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语录

马基雅维利语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鈤] 盐野七生 著,万翔 译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政治思想
  • 马基雅维利
  • 权力
  • 策略
  • 人性
  • 历史
  • 经典
  • 语录
  • 治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65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0130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看点一:令500年来的政界、商界领袖受益匪浅。

  《君主论》出版后,其思想很快传入当时的英国,英王亨利八世受其启发,终于下决心进行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英国和世界日后的历史。

  在今天的商业时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被赋予新的价值。《君主论》被哈佛商学院推荐为100本政商领袖必读书之一,被《财富》杂志推荐为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被列入管理学必读经典书单,是成功企业家和全球知名CEO的必读书之一,黑石集团CEO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将其列为永恒经典。打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深谙马基雅维利哲学。可以说,今天的企业经营者,可以不读管理书,但必读马基雅维利。

  看点二:精粹思想,快速度了解马基雅维利思想。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精选的能代表马基雅维利思想的语句,读者无需阅读大量马基雅维利著作,一本小书了解其思想精髓。

  看点三:小巧精美,便于携带,双色印刷,典雅大方。

  《马基雅维利语录》内文采用全木浆轻型纸双色印刷,气味清新,美观典雅。圆脊精装,成品尺寸130×185,小巧精美,一手掌握,适于随身携带或放于案头,随时翻阅。

海报:

内容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盐野七生女士,通览精研马基雅维利全部作品,从《君主论》《论李维》《战争的艺术》等几部重要著作中,淬炼精华语句,翻译编排,以“语录体”的方式,首次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完整浓缩呈现。

  在今天的商业时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被赋予新的价值。《君主论》被哈佛商学院推荐为100本政商领袖必读书之一,被《财富》杂志推荐为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被列入管理学必读经典书单,是成功企业家和全球知名CEO的必读书之一,黑石集团CEO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将其列为永恒经典。打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也深谙马基雅维利哲学。可以说,今天的企业经营者,可以不读管理书,但必读马基雅维利。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1937年出生于日本,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所吸引。大学主修哲学,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一住至今。在意大利,盐野七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历史写作,于是一写就写了50年。

  其写作范围主要集中于在罗马和文艺复兴两方面,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评论,不一而足。其代表作有《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海都物语:威尼斯1000年》等。

  曾获奖项:

  ·1993年获第6届“新潮文艺奖”

  ·1999年获第2届“司马辽太郎奖”

  ·2001年获土木学会“出版文化奖”

  ·2006年获第41届“书店新风奖”

  ·2000年获颁意大利“国家勋章”

  ·2001年被日本文部省评为“文化功勋人物”

  ·2005年获日本“紫绶勋章”

  ·2007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文化功劳者”


目录

第一篇 君主篇

第二篇 国家篇

第三篇 人间篇


精彩书摘

  01

  我写作的目的,是写一些对那些关注和理解它的人来说有用的东西。我相信对他们来说最有用的是讨论现实中存在的事件,而不是想象的世界里存在的事件。

  历史上东西方的许多贤者曾经论述过只在想象的世界里存在而在现实中没有的共和国或者君主国。然而对人们来说,应当怎样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以至于,如果一个人仅仅谈论应当如何生活,从而不能直视现实中人们的生活,那么他不仅不能保住自己目前拥有的,还会导致自我毁灭。

  毕竟,一个在任何方面都以善行自持的人,在置身于恶者之中时,难免遭到毁灭的命运。

  因此,想要保全自己地位的君主,必须知道怎样成为恶者,并且必须掌握在何种情况下有必要真的做出恶人一般的行为来。

  ——《君主论》

  ---------

  02

  作为屹立于历史的国家,无论涌现过多少出众的施政者,其实施的各种政策都是以下面两点为基础的:

  这就是正义与强力。

  为了不在国内树立敌人,正义是十分必要的;而为了防御国外的敌人,强力是十分必要的。

  ——《就佛罗伦萨共和国之未来答美第奇家族所问》

  ---------

  03

  您提到: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们面对他们时,是团结一致的。”

  然而,我反对您的意见。

  对大国的领导者来说,达成团结一致是很难的。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点,想要把团结的局面维持下去,是更加困难的。

