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

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尧 注
图书标签:
  • 中庸
  • 儒家经典
  • 国学
  • 哲学
  • 文化
  • 典藏
  • 精装
  • 无障碍阅读
  • 先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599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742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6
字数:109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的一篇,阐释了儒家在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宋代时,经程颢、程颐的尊崇和朱熹的注释,该书才成为儒家的核心*作,被列为“四书”之一,是古代教学和科举的**书。该书的教育思想*大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教育,对当今中国的教育也有很大借鉴作用。《中庸》原本也是《小戴礼记》里的一篇,也是探讨儒家教育理论的重要*作。宋代时,经朱熹推崇和注释,称为“四书”之一,对古代教育产生*大地影响。这本《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由李春尧译注的。

目录

大学
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大学中庸》: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与修养之道 《大学》与《中庸》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文献,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这两部著作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哲理和广博的人生智慧,历来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的基石。它们不仅指导着历代士人的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方略,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大学》:格物致知的起点,修身齐家的阶梯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全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个人修养到国家治理的宏大图景。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纲八目”。 “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这是《大学》的出发点。它并非仅仅指张扬自己已有的美德,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显露人本有的、光明的德性。这种德性是人人皆有的,但往往被私欲、习气所蒙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去唤醒、去彰显。它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回归本真的努力。 亲民:在“明明德”的基础上,才能谈及“亲民”。这里的“亲”字,并非简单的亲近,而是推己及人,爱人利民,推已及天下。它要求我们把自我的光明德性,推及到他人身上,去爱护、去教化,让更多的人也能沐浴在德行的光辉之中。这是一种将个人道德外化为社会责任的升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止于至善:这是“明明德”和“亲民”的最终目标。至善,指的是最完美的境界,最崇高的道德。在个人而言,是达到道德的最高峰;在社会而言,是建立一个和谐、太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这是一种对理想状态的不懈追求,也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最高期许。 “八目”则是实现“三纲”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了从内到外、由近及远的修养次第。 格物:格,是格斗、勘察、穷究的意思。物,是指事物、事理。格物,就是要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真相和道理。它要求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去分析、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这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求真务实精神。 致知:知,是指知识、智慧。致知,是在格物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它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盲目迷信,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获得的准确、深刻的认识。致知是格物的必然结果,是对真理的掌握和认识。 诚意:意,是指意念、思想。诚意,是将自己的意念真诚地、不虚伪地加以约束和培养。它要求我们在内心深处做到真诚,不做口是心非之事,不存欺骗自己的念头。诚意是道德修养的内在基础,是“心”的自觉和自律。 正心:心,是指人心。正心,是使自己的心摆脱偏见、杂念、邪念的干扰,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它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公正、客观和纯净,不受外界诱惑和内心欲望的左右。正心是诚意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内心世界的纯化和安定。 修身:身,是指个人的品德、行为。修身,是在诚意、正心的基础上,端正自己的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它包括学习圣贤之道,效仿先哲的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规范。修身是个人道德完善的关键一步。 齐家:家,是指家庭。齐家,是在修身有成的前提下,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成员和睦,遵从礼仪。它强调的是“治家”之道,要使家庭成为一个温馨、有教养、有道德的集体。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的建设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治国:国,是指国家。治国,是在齐家有成之后,参与国家的治理,使国家安定有序。它要求为政者要有仁爱之心,以民为本,选贤任能,制定公正的政策,从而使国家繁荣富强。 平天下:天下,是指整个世界。平天下,是治国的终极目标,即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定,人人安居乐业,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 《大学》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出“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修身治世原则,强调个体的道德自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更高平台。 《中庸》:不偏不倚的智慧,人生和谐的真谛 《中庸》原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子思(孔子之孙)所作,其核心在于“中庸”二字。“中”是指不偏不倚,适度恰当;“庸”是指平常、恒常。合起来,“中庸”便是指处理事务时,既不偏激,也不保守,能恰到好处,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中庸》开篇即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这是《中庸》的哲学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是天生的、纯粹的。这种本性中就包含着道德的种子,是善的源泉。 率性之谓道:遵循人的天性去生活、去行为,就是“道”。这里的“道”并非神秘莫测,而是指合乎人性的自然规律,是一种天然的、最符合本真的生活方式。 修道之谓教:通过学习和实践,去培养、去完善自己遵循天性的能力,这就是“教”。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回归本性,实现“道”。 《中庸》强调,“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指情绪未发出时的内在稳定状态,是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平衡。 和:指情绪发出后,能够恰当适度,符合情理,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中”是内在的本根,“和”是外在的达道。致中和,就能够使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和谐共生。这揭示了“中庸”之道在宇宙运行和生命存在中的重要性。 《中庸》还阐述了“诚”的最高境界。“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是事物本身的真实性、本来面目,是自然的本质。 诚之:是将这种“诚”推己及人,在实践中加以实现。 《中庸》认为,“诚”是通达的,是无所不至的,是可以感天动地的。所谓“诚不著,则不可以动;不极其至,则不可以尽;不极其诚,则不可以知道”。这里的“诚”不仅仅是真诚,更是一种深刻的体悟和实践,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中庸》的智慧还在于其对“君子”的描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开阔,坦然自在;小人则患得患失,忧虑重重。君子“居易以俟命”,在困难面前能够安然处之,等待时机;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充实。 《中庸》提倡“戒慎恐惧”,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更要严于律己,因为“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然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大学》与《中庸》的现代意义 《大学》与《中庸》这两部经典,穿越千年,其蕴含的智慧依然闪耀着光芒,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个人修养方面:《大学》的“八目”为现代人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自我提升方案。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学习“格物致知”,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学习“诚意正心”,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诚,抵御外界的诱惑和浮躁;学习“修身”,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品德,是实现人生价值、应对社会竞争的重要基石。 家庭教育方面:《大学》的“齐家”思想,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更要重视家庭的和谐与教育。良好的家风建设,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社会治理方面:《大学》的“治国平天下”理论,虽然是古代的治国理念,但其“以民为本”、“选贤任能”的原则,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对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人生智慧方面:《中庸》的“中庸”之道,教导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变的局面中,保持适度、理性和和谐。它反对极端,提倡灵活应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平衡工作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精神境界方面:《中庸》的“致中和”理念,引导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达到精神上的圆满。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富足,这有助于我们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总而言之,《大学》与《中庸》共同构筑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是古代圣贤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智慧源泉。阅读和理解这两部经典,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生的意义,提升道德修养,并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和充实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穿越时空的智慧能够不断启迪后人。《大学》和《中庸》这两部著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次入手了《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让我对这两部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这本书的“阅读无障碍本”设计非常贴心,字体清晰,排版舒适,即便是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精装的装帧更是增添了它的收藏价值,每一页纸张的触感、油墨的质感,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我喜欢它的整体风格,既保留了经典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的审美。翻开书页,仿佛能与古圣先贤对话,感悟他们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的初衷,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典藏版”和“精装”这两个标签,觉得放在书架上会很有面子。但当我真正开始翻阅它的时候,却被它超乎预期的品质深深打动了。首先,这本精装书的装帧工艺堪称一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心。封面的设计古朴典雅,摸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质感,非常舒服。打开扉页,看到的是高质量的纸张,印刷精美,字体清晰,而且“阅读无障碍本”的标注也不是空穴来风,实际阅读体验真的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版本都要好。我平时阅读容易眼睛累,但这本书的字体大小和行距都经过了精心的调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让我非常欣喜,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更专注地去理解《大学》和《中庸》中的思想,而不是被阅读本身所困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件收藏品,更是一件能够真正带来阅读乐趣的宝物。

