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福楼拜集·一颗简单的心:福楼拜中短篇小说选》收录了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巨匠福楼拜的三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一颗简单的心》是福楼拜杰出的短篇小说。
   福楼拜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术”描写了《狂人回忆》中一个少年对爱情的痴迷与激情,《秋之韵》中一个年轻人为爱情忧郁而死,《一颗简单的心》中一位女仆的平凡和美好。在“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念里,却给读者带来无限感动和感慨。
       内容简介
     《一颗简单的心》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中篇小说《狂人回忆》《秋之韵》和短篇小说《一颗简单的心》。《狂人回忆》和《秋之韵》是他的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写了一个默默单恋少年对爱情痴迷的激情与忧郁的情怀。《秋之韵》讲述一个孤独、苦闷的年轻人急切地渴望领略爱情的滋味,结果却为爱情忧郁而死。《一颗简单的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作者简介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目录
    
 狂人回忆
 秋之韵
 一颗简单的心
 
      精彩书摘
     一  
  开厨房和厅房。欧班太太整天待在这里,靠近窗户,坐在一张草编的大靠背椅子上。八张桃花心木椅子,一平排,贴着漆成白颜色的板壁。晴雨表底下,有一架旧钢琴,上面放着匣子、硬纸盒子,堆得像金字塔似的。壁炉是黄颜色的大理石,路易十五时代的式样,一边一张靠垫的小软椅,上面蒙着锦绣。当中是一只摆钟,模样活像一座维丝塔庙。因为地板比花园低,整个房间有一点霉湿味道。  
  一上二楼,就是“太太”的卧室,非常高大,裱糊了一种浅淡颜色花朵的墙纸,挂着麝香公子装束的“老爷”的画像。这间卧室连着一个较小的卧室,里头有两张不铺垫子的小人床。再过去就是客厅,一直关着,里面搁满了家具,家具全蒙着布。再靠后,有一个过道,通到一间书房;一张大乌木书桌,三面是书橱,书橱的架子上放着一些书和废纸。幸福年月和不存在了的奢华的遗物,什么钢笔啦。水彩风景画啦、欧庄的版画啦,把两块垂直的雕版全给遮住了。三楼有一扇天窗,正对牧场,阳光进来,照亮全福的卧室。  
  全福怕错过弥撒,天一亮就起床,手脚不停,一直干到天黑。随后晚饭用过,碗碟搁好,大门关上,把劈柴埋在灰烬底下,手里拿着她的念珠,就在灶前睡着了。买东西讲价钱,谁也比不上她,咬定牙根,就是不添钱。说到干净,亮光光的锅,把别人家的女仆活活气死。她要省俭,吃饭慢悠悠的,拿指头沾起桌子上的面包屑,一块十二磅重的面包,专为她烤的,够二十天吃。  
  她一年到头披一条印花市帕子,拿别针在背后别住,戴一项遮没头发的帽子,穿一双灰袜子,系一条红裙子,扶外面加一条打格子的长围裙,如同医院的女护土一样。  
