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英斌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美国海军陆战队
  • 单兵装备
  • 军事历史
  • 武器装备
  • 历史
  • 战争
  • 二战史
  • 装备
  • 海军陆战队
  • 美国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91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37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揭密二战期间世界先进精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从作战装备到日常用品,甚至娱乐所需一一仔细剖析,海量珍贵的实例照片*对让你大开眼界。
  上千幅图片,全彩铜版印刷,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军迷的收藏佳作!
  真实详尽的装备介绍,从武器到鞋袜,从一颗子弹到一粒纽扣,那些你*不可能了解的细枝末节,统统为你揭开。
  “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丛书:重点关注二战各国军人身上那多彩的戎装、闪亮的勋章、复杂的武器、各式各样的装备、战斗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套丛书以单兵装备的细节入手,加深读者对二战的认识与理解。

内容简介

  《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是“单兵装备系列”的第六部作品,作者赫英斌将延续前作风格,对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发展简史、各类制服、武器装备、徽章标志、下属部队、配属的海军部队与人员等进行详实的介绍。与前作相比,本书将对内容进行更多的扩展,全景式展现美国海军陆战队,力求为读者奉献一本值得珍藏与研究的诠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百科式精品。
   美国海军陆战队(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简称“USMC”)诞生于独立战争的战火之中,历史悠久。自成立之日起,作为维护美国利益的先锋,海军陆战队多次被派遣到世界各地。海军陆战队也是一支重视历史传承的部队,每一名新陆战队员从踏进新兵训练营开始,就会不断的灌输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传统和陆战队精神。作为一支有着悠久和非凡历史的部队,海军陆战队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执行各种任务。海军陆战队参与了成立后的每一场重要战役,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战绩,在二战太平洋战场表现尤其出色,折钵山顶上升起的国旗成为了海军陆战队荣誉的永恒象征。

