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材料丛书--船舶装备与材料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船舶装备与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有生,方志刚,副主编 著,马运义,吴有生,方志刚,副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工程
  • 船舶工程
  • 材料科学
  • 船舶装备
  • 海洋材料
  • 工程材料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腐蚀防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76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544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从事船舶装备与材料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本书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船舶设计大师马运义教授,船舶力学专家吴有生院士等主编。
编撰的主导思想是力求将船舶装备研究发展与材料技术研发应用相结合、传统材料——关键材料——新兴材料研发应用相结合、综述性与专述性相结合,较全面、系统、通俗地介绍船舶装备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船舶装备及船用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船舶设计与选用材料原则、船用材料体系、我国船舶装备对材料的需求及船用材料发展方向和重点等内容,提出了加快发展船用材料的建议,以期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船舶装备与材料的“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相互依存关系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了解,促进我国船舶装备与材料技术共同持续发展。

内容简介

《船舶装备与材料》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分册之一。
本书以船舶装备对材料的研发需求及应用为主线,较全面、系统、通俗地阐述了船舶装备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船舶装备及船用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选材原则、船用材料体系、我国船用材料发展方向与重点等,提出了加快发展船用材料的建议。旨在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船舶装备与船用材料的概况、依存关系及研究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助推我国的船舶装备与材料技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书可作为从事船舶装备与材料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马运义,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制系研究生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军某型号产品总设计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造船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技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出版著作4本,发表论文40余篇。1992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

目录

第1章船舶装备概论
1.1船舶装备的基本概念1
1.1.1船舶的定义与内涵1
1.1.2船舶的共同特点2
1.1.3船舶的基本原理2
1.1.4现代船舶主要承担的任务6
1.1.5舰船的分类(类型)6
1.1.6船舶的表征参数9
1.1.7船舶的主要性能14
1.1.8船舶的主要系统与设备20
1.1.9船舶的建筑形式和总布置35
1.1.10船舶的建造与试验交船39
1.2船舶装备的设计原则42
1.3未来船舶装备与技术的发展趋势44
1.3.1未来船舶装备的发展趋势44
1.3.2未来船舶的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46
参考文献49

第2章我国船舶装备的现状与发展
2.1发展船舶装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迫切需求51
2.2中国船舶装备发展简史53
2.2.1中国古代船舶史54
2.2.2中国近代船舶史54
2.2.3中国现代船舶史55
2.3我国船舶装备的现状56
2.3.1民船装备发展现状57
2.3.2军船装备发展现状60
2.3.3人才队伍和条件保障建设卓有成效60
2.3.4我国船舶装备发展中尚存的不足63
2.4我国船舶装备的发展趋势64
参考文献67

第3章船舶材料概论
3.1船舶材料的发展历史、内涵与特点68
3.1.1船舶材料的发展历史68
3.1.2船舶材料的内涵与特点73
3.2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76
3.2.1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概述76
3.2.2液化气体专用运输船与材料的依存关系78
3.3船舶装备主要部分的材料概述80
3.3.1船体材料概述80
3.3.2船舶动力装置材料概述82
3.3.3船舶舾装材料概述94
3.3.4飞机、导弹上舰和相关材料技术96
3.4船舶装备的选材原则98
3.4.1船舶装备的选材总体原则98
3.4.2船体结构钢的选材原则98
3.4.3船用合金钢及特殊性能合金钢的选材103
3.4.4船用有色金属的选材107
3.4.5船用非金属(含防护材料)的选材111
参考文献120

第4章船舶装备材料体系
4.1概述122
4.2船舶装备材料体系总体框架123
4.3民船材料体系124
4.3.1民船用船体结构钢124
4.3.2民船用铝及铝合金125
4.3.3民船用钛及钛合金126
4.3.4民船用铜及铜合金127
4.3.5民船用复合材料127
4.3.6民船用涂料127
4.3.7船用轮机材料128
4.3.8民船用隐身材料130
4.3.9民船用功能材料131
4.3.10船用新兴材料131
4.4军船材料体系131
4.4.1军船用船体结构钢131
4.4.2军船用铝及铝合金133
4.4.3军船用钛及钛合金133
4.4.4军船用铜及铜合金135
4.4.5军船用复合材料136
4.4.6军船用轮机材料138
4.4.7军船用防护材料139
4.4.8军船用隐身材料141
4.4.9船用功能材料146
4.4.10军船用新兴材料147
4.5深海装备材料体系148
4.5.1概述148
4.5.2重载HOV用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现状150
4.5.3我国重载HOV用材料及其技术的需求152
4.5.4重载HOV用材料及其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153
4.6大型海洋浮体材料体系154
4.6.1大型海洋浮体用材料特点154
4.6.2大型海洋浮体用材料概况与主要功能154
4.6.3大型海洋浮体用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意义155
4.6.4大型海洋浮体用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现状156
4.7船舶材料生产厂家、规格及整体概况165
4.7.1船体结构钢165
4.7.2船用铝合金166
4.7.3船用铜合金167
4.7.4船用钛合金168
4.7.5船用防腐涂料170
参考文献175