  她的脸是瘦的,她的声音是尖的。她在二十五岁上,人家看成四十岁。她一上五十,就看不出年纪有多大了。她永远不出声,身子挺直,四肢的姿势有板有眼,好像一个木头人,以一种机械的方式动作。  
  二  
  她像别人一样,有过她的恋爱故事。  
  她父亲是一个泥水匠,从脚手架上跌下来摔死了。母亲过后也死了,姐妹们各走各的,一个佃农把她收留下来,小小年纪,就叫她在田野里放牛。她穿着破布烂条直打哆喷,贴住地面喝池塘里的死水,平白无故就挨打,临了让撵走,冤枉她偷了三十苏。她换了一家田庄,管理家禽,东家喜欢她,她的同伴却又妒忌她。  
  八月有一天晚上(她那时候十八岁),他们带她去参加考勒镇的晚会。提琴手刺耳的响声、树上的灯火、五颜六色的服装。花边、金十字架,还有一道蹦跳的那群人,马上就闹了她一个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她怯生生地闪在一旁,见一个有钱模样的年轻人,两个胳膊肘搭在一辆小车的辕木上吸着烟斗,走过来邀她跳舞。他请她喝苹果酒,喝咖啡,吃点心,送她一条绸帕子,自以为她猜出他的心思了,献殷勤送她回去。他在荞麦地头,愣头愣脑,把她翻倒了。她一害怕,叫唤起来。他只得走开。  
  又一天黄昏,一辆装干草的大车,在去宝孟的大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她想赶到前头去,在从车轮旁边蹭过的时候,认出了吆车的就是代奥道尔。  
  他一副安适的模样,走到她跟前,说一定要宽恕他才好,因为“毛病出在酒喝多了”。  
  她不晓得怎样回答,直想逃开。  
  他掉转话头,谈起收成和乡里的名流,因为他父亲已经离开考勒镇,住到艾考田庄,所以他们如今成了邻居。她说了一句:“啊!”他接下去就讲,家里盼他成家,其实他并不急,等到有了对胃口的女人再说。她低下了头。他于是问她,想不想嫁人。她带笑回答:不好寻人开心的。——“没有的话,我对你赌咒!”他拿左胳膊围住她的腰;她就这样由地搂着走路;他们放慢步子。风柔柔的,星星照耀着,老大一车干草在他们前面摇来摇去;四匹马悠着步子,扬起尘土,走着走着,不用吆喝,就朝右转。他又吻了她一回。她在夜色中跑开了。  
  下一个星期,代奥道尔约她幽会约到了。  
  他们在院子紧里,一堵墙后,孤零零一棵树底下相会。她不像小姐们那样不懂事——牲口早就教会了她;可是理智和从一而终的天性没有让她失身。她一抵抗,越发煽起了代奥道尔的爱火。他为了得到满足(或者也许不存坏心思)起见,提议娶她。他立下天大的誓,她就不相信他的话。  
  没有多久,他想起一件不如意的事来:他父母去年给他买过一个替身,可是说不定哪一天,就许要他入伍;他想起当兵就害怕。对于全福,这种胆怯成了一种钟情的证据;她加倍爱他。她夜晚偷偷出来,溜到幽会地点,代奥道尔说起话来,不是发愁,就是央求,直磨难她。  
  最后他讲,他要亲自去州长衙门打听一下消息,下一个星期天,十一点到半夜之间,他带消息来。  
  到了时候,她跑去会她的情人。  
  她见到的是他的一位朋友。  
  他告诉她:她不会再看见他了。代奥道尔为了逃避征役,已经娶了杜克一个很有钱的老寡妇勒胡塞太太。  
  她听了这话,万分难过,扑在地上,放声大哭,喊叫上帝,一个人在田野里硬噎到大天明。接着她就回到田庄,说她不打算做下去了。到月底,她支了工钱,拿一条帕子包起她的全部小行李,来到主教桥。  
  她在客店前面,问一个戴寡妇帽子的太太,凑巧她就在找一个烧饭的。年轻女孩子没有什么本事,可是看样子肯学,又样样迁就,欧班太太临了道:  
  “好吧,我就用你!”  
