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当代》长篇小说2006年度专家五佳奖,2006年度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新浪网2006年度图书奖,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度小说提名。
《第九个寡妇》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
《第九个寡妇》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转型作。作品讲述了中原地区一个叫王葡萄的寡妇在土改时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传奇故事,时间跨越二十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传奇经历相结合,深远的济世情怀与浓郁的生活气息相结合。王葡萄是严歌苓笔下光彩照人的女性角色之一,强大而嚣张、坚忍而娇媚,其浑然不分的仁爱与包容一切的宽厚使其跨越了人世间一切利害之争。小说的情节从葡萄以童养媳身份掩护公爹尽孝与作为寡妇以强烈情欲与不同男人偷欢之间的落差展开,写出了人性的灿烂,体现了民间大地的真正的能量和本原。
严歌苓,女,19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1989年赴美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扶桑》、《人寰》、《雌性的草地》等。短篇小说《天浴》、《少女小渔》、《女房东》等。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白蛇》、《谁家有女初长成》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最近几年的有《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等。
我想,我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了一个叫王葡萄的女人。她是一个农村寡妇。她已经三十六岁的时候,依然具有使大多数男人几乎没法不爱上她的可爱之点。她是那样一个女人——不管一个男人已经爱过(包括暗恋)多少个女人了,他一旦认识了她,那也还是会立刻喜欢起她来。用歌苓小说的话说——“接着就开始了”——爱她。而且,无怨无悔。
——梁晓声
什么叫陶冶性情,什么叫净化心灵,读一读严歌苓的这部《第九位寡妇》,一切自会不言而喻。
——白烨
《第九个寡妇》让我重新认识了一次歌苓。小说中不再有形而上的痕迹,溢于字里行间的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活生生的人物。有一点没有改变,就是小说仍然充满动感。尽管歌苓在每一部小说中都想突破点什么,但这一次的“摇身一变”实在令我意外, 或者说喜出望外。从中我看到了她那淡泊的成熟。
——陈冲
小说将王葡萄与八个英雄寡妇对举着来写,也许就让读者明白了这样一层意思:恰是英雄寡妇成全了王葡萄。当所有的光环都罩在英雄寡妇身上时,王葡萄才逸出了意识形态化的掌控——无论是政治意识形态化,还是道德意识形态化,她身上的民间生存哲学才会保持着本真的状态,带领她在自由的精神王国里翱翔。我们第*次读到这么一位张扬着民间生存哲学的快乐寡妇,她虽然是小说中的第九个寡妇,却是当代文坛上的第*个快乐寡妇。
——贺绍俊
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大家都觉得她“疯”,甚至有点“贱”,但又舍不得她,是原始人性的张力,是直率而又单纯的心绪,造就了葡萄这个略显矛盾色彩的农家妇女。在她身上的人性过于完美而富有理想色彩,如此特殊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只能存于想象之中,但从葡萄身上喷发出的那种精神火焰和高洁的气质,足以深深留在读者心中。
——罗铮
壹
她们都是在一九四四年夏天的那个夜晚开始守寡的。从此史屯就有了九个花样年华的寡妇: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岁,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后来寡妇们有了称号,叫做“英雄寡妇”,只有葡萄除外。年年收麦收谷,村里人都凑出五斗十斗送给英雄寡妇们,却没有葡萄的份儿。再后来,政府做大媒给年轻寡妇们寻上了好人家,葡萄还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窝,睡自己的素净觉。
那个夏天黄昏村里人都在集上看几个闺女跟魏老婆儿赛秋千。魏老婆儿七十岁,年年摆擂台。一双小脚是站不住了,靠两个膝盖跪在踏板上,疯起来能把秋千绳悠成个圆满圈圈。就在魏老婆儿荡得石榴裙倒挂下来,遮住上身和头脸:枪声响了起来。人还噎在一声吆喝中,魏老婆儿已经砸在他们脚边,成。了一泡血肉,谁也顾不上看看老婆子可还有气,一条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儿的粉绿石榴裙呼扇一下,再呼扇一下。
……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读起来就像是走进了一幅细腻入微的水墨画卷。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捕捉极其精准,那些隐藏在日常言行之下的复杂情感,被她用近乎残酷的坦诚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女性角色的命运,那种在时代洪流和传统束缚中挣扎求生的韧性,读来让人既心疼又敬佩。叙事节奏的掌控也十分高明,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冲刷的往事,时而又陡然加速,将人推入某个关键的冲突点,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描写的笔触,那些老旧的院落、斑驳的墙皮、弥漫在空气中的特定气味,都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是活生生的角色,共同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基调。读完之后,那种挥之不去的情绪张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回味每一个场景,仿佛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中的爱与痛、得与失。这绝非一部轻松愉悦的作品,但它的深度和广度,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挖掘和品味。
