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开发: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

后台开发: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晓鑫 著
图书标签:
  • 后端开发
  • Node
  • js
  • Python
  • Java
  • Go
  • RESTful API
  • 微服务
  • 数据库
  • Linux
  • DevOps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33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016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腾讯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多年后台开发经验总结,获腾讯、Facebook、微软、阿里、百度多位资深技术专家高度认可。
  完整勾勒后台开发技术能力体系,多维度讲解了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掌握的核心技术、开发工具和实践方法,后台工程师修炼必读!

内容简介

  因为后台开发所需要的技术广泛而坚深,要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门槛很高,所以相关人才比较紧缺。作者是在腾讯工作多年的后台开发工程师,不仅技术精湛,而且在处理大量实际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在这本书中,她不仅首次为后台开发工程师勾勒出了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结构图,而且还对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大量复杂的技术知识进行了提炼、剥离和整合,专注于成为一名后台开发工程师所需掌握的核心技术、开发工具和实践方法,大幅度降低后台开发工程师的学习曲线。本书的内容获得了来自腾讯、Facebook、微软、阿里、百度的多位资深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
  全书一共13章,在逻辑上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介绍了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包括常用语法、类与常用STL的使用;
  第二部分(第4~5章)介绍了编译原理和调试方法相关的知识,编译原理包括编译与链接的具体过程、Makefile的编写、目标文件的内容与处理目标文件相关工具的使用,调试方法主要介绍了strace、gdb、top、ps与valgrind工具的使用等;
  第三部分(第6~8章)介绍了网络相关的知识,包括TCP协议的关键知识点和TCPserver的实现,网络IO模型和select、poll与epoll三个重要函数的使用,还有ping、tcpdump、netstat和lsof这四个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第四部分(第9~11章)主要是多线程、进程和进程间通信相关的知识,包括多线程的使用、多线程的同步和重入问题,进程方面有父子进程、僵死进程、守护进程和进程间通讯的方式;
  第五部分(第12章)主要是HTTP协议的介绍与使用、CGI的设计原理、实现和FASTCGI的简单介绍;第六部分(第13章)通过常用类库JsonCPP和Protobuf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第三方库。

作者简介

  徐晓鑫,腾讯资深软件研发工程师,先后在腾讯游戏之洛克王国、QQ会员、QQ秀等多个项目从事研发工作,精通后台开发的各种技术,实战经验丰富。

精彩书评

  后台开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同是也是一个沉淀深厚,高技术价值的领域。本书清晰、严谨、务实的风格显示出晓鑫对该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
  ——张子兴Facebook对外支付项目主程,美国加州MenloPark

  每一位从事后台开发的专业人士都需要一本《后台开发: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对每一位想要认真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绝对必读的书籍。
  ——彭可竞微软软件工程师,美国华盛顿州Redmond

  《后台开发: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是作者多年后台开发、架构和研究的精华。本书用通俗的文字、详尽的示例代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讲述了后台开发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对于从事后台开发的人员,这是一本很好的由浅入深的学习书籍。
  ——周乐阿里巴巴资深算法工程师,北京望京