  ……        
前言/序言
       
				 
				
				
					《一则微茫的告白: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有些名字如同恒星般闪耀,他们的文字不仅照亮了时代的精神,更在无数读者的心中播撒下深刻的印记。欧内斯特·海明威,便是其中一颗最为耀眼且独树一帜的星辰。他的短篇小说,以其精炼的语言、冷峻的笔触,以及对人性深处微妙情感的精准捕捉,构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学世界。本书,《一则微茫的告白: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便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中,精选的一批短篇小说精华,它们如同一枚枚微小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弹片,直击人心的柔软与坚韧。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并非一蹴而就的宏大叙事,而是如同凝练的诗句,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意,每一处留白都引人遐思。他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最复杂的情感。这种“冰山理论”式的写作风格,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之中,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暗流。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不到华丽的辞藻,听不到煽情的独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人物的对话,往往简短而有力,却能勾勒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他们或许在咖啡馆里闲聊,或许在酒吧里对饮,亦或许在荒原上沉默相对,但每一次看似平淡的交流,都潜藏着巨大的张力,折射出生活的重量与无常。  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围绕着海明威所钟爱的几个主题:战争的创伤与逃离,爱情的脆弱与幻灭,人生的孤独与抗争,以及面对死亡的平静与尊严。  在《太阳依旧升起》等篇章中,我们可以窥见“迷惘的一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历的精神空虚与道德失落。那些曾经饱受战火洗礼的士兵,带着一身伤痕和难以磨灭的记忆,试图在这个和平年代寻找生命的意义,却发现自己如同漂浮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找不到停泊的港湾。海明威笔下的角色,他们或许在酒精中麻痹自己,或许在漂泊中寻求慰藉,但内心的空洞和失落感,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种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描绘,以及对战后一代精神困境的细腻呈现,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有余悸,警醒我们和平的珍贵与战争的毁灭性。  而在《白象一样的群山》和《一场干净利落的闪电战》这类作品中,海明威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私密的个人情感领域。爱情,在海明威的笔下,不再是童话般的浪漫,而是充满了现实的挑战与无奈。男女主角之间的对话,看似云淡风轻,却常常暗藏着无法跨越的隔阂和难以启齿的秘密。他们或许在旅途中,或许在日常的相处中,试图维系一份感情,但生活的压力,个性的差异,以及对未来的不同期许,如同细密的网,一点点缠绕住这份爱情,最终将其绞杀。海明威从不回避爱情的阴暗面,他直面人性的弱点,以及在现实面前,爱情所能承受的脆弱。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最深沉的爱,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因为一句未说出口的话,一个未解的误会,而走向终结。这种对爱情残酷性的描绘,并非为了渲染绝望,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温暖与真诚。  此外,本书中许多故事,如《乞力马扎罗的雪》和《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某些片段(此处为示例,意在说明海明威笔下人性的复杂性,并非指明具体篇目),都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抗争。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常常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独自承受内心的痛苦。他们或许是渔夫,在广阔的大海中与巨鲸搏斗;或许是猎人,在荒野中寻找猎物;又或许是艺术家,在创作的道路上孤军奋战。他们并非不渴望陪伴,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孤独中磨砺出的坚韧与勇气。海明威并不歌颂浪漫的孤独,而是展现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在黑暗中指引方向,给予人们力量。  更令人动容的是,海明威对死亡的直面与尊严的描绘。在他的小说中,死亡并非令人恐惧的终结,而更像是一种平静的回归。那些面对死亡的角色,他们没有歇斯底里的哀嚎,也没有卑躬屈膝的乞求,而是以一种近乎优雅的姿态,接受生命的定数。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平静,仿佛所有的痛苦与遗憾都随风而逝。海明威通过对死亡的冷静审视,反而升华了生命的价值,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出真正的意义,如何在生命的尽头,保有最后的尊严。  海明威的语言,如同他笔下的战士,精炼、直接、有力。他摒弃了不必要的形容词和副词,力求用最纯粹的语言,传达最真实的情感。他常常使用简短的句子,营造出一种紧凑的节奏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感受到角色的呼吸与心跳。这种“少即是多”的写作哲学,不仅是对语言的极致运用,更是对读者理解力的信任。他相信,读者能够透过简洁的文字,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去体会情感的起伏。  《一则微茫的告白: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不仅仅是一本小说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关于生命本质的哲学沉思录。海明威用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既残酷又美好的世界。他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看到生活中的挣扎与无奈,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永恒的光芒——那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那份在情感中的真挚与脆弱,以及那份面对死亡时,所能展现出的平静与尊严。  阅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这些故事,如同深夜里的一杯烈酒,初尝辛辣,回味无穷。它们或许不会给你带来轻松的慰藉,但一定会让你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人性有更真切的感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拾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如同找到了一块宁静的礁石,让我们在喧嚣中得以停顿,思考生命的本质,审视自我的灵魂。这本《一则微茫的告白》,是海明威献给读者的,一则关于人生真相的、微小却又深刻的告白。它邀请每一个阅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探索人性和生命意义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