金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56
6.3.1我國船用鈦閤金材料發展現狀256
6.3.2我國船用鈦閤金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58
6.4我國船用復閤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58
6.4.1我國船用復閤材料發展現狀258
6.4.2我國船用復閤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0
6.5我國船用防護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61
6.5.1我國船用防護材料發展現狀261
6.5.2我國船用防護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2
6.6我國船用隱身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現狀262
6.6.1我國船用隱身材料發展現狀262
6.6.2我國船用隱身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4
參考文獻264

第7章我國船舶裝備對材料及其技術的需求
7.1船舶材料研發與應用的意義266
7.2船舶裝備對材料及其技術的需求268
7.2.1我國船舶裝備對材料及其技術的總體需求268
7.2.2我國船舶裝備對主要船用材料及其技術的需求269
參考文獻273

第8章我國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方嚮與重點
8.1我國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思路275
8.2我國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戰略目標276
8.3我國船舶材料及其技術的發展方嚮與重點277
8.3.1高強度鋼277
8.3.2復閤材料278
8.3.3鈦閤金279
8.3.4隱身材料280
8.3.5防護材料282
8.3.6有色金屬材料288
8.3.7無機非金屬材料289
8.3.8金屬功能材料290
8.4船舶材料前沿技術291
8.4.1壓電阻尼新型減振材料技術291
8.4.2智能可見光隱身材料技術292
8.4.3潛艇液體隱身衣材料技術292
8.4.4納米材料技術292
8.4.5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技術293
8.5措施及建議294
參考文獻295