  ——《马基雅维利书信》

  ---------

  04

  对个人之间的法律、契约、协定来讲,守信是有用的。

  但是在掌权者之间,是否维持信义,则仅仅依据各方的力量对比来看了。

  ——《关于资金援助提案的若干绪论与必须考虑的事项》

  ---------

  05

  人们常常对君主(领导者)有如下的评论:

  有人被赞誉为慷慨,

  有人则被贬斥为吝啬;

  有人被视为乐善好施,

  有人则被斥为贪得无厌;

  有人被评判为残酷无道,

  有人则被称为慈悲为怀;

  有人被批驳为毫无诚信,

  有人则被赞赏为言而有信;

  有人被讥笑为如女人一般软弱、胆小如鼠,

  也有的人在众人看来勇猛强悍;

  有人被称为和蔼可亲,

  也有人受到傲慢尊大的恶评;

  有人私底下被认为是好色之徒,

  也有人被众口评为高洁之士;

  有人大家一致认为表里如一,

  也有人表里不一,必须防范;

  有人被众人指责为脾气顽劣,

  也有人看上去就平易近人;

  有人可谓是冷静威严,

  也有人表现得轻浮不堪;

  有人以其虔信著称于世,

  也有人毫无信仰,凡事走极端。

  各位读者自然会同意我的一点是:领导者如果能表现出上述品质中所有的积极方面,他一定能得到最高的称颂。

  然而,任何人都不具备将所有优良品质集于一身的能力。纵使真的有那样贤明的人物,他也无法在现实的人世间将这些品质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注意如何避免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同时还必须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

  但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不要太在乎,任由其发展也无妨。

  当君主在不做恶事就无法挽救国家于存亡之际,去为这些恶行所受到的恶评与污名而感到不安,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有些看上去好似美德的事情,往往是真的实施起来就会自取灭亡。相反,另一些看上去是恶行,实施之后却给整个社会带来安全和繁荣。

  ——《君主论》

  --------

  06

  作为君主(领导者)不必完全具备各种好的品质。

  但是,他在人们面前,有必要显得自己具备这一切品质。

  甚至我敢说,实际具备这些品质是有害的,而如果显得自己具备这些品质,却是有益的。

  显得慈悲为怀、重视信义、合乎人道、光明正大、信仰虔诚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当不得不舍弃这些美德以行事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彻底违背这些原则的能力。

  必须谨记的是,作为君主,特别是一位新的君主,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不能去实践那些所谓的美德。

  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君主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也要放下所谓的慈悲之心。很多时候迫于需要,也要违背人道,把信仰置于一边。

  因而,对君主来说,为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态的变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他不应背离良善的美德,但若有必要的话,绝不应该对为非作歹有所回避。

  君主最应当放在心上的是保持国家运行良好。如果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任何人都会认为其手段是光彩的,他也会得到广泛的称赞。

  在谨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场合,或者在当初承诺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深思熟虑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该遵守信义。

  倘若人人都是善良的,那我的这一点考虑自然就没有意义了。但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大都是恶劣与自私的,您也就不得不从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考虑而背信弃义。

  君主总是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转向”辩护,这种实例数不胜数。

  ——《君主论》

  ---------

  07

  任何人都相信,君主不使用诡计,而是光明正大地行事,是非常值得赞美的。

  然而,我们得到的经验却是,那些并不重视守信的君主,却建立了丰功伟绩。

  不仅如此,那些善于操控人们头脑的君主,比那些相信臣民的君主,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若探究个中缘由,首先必须理解如下的情况:

  取得成功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法律,另一则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是人类的方法,而第二种则是野兽的方法。

  但因为前者在现实中常常无法充分发挥,诉之于后者往往是有效的。

  总之,君主必须懂得善于使用人类的和野兽的两种方法来取得成功。

  这一点已经由古代作家记述下来。他们描写半人半马的怪兽喀戎如何喂养和教导阿喀琉斯和古代的许多君主。这些记载暗示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有必要学习人类自身的和野兽的特质。

  如果只拥有一种特质而缺少另一种,就难以长期维持自己的地位了。

  我认为,既然君主必须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对于野兽中狐狸和狮子的特点,尤为需要效仿。

