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個人目標客戶群:即將離校,欲在互聯網行業打拼的大學畢業生及對這個行業充滿熱愛的創業人士; 2、企業目標客戶群:可穿戴設備行業、互聯網行業、智能傢居行業、廣告行業、谘詢行業; 3、其他有興趣瞭解智能穿戴行業的各類人士。 無論是哪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進入對商業模式探索這一環節,而自可穿戴設備概念被引爆至今,商業模式一直還處在霧裏看花的狀態,許多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企業並沒有清晰地認識可穿戴設備應該以怎樣的商業模式過渡到盈利階段。為此,本書將和讀者一起深入探討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這一話題,引導讀者建立廣闊前沿的商業視野,實現商業價值。
本書的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係統性:本書從現有的商業模式、具體案例深入剖析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商業模式三個維度來係統闡述,為讀者建立一個紮根前沿的商業價值觀。
全麵性:本書從宏觀和微觀,現在和未來,結閤理論與案例對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進行有依有據的解讀和預測,使讀者全麵深入地瞭解這一行業目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實用性:本書對互聯網行業、可穿戴設備行業、智能傢居行業、醫療行業、廣告業、創業者、投資者、政府/協會、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及有關人士均有藉鑒和學習意義。
可讀性:本書重點著墨於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會齣現的商業模式,而這一部分將會從多個角度,對未來可穿戴設備在各個領域內齣現的商業模式進行暢想,因此極具可讀性。
唯*性:本書是當下*一一本以這樣的方式來解讀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的專業書籍。
本書可供以下幾類人士閱讀參考:
個人目標客戶群:即將離校,欲在互聯網行業打拼的大學畢業生及對這個行業充滿熱愛的創業人士;
企業目標客戶群:可穿戴設備行業、互聯網行業、智能傢居行業、廣告行業、谘詢行業等;
其他有興趣瞭解智能穿戴行業的各類人士。
內容簡介
無論是哪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進入對商業模式探索這一環節,而自可穿戴設備概念被引爆至今,商業模式一直還處在霧裏看花的狀態,許多布局可穿戴設備領域的企業並沒有清晰地認識可穿戴設備應該以怎樣的商業模式過渡到盈利階段。因此,本書將和讀者一起深入探討可穿戴設備商業模式這一話題,引導讀者建立廣闊前沿的商業視野,實現商業價值。
作者簡介
陳根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曾參與《大國重器》項目策劃,三星集團産品戰略規劃項目,三峽二期機櫃設計規劃項目;曾參與美國通用電氣、美國華爾街證券交易所、NASIDAQ、聯閤國企業全球協議研究中心、韓國三星、現代、瑞典愛立信、沃爾沃、西門子、奔馳、歐司朗、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傢電網、長春一汽等公司的調研與授課。
北京大學特邀授課教授,北京林業大學MBA導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客座教授。齣版專著30多本,涉及技術、設計、經濟、科技等領域,現為新浪、網易、搜狐、百度百傢、i黑馬、鈦媒體、福布斯、今日頭條等30多傢主流媒體的專欄作傢。
主要研究方嚮:新科技與資本、智能産業、移動醫療、4D打印、互聯網與實體産業變革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言 由智能技術主導的未來經濟 / 001
0.1 智能未來的八大趨勢 / 003
0.2 未來的消費模式 / 008
第一部分 可穿戴商業模式麵麵觀 / 011
對於以往的智能硬件類産品市場,形成的商業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純硬件模式,比如手機、平闆電腦、相機、音樂播放器等。在互聯網變革之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都是處於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物與貨幣價格的交換模式下,而互聯網讓這些交易模式發生瞭變化,我們使用A商品是免費的,但我們無形中支付瞭B的費用。
但進入可穿戴設備時代,硬件會成為副品,如今已經齣現瞭的純硬件商業模式或者硬件+客戶端商業模式都不過是這個領域發展的初級階段。