评分从文学技法上来说,这部作品展现了作者炉火纯青的叙事技巧。多线索的并行推进处理得极为流畅,不同时间段的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却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混乱,反而像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所有人物的命运紧密地系在一起。作者在叙事节奏的快慢转换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有时候一个章节可能只描述了短短几分钟的事件,但细节的铺陈却显得异常饱满,仿佛时间被拉长了,让人能充分体会到那种紧绷的氛围;而另一些大跨度的叙事段落,又充满了历史的宏大感。我欣赏作者在处理悲剧性主题时所保持的那种冷静的疏离感,她不煽情,不刻意引导读者的情绪,而是将所有素材摆在面前,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判断。这种尊重读者的创作态度,使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倍增。这更像是一部用文字写就的严肃电影,镜头语言的切换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评分不得不说,作者的文字有一种近乎魔性的魅力,让人一旦翻开就很难放下。我常常会被那些人物对话中蕴含的深意所震撼,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实则暗流涌动,充满了未尽之意和潜台词。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观察人性的公开课。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人物,他们的每一次挣扎和妥协,都赤裸裸地展现了生存的残酷性。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环境的刻画,她擅长用环境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在某个特定时刻,天空的颜色、风的方向,都与人物的心境形成了完美的对应,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握,使得整个文本的质感非常高级。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一些场景,思考着如果是我身处其中,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本书的后劲很大,它迫使你去反思自己对“坚强”和“妥协”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其对“时间”和“身份”的探讨。作者似乎对时间流逝对人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洞察。书中许多人物都在努力地抓住一些消逝的东西——可能是青春,可能是某种尊严,也可能仅仅是一份安宁的生活。身份的重塑与固化,尤其在社会剧烈变动时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曾经固有的标签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失效或变异,是书中一个引人深思的母题。作者的语言风格偏向于精准和冷静,很少有冗余的描述,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刻刀,在历史的木头上刻下清晰的纹路。我特别关注到那些关于女性群体内部关系的描绘,那些复杂、隐秘,有时甚至是互相伤害却又彼此依赖的联结,写得真实而又令人心碎。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对人性深层结构的回溯和审视,它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远比故事本身要广阔得多。
评分这是一次关于人性与历史交织的深刻体验。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她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既抽离又极度贴近的角度,去审视那些宏大历史叙事下被忽略的个体命运。书中对社会变迁的描摹,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宏观论断,而是通过细微的生活片段、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变化来体现的,这种“由小见大”的手法非常高明。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记忆”这个主题的处理,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叙述都有着微妙的偏差,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宿命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压得有些喘不过气,仿佛能感受到旧时光的尘土和硝烟味。然而,正是在这种压抑中,又时不时闪现出人性中那些微小却坚不可摧的光亮,比如一声不吭的付出,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善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克制而有力的,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堆砌,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准地击中靶心。
评分好好好好好!!!!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同事要买的。我完全不知道这个讲的什么?_?
评分时间跨度很长,可以当一部微观史看,文字不像出自女人,好评
评分京东活动时买书还是划算 配送快保证正品 可以慢慢看了
评分本书讲述一个生存在“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的情感矛盾与红色历史双重困境中的女性——田苏菲,以其挚爱一生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女人在爱情中的无奈及不甘。小菲是个活泼纯净的美丽少女,在文工团里深受都汉首长的宠爱。当她遇到出身于上海世家、有着艺术家气质的老革命兼文人欧阳萸时,一种近乎着魔的爱情攫住了她的心。尔后三十多年,小菲从她非常灿烂的青春,到渐归于平淡的中年,始终如一地痴爱着不断出轨、意欲寻求红颜知己的丈夫欧阳萸。从解放前夕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历史风云变幻,小菲在舞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时代人物,而她自己却始终置身于大历史之外,在一个女人的小格局里左冲右突,演绎着无怨无悔的情感史。尖锐的文字与出色的幽默谐谑使作品不无喜剧成分,但读来却让人笑中含泪、心酸不已。
评分不错的,趁着活动一次买了很多的,希望多做活动
评分《陆犯焉识》获得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1年度五佳。
评分质量很好,很喜欢,这下要好好学习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