索引297

前言/序言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海洋空間與資源不僅已成為世界軍事和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重要領域,而且將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社會藉以發展、瀕海國傢持續安泰昌盛的戰略空間和基地。鑒於此,各瀕海國傢,特彆是海洋強國,均在以海權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
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是認知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維護海洋權益的基礎裝備與手段,具有軍民結閤、技術難度高等特點。縱觀世界經濟的發展,船舶裝備和技術對世界市場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增長、工業化的拓展、刺激科學技術(特彆是軍事技術)的發展,起到瞭顯著的牽引作用。
隨著海洋意識的增強,我國不斷重視海洋發展的建設。黨的十八大提齣的“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目標,已成為我國的重要戰略國策,將有力推動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及其技術持續創新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實現“建設海洋強國”夢的實踐和曆程,將有力地證明: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的發展是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強國的前提;是保障國傢安全、維護海洋權益的基礎;是提升我國海洋空間拓展能力的保證;是統籌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貫徹落實軍民融閤發展思路的戰略舉措;也將是我國發展戰略新興産業(含新興材料産業)的助推器。
因此,大力、持續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和技術,對於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的綜閤製海能力和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能力,適應捍衛祖國疆土統一、維護海洋權益、開發利用海洋和發展海洋經濟的迫切需求,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眾所周知,要造船,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材料與設備。材料是船舶研製和發展的基礎因素,是保證船舶獲得各種預定特性與使用要求關鍵的物質保障,也是促進船舶工業持續發展的先導因素。
船舶的曆史,幾乎同人類的曆史一樣久遠,從河姆渡獨木舟算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曆史。從獨木舟到艨艟大艦,從木質船到鋼製船,從手動櫓到蒸汽機,從蒸汽機到核動力,可以說,船舶裝備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利用材料不斷創新進步的曆史。如今,各種新材料齣現並被應用於船舶,又促使各種高性能的現代船舶競相發展、日新月異。現在,人們已建造瞭30萬噸級油輪、10萬噸級航空母艦、下潛900m的潛艇、潛深7000m的深潛器及各種類型的客、貨船與快艇等,所用材料種類幾乎覆蓋瞭全部金屬材料及眾多的非金屬材料、特種材料。船舶裝備的發展需求有力地牽引著材料的進步,而材料的發展又發揮著其技術推動的作用,強力地促推著船舶裝備的發展。
這錶明,“一代材料、一代艦船”是反映著船舶裝備與材料相互依存及互相促進的發展規律的至理名言。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下稱“材料學部”)“中國海洋工程材料研發現狀及發展戰略初步研究”“中國海洋工程中關鍵材料發展戰略研究”谘詢項目的成果,是“海洋工程材料叢書”的一個分冊。全書共分8章,各章的負責人、編寫人員詳見本書編寫人員名單。本書編撰的主導思想是力求將船舶裝備研究發展與材料技術研發應用相結閤,傳統材料、關鍵材料、新興材料研發應用相結閤,綜述性與專述性相結閤,較全麵、係統、通俗地介紹船舶裝備的基本概念、國內外船舶裝備及船用材料發展現狀與趨勢、船舶與材料的依存關係、船舶設計與選用材料原則、船用材料體係、我國船舶裝備對材料的需求及船用材料發展方嚮與重點等內容,提齣瞭加快發展船用材料的建議,以期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對船舶裝備與材料的“需求牽引,技術推動”相互依存關係有一個比較係統、完整的瞭解,促進我國船舶裝備與材料技術共同持續發展。
本書特邀周廉院士、吳有生院士、硃英富院士及張信學、張俊旭、黃國兵、周淩、吳軍、餘益銳、汪彥國等船舶研究設計與材料研發專傢對相關章節作瞭審閱,他們提齣瞭寶貴的意見,在此深錶感謝!
本書在編寫齣版過程中,得到瞭中國工程院材料學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科技部,中船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701所、702所、714所、719所、725所,中船工業集團公司708所,南京工業大學,東北大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熱忱關切。“海洋工程材料叢書”編委會辦公室主任賈豫鼕為本書的策劃、編寫、組織和齣版傾注瞭大量心血。在本書麵世之際,編者對所有關心、支持本書編寫、齣版工作的領導和同誌們錶示誠摯的感謝!
由於參加本書編寫的單位和人員多、專業麵廣、工作量大,加之保密等原因,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船舶裝備與材料》編委會
2016年3月
《深海巨構:材料的藍色脈搏》 內容概要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船舶裝備與材料的淺嘗輒止的介紹,而是深入探索瞭支撐現代海洋工程,尤其是深海開發與利用的各項關鍵材料技術。我們聚焦於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展現卓越性能、構築起人類藍色疆域基石的材料,揭示它們的設計理念、性能優勢、製造工藝以及麵臨的挑戰。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從基礎材料科學到前沿應用工程的廣闊領域,深刻理解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核心作用。 核心內容 耐壓與防護材料: 深海環境的首要挑戰便是巨大的水壓。本書詳細剖析瞭用於深海載人載物的耐壓殼體、探測器外殼以及水下結構的關鍵材料。我們將深入研究高強度鋼、鈦閤金、復閤材料(如碳縴維增強聚閤物)等材料的微觀結構、力學性能以及它們如何應對高壓、腐蝕和衝擊。特彆關注材料的失效機理與設計準則,確保深海裝備的安全可靠。 腐蝕與防護技術: 海水不僅帶來壓力,更是一種極具腐蝕性的環境。本書係統闡述瞭海洋腐蝕的類型、影響因素以及針對不同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防護策略。我們將重點介紹防腐塗層(如先進的聚氨酯、環氧樹脂塗層)、犧牲陽極、緩蝕劑等技術,並探討新一代高性能防腐材料的研發進展,如自修復塗層和智能防腐體係,以延長海洋裝備的使用壽命。 低溫與極端環境材料: 極地海洋、深海熱液噴口等區域,材料需要承受極低的溫度甚至極端的熱應力。本書深入探討瞭在低溫環境下材料性能的變化,如韌性下降、脆性轉變,以及如何通過閤金設計、熱處理工藝來優化材料的低溫性能。同時,我們也會關注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工作的材料,如深海熱管、熱交換器所需的特種閤金。 浮力材料與輕質結構: 為瞭實現海洋裝備的有效部署和操控,輕質高強的浮力材料和結構設計至關重要。本書將詳細介紹各種浮力材料,包括閉孔泡沫塑料、微納米氣泡材料以及新型的復閤浮力材料,分析它們的密度、強度、吸水率等關鍵指標。同時,我們將探討輕質高強的結構設計方法,如仿生學結構、點陣結構,以及它們在海洋平颱、水下航行器等方麵的應用。 傳感與智能材料: 隨著海洋科技的發展,集成傳感功能的智能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本書將介紹用於監測海洋環境、結構健康以及實現自主導航的傳感材料,如壓電材料、磁緻伸縮材料、導電聚閤物等。我們還會探討如何將這些傳感功能與結構材料相結閤,開發具有感知、診斷和自適應能力的“智能海洋裝備”。 海洋可再生能源材料: 積極響應全球能源轉型,本書也將觸及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材料挑戰。例如,用於風力渦輪機葉片的復閤材料、驅動波浪能裝置的特種金屬和聚閤物,以及用於潮汐能發電係統的耐磨、耐腐蝕材料。我們將分析這些材料在不同能源轉換技術中的性能要求與優化方嚮。 可持續性與生物友好材料: 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保護需求,本書還關注海洋工程材料的可持續性。我們將探討可迴收、可降解的海洋材料,以及對海洋生態係統影響最小的生物友好型材料。這包括對海洋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評估的考量,以及綠色製造工藝的介紹。 本書特色 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深度與廣度並存。我們不僅會追溯材料科學的經典理論,更會將目光聚焦於當前和未來的海洋工程前沿。語言力求嚴謹、專業,同時注重邏輯清晰,避免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堆砌,力求讓不同背景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書中將結閤大量的工程實例和研究數據,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展現材料在真實海洋工程場景中的價值。 適用讀者 本書適閤海洋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設計師、學生,以及對海洋開發、深海探索、海洋能源等領域感興趣的專業人士。它將為讀者提供紮實的材料理論基礎、前沿的應用技術視野,以及解決復雜海洋工程難題的靈感與方法。 結語 海洋工程材料是人類探索和利用海洋的基石,是承載我們對藍色星球無限嚮往的“藍色脈搏”。本書將帶您深入理解這些材料的奧秘,共同展望更加智能、安全、可持續的海洋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涉獵廣泛,從微觀的材料分子結構,到宏觀的海洋裝備設計,都涵蓋其中。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海洋工程材料的實驗方法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性。書中詳細描述瞭各種腐蝕試驗、疲勞試驗、衝擊試驗等,並解釋瞭這些試驗是如何模擬真實海洋環境的。例如,它在講解模擬海浪衝擊的試驗時,詳細介紹瞭試驗裝置的設計、加載方式以及數據采集方法,這讓我對材料的性能評估有瞭更直觀的理解。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知識,更傳遞瞭一種科學探索的精神。

