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傢庭主婦、愛好生活的都市女性 適讀人群:傢庭主婦、愛好生活的都市女性
你的人生,從開始精緻裝扮生活開始!
日本超人氣博客女王Mari關於快樂享受多彩生活的創意集!幫助你用百元店、無印良品、宜傢等店中物美價廉的物品收納和裝飾你的傢,打造一個井井有條的精緻生活。
如果你麵臨裝修,可以看看這本書,做到對收納空間劃分心中有數。
如果你的傢中雜物過多無從梳理,可以看看這本書,該如何取捨,如何歸類收納,這本書會給你貼心的指導。
如果你有一堆舊物卻無法完全斷捨離,也可以看看這本書,從中尋找舊物改造和再利用的小竅門。
如果你想要款待客人,還可以看看這本書,學會餐桌禮儀和簡單而精緻的餐桌布置法,做一個好主人。
這本書會嚮您介紹如何將您所擁有的東西閤理進行活用,及如何對低價就可以買到的小物件進行簡單處理的方法,讓您不需耗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夠享受精緻的生活。從此您的生活將充滿無限創意和可能!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超人氣博客女王瑪麗(Mari)毫無保留地為大傢介紹她每日在博客中撰寫的關於“室內裝飾”“收納”“做傢務”等方麵的方法和訣竅,如以白色為基調的室內裝飾方法、用“100日元店”的商品裝點高品質生活的收納技巧、讓做傢務和掃除更加輕鬆的方法等。作者在書中使用的均為誰都可以買到的物品(如無印良品、宜傢等),大傢可以輕鬆模仿!
作者簡介
Mari,博客“love HOME 收納&裝飾”(http://lovehome.blog.jp/)的超人氣博主,她是一位有一個大學在讀女兒和高中在讀兒子的職場媽媽,已通過AFT色彩鑒定1級,並取得包裝設計師、個人色彩分析師資格。
Mari將自己在熱愛的領域取得的資格活用在室內裝飾中,通過博客告訴大傢如何將收納、裝飾和傢務為中心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而簡單,並傳達一些讓您感到“非常好!”或是“瞭不起!”的創意。
目錄
前言
品牌索引
第1部分
通過自己喜歡的色彩組閤使房間樣式
易於變化的11個裝飾創意 001
創意1 將傢中分為“展示的場所”“收納的場所”和
“什麼都不放置的場所”3部分進行管理 002
創意2 將牆壁及地麵的基本色定為“白色”,那麼變化裝飾的
風格就會容易一些 004
創意3 控製裝飾物的色彩數量會更容易實現展示的統一 006
創意4 即使是“白色”或“黑色”的裝飾物,也可以通過變化
原材料或質感來享受其帶來的快樂 008
創意5 展示的主角是擁有主色調且有視覺衝擊力的裝飾物。
要用“一點豪華主義”來統一 010
創意6 更換房間布局不需移動傢具,僅需對角落稍加改變。
決定主要裝飾物,營造房間的形象 012
創意7 在裝飾物商店裏,不僅可以買到實體物還可以將
裝飾的靈感帶迴傢 014
創意8 我不僅喜歡百元店裏的收納用品,還非常喜歡那裏
的裝飾物。由於便宜易購,所以可以批量收集 016
創意9 透明容器是可以被大量用於展示的萬能選手 018
創意10 僅僅用於裝飾的乾樹枝裝飾物,經常被用在季節性
活動的展示中 020
創意11 若相框隻用來擺放照片就太浪費瞭 022
小結
● 多餘的美紋紙膠帶或是餐巾紙都可以一邊欣賞一邊循環使用 024
● 我喜歡的裝飾物商店(現實商店篇) 026
Mari的聲音
● 製作避免衝動消費的“欲購買物清單” 028
第2部分
關鍵詞“簡約”“百元店”“白色”。
收納的5個自我規則 029
規則1 “放入即可帶走的收納法”“隨手放置的收納法”等。
根據使用方法選擇收納方式 030
規則2 收納用品的整體色調可以通過從百元店買到的黑色或
白色的物品來統一 032
規則3 在物美價廉的收納物品上稍作加工即可改善其使用
的便利性 034
規則4 讓標簽發揮魔法效力,製作屬於自己的收納用品 036
規則5 琢磨尺寸和造型都很豐富的丙烯收納用品的獨特使用
方法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038
小結
● 兒童房的裝飾 042
● Mari的收納方式 044
第3部分
分類收納要全部可視化 045
廚房類 046
冰箱 054
起居類雜物 056
衛生用品 060
衣櫥類 062
美容用品類 064
存貨類 065
小結
● 推薦!日常使用的北歐餐具 066
● 我喜歡的裝飾物商店(網店篇) 068
Mari的聲音
● 可以清楚看到傢人每天日程的自製日曆 070
第4部分
在每日的復位清掃中,讓傢人舒適的5個重點 071
重點1 新的一天從“復位清掃”開始。“其餘的清掃
隻在能做的時候、清潔可以清潔的地方進行 072
重點2 清掃用品盡量在百元店選購一次性産品 074
重點3 清掃開始前的動作盡量隻有一個 076
重點4 孩子的房間要營造一個自己可以清掃的環境 078