  由于狮子不能避免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又不能单独抵御狼的威胁,因此君主要有像狐狸一样逃出陷阱的能力,又要能像狮子一样驱散狼群。

  能够看穿陷阱的人才算是具备了狐狸的能力,而能够驱散狼群的人才算是人群中的狮子。

  因此,对于单纯做狮子就满足了的君主,或者单纯做狐狸就满足的君主来说,还不能算是完全认识了野兽的方法。

  而狐狸的特性并不仅是灵活地实施策略,而是在必要时假装无知,极为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内心,在行事时装傻。

  人类其实是单纯的动物,容易为亲眼所见的现实所吸引。这就是现实——试图欺骗他人的人,总会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

  ——《君主论》

  ---------

  08

  当被认为是善人的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作恶的时候,一般来说,他最好一步一步进行,尽量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如果好机会降临,也可以当机立断,立即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急剧转变的策略,可能在失去以前的支持者之前,取得新的支持者。

  但若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真实意图为众人所知,则会让以前的支持者丧失殆尽,很可能突然导致毁灭的结局。

  ——《论李维》

  ---------

  09

  在世袭的君主国中维持政权,比在新兴的君主国中维持政权要容易得多。因为在世袭国家中只要沿袭先人实行的制度就可以了,而如果遇到意外事件,只要随机应变就可以了。采取这样的治国之道,只要不发生大的异变,普通水平的国君就能够继承国家了。

  但是新兴的君主国就面临种种困难,对其君主来说,需要有特别优异的能力。

  这是因为,当新君主确立其地位时,他总不免伤害国内的某些人。这些人随即与他成为敌对关系。之后的危险是,除了最初的敌人以外,原来站在他一边的某些人,当看到自己的期待不能实现时,也就逐渐成为他的对手了。

  ——《君主论》

  ---------

  10

  当迫于需要而支配他国,并成功将其征服之后,继续对其进行支配的方法,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被征服的国家可以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语言、风俗习惯和征服它的国家有共同之处,其居民已习惯了自由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此前统治者的影响根除,就可以充分支配该国了。将这一根本问题处理好,在其他方面只要继续沿袭以往的体制和风俗,其居民就会安然地接受新君主的管辖。在法国统一的过程中,勃艮第、布列塔尼与加斯科涅地区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

  征服这些地区的君主如果想维持自己的主权,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是根除此处原来的君主的血统;

  其次是不要对当地的法律和税收制度加以干涉。

  倘若做好这两点,在短时间内,征服者就能跟被征服者很好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至于第二类,也就是被征服的国家在语言、风俗习惯和各种制度上与征服它的国家迥然相异,其征服者要想维持自己在新征服土地上的统治,就需要相当的运气和巨大的努力了。

  最简单实际的永久性解决办法,就是征服者亲自移居被征服的土地了。征服拜占庭帝国的突厥民族,选择迁都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实例。由于君主驻跸在新获取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逃不出他的眼睛。

  如果君主做不到亲自移居新的领土,第二个良策是在该地区选择一两个据点,建立宗主国移民的社区。如果连建立移民点都做不到,那么新的统治者只能考虑在当地投入大量军事力量,以直面各种可能的事态发展了。

  ——《君主论》

  01

  我写作的目的,是写一些对那些关注和理解它的人来说有用的东西。我相信对他们来说最有用的是讨论现实中存在的事件,而不是想象的世界里存在的事件。

  历史上东西方的许多贤者曾经论述过只在想象的世界里存在而在现实中没有的共和国或者君主国。然而对人们来说,应当怎样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以至于,如果一个人仅仅谈论应当如何生活,从而不能直视现实中人们的生活,那么他不仅不能保住自己目前拥有的,还会导致自我毁灭。

  毕竟,一个在任何方面都以善行自持的人,在置身于恶者之中时,难免遭到毁灭的命运。

  因此,想要保全自己地位的君主,必须知道怎样成为恶者,并且必须掌握在何种情况下有必要真的做出恶人一般的行为来。

  ——《君主论》

  ---------

  02

  作为屹立于历史的国家,无论涌现过多少出众的施政者,其实施的各种政策都是以下面两点为基础的:

