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60-201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spec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on Construction Site]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60-201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spec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on Construction Si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施工机械
  • 设备管理
  • 技术规范
  • 行业标准
  • 安全生产
  • 质量控制
  • 检查验收
  • JGJ 160-2016
  • 施工现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89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07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60-2016)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Inspec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on Construction Site
开本:32开###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保证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良好,预防机械事故,减少环境污染,制定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60-201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查。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每台机械设备的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检查频次。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动力设备
4.1 柴油发电机组
4.2 空气压缩机及附属设备

5 土方及筑路机械
5.1 一般规定
5.2 推土机
5.3 履带式单斗液压挖掘机
5.4 光轮压路机
5.5 轮胎驱动振动压路机
5.6 轮胎压路机
5.7 平地机
5.8 挖掘装载机
5.9 轮胎式装载机
5.10 稳定土搅拌机
5.11 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5.12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5.13 液压破碎锤
5.14 沥青洒布车
5.15 打夯机
5.16 洒水车
5.17 铣刨机
5.18 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机

6 桩工机械
6.1 一般规定
6.2 履带式打桩架(三支点式)
6.3 步履式打桩架
6.4 筒式柴油打桩锤
6.5 振动桩锤
6.6 静力压桩机
6.7 转盘钻孔机
6.8 螺旋钻孔机
6.9 全套管钻机
6.10 旋挖钻机
6.11 深层搅拌机

7 起重机械
7.1 一般规定
7.2 履带起重机
7.3 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
7.4 塔式起重机
7.5 桅杆式起重机
7.6 桥(门)式起重机
7.7 施工升降机
7.8 电动卷扬机
7.9 物料提升机

8 高空作业设备
8.1 一般规定
8.2 高处作业吊篮
8.3 附着整体升降脚手架升降动力设备
8.4 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

9 混凝土机械
9.1 一般规定
9.2 混凝土搅拌机
……
10 焊接机械
11 钢筋加工机械
12 木工机械
13 砂浆机械
14 非开挖机械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160-201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5.1.1土方机械整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总成件、零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应齐全完整,安装应牢固;
  2驾驶室门窗开关应自如,雨刮器、门锁应完好,玻璃不应有破损;
  3各部操纵杆、制动踏板的行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动作应灵活、准确;
  4金属构件不得有弯曲、变形、开焊、裂纹;轴销安装应可靠,各螺栓连接应紧固;
  5黄油嘴应齐全无缺,润滑油路应畅通,润滑部位应润滑良好;
  6上下车扶手及踏板应完好,不应有开焊、腐蚀;
  7各种仪表指示数据应准确。
  5.1.2筑路机械配置的柴油机应符合本规范第4.1.7条的规定。
  5.1.3传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液力变矩器工作时不应有过热,传递动力应平稳有效;滤清器清洁;各连接部分应密封良好,不应漏油;
  2变速器挡位应准确、定位可靠,工作时不应有异响;
  3变速箱不应有渗漏;润滑油油面应达到油位检查孔标线;
  4转向盘的自由行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转动及回位应灵活、准确;
  5各部传到齿轮啮合应良好、运转平稳,不应有异响。
  5.1.4行走机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行走架不应有开裂、变形;
  2驱动轮、引导轮、支重轮、托链轮应齐全完好,不应有漏油、啃轨、偏磨;
  3履带松紧度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履带张紧装置应有效;
  4履带板螺栓应齐全,不应有松动;链轨磨损不应超限,销套不得有断裂;
  5履带行驶跑偏量不应大于测量距离的5%。
  5.1.5制动及安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动踏板行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制动液型号、规格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制动液液面应在标志位置;
  3制动总泵、分泵及连接管路不应有漏气、漏油;
  4空气压缩机应运转正常,气压调节阀工作正常;当系统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应能自动打开;
  5制动蹄片与制动毂间隙应调整适宜,制动毂不应过热,制动应可靠有效;
  6驻车制动摩擦片不应有油污、烧伤,驻车制动应可靠有效;
  7制动块、制动盘应清洁,不应有油污,制动应可靠有效。
  5.2推土机
  5.2.1万向节不应松旷,固定螺栓应紧固。
  5.2.2后桥箱不应有裂纹、渗漏。
  5.2.3转向离合器操纵应轻便,动力传递、切断应可靠。
  5.2.4铲刀操纵控制阀应准确有效地控制铲刀处于保持、提升、下降、浮动等状态。
  5.2.5铲刀架、撑杆应完好,不应有变形、开裂。
  5.2.6刀角、刀片磨损不应超限;螺栓应紧固。
  5.2.7制动及安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制动刹车工作应可靠有效,两踏板的行程应相同;
  ……

前言/序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16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动力设备;5.土方及筑路机械;6.桩工机械;7.起重机械;8.高空作业设备;9.混凝土机械;10.焊接机械;11.钢筋加工机械;12.木工机械;13.砂浆机械;14.非开挖机械。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将原标准的框架做了局部调整;新增机械种类有:挖掘装载机、液压破碎锤、沥青洒布车、打夯机、洒水车、铣刨机、水泥混凝土滑模摊铺机、全套管钻机、旋挖钻机、深层搅拌机、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混凝土振捣器、混凝土布料机(杆)、混凝土真空吸水机、氩弧焊机、数控钢筋弯箍机、钢筋笼自动焊接机、木工圆盘锯、砂浆搅拌机、砂浆输送泵、砂浆喷射机组、砂浆抹光机、顶管机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道20号,邮政编码:065000)。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本书是一部指导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检查的技术规范。全书内容围绕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展开,旨在为确保施工安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供专业依据。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系统阐述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的通用要求,包括检查的目的、依据、原则、方法以及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机械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阐述。 