第5章国外船舶材料及其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5.1国外船舶材料及其技术发展现状177
5.1.1钢铁材料177
5.1.2复合材料183
5.1.3钛及钛合金材料196
5.1.4隐身材料200
5.1.5防护材料205
5.1.6有色金属材料211
5.1.7无机非金属材料214
5.1.8前沿材料215
5.2国外船舶材料及其技术发展趋势218
5.2.1“高”——船体钢材仍需向高性能化发展219
5.2.2“复”——研发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趋势方兴未艾219
5.2.3“钛”——高性能钛合金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势在必行220
5.2.4“隐”——仍将研发高性能隐身材料列为重要发展方向221
5.2.5“防”——防护材料以环保高寿命为重点研发正蓄势待发222
5.2.6“有”——有色金属材料正得到广泛应用222
5.2.7“无”——开辟无机材料应用的新领域223
5.2.8“前”——材料前沿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223
5.2.9“用”——加强材料应用技术研究不可或缺224
5.2.10“低”——材料技术一如既往向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225
5.3国外船舶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启示225
参考文献226

第6章我国船舶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
6.1我国船用钢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28
6.1.1钢铁工业支撑船舶工业快速发展228
6.1.2我国船用钢材的发展现状231
6.1.3我国船用钢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238
6.1.4解析日本船用钢材发展看我国船用钢材发展现状240
6.1.5我国船用钢材存在的主要问题245
6.2我国船用有色金属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48
6.2.1有色工业支撑船舶工业快速发展248
6.2.2船用铝材的发展现状248
6.2.3船用铜材的发展现状253
6.2.4我国船用有色金属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55
6.3我国船用钛合金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56
6.3.1我国船用钛合金材料发展现状256
6.3.2我国船用钛合金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58
6.4我国船用复合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58
6.4.1我国船用复合材料发展现状258
6.4.2我国船用复合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0
6.5我国船用防护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61
6.5.1我国船用防护材料发展现状261
6.5.2我国船用防护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2
6.6我国船用隐身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现状262
6.6.1我国船用隐身材料发展现状262
6.6.2我国船用隐身材料的主要差距和不足264
参考文献264

第7章我国船舶装备对材料及其技术的需求
7.1船舶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意义266
7.2船舶装备对材料及其技术的需求268
7.2.1我国船舶装备对材料及其技术的总体需求268
7.2.2我国船舶装备对主要船用材料及其技术的需求269
参考文献273

第8章我国船舶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8.1我国船舶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思路275
8.2我国船舶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战略目标276
8.3我国船舶材料及其技术的发展方向与重点277
8.3.1高强度钢277
8.3.2复合材料278
8.3.3钛合金279
8.3.4隐身材料280
8.3.5防护材料282
8.3.6有色金属材料288
8.3.7无机非金属材料289
8.3.8金属功能材料290
8.4船舶材料前沿技术291
8.4.1压电阻尼新型减振材料技术291
8.4.2智能可见光隐身材料技术292
8.4.3潜艇液体隐身衣材料技术292
8.4.4纳米材料技术292
8.4.5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技术293
8.5措施及建议294
参考文献295