  这就是正义与强力。

  为了不在国内树立敌人,正义是十分必要的;而为了防御国外的敌人,强力是十分必要的。

  ——《就佛罗伦萨共和国之未来答美第奇家族所问》

  ---------

  03

  您提到: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们面对他们时,是团结一致的。”

  然而,我反对您的意见。

  对大国的领导者来说,达成团结一致是很难的。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点,想要把团结的局面维持下去,是更加困难的。

  ——《马基雅维利书信》

  ---------

  04

  对个人之间的法律、契约、协定来讲,守信是有用的。

  但是在掌权者之间,是否维持信义,则仅仅依据各方的力量对比来看了。

  ——《关于资金援助提案的若干绪论与必须考虑的事项》

  ---------

  05

  人们常常对君主(领导者)有如下的评论:

  有人被赞誉为慷慨,

  有人则被贬斥为吝啬;

  有人被视为乐善好施,

  有人则被斥为贪得无厌;

  有人被评判为残酷无道,

  有人则被称为慈悲为怀;

  有人被批驳为毫无诚信,

  有人则被赞赏为言而有信;

  有人被讥笑为如女人一般软弱、胆小如鼠,

  也有的人在众人看来勇猛强悍;

  有人被称为和蔼可亲,

  也有人受到傲慢尊大的恶评;

  有人私底下被认为是好色之徒,

  也有人被众口评为高洁之士;

  有人大家一致认为表里如一,

  也有人表里不一,必须防范;

  有人被众人指责为脾气顽劣,

  也有人看上去就平易近人;

  有人可谓是冷静威严,

  也有人表现得轻浮不堪;

  有人以其虔信著称于世,

  也有人毫无信仰,凡事走极端。

  各位读者自然会同意我的一点是:领导者如果能表现出上述品质中所有的积极方面,他一定能得到最高的称颂。

  然而,任何人都不具备将所有优良品质集于一身的能力。纵使真的有那样贤明的人物,他也无法在现实的人世间将这些品质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注意如何避免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同时还必须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

  但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不要太在乎,任由其发展也无妨。

  当君主在不做恶事就无法挽救国家于存亡之际,去为这些恶行所受到的恶评与污名而感到不安,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有些看上去好似美德的事情,往往是真的实施起来就会自取灭亡。相反,另一些看上去是恶行,实施之后却给整个社会带来安全和繁荣。

  ——《君主论》

  --------

  06

  作为君主(领导者)不必完全具备各种好的品质。

  但是,他在人们面前,有必要显得自己具备这一切品质。

  甚至我敢说,实际具备这些品质是有害的,而如果显得自己具备这些品质,却是有益的。

  显得慈悲为怀、重视信义、合乎人道、光明正大、信仰虔诚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当不得不舍弃这些美德以行事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彻底违背这些原则的能力。

  必须谨记的是,作为君主,特别是一位新的君主,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不能去实践那些所谓的美德。

  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君主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也要放下所谓的慈悲之心。很多时候迫于需要,也要违背人道,把信仰置于一边。

  因而,对君主来说,为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态的变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他不应背离良善的美德,但若有必要的话,绝不应该对为非作歹有所回避。

  君主最应当放在心上的是保持国家运行良好。如果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任何人都会认为其手段是光彩的,他也会得到广泛的称赞。

  在谨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场合,或者在当初承诺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深思熟虑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该遵守信义。

  倘若人人都是善良的,那我的这一点考虑自然就没有意义了。但现实的情况是,人们大都是恶劣与自私的,您也就不得不从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考虑而背信弃义。

  君主总是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转向”辩护,这种实例数不胜数。

  ——《君主论》

  ---------

  07

  任何人都相信,君主不使用诡计,而是光明正大地行事,是非常值得赞美的。

  然而,我们得到的经验却是,那些并不重视守信的君主,却建立了丰功伟绩。

  不仅如此,那些善于操控人们头脑的君主,比那些相信臣民的君主,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若探究个中缘由,首先必须理解如下的情况:

  取得成功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法律,另一则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是人类的方法,而第二种则是野兽的方法。

  但因为前者在现实中常常无法充分发挥,诉之于后者往往是有效的。

  总之,君主必须懂得善于使用人类的和野兽的两种方法来取得成功。

  这一点已经由古代作家记述下来。他们描写半人半马的怪兽喀戎如何喂养和教导阿喀琉斯和古代的许多君主。这些记载暗示了,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有必要学习人类自身的和野兽的特质。