一、 起重机械 塔式起重机: 涵盖了塔机的安装、拆卸、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重点关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防风装置、制动器、钢丝绳、吊钩、平衡重以及塔身结构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性能。详细规定了对塔机运行平稳性、回转精度、起升下降速度以及紧急停止性能的检验方法。 施工升降机: 重点检查吊笼、导轨架、配重、安全门、防坠落装置(如安全钳)、传动系统、制动器以及电气控制系统。对升降机的载重量、运行速度、制动可靠性、倾覆保护和紧急制动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检查要求。 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 针对施工现场可能使用的此类起重设备,重点检查其行走机构、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制动器、钢丝绳、吊钩、运行轨迹以及电气安全。 桅杆式起重机: 详细规定了对桅杆结构、滑轮、钢丝绳、吊钩、平衡配重、制动器以及防倾覆措施的检查内容。 物料提升机: 涉及对卷扬机、提升架、吊篮、制动器、钢丝绳、导向装置以及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二、 土石方机械 挖掘机、装载机: 重点检查行走装置、回转装置、铲斗及铲斗油缸、液压系统、制动器、转向装置、驾驶室结构安全以及各项操作性能。 推土机、平地机: 关注其行走装置、作业装置(推土板、刮刀)、液压系统、制动器、转向系统以及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压路机: 检查其振动系统、行走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压实性能。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重点检查其进料口、出料口、搅拌筒、进出料速度、制动系统、轮胎状况以及安全警示装置。 三、 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搅拌站(楼): 详细规定了对骨料仓、砂石输送带、搅拌主机、水泥仓、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 混凝土输送泵: 重点检查料斗、输送管道、输送缸、动力系统、液压系统、安全阀、脉冲抑制装置以及清洗装置。 混凝土振捣器: 检查其振动棒、电机、软轴、电源线以及外壳的绝缘性。 四、 钢筋及模板机械 钢筋弯曲机、切断机: 重点检查刀具的锋利度和固定、传动系统、制动器、安全防护罩以及操作杆。 模板加工作业设备: 针对常用的钢模板、组合模板的加工和安装设备,进行通用性安全检查。 五、 桩工机械 打桩机(柴油打桩机、机械式打桩机): 重点检查桩架结构、滑轮、钢丝绳、导向装置、桩锤、动力系统以及安全防护装置。 旋挖钻机: 关注其底盘、动力头、钻杆、钻头、钻孔深度控制系统、泥浆循环系统以及安全制动系统。 六、 模板、脚手架、物料提升及下降设备 模板、脚手架: 重点检查其材料质量、结构强度、连接牢固性、整体稳定性、安全防护措施(如栏杆、挡脚板)、以及搭设、拆除过程的安全管理。 物料提升及下降设备(非固定式): 涵盖了各类小型物料提升设备,包括对其提升机构、制动装置、钢丝绳、吊具、安全限位装置以及操作人员的检查。 七、 施工现场通用机械设备 发电机组: 检查其输出电压、频率、功率、接地系统、油路、电路以及安全保护装置。 焊接设备: 重点检查焊机、焊钳、接地夹、电缆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空压机: 检查其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储气罐、管路系统以及润滑系统。 各类电动工具: 规范了对电动工具的绝缘性、外壳完整性、电源线、开关、防护罩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检查。 八、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 设备登记与备案: 明确要求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登记、备案和安全技术鉴定。 日常检查与维护: 强调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润滑、清洁和紧固,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定期检验与评定: 规定了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检验内容和评定标准。 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 提供了常见设备故障的诊断方法和应急处理预案。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事故处理与报告: 规范了机械设备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适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以及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等,是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依据。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出版,对于我这个在施工管理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来说,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灯塔。长期以来,我们在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方面,一直面临着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责任难界定等诸多难题,这不仅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总则到通用要求,再到具体设备的检查,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检查项目,而是深入到了检查的细节,甚至是对一些关键参数的数值范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对于高支模体系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它对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都提出了具体而量化的检查要求,这使得我们的检查工作不再是“看个大概”,而是可以进行精确的评估。 书中对于每一类机械设备,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要求,这极大地提升了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检查起重机械时,它不仅关注了主梁、力臂等关键受力部件的完整性,还对钢丝绳的磨损、断丝情况,以及滑轮组的润滑和运转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细致入微的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那些隐藏在设备内部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细微缺陷。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JGJ 160-2016在强调检查内容的同时,也对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它明确指出,从事机械设备检查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这无疑是提升检查质量的关键一步。一个合格的检查员,能够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检查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化要求。它要求检查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纠正措施。这使得每一次的检查都有据可查,并且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其设备管理水平。 我个人认为,JGJ 160-2016的出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管理层面的革新。它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通过遵循这本书的要求,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整体提升。当所有施工企业都能够参照这本行业标准进行检查时,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我深信,JGJ 160-2016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施工环境,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出现,对于我这种常年奔波于各个施工项目现场的技术负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在设备检查方面,我们常常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而感到头疼,各地的做法不一,甚至同一项目内部,不同班组的检查水平也参差不齐。