作者简介

  赫英斌,1974年生人,从小对军事有特殊的爱好,阅读国内及港台军事书刊三十余载,喜好从武器到战史,近年尤其对制服、勋章及单兵装备深感兴趣。发表过军事题材文章,主要作品有《二战德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美国陆军单兵装备》、《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士兵制服
第三章 军官制服
第四章 徽章与标志
第五章 单兵装备
第六章 武器
第七章 突击部队
第八章 伞兵部队
第九章 守备部队
第十章 阻塞气球部队
第十一章 海军陆战队女队员
第十二章 黑人陆战队员
第十三章 海军陆战队医务保障
第十四章 海军陆战队中的海蜂
第十五章 战后行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师编制经过了多次变化,情况相对比较复杂,这里仅就陆战师编制变化过程及情况进行简略介绍。根据1941年3月28日微小调整的C-100系列编制,海军陆战师由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特种部队与勤务部队组成。步兵团每团3个营,炮兵团由1个105毫米火炮营和4个75毫米火炮营加上1个特种武器连组成,特种部队则包括轻型坦克营、伞兵营和工兵营,勤务部队有勤务营、医疗营和两栖运输营。根据部队演习获得的经验,以及新式战斗装备的采用,陆战队的两栖战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体现在陆战师编制上就是增加了配属部队。根据1942年7月1日的D-100系列编制,陆战师增加了一个由1个工兵营加上1个新成立的突击工兵营以及1个海军工程营组成的工兵团,海军工程营由海军直接分配给陆战师。一个特种武器营增加了提供反坦克和防空能力的部队。一个师部营将现存的师部连、通信连、宪兵连进行了合并。
  1943年4月15日E-100系列编制被批准采用,主要是对部队人员实力进行了细微的调整,配属了更多的通信和后勤人员。一些新式武器的采用和增加必然使步兵部队发生一些变化,一些部队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一小部分部队被撤销而其他部队增加了。
  许多变化都是瓜岛作战经验教训的结果,热带岛屿战也使得部队装备进一步完善。1943年陆战师的总实力为19979人,包括910名陆战队军官和17238名士兵,加上143名海军军官和1688名海军士兵。表面看其整体实力增加不超过600人,但其实际实力增幅比看上去的要多,考虑到陆战师伞兵营和一个高炮营被撤销(约700人),其实力净增加了1300人,海军陆战师成为美国武装力量中实力最强的师级部队。
  必须需要指出的是,陆战师下属部队的数字并不是绝对的,由于频繁对编制进行修改,导致其部队实力有轻微的变化。部队部署时往往也没有全部按照批准的标准进行编制,人员比编制数量更多或者更少。同时根据作战需要以及新式装备的采用,偶尔也能看到一些部队参加战斗时拥有比编制更多的人员和武器,此时其编制和装备也就不同于以前已经不适应战斗需要的陈旧编制了。例如陆战师经常装备比编制数量更多的M3型75毫米半履带自行火炮和轻型坦克。由于编制表并没有指定无线电台的具体数量和型号,陆战师就使用了任何在战场能用到的型号,战场上陆军和海军新式无线电台数量也不断增加。
  虽然分配的武器发生了变化,采用了新式武器,下属部队组织进行了改进,但在整个战争期间陆战师下属的步兵团几乎没有根本改变过。1942年的步兵团拥有团部及勤务连,3个步兵营和1个武器连。团部及勤务连由连部、通信排和团部(配一个急救站)、情报科、军需科和补给科组成。团武器连由1个连部,3个武器排,2个排各配有4门反坦克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1个排装备2辆M3半履带75毫米自行火炮。但陆战1师和2师并没有配属这些半履带火炮直至1942年中期,其最初使用的是两门75毫米M1897A4野战炮。步兵营由1个直属连、3个步兵连和1个武器连组成。营直属连由1个连部、通信科、营部(配有一个急救站)、情报科和补给科组成。武器连最初由1个配4门反坦克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的反坦克排,1个配有4门81毫米迫击炮的迫击炮排和3个各配8挺M1917A1水冷机枪的机枪排组成,其中使用4挺,4挺备用。步兵连则由1个连部,1个武器排和3个步兵排组成。42人的步兵排由1个排部和3个9人制步兵班、1个8人的自动步枪班组成。步兵排的步兵班除了自动步枪手外,都装备M1903系列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掷弹手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则配备M1枪榴弹发射器,自动步枪手则装备M1918A2勃郎宁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班的班长配一支M50冲锋枪。武器排由1个4人的排部,一个由2个班(各装备1挺7.62毫米M1919A4轻机枪)13人的机枪分队与1个由2个班(各装备1门60毫米M2迫击炮)共11人的迫击炮分队组成。