  如果只拥有一种特质而缺少另一种,就难以长期维持自己的地位了。

  我认为,既然君主必须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对于野兽中狐狸和狮子的特点,尤为需要效仿。

  由于狮子不能避免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又不能单独抵御狼的威胁,因此君主要有像狐狸一样逃出陷阱的能力,又要能像狮子一样驱散狼群。

  能够看穿陷阱的人才算是具备了狐狸的能力,而能够驱散狼群的人才算是人群中的狮子。

  因此,对于单纯做狮子就满足了的君主,或者单纯做狐狸就满足的君主来说,还不能算是完全认识了野兽的方法。

  而狐狸的特性并不仅是灵活地实施策略,而是在必要时假装无知,极为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内心,在行事时装傻。

  人类其实是单纯的动物,容易为亲眼所见的现实所吸引。这就是现实——试图欺骗他人的人,总会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

  ——《君主论》

  ---------

  08

  当被认为是善人的人物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作恶的时候,一般来说,他最好一步一步进行,尽量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如果好机会降临,也可以当机立断,立即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急剧转变的策略,可能在失去以前的支持者之前,取得新的支持者。

  但若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真实意图为众人所知,则会让以前的支持者丧失殆尽,很可能突然导致毁灭的结局。

  ——《论李维》

  ---------

  09

  在世袭的君主国中维持政权,比在新兴的君主国中维持政权要容易得多。因为在世袭国家中只要沿袭先人实行的制度就可以了,而如果遇到意外事件,只要随机应变就可以了。采取这样的治国之道,只要不发生大的异变,普通水平的国君就能够继承国家了。

  但是新兴的君主国就面临种种困难,对其君主来说,需要有特别优异的能力。

  这是因为,当新君主确立其地位时,他总不免伤害国内的某些人。这些人随即与他成为敌对关系。之后的危险是,除了最初的敌人以外,原来站在他一边的某些人,当看到自己的期待不能实现时,也就逐渐成为他的对手了。

  ——《君主论》

  ---------

  10

  当迫于需要而支配他国,并成功将其征服之后,继续对其进行支配的方法,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首先,被征服的国家可以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语言、风俗习惯和征服它的国家有共同之处,其居民已习惯了自由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此前统治者的影响根除,就可以充分支配该国了。将这一根本问题处理好,在其他方面只要继续沿袭以往的体制和风俗,其居民就会安然地接受新君主的管辖。在法国统一的过程中,勃艮第、布列塔尼与加斯科涅地区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

  征服这些地区的君主如果想维持自己的主权,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是根除此处原来的君主的血统;

  其次是不要对当地的法律和税收制度加以干涉。

  倘若做好这两点,在短时间内,征服者就能跟被征服者很好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至于第二类,也就是被征服的国家在语言、风俗习惯和各种制度上与征服它的国家迥然相异,其征服者要想维持自己在新征服土地上的统治,就需要相当的运气和巨大的努力了。

  最简单实际的永久性解决办法,就是征服者亲自移居被征服的土地了。征服拜占庭帝国的突厥民族,选择迁都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实例。由于君主驻跸在新获取的土地上,任何事情都逃不出他的眼睛。

  如果君主做不到亲自移居新的领土,第二个良策是在该地区选择一两个据点,建立宗主国移民的社区。如果连建立移民点都做不到,那么新的统治者只能考虑在当地投入大量军事力量,以直面各种可能的事态发展了。