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在结构设计上非常合理,从通用的检查原则,到针对具体设备(如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机械等)的详细检查要点,都做了非常清晰的划分。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了需要检查的项目,而是深入到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于钢丝绳的磨损,它给出了明确的允许磨损率,对于液压油的清洁度,它也指出了具体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这让我们的检查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我特别看重书中关于“检查方法和要求”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测量、试验等多种方式来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且对一些关键的检测手段也做了说明。例如,在检查制动器性能时,它不仅要求检查制动力的数值,还对制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反应时间等也提出了要求。这种细致程度,让我觉得这项规范是真正从实际操作层面出发的。 JGJ 160-2016 在规范检查记录和报告方面,也做得相当到位。它要求详细记录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整改结果,并强调了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意味着,每一次的设备检查,都将成为一份有价值的“健康档案”,为设备的后期维护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遵循这本规范,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设备潜在的隐患,更有效地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安全文化的推广。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认识到机械设备安全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将这项工作做好。 我相信,随着JGJ 160-2016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我国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必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个长期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的施工技术员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以前,设备的安全检查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一些零散的规范,很难形成系统性的指导。每次面对大型塔吊、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这些“大家伙”的时候,总有一种“凭感觉”的不确定感。JGJ 160-2016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这些一线人员量身定做了一本宝典。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将那些隐患、那些潜在的风险,用非常直观、细致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从总则到各种机械设备的具体检查要求,再到检查的程序、方法、记录,环环相扣,没有一丝冗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检查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怎么检查”、“检查到什么程度”的细节。比如,对于液压系统的检查,它不仅列出了需要检查的项目,还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观察油液的颜色、粘度,以及听设备的运行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靠肉眼和耳朵捕捉到的细微之处,但往往因为缺乏系统的指导,很难将其上升到规范化的判断。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合格”与“不合格”的简单判定。它更像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整个团队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对规范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设备的老化迹象,更有效地预测潜在的故障,从而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不仅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更能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这对我们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检查记录”的部分。过去,检查记录往往是敷衍了事,或者只记录了检查结果,但缺乏详细的过程描述。JGJ 160-2016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了检查记录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这使得每一次检查都变得有意义,并且在日后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据可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这种严谨的管理态度,对于提升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适合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它不像一些理论性很强的学术著作,晦涩难懂。相反,它采用了大量简洁明了的术语,并配以必要的图示和表格,使得即使是没有深厚理论功底的工友,也能大致理解其核心内容。这大大降低了规范的学习门槛,让安全检查真正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 我所在的工地上,之前对于新进场机械设备的验收流程相对随意。 JGJ 160-2016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引,从设备的备案、技术资料的审查,到现场的联合检查,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责任分工。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对新设备进行把关,避免了“带病上岗”的风险,也为后续的维护保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机械设备,例如起重机械、脚手架等,JGJ 160-2016的检查要求更是细致入微。它不仅关注了设备的整体性能,还对关键的受力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了重点的强调。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根据规范的要求,对这些关键部位进行定期的“体检”,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将意外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过去,一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大家对“合格”的界定不清。JGJ 160-2016的出版,统一了行业内的标准,使得各方在设备检查方面有了共同的语言和依据。这有助于减少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争议,也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不是那种“只看不练”的理论指南,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操作的“工具书”。每一次的设备检查,我都会翻阅相关的章节,对照检查清单,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按图索骥”式的检查方式,让我倍感踏实和自信。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到全国的各个施工项目中。只有当所有施工单位都严格遵循 JGJ 160-2016 的要求,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施工环境。它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被有效检查的设备上,体现在每一次被避免的事故中,也体现在每一次顺利竣工的项目里。