評分

我一直對海洋的奧秘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潛藏在深海中的工程奇跡。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水下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關於材料的堆砌,更像是關於如何用材料去徵服海洋的百科全書。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深海探測器材料的部分。它細緻地描述瞭不同深度下的海水壓力對材料結構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優化材料的成分和製造工藝來增強其抗壓能力和耐腐蝕性。書中舉例的幾個經典深海探測器項目,都附有詳細的設計思路和材料選擇的考量,讓我對這些“深海勇士”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深刻地理解瞭人類探索未知領域所付齣的努力和智慧。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邏輯清晰,內容翔實。它並沒有迴避復雜的技術細節,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讀者逐步深入。我對於書中關於海洋動力設備材料的章節特彆感興趣。它詳細介紹瞭發動機、渦輪機等核心部件所使用的材料,以及這些材料在高溫、高壓、腐蝕等極端工況下的性能要求。書中還討論瞭新型材料,如陶瓷基復閤材料,在提高設備效率和延長使用壽命方麵的潛力,這讓我對未來海洋動力技術的發展充滿瞭期待。

評分

我一直認為,對於任何工程領域,材料都是其發展的基石。這本書恰恰印證瞭我的觀點。它通過對船舶裝備與材料的深入剖析,展現瞭材料科學在推動海洋工程技術進步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材料失效分析的介紹。它不僅列舉瞭各種失效模式,還深入分析瞭導緻失效的原因,並提齣瞭預防和解決的措施。例如,書中對某次海上事故中金屬疲勞失效的案例分析,詳細闡述瞭材料缺陷、應力集中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導緻事故發生,這對於提高海洋裝備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對我來說,學習過程充滿瞭驚喜。我之前對海洋工程材料的認識僅限於一些基礎概念,這本書則將這些概念延伸到瞭實際應用層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海底電纜和管道材料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這些關鍵基礎設施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例如海水侵蝕、海底沉降、機械損傷等,以及如何通過選擇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優良耐腐蝕性的材料來應對這些挑戰。書中還提到瞭智能材料在監測和修復海底設施方麵的應用,這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在海洋工程領域的巨大潛力。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瞭,但一直沒機會入手。最近總算把它抱迴傢瞭,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的裝幀很紮實,一看就是經過認真打磨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露著一股專業和嚴謹的氣息,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本以為這本書會聚焦於一些比較宏觀的海洋工程概念,但當我深入閱讀後,纔發現它在細節上的挖掘同樣令人稱道。比如,它在講解某種新型閤金的性能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參數的羅列,而是詳細介紹瞭這種材料是如何在模擬的極端海洋環境下進行測試的,包括模擬的腐蝕介質、溫度變化、壓力梯度等等,這些細節的呈現,讓原本抽象的科學變得生動具體,也讓我看到瞭科研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

評分

作為一名對船舶設計略有瞭解的愛好者,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興趣。這本書並沒有讓我失望,它在船舶裝備的材料選擇上,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書中對各種高強度鋼材、耐腐蝕閤金以及先進復閤材料在船舶建造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介紹這些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分析瞭它們在不同船型、不同服役環境下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例如,在介紹用於破冰船的特殊鋼材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其低溫韌性和抗衝擊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熱處理工藝來達到這些要求。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話。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生動的實例,為我揭示瞭海洋工程材料的復雜世界。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海洋平颱結構材料的章節。書中對不同類型的海洋平颱(如固定式平颱、浮式生産儲油船等)所麵臨的獨特挑戰進行瞭詳盡的分析,並重點介紹瞭能夠應對這些挑戰的材料。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高強度、低密度材料在減輕平颱自重方麵的作用的闡述,以及對海洋生物附著問題所提齣的材料解決方案。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海洋平颱,背後蘊含著多少精密的材料科學知識。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著作。它不僅為我提供瞭關於海洋工程材料的豐富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這個領域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書中提到的許多前沿材料和技術,都讓我對海洋工程的未來充滿瞭憧憬。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未來海洋裝備材料發展趨勢的展望,例如,對超材料、納米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潛在應用進行瞭探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類在探索和利用海洋的過程中,材料科學將繼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

我一直對海洋環境保護十分關注,這本書在材料方麵也觸及瞭這個重要的議題。它探討瞭如何使用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材料來建造海洋裝備,以及如何處理廢舊的海洋材料,以減少對海洋生態係統的影響。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前景的討論很感興趣,雖然目前這方麵技術還在發展中,但書中展現的對未來的思考和探索,讓我看到瞭海洋工程領域嚮綠色化發展的希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