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发技术完全图解教程(剪发+吹风造型完整版)

剪发技术完全图解教程(剪发+吹风造型完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永 著
图书标签:
  • 剪发
  • 发型设计
  • 美发教程
  • 吹风造型
  • 发型技巧
  • DIY剪发
  • 完全图解
  • 新手入门
  • 美容美发
  • 时尚发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01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154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5款经典必学女士发型图解
17大剪发必知必会基础知识
1300余幅步骤图详细分解剪发与造型步骤
200余幅3D分区示意图详细剖析重点难点
91幅头模全方位效果展示
26幅真人发型多角度欣赏

内容简介

一名专业的发型师,需要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的同时学习更多不同发型的实际操作。本书通过15款女士发型的设计教程,对长、中、短三种不同长度,以及不同风格的发型进行了重点讲解与步骤分解展示。其中,尤其详细地对每款发型的剪与吹风造型进行了演示说明。同时,书中还对简单造型、工具使用等进行了步骤分解,通过基础的剪刀持法、分区理论等演示,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习剪发。
本书适合美发学校师生、发型师阅读。

作者简介

郭永,1997年进入美发行业。先后进入沙宣学院、盖尼英盖学院以及日、韩、英、法、德等多国进修学习。曾参加首届中国造型师大赛并获得冠军;曾担任美国康明丝、德国双立人等公司活动指定造型指导;曾参与并多次担任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紫百合形象小姐大赛北京总决赛、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造型师,还曾多次担任CCTV、MTV大赛、《星光大道》《欢乐喜剧人》《春节晚会》《中华好民歌》总决赛等大型综艺活动及发布会造型师。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头部骨骼与分区点介绍
修剪手法1
修剪手法2
修剪手法3
剪刀与梳子的配合
分区总览
如何拧发髻
如何用梳子分区
短发分区1
短发分区2
短发分区3
短发分区4
吹风时如何拿握梳子
如何吹发1
如何吹发2
如何吹发3
剪发工具一览