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出版,对于我这个在大型工程项目现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施工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总是在一种“经验主义”和“临时抱佛脚”的状态下进行,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这无疑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将那些原本抽象、难以量化的安全要求,转化为了具体、可操作的检查条目和标准。例如,在检查挖掘机的行走系统时,它不仅要求检查履带板的连接状况,还明确了不同工况下履带的松紧度、导轮的磨损程度等关键指标,并且给出了允许的偏差范围。这使得我们的检查工作,从“差不多就行”提升到了“精确评估”的层面。 书中对各类机械设备的分类和检查要点,都做得非常详尽和贴合实际。无论是高耸入云的塔式起重机,还是地面上忙碌的挖掘机、装载机,亦或是精密的混凝土泵车,JGJ 160-2016都为它们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检查指南。它深入到设备的每一个关键部件,比如液压管路的密封性、电气控制的灵敏度、制动器的可靠性等等,都做了明确的检查要求。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要求。对于起重机械等设备,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防风装置等都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JGJ 160-2016对这些装置的校验周期、性能参数都做了详细规定,并且强调了其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像为设备上了“双保险”,大大降低了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这本书在检查程序的规范化方面,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明确了日检查、月检查、年度检查等不同周期下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并强调了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责任。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套系统、严谨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控。 对我而言,JGJ 160-2016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检查的方法,更在于它传播了一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理念。通过遵循这本规范,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它是我在施工现场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让我对每一台机械设备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问世,在我看来,是国内建筑行业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作为一名常年与各种大型工程机械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缺乏一套统一、系统、详尽的检查标准,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来说,无疑是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过去,我们往往依赖于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或是零散的一些行业惯例,这导致了检查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以及在事故发生后,责任划分的模糊不清。 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它以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将施工现场涉及到的各类机械设备,从最基础的挖掘机、装载机,到复杂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甚至是辅助性的钢筋加工机械,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类。并且,针对每一类设备,都给出了具体、明确的检查要求,涵盖了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装置、操作规程等方方面面。这种覆盖面之广,要求之细致,是前所未有的。 我尤其看重书中对于“检查要点”的强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需要检查的项目,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在检查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例如,对于起重机械的制动系统,它不仅要求检查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是否满足要求,还详细说明了检查制动器的磨损情况、弹簧的完整性、以及制动反应时间等细节。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决定设备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 JGJ 160-2016 在检查程序的规范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它明确了检查的周期,例如,日检查、月检查、年检查等,并为每一类检查设定了具体的检查内容和要求。这使得我们可以将设备检查融入到日常的管理流程中,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监督机制,而不是等到设备出现问题,才匆忙进行检查。这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对于提升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书中对于检查记录的要求,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检查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要求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整改情况。这不仅为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也为日后的设备维护、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个规范、完整的检查记录,是对每一个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负责。 我发现,JGJ 160-2016 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统一了行业内的“语言”。当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套标准进行检查时,就避免了因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偏差。这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并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本书的编写,无疑是集合了众多行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反映了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安全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切实地指导我们一线人员进行规范、有效的设备检查。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们能够显著提升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为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更多的安全保障。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颁布,对我而言,简直是一本“解渴”的圣经。在过去,我们现场的设备检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对安全隐患的直觉判断,这种方式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追溯责任,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改进。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复杂的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分解成了清晰、可执行的步骤和标准。它不仅关注了设备的整体结构和性能,更深入到了每一个关键部件的细节。