  ——《君主论》

  ……


前言/序言


《星河彼岸的低语》图书简介 作者: 艾莉亚·凡恩 译者: (暂无,本书为首发原创作品) 出版社: 苍穹之光文创 定价: 88.00 元 ISBN: 978-7-5123-XXXX-X --- 序言:当世界褪去色彩,我们该如何辨认真实? 在宏大的宇宙图景下,人类的历史不过是刹那的火花。然而,正是这微弱的火光,燃烧出了文明的奇迹,也投下了无尽的阴影。《星河彼岸的低语》并非一本探讨政治权谋或历史哲学的书籍,它是一部深邃的、关于“存在”与“感知”的科幻史诗,一场跨越星系的意识流浪。 本书的故事始于一个被称为“寂静之墙”的现象。公元2742年,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巅峰,掌握了超光速航行,殖民的触手伸向了猎户座旋臂的边缘。然而,在对一个代号为“奥米茄-7”的古老星云进行首次深度探索时,一支精英科学考察队——“先行者号”——遭遇了一场无法解释的灾难:所有与母星的通讯瞬间中断,飞船的逻辑核心陷入了无限循环的自我质疑。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一次对现实根基的侵蚀。 第一部分:遗忘者的归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凯尔·雷诺兹,一位被学术界放逐的理论语言学家。凯尔坚信,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构建我们感知世界的底层代码。他的理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原型语汇”,一旦被人类遗忘,现实的结构就会开始瓦解。 在“先行者号”失联五年后,一艘残破不堪的无人探测器鬼魅般地返回了地球轨道。它携带的唯一信息,是一段由凯尔失踪的导师——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薇拉·索伦森——留下的加密音频。音频中充斥着非人类的声波和凯尔熟悉的、却扭曲的学术术语。 凯尔被秘密征召,加入了由前星际安全局探员伊莎贝拉·莫罗领导的救援小组。伊莎贝拉是一个冷峻、务实的人,她只相信数据和火力,对凯尔那些虚无缥缈的“语汇论”嗤之以鼻。两人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初期叙事的驱动力。他们的任务:追寻“先行者号”的残骸,并找出薇拉导师留下的真正信息。 第二部分:熵的几何学 追寻之路将凯尔和伊莎贝拉引向了星系深处一个被“虫洞污染区”包围的废弃空间站——“阿卡迪亚”。这里是早期星际殖民失败的纪念碑,充斥着被遗弃的AI、变异的生态系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扭曲感知。 在“阿卡迪亚”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薇拉导师并非死于事故,而是主动选择了某种形式的“自我重构”。她发现,“寂静之墙”并非物理屏障,而是感知层面的饱和点。当人类文明试图吸收超出其认知负荷的宇宙信息时,世界为了自我保护,会主动选择“遗忘”一部分真实。 凯尔通过薇拉留下的“时间碎片”(一种记录了多重现实叠加态的量子装置),开始体验到不同时间线上的“先行者号”的命运。他看到了船员们在面对无法理解的现象时,如何从理性崩溃转向宗教式的狂热;如何为了维护自身认知的完整性,而选择了集体性的自我欺骗。 本书的核心哲学冲突在此展开: 面对超出理解范围的宏大真理时,是选择维护人类现有的、有限的真实(即使它并不完整),还是冒着彻底的精神湮灭,去触碰那可能毁灭一切的“完整真相”? 第三部分:回音室与原型之音 随着调查深入,凯尔和伊莎贝拉遇到了星际社会中一个隐秘的派系——“聆听者”。他们是一群拒绝植入神经接口、坚持用最原始感官去接收宇宙信号的“反技术主义者”。他们视“寂静之墙”为神圣的过滤机制,并试图通过某种古老的、类祭祀的方式,去“调谐”到原型语汇。 “聆听者”的领袖,一个自称为“衔尾蛇”的生物(其真实身份和形态模糊不清),向凯尔揭示了“先行者号”的最终命运:他们找到了宇宙的源头代码,那是一种纯粹的、没有主观色彩的“数学之光”。然而,人类的大脑无法直接处理这种信息,试图解析它,无异于让硬盘写入无法承载的超载数据。 薇拉导师的“自我重构”,是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一个由纯粹逻辑构成的“回音室”中,以求在不损害外部世界的前提下,独立解析这种终极信息。 凯尔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做出选择: 1. 支持伊莎贝拉的方案: 摧毁“回音室”和所有相关数据,维护人类文明的稳定,代价是永远生活在一个被“阉割”的现实中。 2. 追随薇拉的道路: 冒死进入“回音室”,尝试将部分“原型之音”翻译成人类可接受的形态,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将永远不再是纯粹的“人类”。 终章:意义的重塑 最终的高潮并非传统的星际大战,而是一场深入意识深处的哲学博弈。凯尔成功进入了“回音室”,面对的不再是冰冷的逻辑,而是无数个平行宇宙中,不同文明面对类似“真相”时的集体哀嚎与升华。 他没有选择摧毁,也没有选择完全接受。凯尔发现,人类的伟大不在于掌握全部知识,而在于在不完美中创造意义的能力。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不是将真相带回,而是将“提问的能力”带回。他用自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为“原型之音”加上了一个“人类的滤镜”——一个永远无法被完全破解,但却能引导人类向更深层次探索的“符号迷宫”。 《星河彼岸的低语》以凯尔和伊莎贝拉返回一个似是而非的地球为结尾。世界看起来没有变化,但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不同了。他们成为了新时代的“守门人”,知道在他们所感知的现实之下,隐藏着何等壮阔而又令人心悸的真实。 本书探讨的主题: 认知的边界、语言与现实的绑定、集体遗忘的必要性、以及在无限知识面前,人类精神的韧性与脆弱。这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它是一把钥匙,开启通往“你所相信的世界是否真实”的永恒疑问。 --- 读者群体推荐: 喜爱对哲学思辨性要求较高的硬科幻(如阿西莫夫、刘慈欣的深度作品)、对符号学、语言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任何对“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抱有好奇心的人。 装帧特色: 采用仿古羊皮纸内封设计,部分章节的字体会根据内容涉及“信息扭曲”而进行特殊的排版处理,增加阅读的沉浸感与错位感。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我通常不太会去深究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忍不住去查阅了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激发你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强大的起点。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广阔知识领域的大门,让我对历史、哲学乃至社会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判断和决策,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很少有书籍能给予的。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它告诉你什么,而在于它让你开始思考“如何知道”和“如何判断”,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不满足于表面答案的思考者。