第二部分 剪发实例
发型01 固体层次方形BOB
发型02 边沿层次三角BOB
发型03 边沿层次的三角 圆形BOB
发型04 不对称BOB
发型05 圆碎BOB
发型06 三角形长发
发型07 圆形长发
发型08 A形外翻中发
发型09 A形内扣中发
发型10 边沿层次梯形中发
发型11 菱形长发
发型12 椭圆形长发
发型13 梯形长发
发型14 A形长发
发型15 三角形中发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想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内容与《剪发技术完全图解教程(剪发+吹风造型完整版)》无关,并且力求内容详实、自然流畅。 --- 书名: 《古籍修复与保护:千年纸张的生命延续之道》 作者: 傅怀玉 著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版次: 2024年第一版 字数: 约 50 万字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 图书简介 《古籍修复与保护:千年纸张的生命延续之道》 是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指导性与文化鉴赏性于一体的专著,深度聚焦于中国传统纸质古籍的鉴定、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存储等核心议题。本书并非着眼于现代美发技艺的教学,而是将视角投向了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学术精髓的脆弱文献。 本书的撰写历时五年,作者傅怀玉先生长期深耕于国家级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与理论认知。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档案管理员、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历史文化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第一篇:古籍的“体检”与“病史”——鉴定与损害评估 本篇详尽阐述了古籍修复工作的基础——文献的科学鉴定与损害评估。我们首先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形制演变,从早期的简牍、缣帛,到后来的卷轴、册页、经折装、蝴蝶装乃至线装的工艺变迁。理解了形制,才能对特定时期书籍的结构特点有精准把握。 随后,重点探讨了纸张的材质辨识。古代纸张原料繁多,如麻纸、皮纸(如唐代的麻纸、宋代的稻草纸、元代的皮棉纸等)各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光谱分析等辅助手段,读者将学习如何准确判断纸张的年代和工艺来源。 在损害评估方面,本书详细梳理了导致古籍损坏的各类“病害”。这包括生物性损害(如虫蛀、霉菌滋生)、环境性损害(如光照引起的泛黄与脆化、湿度变化导致的虫胶失效与装订松散)以及人为性损害(如不当的翻阅、污损、火灾烟熏等)。每一类损害都配有高清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病理分析图解,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病史诊断”体系。 第二篇:古籍的“外科手术”——传统修复工艺的精细化流程 这是本书的核心与精华所在,完全侧重于手工技艺的复原与传承。本篇摒弃了机械化的快速处理方法,专注于“抢救性、保留原貌、不伤及原物”的传统修复理念。 1. 揭封与拆页的艺术: 详细讲解了如何安全地解开因受潮或虫蛀而粘连的纸张,特别是对于蝴蝶装和线装书籍的拆线、抽页技术,强调力度控制与工具选择的精准性。 2. 补洞与接纸的秘技: 深入讲解了“通槽补法”、“拓纸法”以及最为关键的“薄如蝉翼”的配纸技术。修复纸的选择必须与原书纸张的纤维走向、厚薄度、色相、透明度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如何手工抄制或精选定制修复用纸,并利用饾版印刷的技法,对修复区域进行细致的“打底”与“填补”。 3. 关键的“濡湿”与“干燥”控制: 古籍修复对水分的控制极其苛刻。本书阐述了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湿润处理(如喷雾、垫湿布)的标准流程,以及采用传统压平、烘干方法,确保修复后的纸张平整、不变形、不产生新的皱褶。 4. 装帧结构的重塑: 在完成单页修复后,如何依照原装帧形制进行重新穿线、粘贴书脊、修补封面、恢复扉页等步骤。特别是对明清时期金刚装、麻纸包脊等复杂工艺的复原,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分解。 第三篇:古籍的“长期疗养”——科学保护与数字化未来 修复完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科学的保存才是古籍长寿的根本保障。本篇转向了宏观的预防性保护策略。 1. 仓储环境的精细调控: 详细介绍了理想的古籍库房温湿度标准(如恒温18℃±2℃,相对湿度50%±5%),探讨了通风系统、避光处理以及有害气体(如硫化物、酸性气体)的监测与清除技术。 2. 辅助保护容器的制作: 教授如何根据古籍的形制特点,手工制作定制的无酸衬纸、书函、木制活页夹等,确保书籍在存放和转移过程中得到物理缓冲和隔离。 3. 基础的数字化归档: 虽然本书侧重传统修复,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现代技术。本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平板扫描仪的选择、色彩校准、TIFF格式的保存标准,以及元数据录入的规范,旨在为古籍的影像备份提供专业参考,确保其信息价值的永续留存。 附录 附录部分收录了中国历代主要造纸作坊的地理分布、常见古籍用胶(如动物胶、淀粉胶)的配制方法,以及一套针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古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手册》,涵盖了水渍、火灾后的初步抢救流程。 《古籍修复与保护:千年纸张的生命延续之道》 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敬畏历史、传承匠心的文化著作。它带领读者进入那个需要耐心、细致与深厚学养的隐秘世界,触摸历史的脉络,共同守护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深蓝色的背景配上清晰的烫发造型图,立刻就给人一种“干货满满”的感觉。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基础功的强调,从握剪刀的姿势到头部的分区,都讲解得极其细致。很多我之前在其他教程里一扫而过的内容,这本书里都用大篇幅配图来阐释,比如提拉角度对发型的具体影响,真的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茅塞顿开。尤其是关于“骨骼点”的定位,作者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像是给头发画了一个隐形的框架,瞬间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发型剪完会显得头型特别好。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手把手地在指导,那种耐心和严谨,是市面上很多追求快速出效果的书籍所不具备的。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给自己剪了一个基础的层次,虽然还达不到大师的水平,但已经比以前随意修剪出来的效果好太多了,结构感明显出来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关键步骤都有放大和箭头指示,阅读起来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美发书很多都像是影楼样片集锦,美则美矣,但实操性不强。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的实操性强到让人觉得手里随时都应该握着一把剪刀。它的技术流程拆分得非常细碎,比如一个基础波波头,从前区、侧区到后区的提拉角度变化,每一个细微调整带来的视觉效果差异,作者都做了详尽的对比图。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吹风造型”的那一部分,它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几种吹风机的附件用法,而是深入讲解了热风、冷风交替使用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温度来定型头发的内部结构。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给长卷发做护理造型的人来说,它提供的那个利用发卷和风温控制蓬松度的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尝试着用它介绍的“发根提升”技巧来处理我扁塌的发际线,效果出乎意料地自然且持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工具的理解和维护上也毫不含糊。很多教程只管用,不管养。但这一本里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详细说明了不同类型剪刀(平剪、牙剪)的刀口结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调整来适应不同的剪裁需求。这让我对自己手里的工具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不同的剪刀真的能产生不同的剪切效果。在造型部分,它对“纹理”的刻画尤其到位。不同于那种大刀阔斧地创造纹理,这本书推崇的是通过精细的层次调整来“引导”出头发自然的纹理走向,这一点在处理亚洲人发质时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对“空气感”的定义和实现方法,那不是简单的打薄,而是一种建立在精确结构基础上的轻盈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上了一堂结合了美学、物理学和精细工程学的综合课程,学到的远不止是理发的手法,更是一种对待发型创作的严谨态度。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那跳脱出传统美发书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它没有堆砌那些华而不实的流行词汇,而是直接深入到发型构建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动感”和“静感”发型的理论区分,这让我对如何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剪裁手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不同发质在干燥和湿润状态下的行为差异,这对于处理粗硬发质或自然卷的朋友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曾经因为处理不好发尾的重量感而屡次失败,这本书里用剖面图展示了“削薄”和“打薄”在不同层次的应用,效果立竿见影。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发廊运营和客户沟通的“软技能”,虽然不是核心技术,但对于想把美发当作事业的人来说,这些经验分享无疑是无价之宝。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像一个精密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立刻想去实践。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美发教程不仅要有图,更要有“灵魂”。这本《剪发技术完全图解教程》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真的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精华的部分倾囊相授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线条感”的把控。很多基础的齐平剪法,为什么有的人剪出来平整得像尺子量过,有的人却显得生硬?这本书通过对剪口边缘的微观特写,揭示了剪刀的入点和出点对线条柔和度的决定性影响。此外,书中对于男士发型的处理也着墨不少,尤其是一些渐变(Fade)的技巧,远比我之前学过的要细腻和精确。它不仅教你如何用推子做到完美的衔接,还教你如何用剪刀来“软化”推剪留下的痕迹,达到更自然的过渡。这本书的讲解语言非常精炼,没有太多水分,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着一个技术要点,非常适合需要高效学习的专业人士或进阶爱好者,它迫使你停下来思考,而不是盲目模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