比如,在检查混凝土输送泵时,它详尽地描述了对料斗、输送管路、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各个部分的检查要点,并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检查方法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种“手把手”的指导,让一线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都能有章可循。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安全防护装置”的强调。对于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高风险设备,JGJ 160-2016对其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防风装置等关键安全装置的检查要求,可谓是字斟句酌。它不仅仅是要求检查这些装置是否安装,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装置的校验周期、灵敏度以及故障排除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直接关系到设备在突发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本书在检查程序的规范化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明确了日检查、月检查、年度检查以及季节性检查的具体内容和频次。这有助于将设备检查融入到日常的管理体系中,形成一种预防为主、常态化的监督机制,而不是等到设备出了问题才仓促应对。 它还对检查记录的格式、内容和保存期限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使得每一次的检查都成为了一份有价值的档案。当设备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快速追溯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JGJ 160-2016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检查的方法,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设备安全管理框架。它引导我们从“事后弥补”转向“事前预防”,从“经验判断”转向“科学决策”。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检查依据,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争议,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真正深入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成为每一个设备检查员的“案头必备”,让安全检查工作更加科学、严谨、高效。

评分

说实话,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这本厚重的书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终于有东西可以参照了”。长久以来,我们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判断和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这就像是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航行,风险很高,而且很难实现标准化管理。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将那些原本抽象、模糊的安全要求,转化为了具体、可操作的检查条目。比如,对于液压系统的检查,它不再是泛泛地说“检查液压系统”,而是详细列出了需要检查的压力、流量、油温、油质、管路的密封性等等,并且对一些关键参数给出了参考范围。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是“估摸”着来,而是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判断。 书中对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了详尽的分类和阐述。从土石方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到模板及脚手架工程机械,几乎涵盖了施工现场能遇到的所有主要机械设备。并且,对于每一类设备,都根据其工作原理和潜在危险,制定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检查内容。这种细致入微的设计,让我觉得编写者是真正深入到了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 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段内容,是对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例如,对于起重机械的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JGJ 160-2016不仅要求检查其是否安装到位,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校验方法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设备在超负荷、超范围操作时能否及时报警或停止,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这本书在检查流程的设计上,也体现了科学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规定了检查的周期和内容,还对检查的责任主体、检查记录的格式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清晰、完整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处于受控状态。 在我看来,JGJ 160-2016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检查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通过遵循这本书的要求,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种安全理念的传播。它引导我们从“人管设备”向“制度管设备”转变,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让机械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变得更加科学、严谨、高效。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还体现在它对于行业内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推广和应用JGJ 160-2016,可以促使更多的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专业的设备检查知识,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我相信,随着JGJ 160-2016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我们的施工现场将变得更加安全,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评分

坦白讲,当我知道有这么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要出版的时候,我起初是抱着一种“又一本官样文章”的心态去对待的。毕竟,在中国,很多规范性的文件,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总会打折扣,或者说,其严谨程度和实用性,总是有待商榷。然而,当我拿到这本JGJ 160-2016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种顾虑,似乎有些多余了。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承诺。书中对于每一项检查内容,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不仅仅是列出条目,而是深入到检查的细节,例如,对于挖掘机的行走机构,它不仅要求检查履带的松紧度,还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工况下履带的允许磨损程度,以及检查时需要注意的观察角度和方法。这种细致入微的程度,让我意识到,制定这项规范的人,一定是真正深入过施工现场,了解过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特别吸引我的是,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都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要求。例如,对于塔式起重机,其检查重点和标准,与混凝土输送泵车有着天壤之别。JGJ 160-2016能够清晰地区分这些差异,并给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南,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以前,我们可能会将所有起重设备都套用一套模糊的标准,现在,我们有了明确的依据,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出不同设备特有的风险点。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检查人员的要求。