  使用C++语言进行后台开发有一定的门槛,本书可以很好的帮助你跨过这个“门槛”。
  ——畅晋百度大数据高级测试工程师,北京上地

目录

绪论

第1章 C++编程常用技术 1

1.1 第一个C++程序 1

1.2 函数 3

1.3 数组 6

1.4 指针 8

1.5 引用 12

1.6 结构体、公用体、枚举 14

1.6.1 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的概念 14

1.6.2 结构体、共用体在内存单元占用字节数的计算 18

1.7 预处理 20

1.8 本章小结 25

第2章 面向对象的C++ 26

2.1 类与对象 26

2.2 继承与派生 49

2.3 类的多态 57

2.4 本章小结 64

第3章 常用STL的使用 65

3.1 STL是什么 65

3.2 string 66

3.3 vector 77

3.3.1 vector是什么 77

3.3.2 vector的查增删 78

3.3.3 vector的内存管理与效率 86

3.3.4 Vector类的简单实现 90

3.4 map 96

3.4.1 map是什么 96

3.4.2 map的查增删 96

3.4.3 map的原理 109

3.5 set 111

3.5.1 set是什么 111

3.5.2 set的查增删 112

3.6 本章小结 116

第4章 编译 117

4.1 编译与链接 117

4.2 makefile的撰写 131

4.3 目标文件 135

4.3.1 ELF的文件类型 135

4.3.2 链接视图下的ELF内容 136

4.3.3 执行视图下的ELF内容 142

4.3.4 阅读ELF文件的工具——readelf 144

4.3.5 获得二进制文件里符号的工具——nm 144

4.3.6 减少目标文件大小的工具——strip 146

4.4 本章小结 147

第5章 调试 148

5.1 strace 148

5.2 gdb 156

5.3 top 164

5.4 ps 165

5.5 Valgrind 168

5.5.1 Valgrind概述 168

5.5.2 Linux程序内存空间布局 170

5.5.3 内存检查原理 175

5.5.4 Valgrind安装 176

5.5.5 Valgrind使用 177

5.6 本章小结 187

第6章 TCP协议 188

6.1 TCP协议 188

6.1.1 网络模型 188

6.1.2 TCP头部 191

6.1.3 TCP状态流转 193

6.1.4 TCP超时重传 196

6.1.5 TCP滑动窗口 200

6.1.6 TCP拥塞控制 202

6.2 TCP网络编程API 205

6.3 实现一个TCP server 211

6.4 TCP协议选项 215

6.5 网络字节序与主机序 233

6.6 封包和解包 233

6.7 本章小结 247

第7章 网络IO模型 248

7.1 4种网络IO模型 248

7.2 select 256

7.3 poll 267

7.4 epoll 277

7.5 本章小结 289

第8章 网络分析工具 290

8.1 ping 290

8.2 tcpdump 292

8.3 netstat 294

8.4 lsof 296

8.5 本章小结 298

第9章 多线程 299

9.1 多线程是什么 300

9.2 多线程的创建与结束 301

9.3 线程的属性 307

9.4 多线程同步 312

9.5 多线程重入 332

9.6 本章小结 333

第10章 进程 334

10.1 程序与进程 334

10.2 进程的创建与结束 335

10.3 僵尸进程 342

10.4 守护进程 347

10.5 本章小结 351

第11章 进程间通信 352

11.1 管道 352

11.2 消息队列 358

11.3 共享内存 362

11.4 信号量 368

11.5 ipcs命令 373

11.6 本章小结 374

第12章 HTTP协议 375

12.1 HTTP协议工作流程 375

12.2 HTTP协议结构 376

12.3 HTTPS 383

12.4 CGI 386

12.5 FastCGI 397

12.6 本章小结 398

第13章 常用类库 399

13.1 JSON 400

13.2 Protobuf 405

13.3 本章小结 409


前言/序言

  Preface 序

  C++可能是计算机历史上最早被发明的高级程序语言,同时也是当今最活跃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很强大,强大到你可以使用它做任何层面的开发;C++也很脆弱,脆弱到需要程序员自己去控制内存回收,一个不小心就会使整个程序Core Dump。C++语言的创始人Bjarne Stroustrup曾私下承认,为了提高C++程序员的薪水和地位,在设计C++编译器版本过程中有意地增加了C++语言的难度,使C++更偏向于资深程序员的使用习惯,提高学习门槛,从而增加C++程序员的身价。学习曲线的增加并不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在服务端后台开发、处理多并发的海量网络请求方面,C++语言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当应用的用户量、并发量迅速增长,达到一定量级之后,后端服务的技术架构都会转变为Linux C++。

  要做一名优秀的使用C++进行后台开发的程序员,只掌握C++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编译、链接、调试,如何使用网络协议、IO模型和一些常用的类库,等等。我曾经面试过不少后台开发程序员,他们往往很重视语言本身,但是对一些语言之外的东西理解不够透彻,影响了他们的技术发展。我也读过不少相关方面的技术书籍,往往都过多地停留在语言层面,忽略了实际开发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

  晓鑫在腾讯从事开发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后台开发经验,她从实际的后台开发经验出发,讲解了后台开发中需要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从C++语言出发,又不止于C++语言,本书可以说是一本Linux C++后台开发的实战典范。当知道晓鑫在写这么一本书的时候,我真心为国内的众多开发者感到高兴。如果读者有意愿成为一名从事Linux后台开发的程序员,本书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参考书籍。