索引297

前言/序言

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海洋空间与资源不仅已成为世界军事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重要领域,而且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借以发展、濒海国家持续安泰昌盛的战略空间和基地。鉴于此,各濒海国家,特别是海洋强国,均在以海权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认知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装备与手段,具有军民结合、技术难度高等特点。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船舶装备和技术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增长、工业化的拓展、刺激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牵引作用。
随着海洋意识的增强,我国不断重视海洋发展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国策,将有力推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及其技术持续创新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梦的实践和历程,将有力地证明: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是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是提升我国海洋空间拓展能力的保证;是统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思路的战略举措;也将是我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含新兴材料产业)的助推器。
因此,大力、持续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对于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的综合制海能力和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能力,适应捍卫祖国疆土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开发利用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要造船,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材料与设备。材料是船舶研制和发展的基础因素,是保证船舶获得各种预定特性与使用要求关键的物质保障,也是促进船舶工业持续发展的先导因素。
船舶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河姆渡独木舟算起,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从独木舟到艨艟大舰,从木质船到钢制船,从手动橹到蒸汽机,从蒸汽机到核动力,可以说,船舶装备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利用材料不断创新进步的历史。如今,各种新材料出现并被应用于船舶,又促使各种高性能的现代船舶竞相发展、日新月异。现在,人们已建造了30万吨级油轮、10万吨级航空母舰、下潜900m的潜艇、潜深7000m的深潜器及各种类型的客、货船与快艇等,所用材料种类几乎覆盖了全部金属材料及众多的非金属材料、特种材料。船舶装备的发展需求有力地牵引着材料的进步,而材料的发展又发挥着其技术推动的作用,强力地促推着船舶装备的发展。
这表明,“一代材料、一代舰船”是反映着船舶装备与材料相互依存及互相促进的发展规律的至理名言。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下称“材料学部”)“中国海洋工程材料研发现状及发展战略初步研究”“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成果,是“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的一个分册。全书共分8章,各章的负责人、编写人员详见本书编写人员名单。本书编撰的主导思想是力求将船舶装备研究发展与材料技术研发应用相结合,传统材料、关键材料、新兴材料研发应用相结合,综述性与专述性相结合,较全面、系统、通俗地介绍船舶装备的基本概念、国内外船舶装备及船用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船舶与材料的依存关系、船舶设计与选用材料原则、船用材料体系、我国船舶装备对材料的需求及船用材料发展方向与重点等内容,提出了加快发展船用材料的建议,以期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对船舶装备与材料的“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相互依存关系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了解,促进我国船舶装备与材料技术共同持续发展。
本书特邀周廉院士、吴有生院士、朱英富院士及张信学、张俊旭、黄国兵、周凌、吴军、余益锐、汪彦国等船舶研究设计与材料研发专家对相关章节作了审阅,他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材料学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科技部,中船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01所、702所、714所、719所、725所,中船工业集团公司708所,南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关切。“海洋工程材料丛书”编委会办公室主任贾豫冬为本书的策划、编写、组织和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本书面世之际,编者对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出版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和人员多、专业面广、工作量大,加之保密等原因,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船舶装备与材料》编委会
2016年3月
《深海巨构:材料的蓝色脉搏》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船舶装备与材料的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深入探索了支撑现代海洋工程,尤其是深海开发与利用的各项关键材料技术。我们聚焦于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卓越性能、构筑起人类蓝色疆域基石的材料,揭示它们的设计理念、性能优势、制造工艺以及面临的挑战。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从基础材料科学到前沿应用工程的广阔领域,深刻理解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核心作用。 核心内容 耐压与防护材料: 深海环境的首要挑战便是巨大的水压。本书详细剖析了用于深海载人载物的耐压壳体、探测器外壳以及水下结构的关键材料。我们将深入研究高强度钢、钛合金、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等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它们如何应对高压、腐蚀和冲击。特别关注材料的失效机理与设计准则,确保深海装备的安全可靠。 腐蚀与防护技术: 海水不仅带来压力,更是一种极具腐蚀性的环境。本书系统阐述了海洋腐蚀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针对不同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防护策略。我们将重点介绍防腐涂层(如先进的聚氨酯、环氧树脂涂层)、牺牲阳极、缓蚀剂等技术,并探讨新一代高性能防腐材料的研发进展,如自修复涂层和智能防腐体系,以延长海洋装备的使用寿命。 低温与极端环境材料: 极地海洋、深海热液喷口等区域,材料需要承受极低的温度甚至极端的热应力。本书深入探讨了在低温环境下材料性能的变化,如韧性下降、脆性转变,以及如何通过合金设计、热处理工艺来优化材料的低温性能。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材料,如深海热管、热交换器所需的特种合金。 浮力材料与轻质结构: 为了实现海洋装备的有效部署和操控,轻质高强的浮力材料和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浮力材料,包括闭孔泡沫塑料、微纳米气泡材料以及新型的复合浮力材料,分析它们的密度、强度、吸水率等关键指标。同时,我们将探讨轻质高强的结构设计方法,如仿生学结构、点阵结构,以及它们在海洋平台、水下航行器等方面的应用。 传感与智能材料: 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集成传感功能的智能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书将介绍用于监测海洋环境、结构健康以及实现自主导航的传感材料,如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导电聚合物等。我们还会探讨如何将这些传感功能与结构材料相结合,开发具有感知、诊断和自适应能力的“智能海洋装备”。 海洋可再生能源材料: 积极响应全球能源转型,本书也将触及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材料挑战。例如,用于风力涡轮机叶片的复合材料、驱动波浪能装置的特种金属和聚合物,以及用于潮汐能发电系统的耐磨、耐腐蚀材料。我们将分析这些材料在不同能源转换技术中的性能要求与优化方向。 可持续性与生物友好材料: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需求,本书还关注海洋工程材料的可持续性。我们将探讨可回收、可降解的海洋材料,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最小的生物友好型材料。