重點5 將衛生間的裝飾物控製在可以輕鬆進行清掃的範圍內 080
Mari的聲音
● 抽屜的空間與內心的空間相關 082
小結
● 我與博客 083
結束語 084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從開始寫博客至今已經5年瞭,在這5年中我以“裝飾”“收納”和“清掃”為主題記錄著每天生活中讓我感到美好的事物,以及通過自己的實踐而愛上的創意。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這些博文得到瞭眾多朋友的廣泛閱讀,為此我藉機將該博客的內容編輯成冊,以迴報各位朋友的厚愛。
我個人喜歡簡單且雅緻的裝飾風格,所以在進行室內裝飾的時候會以“白色”為基礎,配閤著點綴些“黑色”,在此基礎之上也會加入一些其他具有反差效果的裝飾色。
我發現若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色彩所能創造的效果,那麼統一裝飾及收納的視覺效果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我越來越覺得這種“以色彩為中心設計的裝飾”及“無論使用的便利性還是視覺效果都令人舒適的收納”逐漸成瞭我的“自我風格(My Style)”。
數年前,我的人生齣現瞭一個轉機,那時的我覺得自己必須要改變,客觀條件也要求我不得不變。
對於自己來講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為瞭自我的改變必要的事情是什麼?
當下必須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在我的人生中如此嚴肅認真地麵對自己,並去思考這些問題還是第一次。
育兒、工作、傢務,
我希望可以將自己變成能夠協調好這三者關係的自己,
為此,將生活的基礎、生活開始的起點“傢”變為舒適的空間是非常必要的。
將“雜亂”變為“治愈身心”的空間。
將“不便”變為“便利”的收納、整頓。
將“痛苦”變為“輕鬆”的清掃、整理。
我以此3項為思考的準軸,
用自己的步調,戒驕戒躁地用自己的方法一點一點完成瞭每一項改變。
“HOW?”思考方法。
如何能將“不便”的收納變得“便利”?
如何能將“雜亂”的空間變為“治愈身心”的空間?
如何能將“痛苦”的傢務變得“輕鬆”?
“WHY?”思考理由。
為什麼能吸引你的內心?
為什麼能夠看起來很整潔?
為什麼可以簡單地完成?
如今迴想起來,我想如果能夠經常這樣認真地思考這些問題,
並迴答齣自己風格的答案,這本身就會成為開創“自我風格”的基礎。
我自己創齣“自我風格”的方法非常簡單。
那就是從每天繁雜的信息中,
提取齣,等同於輸入(Input)自己覺得“喜歡!”“厲害!”“瞭不起!”“我大概也可以吧,試著做做!”這樣的內容,
然後將這些內容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閤再輸齣(Output)。
那種感覺就像是拼拼圖,“收集散亂的拼圖碎片,然後再將其組閤搭配,完成整個拼圖”。
選齣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個讓人非常愉快的工作。
然後對選齣的東西進行嘗試,從中找齣“自己也可以做到的事情”。
現實些思考的話,
按照“可以得到的東西”“適閤自己生活方式的東西”這樣的條件進行篩選後,留下的纔是可以完成“自我風格”的碎片。
是自己選擇的拼圖的碎片。
本書以“無論是誰都可以迅速且簡單地進行實踐”為核心所寫。
若在各位開創“自我風格”的時候,在一個個碎片裏,
能夠融入我的一些個人風格小碎片,我將感到無比的榮幸。
但是我發覺即使是完成瞭實物的整理,
我也還會有種莫名的不安心感。
究竟是為什麼呢?後來我終於找到瞭原因。
我將在“結束語”部分與大傢分享,
因為在找到原因的同時我也找到瞭適閤自己的解決方法,
所以希望將這一方法介紹給各位讀者以供參考,使其也能夠作為附加條件使你的生活更舒適。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色彩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的圖書簡介: --- 書名:色韻流轉:空間中的情感密碼與視覺和諧 內容簡介 在這個日益追求個性化與精神滿足的時代,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不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物理容器,它們是情緒的容器,是生活哲學的載體。色彩,作為最直接、最強烈的視覺語言,其背後的心理學效應和文化內涵,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感知、情緒乃至行為。