  经过1943年改编,步兵团在人员和武器数量有了轻微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团部勤务连增加一个43人3班制的侦察和狙击手排,这也是瓜岛作战获得的经验教训,在战斗中发现步兵团拥有自己的侦察兵非常重要,陆战师则直接指挥其侦察连。1943年步兵团拥有1个团部及勤务连、3个步兵营和1个武器连。团部及勤务连由连部、侦察和狙击排、通信排和团部(配一个急救站)、情报科、军需科和补给科组成。团属武器连由1个连部,每排配4门37毫米M3A1反坦克炮的3个排和配2辆75毫米M3自行火炮的1个排组成。步兵营则由1个营直属连,3个步兵连和1个武器连组成。营直属连主要增加了后勤和海军医护人员,通信分队扩大为一个排。营武器连由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坦克威胁而失去了它的37毫米反坦克排,3个机枪排保留了大部分力量,但失去了4挺备用的M1917A1机枪,每排仅剩4挺机枪。81毫米迫击炮排减少到18人,但仍保留了足够实力背负其4门迫击炮和弹药。步兵排失去了自动步枪班,但3个9人制的步兵班分别增加到12人,步兵排实力仅增加1人。新的步兵班由班长、副班长、2名自动步枪手、2名自动步枪副射手和6名步枪手组成,装备9支M1步枪、2支BAR和1支配有M1榴弹发射器的M1903步枪(配M1步枪的M7榴弹发射器直到1943年末才投入使用)。武器排接收3门60毫米迫击炮和3挺M1919A4轻机枪,使迫击炮分队达16人,机枪分队达9人。
  1943年的炮兵团标准配有3个M1A175毫米榴弹炮营和2个M2A1105毫米榴弹炮营,这种组织结构可以给每个步兵团分配一个75毫米炮营,同时还有2个105毫米炮营提供通用火力支援。炮营的营部及勤务连由1个营部、营部炮连连部和维修保障分队,以及通信-传令-勤务排组成,炮营的下属部队包括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包括有指挥部、观测组和射击组。其中炮连指挥部编制包括有指挥员、警戒分队、维修保障分队。炮连观测组包括有指挥员、前沿观测员和通信分队。炮连射击组包括有指挥员、弹药分队和4个榴弹炮分队,每个榴弹炮分队装备一门榴弹炮。配属陆战1师的第11陆战团由1个105毫米炮营和3个75毫米炮营组成,与标准的编制稍有不同,而分别配属陆战2师、陆战3师的陆战10团和陆战12团则根据标准编制构成。炮兵营由营部直属连和三个各装备4门火炮的榴弹炮连组成。工兵团这种编制仅存在于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由工兵营加上突击工兵营以及海军工程营组成。工兵营所属连习惯上配属给各步兵团,三个工兵连各由1个连部,3个攻击排和1个轻工兵排组成。攻击排可提供8具M1火焰喷射器和炸药支援步兵团的步兵营。突击工兵营于第一次于1942年2月建成,本来是从登陆艇上卸载,组织仓储和向前线转运补给的部队,但也可以执行施工任务,3个突击工兵连各有1个连部和3个排。
  海军工程营负责帮助海滩工作队,构建支援设施,简易机场和师后方的道路,由3个连组成的营拥有1个营部和6个排。1943年工兵团唯一显著变化工兵营直属连得到大规模扩充,增加了参谋、通信和后勤人员。轻型坦克营,每个营4个连(A-D),每连包括连部和3个坦克排,连部3辆坦克加上大型的维修分队,每个坦克排有5辆坦克,装备M2A4或M3型坦克。侦察连(E连)也被分配给坦克营分担维修保养职责,但通常其行动由师部直接指挥。侦察连最初三个排各有4辆M3A1侦察车,1个排有4辆吉普车和4辆摩托车,连部拥有2辆侦察车。由于侦察车和摩托车并不适合岛屿战,在陆战师向海外部署前被取代了,部署到萨摩亚群岛侦察排就没有侦察车,现在侦察连拥有了各配备8辆吉普车的4个侦察排各拥有36人。特种武器营拥有3个反坦克连,每连装备6门37毫米M6反坦克炮和2门75毫米自行火炮,共4个排每排装备2门火炮。2个防空连各拥有16门40毫米M1高射炮,共4个排每排4门,以及1个装备6门90毫米M1高射炮的防空连。伞兵营预想做为陆战师的突袭和侦察力量,将伞兵空降到岛屿目标上以支援两栖登陆。这些伞兵部队并没有实施战斗空降,主要是因为空投运输机的缺乏和缺少战术机会。伞兵营主要作为轻步兵部署使用,但由于其仅具有标准步兵营一半的实力,而且重武器也很少,他们并不能执行与步兵营相同的正面攻坚任务。伞兵连的3个排仅装备轻型武器,有莱辛冲锋枪、约翰逊轻机枪和后来的约翰逊步枪。仅有的重武器是每个39人制排装备1门60毫米迫击炮和1具巴祖卡,但火箭筒到1943年末才收到。
  ……