这包括对海洋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评估的考量,以及绿色制造工艺的介绍。 本书特色 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深度与广度并存。我们不仅会追溯材料科学的经典理论,更会将目光聚焦于当前和未来的海洋工程前沿。语言力求严谨、专业,同时注重逻辑清晰,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力求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书中将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和研究数据,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展现材料在真实海洋工程场景中的价值。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以及对海洋开发、深海探索、海洋能源等领域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它将为读者提供扎实的材料理论基础、前沿的应用技术视野,以及解决复杂海洋工程难题的灵感与方法。 结语 海洋工程材料是人类探索和利用海洋的基石,是承载我们对蓝色星球无限向往的“蓝色脉搏”。本书将带您深入理解这些材料的奥秘,共同展望更加智能、安全、可持续的海洋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工程领域,材料都是其发展的基石。这本书恰恰印证了我的观点。它通过对船舶装备与材料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材料科学在推动海洋工程技术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材料失效分析的介绍。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失效模式,还深入分析了导致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解决的措施。例如,书中对某次海上事故中金属疲劳失效的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材料缺陷、应力集中等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事故发生,这对于提高海洋装备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机会入手。最近总算把它抱回家了,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的装帧很扎实,一看就是经过认真打磨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本以为这本书会聚焦于一些比较宏观的海洋工程概念,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在细节上的挖掘同样令人称道。比如,它在讲解某种新型合金的性能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参数的罗列,而是详细介绍了这种材料是如何在模拟的极端海洋环境下进行测试的,包括模拟的腐蚀介质、温度变化、压力梯度等等,这些细节的呈现,让原本抽象的科学变得生动具体,也让我看到了科研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涉猎广泛,从微观的材料分子结构,到宏观的海洋装备设计,都涵盖其中。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海洋工程材料的实验方法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性。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腐蚀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等,并解释了这些试验是如何模拟真实海洋环境的。例如,它在讲解模拟海浪冲击的试验时,详细介绍了试验装置的设计、加载方式以及数据采集方法,这让我对材料的性能评估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内容翔实。它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读者逐步深入。我对于书中关于海洋动力设备材料的章节特别感兴趣。它详细介绍了发动机、涡轮机等核心部件所使用的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高温、高压、腐蚀等极端工况下的性能要求。书中还讨论了新型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提高设备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潜力,这让我对未来海洋动力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海洋工程材料的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书中提到的许多前沿材料和技术,都让我对海洋工程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未来海洋装备材料发展趋势的展望,例如,对超材料、纳米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在探索和利用海洋的过程中,材料科学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对船舶设计略有了解的爱好者,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在船舶装备的材料选择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书中对各种高强度钢材、耐腐蚀合金以及先进复合材料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介绍这些材料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船型、不同服役环境下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例如,在介绍用于破冰船的特殊钢材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其低温韧性和抗冲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热处理工艺来达到这些要求。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我来说,学习过程充满了惊喜。我之前对海洋工程材料的认识仅限于一些基础概念,这本书则将这些概念延伸到了实际应用层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海底电缆和管道材料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这些关键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例如海水侵蚀、海底沉降、机械损伤等,以及如何通过选择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优良耐腐蚀性的材料来应对这些挑战。书中还提到了智能材料在监测和修复海底设施方面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科技进步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巨大潜力。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生动的实例,为我揭示了海洋工程材料的复杂世界。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海洋平台结构材料的章节。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海洋平台(如固定式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重点介绍了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材料。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高强度、低密度材料在减轻平台自重方面的作用的阐述,以及对海洋生物附着问题所提出的材料解决方案。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海洋平台,背后蕴含着多少精密的材料科学知识。

评分

我一直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关注,这本书在材料方面也触及了这个重要的议题。它探讨了如何使用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材料来建造海洋装备,以及如何处理废旧的海洋材料,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生物可降解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前景的讨论很感兴趣,虽然目前这方面技术还在发展中,但书中展现的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让我看到了海洋工程领域向绿色化发展的希望。

评分

我一直对海洋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潜藏在深海中的工程奇迹。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水下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材料的堆砌,更像是关于如何用材料去征服海洋的百科全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深海探测器材料的部分。它细致地描述了不同深度下的海水压力对材料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材料的成分和制造工艺来增强其抗压能力和耐腐蚀性。书中举例的几个经典深海探测器项目,都附有详细的设计思路和材料选择的考量,让我对这些“深海勇士”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