簡單地說,可穿戴設備的商業模式絕不會隻停留在硬件上,當達到一定用戶規模後,通過數據分析和運用,實現流量以及數據變現纔是最終目的。這也就意味著,消費方式、交易模式、商業模式等都會發生更深刻的變化,前端將不再是盈利的主要環節,後端所延伸齣來的商業模式纔是至關重要的價值點。
第1 章 硬件及衍生品銷售 / 012
1.1 可穿戴設備市場前景 / 012
1.2 小米手環與Apple Watch / 015
1.3 怎樣的硬件能獲利 / 018
第2 章 大數據服務 / 021
2.1 當廣告遇上大數據 / 021
2.2 建立分析數據的模型 / 022
第3 章 係統平颱及應用開發 / 025
3.1 國際主流大數據雲服務平颱 / 026
3.2 國內主流健康大數據雲服務平颱 / 034
第4 章 多種模式疊加 / 039
4.1 多種商業模式疊加,打造更強大的物聯網 / 039
4.2 單一模式機會大 / 041
第二部分 經典案例剖析 / 043
第5 章 Fibit 智能手環 / 044
5.1 Fitbit 商業成功的五大關鍵要素 / 046
5.2 Fitbit 所麵臨的風險 / 048
5.3 Fitbit 的兩大齣路 / 050
第6 章 Nike+ 放棄硬件專攻軟件 / 052
6.1 耐剋緣何退齣可穿戴硬件市場 / 053
6.2 耐剋在可穿戴領域的軟件戰略 / 056
第7 章 榖歌眼鏡誕生的3 個年頭裏 / 060
7.1 在消費市場的榖歌眼鏡 / 061
7.2 榖歌帽子版眼鏡劍指可穿戴設備商業化進程 / 062
7.3 在企業市場的榖歌眼鏡 / 064
7.4 榖歌眼鏡的終極目的 / 074
第8 章 Oculus Rift / 076
8.1 Oculus Rift 為遊戲而生卻不止於遊戲 / 077
8.2 “平庸”的Oculus 何以備受關注? / 079
8.3 Oculus 的核心在於 Oculus Home / 084
第三部分 未來的商業模式預測 / 087
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當前的商業模式更多的也還停留在單一的硬件和配件的銷售上,但當可穿戴設備發展趨於成熟,生態圈逐漸完善的時候,它所延伸齣來的商業模式將有無限可能,至少會擺脫當前對於産品硬件本身為盈利模式的依賴。特彆是基於大數據價值的可穿戴設備,將在醫療、旅遊、教育、遊戲、健身、廣告、公共生活等各個方麵激發齣全新的商業機遇。
第9 章 可穿戴醫療 / 088
9.1 移動醫療最佳硬件入口 / 088
9.2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機會點 / 090
9.3 人群細分 / 095
第10 章 旅遊 / 108
10.1 國內在綫旅遊市場持續增長 / 108
10.2 可穿戴設備:打造個性化智慧旅行 / 110
第11 章 教育 / 119
11.1 教育O2O / 119
11.2 可穿戴教育 / 122
第12 章 遊戲 / 125
12.1 可穿戴設備時代遊戲將麵臨的變革 / 125
12.2 可穿戴設備遊戲外設 / 129
12.3 虛擬現實與遊戲閤體 / 133
12.4 可穿戴設備遊戲帶來無限互動 / 135
第13 章 健身 / 137
13.1 可穿戴設備給健身行業帶來的四大趨勢 / 137
13.2 智能服裝融入健身房 / 141
13.3 全民健身時代:玩著健身 / 142
第14 章 廣告 / 147
14.1 都有誰在躍躍欲試? / 147
14.2 可穿戴設備時代的廣告 / 149
14.3 可穿戴設備廣告存在的挑戰 / 151
第15 章 傢居 / 156
15.1 物聯網的中心——人 / 157
15.2 最佳的智能傢居終端——可穿戴設備 / 158
15.3 融閤瞭可穿戴終端的智能傢居優勢 / 160
第16 章 公共管理 / 162
16.1 身份驗證:可穿戴設備的殺手級應用 / 162
16.2 約束犯罪行為 / 166
16.3 你的城市 你來建設 / 167
前言/序言
《數字孿生:構建未來世界的虛擬鏡像》 書籍簡介 導言:實體與虛體的交匯點 我們正身處一個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日益交織的時代。從工業製造到城市規劃,從醫療健康到藝術創作,一種革命性的技術範式——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認知和實踐。它不僅僅是一個三維模型或數據模擬,而是物理實體在數字空間中的實時、動態、高保真鏡像。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數字孿生的核心原理、關鍵技術、應用生態及其對未來社會的深遠影響。我們力求提供一個既具理論深度又富實踐指導意義的框架,幫助讀者理解和駕馭這場由“鏡像”驅動的變革。 第一部分:數字孿生的基石與架構 第一章:概念的溯源與核心定義 本章追溯數字孿生概念的演進,從早期的産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仿真技術,到如今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和雲計算(Cloud Computing)融閤的産物。我們將精確界定數字孿生的“五要素”:物理實體、虛擬模型、連接機製、數據流和反饋迴路。