  研发是一项讲究实战的工作,一切不从实际工作出发的技术书籍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一本优秀的技术书籍应该是这样的:当读者按照书中的内容进行实操的时候,读者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有价值的,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本书恰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一位技术书籍作者对读者的起码诚意。

  软件工程师是一种需要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职业,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可能把代码写好。老一辈的人说“字如其人”,在软件领域,我们同样可以说“代码如其人”,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和为人态度都会体现到他所写的代码上面。按照晓鑫的书去学习,读者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她多年后台开发所炼就的“工匠精神”。我想,相对于所学习到的知识,这于一个工程师来说更为重要。

  黄世飞

  腾讯云平台技术总监

  Introduction 绪  论

  0.1 什么是后台开发

  听到“后台开发”这个词,估计读者心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己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可能有一些差别,但估计大部分人都有这么一种看法:“后台开发”是编写一些用户看不见的程序,也就是非界面的程序,既不是网页,也不是App,更不是桌面程序,因为这些都是用户看得见的(被称为“前台开发”)。这种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它不够具体,也不够全面。

  我们这里所说的“后台开发”的确是用户“看不见”的部分,但是还有很多界面性的程序是给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的,这些虽然是界面程序,但是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也是“看不见”的。举个例子,开发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给客户进行商品购买的网页是用户看得见的,不属于“后台”,但是电商网站内部员工使用的“用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也是用户看不见的,但它们不属于本书中所指的“后台”。在某些场合,或者某些人的习惯中,这些内部使用的系统也叫“后台”,这几种说法都没有错,希望读者在听到的时候,知道说话人具体指的是什么。

  本书介绍的“后台开发”指的是“服务端的网络程序开发”,从功能上可以具体描述为: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数据,解析请求数据后处理,最后返回结果,如图0-1所示。

  图0-1 后台开发的步骤

  这里的SERVER就是本书所指的“后台程序”,或者“服务器”。SERVER接收请求的方式既可以是通过TCP请求包,也可以是HTTP请求包(其实也是TCP连接)。如果是TCP请求,二进制的格式会常见一些;如果是HTTP方式的请求,请求包的格式一般是JSON或者XML,或者自定义的ASCII文本。解析请求包的方式自然是与请求包的格式相对应的,接收到的是什么格式的包,就用对应的格式解析(如果是自定义的格式,就按照自定义的方式去解析)。“处理请求”这一步是后台程序的具体业务逻辑的体现。很多封装好的后台框架会把其他三步都做好,但是这一步还是需要开发者自己去实现,因为只有开发者自己清楚,程序是要去做“登录”还是去做“注册”的事情。“输出回复包”和“接收请求包”是对应的,一般来说,收到的是JSON,那么回复的也是JSON,收到的是XML,那么发送的也是XML,其他格式也是一样的。这四个步骤是所有后台程序都会有的,无论使用什么语言去实现,都可以看到这四个步骤的影子。

  CLIENT指的是向SERVER发起请求,并接收SERVER回复的一方,通常称为“客户端”。既然后台程序是通过TCP或者HTTP接收和回复消息的,那么只要是能够发起TCP或者HTTP连接的都可以作为客户端,可以是浏览器、PC端的程序、安卓应用、IOS应用,等等。

  0.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蛇口,为了加快蛇口港的建设,一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幅标语矗立在蛇口工业区的马路边(如图0-2所示),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序幕。

  图0-2 1981年矗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巨幅标语

  其实这个口号后面还有两句:“安全就是法律,顾客就是皇帝”,这四句加一起,简直就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科技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互联网最讲究效率并且一切都从用户体验出发。在腾讯、百度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里,每一次的版本发布都是和时间在赛跑。各种以效率为核心的开发团队合作模式被创造:敏捷开发、极限编程、SCRUM、结对编程,双周迭代,等等。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是我在腾讯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这五年让我对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和大家一样,我也曾一字不落地读过《UNIX环境高级编程》,《UNIX环境网络编程》一二三卷,《TCP/IP详解》一二三卷,《C++ Primer》等书籍,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开发书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而全,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并且每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详细。但在实际的开发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只有20%,其他的80%则很少用到。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用最短的篇幅,讲解实际后台开发中用到的核心知识点,让读者可以快速进入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

