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周为单位,全年52周,每周一个英语口语主题,七句与主题相关的表达,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门话题,从词根词源到中英表达差异,从文化背景到社会习俗,从地道对话到歌曲、美剧,全方位武装你的口语学习知识库。随书配备地道的外教口语音频、艾力讲解音频以及《酷艾英语》相关视频,读者扫码即可获得,并可跟读模仿。随书赠送一套精美的明信片和书签(图案随机)。
作者简介
艾力,他是正能量男神,公益创办早起团、读书团、健身团,独创“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影响了上亿人,首部力作《你一年的8760小时》半年即销售50万册。
他是《奇葩说》里的谦谦君子,是《超级演说家》里感动四座的超人气演讲者,他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得到评审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他更是学霸、考神,新东方受欢迎的口语老师之一,CCTV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亚军,曾获得托福口语、写作满分,录制的《酷艾英语》视频节目点击量超5000万。
内页插图
目录
Week 1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说出口 1
Week 2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9
Week 3 梦想实现家 17
Week 4 俺们都是文艺青年 25
Week 5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33
Week 6 朋友圈众生相 41
Week 7 那些年,我们参加过的社团 49
Week 8 我们也来谈谈天气 57
Week 9 只想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 65
Week 10 时尚时尚最时尚 73
Week 11 大家一起聊星座 81
Week 12 睡在我上铺的你 89
Week 13 一起战胜拖延症 97
Week 14 快乐愚人节,开心不糊涂 105
Week 15 就这样做一个“吃货”吧 113
Week 16 佳片不多得,烂片时时有 121
Week 17 万圣节:西方的鬼节 129
Week 18 军训:怀念一起暴晒的日子 137
Week 19 好想对你表白 145
Week 20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153
Week 21 Say No是一种技能 161
Week 22 辞旧迎新,红火一年 169
Week 23 养一只宠物吧 177
Week 24 你也是游戏迷吗? 185
Week 25 谁是K歌之王 193
Week 26 假如生活没有社交网络 201
Week 27 情人节:爱要大声说出来 209
Week 28 再见,毕业季 217
Week 29 拿什么拯救你,“剁手党” 225
Week 30 生命在于运动 233
Week 31 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241
Week 32 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 249
Week 33 “挂科”比不“挂科”难 257
Week 34 感恩节:不只是感恩 265
Week 35 有关面试的那些事儿 273
Week 36 最近比较烦 281
Week 37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89
Week 38 光棍节还是购物狂欢节? 297
Week 3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305
Week 40 官场多变幻 313
Week 41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21
Week 42 再见吧,“雾霾君” 329
Week 43 年终奖:一年就盼这一回 337
Week 44 朋友一生一起走 345
Week 45 爱情男女 353
Week 46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361
Week 47 讲文明,懂礼仪 369
Week 48 人生需要正能量 377
Week 49 爱足球,如同爱生命 385
Week 50 今天你追星了吗? 393
Week 51 生命不息,减肥不止 401
Week 52 宅到天荒地老 409
前言/序言
有趣、有用、有勇:说英语,现在就开始!
当我还是个酷爱玩“星际争霸”的少年时,从未曾想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爱好会对我的未来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那时候,游戏里面的角色说的都是英语,于是我经常一边噼里啪啦地玩游戏,一边念念有词,模仿他们讲话。回头想想,电脑游戏算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也让我在一开始就体会到英语口语练习的真谛,那就是“有趣”。如果你对一门语言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会变得格外轻松,与这门语言亲密接触的过程甚至会成为你人生中很美好的回忆。
高考结束后,作为游戏迷的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直到今天仍是热门专业的北大计算机系,可入学后才发现,学计算机和玩电脑游戏完全是两码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纠结之后,我转专业到了北大英语系,这才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感。我虽算得上聪明,但并非天才,为了学好英语,我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当他们出去嗨皮时,我在学英语;当他们和女友约会时,我在学英语;最煎熬的是看到小伙伴们在玩游戏时,我还在学英语。