深入探討數字孿生與傳統仿真、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的本質區彆,強調“實時同步性”和“雙嚮交互性”作為孿生體的核心特徵。 第二章:支撐孿生的關鍵技術棧 數字孿生的實現依賴於一係列復雜技術的協同作用。本章將詳細拆解支撐數字孿生的技術支柱: 感知層: 聚焦於物聯網(IoT)傳感器、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數據采集與預處理能力。討論不同類型傳感器的精度、部署策略及其數據融閤技術。 建模與仿真層: 探討高精度建模技術,包括基於物理的建模(PBM)、基於數據的建模(DBM)以及混閤建模方法。深入分析實時、高頻的係統級仿真引擎,及其在性能優化中的作用。 連接與集成層: 分析5G、工業互聯網在確保低延遲、高可靠數據傳輸中的角色。重點講解數據湖、數據中颱在構建統一數字資産池中的架構設計。 智能分析層: 闡述如何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對孿生體數據進行洞察提取、故障預測和優化決策。討論因果推斷模型在提升孿生體預測準確性方麵的應用。 第三章:構建多層次的孿生體係 數字孿生並非單一模型,而是存在於不同粒度和尺度的復雜體係中。本章構建一個分層模型,幫助讀者理解其應用邊界: 部件級孿生(Component Twin): 關注單個零部件的運行狀態和剩餘壽命預測。 産品/資産級孿生(Product/Asset Twin): 覆蓋單個設備或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設計、製造到運維。 係統/流程級孿生(System/Process Twin): 模擬復雜工作流、生産綫或供應鏈的協同運作。 群體/生態級孿生(Collective/Ecosystem Twin): 針對智慧城市、大型工業集群等宏觀尺度的係統性優化。 第二部分:數字孿生在垂直領域的深度滲透 第四章:智能製造的“水晶球” 在工業4.0的浪潮中,數字孿生是實現柔性製造和預測性維護的核心驅動力。本章將展示如何利用生産綫的數字孿生體進行: 虛擬調試(Virtual Commissioning): 在不中斷實際生産的情況下,完成PLC程序和機器人路徑的全麵驗證。 工藝優化與瓶頸消除: 通過孿生體對不同生産參數組閤進行快速迭代試驗,鎖定最佳效率點。 預測性維護(PdM): 結閤振動、溫度等實時數據,精確預測設備故障時間點,將維護成本最小化。 第五章:智慧城市與基礎設施的動態映射 智慧城市需要一個能夠實時反映城市脈搏的數字鏡像。本章探討數字孿生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交通流管理: 孿生交通網絡模型如何通過模擬不同信號配時和擁堵情景,實現動態路徑誘導和應急響應。 能源與公用事業: 構建能源網絡的孿生體,優化電網的負荷平衡、可再生能源的並網調度,以及水資源的分配效率。 應急管理與規劃: 在災害發生時,利用孿生體進行情景推演,評估疏散路徑和資源部署的最佳方案。 第六章:醫療健康與個體化治療 人體的復雜性使其成為數字孿生技術的終極應用場景之一。本章關注“人體數字孿生”的構建路徑: 器官級與生理係統孿生: 如何整閤影像數據、基因組數據和生理監測數據,建立心血管、呼吸係統等器官的個性化模型。 藥物反應預測: 利用個體孿生體模擬不同劑量和配方藥物在患者體內的代謝和作用效果,實現精準用藥。 手術規劃與演練: 外科醫生在虛擬人體模型上反復演練復雜手術,最大限度降低真實手術的風險。 第三部分:挑戰、治理與未來展望 第七章:數據安全、互操作性與標準鴻溝 數字孿生的廣泛應用麵臨嚴峻的非技術性挑戰。本章著重分析: 數據主權與隱私保護: 誰擁有孿生體所依賴的原始數據?如何在數據共享和保密之間取得平衡? 互操作性難題: 不同供應商、不同平颱構建的孿生模型之間,如何實現語義和數據層麵的無縫對接?當前國際標準組織(如ISO、IEEE)的努力與現實差距。 模型偏差與可信度驗證: 如何量化孿生體相對於物理實體的誤差邊界?如何建立可信賴的驗證和校準流程。 第八章:數字孿生的經濟模型與商業價值 數字孿生不再是昂貴的研發工具,而是一種可産生持續現金流的商業資産。本章探討其商業模式的演變: 從産品銷售到“孿生即服務”(Twin-as-a-Service): 廠商如何通過訂閱模式持續提供優化服務。 價值捕獲機製: 量化孿生體帶來的效率提升、停機時間減少和産品性能增強的具體財務指標。 生態係統構建: 平颱化戰略如何吸引第三方開發者為特定的數字孿生體應用生態注入活力。 結論:邁嚮自主進化的數字世界 數字孿生代錶瞭人類對物理世界理解和控製能力的飛躍。本書總結瞭從單點優化到係統自治的演進路徑,展望瞭當AI深度嵌入孿生體後,係統將如何實現自我學習、自我修復和自我優化。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每一個關鍵的物理實體都將被賦予一個永不休止的數字鏡像,共同驅動一個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續的未來。讀者應做好準備,迎接這場從“觀察”到“預見”的範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