  也许有读者会觉得这很急功近利,不利于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软件开发是一门讲究实操的技术,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用好多少。如果把一本经典书籍读3遍,但是没有写过一行代码,那可以认为是没有读。边写代码边读书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读一本技术书籍的时候,最好让自己快速进入写代码的状态,一边写代码,一边通读书籍,在具体需要用到书上某个技术点的时候,再回头仔细阅读相关的章节。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才能把书上的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点。完成多个这样的循环后,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把一些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搞清楚。这样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更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0.3 后台开发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后台开发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要完整掌握后台开发,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本书会讲解到的知识点。图0-3展示了对后台开发知识体系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

  以上这六部分知识点会是本书将会覆盖的内容。与专门介绍某一类知识的书籍不同,比如《C++ Primer》介绍C++的方方面面,《UNIX环境编程》介绍UNIX环境编程的方方面面,本书从“实战”的角度出发,介绍“后台开发”需要用到的知识和工具。读完本书,读者可能不会对C++精通,不会对Linux精通,也不会对TCP/IP精通,但是却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后台开发”,这些“精通”可以一个个慢慢补全。

  图0-3 后台开发工程师技术能力体系图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编程语言和编辑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把后台开发做好,需要掌握的东西比想象中的要多。同时,这些知识点既有一些纯理解性的内容,也有一些工具性的东西。这也是程序开发的最大特点,既要掌握理论的东西,也要掌握相应的工具,这样才能把理论的知识用起来。在实际开发中,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可能更重要,因为理论是脑子里想的,但工具产生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产出,才是开发者最终需要的。

  0.4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以C++为编程语言,讲述后台开发的核心技术与应用实践。全书共13章,在逻辑上分为以下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3章,主要是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包括函数、函数重载、函数模板、数组、指针、引用、结构体和预处理的使用;面向对象的介绍,包括类的使用、继承与派生和类的多态;常用STL的介绍,包括string、vector、map和set的使用方法与原理。如果读者已经对C++非常了解,可以跳过这部分,也可以配合《C++ Primer》一起阅读。

  第二部分为第4~5章,主要是编译原理和调试方法相关的知识。编译原理相关知识包含编译与链接的具体过程,makefile的编写、目标文件的内容与处理目标文件相关工具的使用;调试方法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了用strace分析系统调用、用gdb调试进程与分析coredump文件、用top命令分析系统负载情况、用ps命令查看系统进程和用valgrind工具分析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等。

  第三部分为第6~8章,主要是网络相关的知识,包括TCP协议的关键知识点和TCP server的实现,网络IO模型和select、poll与epoll三个重要函数的使用,还有ping、tcpdump、netstat和lsof这四个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掌握这部分知识,读者可以自己独立实现能处理海量请求的TCP server。

  第四部分为第9~11章,主要是多线程、进程和进程间通信相关的知识,包括多线程的使用、多线程的同步和重入问题,父子进程、僵尸进程、守护进程和进程间通信的方式。读者可以配合《UNIX环境高级编程》一起阅读。

  第五部分是第12章,主要是HTTP协议的介绍与使用、CGI的设计原理与实现和FASTCGI的简单介绍。掌握这部分知识,读者可以轻松实现Web应用的后台交互部分。

  第六部分是第13章,通过常用类库JsonCPP和Protobuf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第三方库。

  如果读者是后台开发的新手,建议从第1章开始阅读,如果读者已经有后台开发的经验,可以直接选择感兴趣的章节阅读。

  0.5 勘误和资源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交流,我专门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读者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与我进行交流。

  书中的全部源代码可以从华章网站(www.hzbook.com)下载。

  0.6 致谢

  首先要感谢腾讯公司,让我可以在后台开发的领域里驰骋。

  其次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杨福川、高婧雅和李艺,感谢你们在我写作过程中提供的支持,因为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能顺利完成全部书稿。

  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家人,以及热爱软件开发的朋友们!