慢慢地我发现,大学英语课本上的一些表达虽然正确,却相当老旧,我们在生活中根本不会这样讲,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学了很多没有用的东西,而“有用”是我为自己定下的第二条标准。于是,在别人忙着专攻课本时,我选择去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表达。为达到这一目的,最快捷的方法还是找英语母语者做语伴。刚一开始,面对好不容易交到的外国朋友,我也是各种张不开口,但不知是哪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也能侃侃而谈,和他们很自然地打成一片。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我也理所当然地当选为北大英语口语协会的会长,而我的口语练习之路仍在继续。
大四那年,我在托福考试中取得口语满分的好成绩,并有幸进入新东方成为一名老师。教托福口语课、录制“酷艾英语”视频、成立口语团……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更多想在英语口语方面有所提升的学生。我愈发认识到,“有趣”和“有用”可以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大部分问题,但是“有勇”更为重要。有勇意味着你要有张口说英语的勇气,尤其是张口和老外交流的勇气;有勇也意味着你有坚持下去的勇气,经年累月,定能突破自我。
谁都会犯错误,也难免有闹笑话的时候。记得我刚大一那会儿,找到两位来自美国的大学生做语伴。一天午饭后,其中一人说“let’s bounce”,一旁的我听了之后就有点懵。我暗忖道,字典中bounce是“跳”的意思,他俩是说饭后运动一下?还是说要去跳舞?我迟疑了几秒钟,还是鼓起勇气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俩很耐心地解释说,let’s bounce是美国年轻人中比较潮的用法,相当于let’s go,也就是“让我们出发”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学到了一种新表达,也并没有丢脸的感觉。英语初学者就像刚学说话的孩子,谁会因为一个孩子表达不清或发音错误而笑话他呢?不敢开口更多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理障碍而已。
我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我自封的“艾氏口语练习法”,词汇不够、发音不标准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不说英语的借口。对于日常口语,你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即可:simple(简单)、useful(实用)。练习的方法也就三条:talk to native speaker、talk to your friends、talk to yourself。尤其是最后一条,每天拿出半小时对自己说英语,尽量多地使用自己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哪怕只是总结一下你今天做了什么。长久坚持下来,你一定会取得令自己惊喜的进步。
基于帮助大家练习口语的目的,我编著了这本《酷艾英语:酷炫口语365天》:365天不间断练习,52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每天一句实用的口语表达(52周共364天,最后一天可用来做全年总结)。我们还请到来自美国本土的英语口语老师录制每天的地道对话,大家可以跟读学习。我本人也为前6周录制了音频进行讲解,后面46周的内容讲解将陆续在我的公众号“酷艾英语”上持续更新(公众号二维码详见本书前勒口,欢迎各位读者扫码关注)。
本书成书过程中,很多老师和朋友给我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俞敏洪老师,他一直鼓励我出版一本英语口语方面的著作。感谢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公司的编辑同事们,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生”也付出了大量心血。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学生和朋友们,你们对英语的热爱和对我的信赖始终鼓舞着我,让我有机会通过努力小小地改变这个大大的世界。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欢迎大小伙伴批评指正。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和我一起,勇敢开口说英语吧!
努尔艾力·阿不利孜
2016年8月
寰宇探秘:远古遗珍与失落文明的低语 一部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史诗级著作,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人类文明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解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辉煌与哀歌。 本书并非聚焦于日常的语言学习或技能提升,而是将视角投向了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那些最令人神往的角落。我们不谈如何“酷炫”地表达,而是深入探究那些文明遗留下来的、超越语言范畴的深刻信息。 第一部分:失落的科技与建筑奇迹 一、金字塔的未解之谜:超越建造术的几何学 我们将完全避开现代工程学的常规解释,转而深入探究古埃及金字塔群,特别是吉萨大金字塔所蕴含的惊人精度。本书将详尽分析其与地球经纬度的精确对齐,以及内部结构中那些疑似与天文历法高度相关的布局。我们不会提供一个简单的“如何建造”的指南,而是侧重于推测支撑这些工程背后的,可能是一种已然失传的、对宇宙运行规律有着深刻理解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内部石棺和甬道方向的细致测量比对,我们将审视那些关于“能量导向”或“星象对准”的理论,探讨这些宏伟结构是否仅仅是陵墓,抑或是古代文明的巨型观测站?书中将呈现大量基于激光扫描和地质测绘的独特图表,对比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微观分析结果,试图描摹出古埃及人构建这些永恒纪念碑时所依赖的“蓝色图纸”。 二、安第斯山脉的石刻密语:萨克塞瓦曼的巨石拼接艺术 秘鲁库斯科的萨克塞瓦曼(Sacsayhuamán)要塞,是安第斯山脉留给世人的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难题。