前言/序言


《太平洋铁拳:二战美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详考》 简介 本书并非仅是罗列清单,而是深入挖掘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单兵装备背后的一段段鲜活历史、技术演进与实战逻辑。从太平洋战火初燃到最终的胜利,陆战队员们手中的每一件装备,都承载着他们的血汗、勇气与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本书将以史料为基石,以实物考证为脉络,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近那些在硫磺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冲绳等残酷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陆战勇士,理解他们赖以生存和作战的“伙伴”。 第一章:信仰的武装——制式步枪与弹药 M1加兰德步枪(M1 Garand): 这不仅仅是一支半自动步枪,它是二战美军,尤其是陆战队最 iconic 的武器。本书将详细剖析M1加兰德的设计理念,为何它能在战场上取代栓动步枪,成为步兵的“主宰”。我们将研究其8发桥夹供弹系统的独特之处,分析其射速、精度以及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表现。同时,还会探讨不同时期(如早期生产型、后期改进型)M1加兰德在陆战队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士兵们对其的爱恨交织——既赞美它的火力,也可能抱怨其维护的繁琐。弹药方面,本书将详细介绍.30-06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的性能,以及陆战队员如何携带和管理他们的弹药,弹药包的设计与演变,以及战场上的弹药补充策略。 M1卡宾枪(M1 Carbine): 作为一种轻便、易于操控的副武器,M1卡宾枪在后勤、通讯、炮兵等非一线作战单位中广泛装备,也深受部分陆战队员的喜爱。本书将分析其设计初衷,与M1加兰德的区别,以及其在战场上的定位。我们将探讨其.30卡宾枪弹的穿透力和停止作用,以及其在近距离交战中的优势。 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 尽管生产数量相对有限,但“汤米枪”凭借其巨大的火力,在近距离作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书将深入研究不同型号(如M1928、M1/M1A1)汤普森冲锋枪的特点,其独特的弹鼓或弹匣设计,以及在海滩登陆、丛林作战等场景下的实战应用。我们将分析其.45 ACP弹药的特点,以及其在压制火力方面的作用。 其他步枪与弹药: 除此之外,书中还将提及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部队可能装备的其他武器,如Springfield M1903栓动步枪(尤其是在战争初期或作为副武器),以及M1911A1手枪等副武器。对各种弹药的详细数据、弹道特性以及战场上的弹药损耗率也将进行分析。 第二章:近距离的杀手——副武器与个人防护 M1911A1手枪(Colt M1911A1): 作为美军的制式半自动手枪,M1911A1凭借其坚固耐用、火力强劲而备受青睐。本书将详细介绍其.45 ACP弹药的威力,其单动击发机构的设计,以及在陆战队中,哪些兵种(如军官、车组成员、飞行员)更倾向于装备它。我们将探讨其在近距离格斗、最后防线以及作为副武器时的作用,并分析不同时期手枪套、弹匣的设计。 战斗刀与刺刀: 陆战队员的战斗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生存的象征。我们将介绍多种陆战队制式的战斗刀,如KA-BAR(特指USMC K-BAR),分析其设计特点,如坚固的刀身、护手的设计、以及其在野外生存、近距离格斗和战术用途上的价值。同时,还将详述M1加兰德、M1卡宾枪等主武器的刺刀,以及刺刀格斗训练在陆战队中的地位。 头盔与防弹背心: “钢盔”是陆战队员最显眼的标志之一。本书将详细考察M1钢盔的设计演变,从早期型号到战争后期,对其材质、内部衬垫、系带的改进进行分析。我们将深入研究其防护能力,以及在跳弹、爆炸破片等威胁下的有效性。防弹背心在二战时期仍处于试验性阶段,本书将介绍陆战队尝试使用的各种防弹装备,如“巴利特”防弹衣(balistic vest),分析其材料、重量、防护范围以及在实际作战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防毒面具与个体防护: 尽管化学战在太平洋战场上并非主要威胁,但防毒面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体防护装备,陆战队员依然需要熟悉和携带。