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提供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中小学生读得懂,读得有收获,读得有趣味,对经典既存有崇高的敬意,又不敬而远之,而是乐于亲近经典,体会到与经典相伴的快乐。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本脍炙人口的古文选本。全书共十二卷,收文二百二十二篇,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上取《左传》《国语》《战国策》,下至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古文观止》所收文章以散文为主,亦收录少量骈文,书中所选均为传世佳作,这些文章不仅文辞优美,文法谨严,题材及文体风格多样,而且能够展现当时的杰出思想。这样的一部书,无疑是学生学习古文的推荐书目。鉴于篇幅,本书共选取了历代文章三十篇,每篇均附注释、译文及解读,希望帮助学生相对全面地领会每篇文章的精华。正文后有附录,旨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或备考方案。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做给中学生的书。
《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子鱼论战
晏子不死君难
子产论政宽猛
《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
王孙圉论楚宝
《礼记 檀弓》
曾子易箦
杜蒉扬觯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谏逐客书
《楚辞》
卜 居
宋玉对楚王问
《史记》
伯夷列传
游侠列传序
《汉书》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后汉书》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李白
与韩荆州书
韩愈
讳 辩
送孟东野序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辨
钴�烟段餍∏鸺�
欧阳修
朋党论
秋声赋
泷冈阡表
苏轼
喜雨亭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
方山子传
袁宏道
徐文长传
《古文观止》阅读(备考)方案
《古文观止》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古文观止》名句集粹
如何学习并鉴赏古文
子产论政宽猛
昭公二十年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②:“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③,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④。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⑤,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⑥,尽杀之,盗少止⑦。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⑧。’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⑨。’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⑩。’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11。’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注释〕
①子产:郑国执政大夫。名侨,字子产。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②大(tai)叔:游氏,名吉。郑定公八年(公元前522年)继子产执政。
③狎(xia):轻视。 玩:戏弄。
④取人:劫取行人。一说“取”通“聚”。 萑苻(huan fu),泽名,即圃田泽,在今河南中牟以北,开封以西。
⑤夫子:敬称,指子产。
⑥兴:发动。 徒兵:步兵。
⑦少:稍微。
⑧“民亦”四句:见《诗经`大雅`民劳》。下引诗同。止,语尾助词。汔(qi),庶几,表示希望。中国,指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绥,安抚。四方,四方诸侯国。
⑨从:通“纵”。 诡随:欺诈,这里指心术不正之人。 以谨无良:提防不良之
人。 式:句首语助词。 遏:制止。 惨:犹“曾”,用法和“曾经”相似。 明:法。
⑩柔:安抚。 能:亲善。 迩:近。
?“不竞”四句:见《诗经`商颂`长发》。竞,争。絿(qiu),急。优优,宽和的样子。遒,聚集。
〔译文〕
郑国子产患病之时,对太叔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做执政大臣。只有那些有德行的圣贤才能用宽厚的政策使人民顺从,若非有德之圣贤,那就没什么比施行严政更有效了。火是猛烈的,人民看见它就害怕,所以因火丧生的人很少。水是柔弱的,人民轻视它,玩弄它,所以因水丧命的人很多。因此,施行宽政很难。”子产病了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太叔管理郑国,不忍心行猛政而行宽政。结果郑国的盗贼开始变多了,他们在萑苻劫取行人(或聚集起来)。太叔因此后悔施行宽政,说:“我若早听从夫子的话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于是发动步兵攻打萑苻泽的盗贼,将他们全部杀光,盗贼们的活动才稍稍止息。
孔子说:“好啊!施政太宽百姓就会怠慢,怠慢了就得用严厉来纠正。施政太猛百姓就要受到残害,受到残害再施以宽政。以宽调剂猛,以猛调剂宽,政治由此变得和谐。《诗》说:‘百姓已经很辛劳,希望可以稍稍安宁;将恩惠施予中原各国,用来安抚四方。’这就是施以宽政。‘不要纵容欺诈,以此严防行为不良之人;要制止侵夺残暴,不怕王法之徒。’这就是用猛政来纠正宽政。‘安抚远方,善待近邻,君王的统治才会安宁长久。’这是讲的行宽猛相济的平和政治。《诗》又说:‘不争不急,不刚不柔,施政宽和,各种福禄都会聚集。’这就是政治平和的至高境界。”
子产去世,孔子听到了,流着泪说:“子产是具有古人那种仁爱遗风的人啊!”