掌控数据洪流,驱动智能未来:现代数据科学与工程之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最宝贵的战略资产。从精准营销到智能决策,从医疗健康到自动驾驶,无处不在的数据驱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变革。然而,海量数据的涌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高效地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以释放其蕴含的巨大价值?本书旨在深入探索现代数据科学与工程的核心技术,勾勒出数据驱动的智能未来蓝图,并提供一系列贴合实际的应用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一次对数据价值链全方位的深度剖析。我们将从数据的生命周期出发,层层递进,揭示驱动现代数据应用的技术基石。 第一部分:数据之源——采集、存储与管理 数据如同血液,流淌于数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数据的世界,了解数据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可靠地汇聚。 海量数据采集与流处理: 面对实时涌现的日志、传感器数据、用户行为痕迹等,传统的批量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将深入探讨实时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消息队列(如Kafka, RabbitMQ)的设计原理与应用,以及流处理框架(如Spark Streaming, Flink)的架构与优势,让读者掌握如何构建高吞吐量、低延迟的数据流管道。我们会分析不同场景下(如IoT设备、Web日志、金融交易)的采集策略,并讨论数据清洗、预处理在流式处理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分布式存储系统: 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在面对PB级甚至EB级数据时显得力不从心。本书将详细介绍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原理,包括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的架构、数据冗余与容错机制,以及NoSQL数据库(如Cassandra, MongoDB, Redis)的多样化模型(键值对、文档、列族、图)及其适用场景。我们将对比不同存储系统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存储方案,以及如何进行性能优化与容量规划。 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为了支持复杂的分析查询和商业智能,构建统一的数据视图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讲解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的概念、建模技术(如星型模型、雪花模型),以及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流程。同时,我们将探讨数据湖(Data Lake)的兴起,以及它与数据仓库的互补关系,分析如何在数据湖中实现数据的Schema-on-read,并结合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的概念,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与合规性。 第二部分:数据之核——处理、分析与洞察 数据采集和存储只是起点,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从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洞察。本部分将聚焦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核心技术。 批处理与分布式计算: 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批处理框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将深入剖析Hadoop MapReduce的编程模型与工作原理,并重点介绍Apache Spark的内存计算优势、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DataFrame与Dataset API,以及Spark SQL在数据分析中的强大能力。本书将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利用这些框架解决大规模数据聚合、转换、清洗等问题,并探讨其性能优化策略。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基础: 驱动智能应用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入手,介绍监督学习(回归、分类)、无监督学习(聚类、降维)以及强化学习的基本算法,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K-Means、PCA等。随后,我们将重点讲解深度学习的基石——神经网络,包括多层感知机(MLP)、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架构与应用。本书将结合实际数据集,演示如何使用流行的机器学习库(如Scikit-learn, TensorFlow, PyTorch)构建和训练模型,并介绍模型评估与选择的方法。 数据可视化与探索性数据分析(EDA): 冰冷的数据需要生动的呈现,才能揭示其内在的模式与趋势。我们将介绍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散点图、折线图、柱状图、热力图等)来表达数据。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运用Python的数据分析库(Pandas, NumPy)进行数据探索性分析,发现潜在关联,并使用可视化工具(Matplotlib, Seaborn, Plotly)构建直观、富有洞察力的图表,为后续的建模和决策提供支持。 第三部分:数据之用——应用实践与架构演进 掌握了核心技术,如何将其落地,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并构建可扩展、可维护的数据平台,是本书的终极目标。 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平台是现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探讨 Lambda 架构与 Kappa 架构的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处理实时和批量数据方面的优劣。本书将介绍微服务架构在数据平台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容器化技术(Docker)和容器编排工具(Kubernetes)实现数据的弹性部署与管理。我们将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和元数据管理在平台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商业智能(BI)与数据分析应用: 从数据到商业洞察,BI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介绍BI工具(如Tableau, Power BI, Superset)的核心功能,以及如何通过报表、仪表盘和多维分析来监控业务指标、发现趋势、辅助决策。本书将结合实际业务场景,演示如何构建面向销售、市场、运营等不同部门的BI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AI)在业务中的落地: 将机器学习模型转化为实际的业务能力,是AI赋能的最终体现。我们将探讨推荐系统(如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的设计与实现,自然语言处理(NLP)在文本分析、情感分析、智能客服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视觉(CV)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场景下的实践。本书将分享如何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A/B测试,并持续迭代优化,实现AI的价值最大化。 数据隐私与安全: 随着数据量的激增,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脱敏、匿名化技术,以及差分隐私等概念。