我们将介绍M5系列防毒面具的设计,以及其在应对化学、生物、放射性威胁时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战场上的呼吸——通讯与导航装备 无线电通讯设备: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信息的高效传递。本书将聚焦陆战队使用的便携式无线电台,如SCR-300“背包电台”(Walkie-Talkie)。我们将分析其技术原理,如甚高频(VHF)通信,探讨其通信距离、供电方式(电池组)、以及在战场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书中还将提及车载和舰载无线电设备,以及它们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 信号旗与信号镜: 在无线电失灵或出于保密需要时,传统的信号传递方式依然有效。我们将介绍陆战队使用的信号旗系统,以及信号镜在远距离视觉通信中的应用。 指南针与地图: 严酷的地形和复杂的海岛环境,使得导航成为陆战队员的基本技能。本书将详细介绍陆战队制式的指南针,如M2指南针,分析其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还将探讨各种比例尺的作战地图、航海图在陆战队中的使用,以及陆战队员如何学习和应用这些工具进行战场定位与战术部署。 第四章:生存的基石——野战装备与生活用品 背包与携行具: 陆战队员需要携带大量的物资,因此背包和携行具的设计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考察“背架”(Webbing)、“背包”(Rucksack)、“帆布袋”(Duffle Bag)等装备的设计演变,分析其材质(帆布、皮革)、结构(肩带、腰带、隔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进行配置。例如,登陆艇作战与丛林渗透所需的装备有所不同。 炊具与口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书将深入研究二战时期美军陆战队的口粮配给,如C口粮(C-Rations)的组成、包装和食用方式,以及其在保障士兵体能方面的作用。我们将介绍野战炊具、军用水壶、金属饭盒等装备,以及陆战队员如何在艰苦条件下解决饮食问题。 睡袋与帐篷: 尽管并非每位陆战队员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住宿,但野外生存的必要装备依然存在。本书将介绍简易的野战睡袋(如M1945野战睡袋)、防潮垫,以及战地帐篷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在恶劣气候下的保暖和防雨功能。 工具箱与维修工具: 武器装备的维护是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我们将重点介绍陆战队员日常携带的工具包,包括螺丝刀、清洁棒、枪油、扳手等,以及它们在战场上对武器进行临时维护的重要性。 医疗用品: 战场救护是生命线。本书将详细介绍陆战队士兵个人携带的急救包(First Aid Kit),如绷带、消毒药水、止痛药等,以及其使用方法。同时,也将简要提及班组或医疗兵携带的更专业的医疗设备,以及伤员的后送流程。 第五章:特殊任务的利器——兵种专用装备 航空陆战队装备: 针对航空陆战队(Marine Corps Aviation)的特殊需求,本书将探讨飞行员的制服、头盔(如AN-H-15飞行头盔)、飞行服、氧气面罩,以及其装备的特殊手枪和救生设备。 坦克兵与炮兵装备: 陆战队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也拥有独特的装备。本书将介绍坦克兵的防护服、头盔,以及炮兵观测员使用的望远镜、测距仪等。 工兵与爆破装备: 负责爆破、工程建设的工兵部队,其装备也极具特色。我们将介绍炸药包、引信、爆破筒、工兵铲、铁丝网剪等,以及它们在攻坚作战中的应用。 结语:钢铁洪流中的个体 《太平洋铁拳:二战美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详考》并非止步于冰冷的器械描述,而是力图通过对这些装备的深入剖析,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充满人性的二战美军陆战队形象。每一件装备的背后,都凝聚着科技、生产力、战术思想的进步,更承载着无数陆战队员的生命轨迹。本书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考证,让读者能够理解,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什么样的装备,支撑着他们在最残酷的战场上,打出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太平洋铁拳”。这些装备,不仅仅是金属与布料的集合,更是陆战队员们信念、意志与生存的延伸。

