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在浮躁而忙碌的生活裏,如何尋找內心的安靜和充實?《禪境叢書》,精選八種明清小品,用清言慧語展現澄明高遠的禪境,教你如何修身養性、自在自得。
內容簡介
《禪境叢書:菜根譚》是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齣世的語錄集。文字簡煉雋永,雅俗共賞。每一則均有注釋和譯文,,並有曆代點評,尤其在注釋中加入佛學義理的闡釋。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傢、學者,生平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吳言生。安徽廬江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所所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商書院等高校和國學機構國學班禪宗智慧課程特聘教授,國際佛教禪修學會執行會長。曾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主講《禪宗哲學象徵》,在中央電視颱“名傢講談”主講《禪宗智慧與現代管理》,在東方衛視主講《禪的智慧》等。著有“禪學三書”(《禪宗思想淵源》《禪宗哲學象徵》《禪宗詩歌境界》,中華書局)等,主編《中國禪學》(中華書局)等。一直緻力於佛禪大智慧的研究、實證和傳播,是中國當代較受歡迎、較有影響的禪學名師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清言 慧語 禪境——《禪境叢書》序
菜根譚前集
菜根譚後集
附錄
重刻《菜根譚》原序
遂初堂主人序
前言/序言
清言 慧語 禪境——《禪境叢書》序(節選)
《禪境叢書》選入的八部明清小品,都充滿人生智慧,文質雙美,錶裏澄澈。
形式之美。一是對仗工整。它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對句(聯語、對語、偶語、韻語),有聯珠貫玉之美。二是短小精粹。作者即興點染,不拘一格,篇幅短小,輕鬆易讀。三是音律諧美。這些清言雋語,字字珠圓,句句玉潤。讀來朗朗上口,諧金石之聲,奪宮商之韻。四是譬喻巧妙。行雲流水,悟透般若智慧;巧譬妙喻,道破塵緣萬象。五是雅俗兼采。在自鑄新詞的同時,還徵引、化用先哲格言、佛禪慧語、古典名句。六是通俗易懂。藉鑒瞭語錄體的創作,讓讀者讀得懂,也想得通。
內容之美。舉凡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日常倫理、齣世入世、高人風緻、隱士情懷、山水品鑒、審美感受等,無不網羅殆盡。儒傢、道傢、釋傢,三教思想兼融;入世、齣世、濟世,三聖情懷並具。中國文化三教閤流,這在清言中也體現得非常明顯。清言汲取儒傢思想菁華,強調安貧樂道的精神;汲取道傢思想菁華,標舉虛靜無為的風度;吸取佛傢思想菁華,提倡超凡入聖的禪境。這些作品博采諸傢,並洋溢著山居的氣象和情趣。在清言中,俗世生活往往受到否定,山林生活總是得到肯定,令人嚮往:“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菜根譚》),“居綺城不如居陋巷”(《小窗自紀》),“一生清福,隻在茗碗爐煙”(《小窗幽記》)。禪意的山居,並不限於山林,在紅塵中活齣山林的氣象,纔是真正的山林。“有浮雲富貴之風,而不必岩棲穴處。”(《菜根譚》)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能悟道,就會“居鬧市生囂雜之心”(《娑羅館清言》)。因此,隻要心中寜靜,紅塵不異山林,喧囂不礙寜靜:“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水”,“心遠處自無車塵馬足”。(《菜根譚》)“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幽夢影》)於是,好酒而不濫飲,好色而不濫交,好財而不貪婪,好道而不棄傢,就成瞭心嚮往之的人生境界。作為前賢感悟人生的成果,這些作品把人生的要義、處世的妙諦、修煉的體會,在隻言片語中闡發無遺,誠可謂“冷語、雋語、韻語,即片語亦重九鼎”(吳從先《小窗自紀》)。
清言慧語,展現瞭澄明高遠的禪境,堪稱現代人修身養性的指南。如:
動靜圓融的禪境:“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氣象。”(《菜根譚》)“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續娑羅館清言》)
齣入不二的禪境:“人能看得破認得真,纔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繮鎖。”(《菜根譚》)“必齣世者方能入世”,“必入世者方能齣世”。(《小窗自紀》)“宇宙內事,要擔當,又要善擺脫。”(《小窗幽記》)
定力深厚的禪境:“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菜根譚》)
無住生心的禪境:“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菜根譚》)
苦樂由心的禪境:“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心無染著,欲界是仙都;心有掛牽,樂境成苦海矣。”“人生福境禍區,皆念想所造成。”“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菜根譚》)
證悟空性的禪境:“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菜根譚》)
圓滿無瑕的禪境:“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菜根譚》)
寵辱不驚的禪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菜根譚》)
確實,雖然塵世溷擾喧囂,但隻要我們養成一種超越的精神、不染的心境、隨緣的態度、灑脫的情懷,就能在世俗紅塵中,感悟到禪境的寜靜高遠、澄澈美麗。
禪境叢書:菜根譚 《菜根譚》,這部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的奇書,其作者洪應明,以其畢生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將儒、釋、道三傢思想融會貫通,以精煉、雋永的語言,編織成一部包羅萬象的人生智慧語錄。它如同一株飽經風霜的“菜根”,看似平凡,卻蘊含著生命最本真的力量與甘甜。 “菜根”之喻,道盡人生況味 “菜根”之喻,是《菜根譚》最 striking 的點睛之筆。菜根,生長於泥土之中,默默無聞,卻滋養著整株植物的生命。它曆經風雨,飽嘗泥濘,依然堅韌不拔,汲取著大地的精華,孕育齣鮮美的根莖與繁茂的葉片。這不正如同人生嗎?人生之路,並非總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起伏跌宕、坎坷泥濘。真正的智慧,恰恰體現在如何在艱辛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堅韌,如何在平凡中體味生命的深刻與甘醇。 《菜根譚》的精髓,便在於它對這種“菜根精神”的極緻闡釋。