它不仅强调了检查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规范。这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对一线检查人员的培训,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检查流程。不再是随意的、凭经验的检查,而是有条不紊、有章可循的专业操作。这对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检查框架。当项目部、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都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检查时,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理解差异或标准不统一而产生的矛盾。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水平的良好局面。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注意到,过去一些设备的故障,往往是因为一些不易察觉的小问题日积月累造成的。JGJ 160-2016中关于“定期检查”和“预防性维护”的理念,被贯穿于整个规范之中。它引导我们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变,通过定期的、系统性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将设备的维护保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本书的附录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包含了很多表格和图示,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检查的要求。例如,对于一些关键部件的测量方法,书中就给出了清晰的图例,使得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据可依,避免误判。 我最欣赏的是,JGJ 160-2016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贴近实际操作。它所提出的检查项目和标准,都是基于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出那些最容易被忽视的、却又最可能引发事故的细节。 总的来说,JGJ 160-2016是一本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的行业标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检查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对于机械设备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帮助我们规避风险,保障安全,最终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问世,对于我这种长期在施工项目现场负责设备管理和安全检查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过去,设备检查的随意性太大,标准不统一,导致很多潜在的隐患难以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生事故,责任的界定也常常陷入僵局。 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它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各类机械设备,从结构、性能到安全装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阐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每一个检查项目,都给出了明确的检查要点和标准。例如,在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机构时,它不仅要求检查润滑情况,还对齿轮的磨损、连接螺栓的紧固度,甚至回转时的噪音和振动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种深入到细节的检查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检查的有效性。 书中对于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尤其让我感到安心。对于起重机械的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器、防风装置等关键部件,JGJ 160-2016不仅要求检查其是否安装到位,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些装置的灵敏度、可靠性以及校验周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像是给高风险设备戴上了“双保险”,大大降低了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此外,这本书在检查程序的规范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明确了日检查、月检查、年度检查等不同周期下的检查内容和频次,并强调了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责任。这有助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让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真正落到实处。 对我而言,JGJ 160-2016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权威、统一的检查依据。当所有人都参照这套标准进行检查时,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偏差,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这本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我深信,它的广泛应用,将为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 160-2016)的出现,对于我这个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技术管理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设备检查的标准模糊,执行起来全凭经验,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潜在风险。这本书的颁布,填补了这一重要空白,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可操作的检查指南。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各类机械设备的检查要求,都做到了细致入微,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在检查起重机械时,它不仅详细列出了对钢结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通用部件的检查要求,还特别强调了对制动器、安全限位器、力矩限制器等关键安全装置的检查重点和校验周期。这些细节,恰恰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也是过去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书中对于检查流程的规范化,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明确了日检查、月检查、年度检查等不同周期下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并强调了检查人员的资质和责任。这有助于我们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处于受控状态。 我特别赞赏的是,JGJ 160-2016在检查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化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要求检查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并详细记录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整改情况。这为我们进行设备故障分析、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地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理念落到了实处。通过遵循规范的检查要求,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我看来,JGJ 160-2016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它更是一种安全意识的提升,一种管理水平的提升。它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项目中,成为指导我们安全生产的“行动指南”。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还行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