本书将着重描绘其外墙上那些重达数百吨的巨石,它们是如何以“无灰泥”的方式,实现比现代建筑更精密的咬合。我们不会使用考古学中常见的“人力推拉”模型进行简单论证,而是引入岩石学和声波共振的理论,探讨是否存在一种通过振动或某种未知的“塑形”技术,使得这些巨石能够被精确塑形和移动的可能性。书中将附录对巨石接缝处的微观压力测试数据,展示其抗震能力远超预期,暗示着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材料科学。 三、巴别塔的残响:古代文明的统一语言猜想 本书的这一章节将探讨历史上所有文明中都存在的“创世神话”与“大洪水”叙事中的共同母题——对一个统一的、源初语言的追溯。我们不会进行传统的语言学分析,而是从符号学和心智哲学角度切入,推测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是否曾共享一套基于自然法则、图像或音调的通用认知框架。通过对比苏美尔楔形文字、早期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以及早期玛雅象形文字中的核心符号(如“水”、“天空”、“生命之树”),试图构建一个可能存在过的、跨文化交流的“原始语汇库”,探讨语言的分化是否是文明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部分:未解的文明兴衰与文化断层 四、印度河流域的静默:摩亨佐-达罗的城市规划哲学 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的规划之精细令人震惊,其拥有远超同时代其他城市的完善排水系统和网格化街道。然而,这个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社会,却在其巅峰时期突然集体消失,留下了大量的完好建筑,却几乎没有战争或灾难的直接证据。本书将聚焦于此“静默”的性质。我们将对比其城市布局与后来的吠陀文化遗迹,探讨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在面临环境变化(如季风模式的改变)时,其内在的脆弱性。特别关注其缺乏明显王权或神庙的迹象,推测其社会治理结构可能依赖于一种高度去中心化的、基于水利和公共卫生的契约体系。 五、亚特兰蒂斯的投影:地质记录与神话的交叉点 我们对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不做纯粹的浪漫想象,而是将其作为一个“高复杂度海洋文明”的案例进行地质学和海洋考古学的交叉分析。本书将重点考察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区域中,与柏拉图描述的时间线相符的古老海底构造特征。我们引入了关于冰期末期快速海平面上升的最新数据,并推测: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因地质灾难而沉没的先进沿海聚落群,其记忆被后世夸大并神化?书中将分析某些古代船只遗迹的材料学特征,探讨是否存在一种比已知的青铜时代航海技术更可靠的、依赖特定海洋洋流或磁场导航的远洋技术。 六、玛雅文明的“大撤退”:天文周期与农业危机的关联 玛雅文明的古典期终结,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数百年的缓慢衰退。本书将深入研究玛雅长纪历中关键周期的结束点,并将其与中美洲地区重建的气候模型进行比对。我们重点探讨“雨神”崇拜的密集化与干旱期的重合度。分析中美洲雨林生态系统中,过度依赖特定作物的单一农业模式,如何在面对持续性气候压力时,引发社会结构性的崩溃。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如何计算时间,而是他们如何“应对”时间周期带来的环境约束,以及知识精英阶层在面对资源枯竭时,社会契约如何瓦解。 第三部分:古老智慧的传承与断裂 七、炼金术的真正目的:从化学前身到心性哲学的演变 炼金术在现代常被视为化学的粗糙开端,但本书主张,其在古代和中世纪的真正核心在于哲学和精神转化。我们将梳理从古埃及的“赫尔墨斯主义”到阿拉伯的“贾比尔·伊本·哈扬”,再到欧洲中世纪的“大工程”(Magnum Opus)的演变脉络。本书将解密那些关于“贤者之石”和“点金术”的隐晦文本,探讨它们如何象征着对人类自身“不完美物质”的提纯与完善过程,而非单纯追求黄金。特别分析其中涉及的“四元素说”与心理学原型理论的潜在联系。 八、古代医药体系中的整体观:阿育吠陀与中医的底层逻辑 本书不会介绍具体的草药配方或针灸穴位,而是剖析东方古代医学体系(以阿育吠陀和中医为代表)在哲学层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理解。重点在于其“能量流”(Prana/Qi)的概念是如何在理论上指导疾病的诊断与干预,以及这与西方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体液平衡”理论在认知结构上的根本差异。我们将探讨这些体系如何将人的生理状态视为宇宙运行模式的一个微缩体现(Man is a Microcosm of the Universe),并强调这种“整体观”在现代科学框架下仍具有的启发价值,尤其是在预防医学和身心健康领域。 九、无字历史的留声机:古代音乐与声学遗迹 声音作为信息载体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本书将考察古代用于祭祀或天文观测的特殊乐器,例如某些史前骨笛、被认为具有定向声学功能的巨石阵内部结构。通过对这些遗物可能产生的频率范围进行声学模拟,我们试图推断古代人是否曾利用特定的音高或和声来影响听者的心理状态,或作为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的工具。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聆听那些被时间掩埋的、非书面形式的文化遗产的回响。 结语:历史的层叠与未来的回望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醒读者,人类文明并非一个线性的进步过程,而是无数次辉煌的涌现与深沉的断裂交织而成。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很可能只是无数已逝智慧片段的重新组合。通过对这些“失落的低语”的重构,我们得以更深刻地审视当前人类文明的路径,并警惕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结构,在宇宙与时间的尺度下,可能转瞬即逝的本质。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知识与文明脆弱性的深刻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