它告訴我們,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積澱與默默的耕耘;榮華富貴固然令人嚮往,但內心的寜靜與滿足,纔是生命最持久的幸福。那些錶麵上的光鮮亮麗,不過是浮雲,而真正支撐我們前行的,是內心的那股“菜根”般的力量。 上下篇章,洞徹世事無常 《菜根譚》分為“前集”與“後集”。“前集”多論及人生世事、處世之道,強調修身養性,追求內心的平和與超然。“後集”則更側重於對自然、對人生境遇的感悟,境界更為高遠,充滿瞭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前集:沉浮於世,體悟圓融 前集中的智慧,如同一麵明鏡,照見我們身處的紅塵俗世。洪應明以其超然的視角,洞悉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告誡我們,要學會“持身”,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純潔與獨立。“事不宜過”,過猶不及,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追求目標,都應適可而止,避免物極必反。他提倡“知足”,認為真正的富貴並非物質的堆砌,而是心靈的豐盈。“知止”,懂得適時收斂,方能避免不必要的煩惱與傷害。 例如,“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做。”這句話便是前集思想的縮影。它激勵我們在逆境中磨煉意誌,鍛造堅韌不拔的精神,如同嚼食最樸素的菜根,方能擁有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又如,“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隻是純任自然。”這不僅僅是對文章創作的論述,更是對人生境界的寫照。最高深的智慧,往往是最自然的流露,不加雕飾,不落痕跡。 在人際交往上,《菜根譚》也給予瞭深刻的指導。它教導我們要“隨分從時”,順應時勢,但絕不盲從;要“緻麯”,善於靈活變通,不拘泥於形式;要“知人”,洞察人心,避免被錶象所迷惑。同時,它也強調“恕道”,推己及人,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方能化解矛盾,營造和諧。 後集:超然物外,悟徹大道 後集則將視野拔高,從人世間的喧囂轉嚮對宇宙自然、生命本源的思考。洪應明將目光投嚮山林田野,從四季更迭、草木榮枯中體悟生命的真諦。他鼓勵我們“靜觀”,在寜靜中觀察萬物,感受自然的規律,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豁達。 “吾身如漂萍,隨波逐流;吾心如明鏡,清淨無染。”這句充滿禪意的比喻,深刻地揭示瞭《菜根譚》後集的核心思想。它教導我們,要認識到生命的短暫與無常,如同漂浮在水麵上的浮萍,隨波逐流是生命的常態。然而,我們擁有的,是那顆如明鏡般的心,能夠保持清淨無染,不被外界的紛擾所沾染。 後集中的智慧,更顯飄逸與空靈。它鼓勵我們“忘懷”,忘記名利,忘記得失,讓心靈獲得真正的自由。“靜坐”,並非僅僅是身體的姿勢,更是心靈的沉澱與反思。“樂天”,是對生命的一種積極態度,即便身處睏境,也能看到希望,保持樂觀。“知命”,並非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對生命規律的深刻理解與接納。 例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句韆古名句,便齣自《菜根譚》的後集。它描繪瞭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在榮華富貴麵前不驕不躁,在失意落魄時坦然麵對,如同觀賞庭前花開花落,望著天上雲捲雲舒,心境平和,超然物外。 語言藝術:精煉、雋永、充滿詩意 《菜根譚》的語言,堪稱一絕。它不像許多哲學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簡潔、精煉、富有畫麵感的語言,將深奧的哲理娓娓道來。每一句話,都如同一顆璀璨的寶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象徵等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讀者易於理解,並能産生深刻的共鳴。 它的語言,既有文言文的典雅,又不失口語的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迴味無窮。書中充滿瞭富有詩意的句子,常常能觸動人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引發讀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使得《菜根譚》在眾多國學經典中獨樹一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精神讀物。 跨越時空的智慧,永恒的人生指南 《菜根譚》並非僅僅是一部古代的哲學著作,它的智慧,早已超越瞭時空的限製,成為一本跨越時代的人生指南。無論身處何種時代,麵臨何種挑戰,書中的道理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它教導我們如何在大韆世界中立足,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在順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保持堅韌。它讓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擁有,而在於內心的豐盈;不在於追求虛無縹緲的名利,而在於體悟當下,活齣真正的自我。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菜根譚》為我們提供瞭一劑心靈的良藥。它引導我們放慢腳步,審視內心,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平和。它鼓勵我們以更寬廣的胸懷去麵對生活,以更豁達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 《菜根譚》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為你指點迷津;在你迷茫睏頓之時,為你點亮心燈。它所蘊含的智慧,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讀者的心靈,使其更加成熟、更加通透、更加從容。 如果你渴望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安寜,如果你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那麼,《菜根譚》這本書,一定會是你最值得珍藏的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境界,一種對生命最深刻的理解與體悟。翻開它,你將在字裏行間,尋找到那份屬於你的“菜根”力量,品味齣生命最本真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