评分

这本《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质感,精装的封面沉甸甸的,翻开来看,纸张的触感细腻温润,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尤其欣赏“阅读无障碍本”的标注,这对于我这种近视眼并且容易眼睛干涩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实际阅读下来,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压迫感。每一页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之前也收藏过几本《大学中庸》,但总是因为排版不佳或者字体过小而望而却步,这次终于找到了一本能让我沉浸其中、细细品味的。那种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科技和人性化设计的加持下焕发新生,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方便阅读,更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让古老的智慧能够以一种更加亲切、易于接受的方式触达人心。

评分

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大学》和《中庸》。偶然间看到了《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它的名字就吸引了我。拿到书后,我被它精美的装帧所惊艳,厚实而有质感的封面,散发着一种典雅的气息,绝对配得上“典藏版”的称号。更让我惊喜的是,“阅读无障碍本”的标签并非虚设。我本身对阅读体验要求比较高,这本书的字体大小、行间距和页面设计都恰到好处,让我在阅读过程中非常舒适,眼睛不容易疲劳。我喜欢它那种沉静的风格,没有花哨的装饰,一切都以文字和思想为核心,仿佛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入地理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也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庸之道”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学术港湾。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充满兴趣,尤其是儒家的核心经典,《大学》和《中庸》更是绕不开的学问。这次偶然间看到了《大学中庸(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装)》,被它的名字吸引,尤其是“典藏版”和“阅读无障碍本”这两个关键词,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款用心之作。拿到书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精装的装帧显得格外珍贵,仿佛一本可以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更重要的是,它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棒。字体清晰、大小适中,即使是昏暗的光线下阅读,也不会费力。而且,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留白恰当,整体视觉效果十分舒适。我常常在夜晚,泡一杯清茶,静静地翻阅这本书,感受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更能体会到《大学》和《中庸》中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也更能理解何为“明明德”、“止于至善”。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安静的良师益友,陪伴我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

评分

道德经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评分

字迹清晰,封面与排版都非常合理。价格也非常公道。京东自营一直是买书的首选。

评分

这次活动,买了接近1000块钱的书,数量有7、80本,就不一一评价了。就说两句话,读书对自己好,也可以影响孩子。在中国,买书真的太便宜了。

评分

非常不错!京东商品棒棒哒~是我们宅男宅女的好助手!

评分

加油努力学习,仁,义,勇,信,谋

评分

挺满意的,感觉不错

评分

书挺好,装祯设计都挺好的,纸也不错。

评分

道家哲学!

评分

活动时买的,很划算。购物首选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