本书还将关注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应用,以及合规性要求(如GDPR, CCPA)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帮助读者构建既强大又安全的数据体系。 本书的内容将贯穿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每一章都会包含概念阐释、关键技术解析、典型应用场景剖析,并辅以代码示例和架构图解,力求让读者不仅理解“是什么”,更能明白“怎么做”。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数据科学与工程的知识体系,能够独立设计、开发和部署复杂的数据解决方案,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凭借数据驱动的力量,抢占先机,引领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要深入“为什么”和“怎么做”。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讨论到性能调优时,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优化技巧,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性能问题的根本原因,例如 I/O 瓶颈、CPU 资源限制、内存泄漏等,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负载均衡的章节,让我对各种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有了直观的理解,也明白了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最适合的算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进行代码级别的性能优化,例如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对象创建,如何高效地使用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利用多线程提高程序并发度。这些细节的打磨,让我对性能优化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真正地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写出更高效、更优化的代码。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更充满了丰富的实践指导。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技术点时,都会穿插相关的代码示例和配置片段,这使得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例如,在介绍 RESTful API 设计时,书中提供了清晰的 RESTful 原则和如何设计标准的 HTTP 方法,并且还给出了使用不同后端框架实现 RESTful API 的具体代码示例。关于容器化技术 Docker 的讲解也相当详实,从 Dockerfile 的编写到镜像的构建,再到容器的部署和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步骤演示。更重要的是,它还阐述了如何将 Docker 融入到 CI/CD 流程中,实现自动化部署。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技术书,更像是在跟随作者进行一次“编码实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快速、高效地构建和部署后台应用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一场关于服务器端开发的知识盛宴!从最基础的网络协议原理,到构建高并发、高性能系统的方方面面,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分布式系统设计那一章节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概念,而是通过实际案例,一步步剖析了如何应对 CAP 定理的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以及如何设计优雅的微服务架构。书中关于缓存策略的讨论也相当到位,从本地缓存到分布式缓存,再到如何处理缓存穿透、击穿、雪崩等问题,都给出了清晰的解决方案和代码示例。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后台开发领域不断精进的开发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让我对“稳定”、“高效”、“可扩展”这些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日后的项目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整个后台技术栈的认知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切入,先勾勒出后台开发的整体图景,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核心模块。例如,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安全性,包括常见的 Web 安全漏洞(如 SQL 注入、XSS 攻击)、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以及如何进行安全的 API 设计。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个负责后台开发的工程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 DevOps 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如自动化部署、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以及如何利用监控和日志系统来保障服务的稳定性。这种将开发与运维紧密结合的视角,让我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码农”,而是能从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健壮、可维护、易于扩展的后台系统。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持续学习和拥抱新技术是后台开发人员成长的关键。

评分

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程序员的指导下进行一次深入的“实战演习”。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围绕实际开发中的痛点和难点展开。举个例子,关于数据库优化那一块,书中详细讲解了索引的原理、如何写出高效的 SQL 语句、如何进行慢查询分析,甚至还触及到了分库分表和读写分离的策略。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至关重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消息队列的应用场景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几种主流的消息队列产品,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息队列,以及如何利用消息队列实现异步通信、削峰填谷、事件驱动等模式。这些实践性的知识点,让我在面对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性能瓶颈和高并发场景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去解决。这本书让我明白,后台开发不仅仅是写代码,更是一门关于如何构建稳定、可靠、高性能系统的艺术。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看,值得学

评分

还可以,介绍了一些后台开发需要具备的技能

评分

帮同事买的,看了觉得还不错

评分

书很不错,讲了很多基础,网络部分帮助很大

评分

粗略的看下,挺好的

评分

书很不错,快递也很快,当天就收到了,迫不及待打开看。

评分

还没看,先备着~

评分

非常好,物流很快,纸质也很好

评分

作为一个计算机系学生 我十分满意 很满意 很满意 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