评分

初读几页,我立刻被作者那行云流水的叙事笔法所震撼。他的遣词造句,简直像是在雕琢一首古老的史诗,每一个长句的转折和停顿都充满了韵律感,读起来有一种古典文学特有的庄严和力量。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很多句子我都会忍不住在脑海里多回味几遍,才能真正抓住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这种文字的密度和质感,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稍有走神,可能就会错过一个绝妙的观点。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边听播客边快速浏览的书,它要求你完全沉浸其中,与作者进行一场严肃的、深度的对话。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吸收信息,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文字的洗礼,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语言美学的鉴赏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着烫金的古典花纹,立刻就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偶然瞥见它的,那种质感和气场,让我在一堆新书里一眼就被它“吸”了过去。翻开扉页,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边缘处理得恰到好处,读起来手感极佳,完全不像现在很多速食书籍那样粗糙廉价。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用心打磨过的,即便是偶尔翻阅,也能感受到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耐造性。说实话,光是抱着这本书,就仿佛手里握着一件经过岁月沉淀的艺术品,那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缺失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值得珍藏的物件,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这种对物性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部的内容充满了无尽的好奇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似乎揭示了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那些永恒不变的权力运作逻辑和人际博弈的潜规则。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周围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宏大的政治事件,还是办公室里微妙的人际互动。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冷静地、近乎外科手术般地剖析了“如何是”而不是“应该是什么”,这种客观到近乎冷酷的分析角度,初看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细思之下,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犀利和准确性。它迫使我跳出舒适区,去直面那些我们宁愿视而不见的阴暗面和现实的复杂性,让我的思考维度瞬间拓宽了不少,这简直就是一本绝佳的“心智扩容工具”。

评分

情节的推进和观点的展开,结构上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的论述文那样枯燥地堆砌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在娓娓道来他的毕生观察。故事的片段、历史的典故、个人的反思,这些元素被无缝地编织在一起,既保持了足够的趣味性,又不失学术的严谨。特别是一些章节的过渡,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恰到好处地给了读者一个喘息和消化的时间,然后带着更深刻的理解进入下一个主题。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变得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是在跟随一位智慧的导师,进行一次循序渐进的探索,而不是在啃一本艰涩的教科书。

评分

看别人买了,我也就买了。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有电子版书,买纸的珍藏

评分

非常快,非常好。

评分

书不错,带了一张评分卡,很有意思

评分

内容精彩,不错的,可以买

评分

盐野七生的书,买来看看。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