《色韻流轉:空間中的情感密碼與視覺和諧》深入探討瞭如何科學、藝術地運用色彩來塑造和優化室內環境,實現功能性與美學的完美統一。 本書並非停留在傳統的色彩搭配指南層麵,而是以人類視覺生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石,係統梳理瞭不同色係(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高飽和度與低飽和度色彩)對人體生理(如心率、瞳孔擴張、皮質醇水平)和心理(如注意力集中度、放鬆程度、空間感知)産生的具體影響。 第一部分:色彩的底層邏輯與感知科學 本部分將色彩的運用提升到科學層麵。我們首先解析瞭人眼對色彩的感知過程,探討瞭光綫質量(色溫、顯色指數)如何改變空間中色彩的實際錶現。隨後,重點剖析瞭文化背景與個人經驗對色彩解讀的塑造作用。例如,為什麼在東方文化中象徵喜慶的紅色,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會引發警覺或憤怒?我們通過跨文化案例研究,揭示瞭色彩符號的通用性與變異性,幫助設計師和居住者擺脫刻闆印象,建立更具適應性的色彩策略。 書中詳細介紹瞭色彩的“溫度感”與“重量感”。冷色調(如青、藍、綠)如何通過視覺收縮效果使小空間顯得更為開闊,而暖色調(如紅、橙、黃)如何通過視覺膨脹感營造親密與活力。這些物理層麵的感知差異,是空間布局優化的重要依據。 第二部分:特定功能空間的色彩情緒管理 色彩心理學在不同功能空間中的應用,是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們針對不同類型的空間進行瞭詳盡的案例分析與理論支撐: 1. 居住空間(臥室與起居室): 聚焦於放鬆、親密與安全感的營造。我們探討瞭如何利用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係、大地色係或深沉的寶石色調,輔助褪黑素分泌,促進深度睡眠。對於起居室,則側重於利用互補色的小麵積點綴來激發社交活力,同時保持主體區域的寜靜感。 2. 工作與學習空間(書房與辦公室): 強調專注力、創造力與抗疲勞性。分析瞭綠色和藍色如何降低眼部疲勞,是長時間閱讀和電腦工作環境的理想選擇。同時,討論瞭如何策略性地引入少量高飽和度的對比色(如亮黃、橘紅)作為“注意力錨點”,以打破單調,適時刺激思維轉換。 3. 餐飲空間(廚房與餐廳): 側重於食欲調動與氛圍烘托。研究瞭暖色係(尤其是紅色和橙色)對味覺感知的影響,以及如何在保持食物色彩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背景色增強用餐體驗。對於廚房的操作颱麵和儲物區,則推薦瞭易於清潔、視覺穩定的中性色。 4. 公共與過渡空間(玄關與走廊): 探討色彩在引導流綫與建立第一印象中的作用。玄關作為空間的序章,應通過色彩的“收緊”或“延展”來預示內部空間的性格,實現平穩的心理過渡。 第三部分:進階技巧:光影、材質與色彩的協同作用 色彩的感知絕非孤立存在。本書深入剖析瞭色彩與其他設計元素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 光綫對色彩的重塑: 詳述瞭自然光(朝嚮差異)和人工照明(LED、鹵素燈等不同色溫光源)如何使同一麵牆的色彩呈現齣截然不同的效果。書中提供瞭不同光照條件下,色彩測試闆的實景對比圖,指導讀者進行精準的色彩選擇。 材質的視覺權重: 研究瞭不同材質(如啞光漆麵、高光瓷磚、粗糲的混凝土、溫暖的木材)如何吸收或反射光綫,從而“稀釋”或“加重”色彩的視覺飽和度。例如,高光澤材質會放大色彩的亮度,而絨麵織物則會吸收光綫,使色彩顯得更為內斂和深邃。 動態色彩與漸變策略: 介紹瞭如何通過色彩漸變(Ombre)和雙色調(Two-Tone)設計來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和動感,避免大麵積純色的壓抑,實現視覺上的流動與平衡。 結語:構建屬於你的“情緒景觀” 《色韻流轉》鼓勵讀者從被動的色彩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色彩構建者。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思維框架,使讀者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感需求、生活習慣以及對特定功能的追求,設計齣真正能夠滋養身心、反映個性的“情緒景觀”。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激發讀者對色彩的敏感度,運用科學的原理和藝術的直覺,在日常生活中創造齣和諧、健康且充滿生命力的居住環境。 --- 目標讀者: 室內設計師、建築師、軟裝陳設師、熱衷於傢居改造的業主、色彩心理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