用户评价

评分

《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海军陆战队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军事装备的书籍通常会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将冷冰冰的装备数据,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军陆战队员如何根据不同作战环境调整装备的描述,印象深刻。例如,在北非沙漠作战时,他们如何防范沙尘暴对武器的影响,而在欧洲的寒冷冬季,他们又需要哪些特殊的保暖装备。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海军陆战队内部的装备改进和创新,以及这些改进如何源于实战的经验教训。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冷门”装备的介绍,比如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各种信号弹、手榴弹的类型和用途,以及一些非制式但却在战场上被广泛使用的个人改装品。这些细节让这本书显得尤为独特和有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装备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战术思维、后勤保障和士兵智慧的生动写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次与海军陆战队员们并肩作战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让我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充满了敬意,而这本书则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战友”——那些陪伴他们出生入死的单兵装备。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名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件装备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以及在实战中的表现。我尤其喜欢关于海军陆战队在两栖登陆作战中特有装备的介绍,例如那些为了克服海水腐蚀而设计的武器,以及帮助士兵们在滩头阵地迅速建立防御工事的工具。书中对士兵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的讲解也极为详尽,从迷彩图案的演变,到头盔内部的衬垫,再到防刺穿背心(虽然在当时还非常初级),都一一呈现。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关于海军陆战队俚语和战地生活的描写,这些点缀让严肃的军事历史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它让我看到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些装备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和布料,更是士兵们生存的希望和战斗的力量。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让我能够从装备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二战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进程。

评分

这本书《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简直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了解战争,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从士兵们手里拿的、身上穿的开始,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所有好奇。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了各种枪械、刀具、弹药,更是将这些装备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解读。例如,它详细阐述了为什么M1卡宾枪在某些情况下比M1加兰德更受欢迎,或者为什么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M1A1汤普森冲锋枪情有独钟。书中的很多配图都非常珍贵,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公开发布的。我特别喜欢关于夜战装备和侦察装备的章节,这些往往是被大众忽略的细节,但对于理解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灵活性至关重要。书中对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个人物品,如打火机、香烟盒、扑克牌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战争背后普通士兵的生活片段,充满了人情味。它让我觉得,每一个士兵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带着这些装备,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各自的信念而战斗。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巧妙,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又有微观的装备细节,让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

评分

这本《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读起来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我一直对二战时期那些身披迷彩,在太平洋岛屿和欧洲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海军陆战队员们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武器装备,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件装备背后的故事。从最基础的M1加兰德步枪,到各种辅助武器如M1911手枪、汤普森冲锋枪,再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火焰喷射器和破障工具,每一项都配有详实的历史背景介绍和实战应用分析。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很多都是珍贵的历史照片,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士兵们是如何使用这些装备的。我尤其喜欢关于海军陆战队在塞班岛、硫磺岛等标志性战役中装备使用情况的描述,那些细节生动鲜活,让我对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很赞,既有严谨的历史考证,又不失趣味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对于任何对二战历史、军事装备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让我对海军陆战队战士们的日常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对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牺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

拿到《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它呈现出的资料之详尽,细节之考究,简直是军事迷的福音。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作者的心血,从服装、头盔、背包、鞋子,到医疗包、工兵工具、通讯器材,甚至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列出了装备的型号和性能,还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战区的海军陆战队在装备选择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作战效能。例如,关于在热带雨林作战时,士兵们如何应对潮湿、蚊虫侵扰,以及他们使用的防蚊装备和防潮措施,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海军陆战队特有的战术和训练方式,以及这些训练如何与他们的单兵装备紧密结合。那些关于海滩登陆作战的场景描写,配以当时的装备图,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能听到炮火的轰鸣和士兵们的呐喊。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装备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生活、战斗和精神风貌的百科全书。

评分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

一次买了这个系列的好几本,好评

评分

还行吧,这套书也就是参考一下,应该不会太差

评分

物流给力,有活动。便宜

评分

配送员服务真不错

评分

好评!

评分

不错,内容丰富,值得读读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