〔解读〕
本文以子产对继其位者的临终嘱托为发端,以太叔的理政实践为发展,以孔子的评价为升华,层层嵌套,逻辑鲜明,一步步将主题扩散拔高,称其为“至文”毫不为过。不但如此,文章各段的论证亦可圈可点。
首先,子产将执政者划分为“有德者”和“其次”之人,继而将这两种人与“宽”“猛”相对应:只有有德之人,也就是圣人,才有能力实行宽政,如果执政者并非“有德者”,那么必然要实行严政。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执政者敢于称自己为“有德”的,言下之意,所有的执政者都必须实行严政。继而,子产用水火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目的就是要说明“猛”易而“宽”难,这是对上一论点的形象化重申。说到这里,子产的论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如果不是“有德者”,就必须选择严政;二,严政容易宽政难。这是子产执政二十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儒家治国理政观的高度概括。更为可贵的是,子产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使民不至于“死”,即“猛”是为了更有意义的“宽”,这是作为一个统治者对百姓的终极关怀,因此孔子才会评价他为“古之遗爱”。
其次,对于太叔理政实践的描述,在逻辑上也无遗漏。太叔不忍心实行严政,因此盗贼频出,此时太叔的自省成为子产论点的事实论据,极具说服力。事后太叔开始以子产的方法施政,结果是“盗少止”,这个结果再次增强了子产论点的说服力。一正一反,妙不可言。
最后,孔子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孔子将子产的言论和太叔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了“宽猛相济,政是以和”的观点,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正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用《诗经》中语言概括了理政爱民的四个层次,将措施和效果一起呈现出来,有述有评,言简意赅,别无赘余。
子产这一番言论其实是针对太叔的性格特点而发的,若太叔是一个善于用“猛”政的人,子产可能就会劝他“济之以宽”了。孔子那一番话也着实是为“因材施教”的知己而代言。孔子曾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二人惺惺相惜,“古之遗爱”的评价的确是感慨系之啊!
附录
《古文观止》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吴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所编选的一本脍炙人口的古文选本。书名“观止”,语出《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聘鲁,遍观周乐之后说:“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谓最好的乐曲已经看到,其他的无须再看,所观止于此了。“古文观止”化用其说,以为古文精粹均在于此,无须他求了。编者之自信于书名中已显露无遗。
《古文观止》的两位编者生平不详。书前有吴兴祚序言一篇,称吴楚材为从子、吴调侯为从孙。据《钦定盛京通志》卷七十八记载,吴兴祚是辽宁清河人,汉军正红旗,康熙二年(1663)任无锡县令,康熙十五年(1676)任福建按察使,擒土贼朱统錩(chāng),康熙十七年(1678)任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击破海贼刘国轩,康熙二十年(1681)任两广总督,康熙三十六年(1697)从征噶尔丹,卒于军。吴楚材曾经随吴兴祚入闽,并协助教导其子。康熙三十四年(1695),吴兴祚收到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编《古文观止》,并为其作序。
《古文观止》十二卷,共收文二百二十二篇,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上取《左传》《国语》《战国策》,最晚收至明代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古文观止》所收文章以散文为主,其中收录最多的是《左传》,共收三十四篇,其次是韩愈二十四篇,再次是苏轼十七篇。两位编者显然非常推崇唐宋古文八大家,共收录了他们的文章七十八篇,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古文观止》亦收录了少量的骈文作品,主要集中在卷七“六朝唐文”的部分。
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眼界开阔、眼光高超,所选均为传世佳作,这些文章不仅文辞优美,文法谨严,而且能够展现当时的杰出思想,取一编在手,纳千载于心,“观止”之名确非虚设。二人又在每篇文章中加以简单注释,并有评语,对于疏通、理会文意大有裨益,难怪吴兴祚在序言中说:“阅其选,简而赅,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
正是因为《古文观止》有这样的特点,不仅适合学童启蒙,亦有利于普通读者翻检欣赏,因此书成之后广泛流行,历来各种印本众多。本次编写《古文观止》,选取的是最通行的版本,也就是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的《古文观止》,这一版本是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改正明显误字后重排的本子。同时还参考了中华书局1993年2月版的《名家精译〈古文观止〉》,这部译本的作者全部都是当代一流的学者。本书共选取了历代文章三十篇,已收录于中小学课本的名篇,在此不再选入。
致敬经典,亲近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历久弥新,就像岁月打磨的一颗颗光亮的钻石,等待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浩如烟海,那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哪些是现阶段“必读”的,哪些是可以暂时放一放,留待以后再读的呢?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指导精神,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传统文化的推荐阅读书目,并结合小学、初中和高中教材以及中高考涉及的传统文化著作,编辑了这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丛书。具体来说,丛书又可分为以下几组“必读”小系列:
必读故事经典:《中华成语故事》《中华神话故事》《中华历史故事》《中华民间故事》
必读蒙学经典:《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幼学琼林》
必读思想经典:《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老子》《庄子》
必读历史经典:《史记》《战国策》
必读古诗经典:《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
必读古文经典:《古文观止》《世说新语》
必读小说经典:《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以上几组“必读”经典,收录了中华传统文化著作中的“最经典”,涵盖了思想、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等多个领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已经是“蔚为大观”了。
考虑到不同学段以及经典本身的内容特点,丛书在体例上不求统一。如“必读故事经典”,在保留故事精髓的前提下,改编为更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并且在故事后附经典原文,链接相关故事或知识。“必读蒙学经典”,添加了拼音、注释、译文和解读,方便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必读小说经典”,对书中不易理解的字词进行了注释,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其他系列的经典则根据情况,有的收录原著全文,有的选录最经典的章节或篇目,主体内容包括正文、注释、译文和解读四个部分。所有经典原文,皆选用中华书局的权威版本作为底本,注释精准,讲解深入浅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适当阐发新思路、新观点,激发中小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每本书的最后,设置了独特的“阅读方案”,有的对经典的内容进一步讲解和拓展,有的对经典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刻阐述,有的对如何阅读经典给予阅读指导,有的梳理了与经典相关的知识或趣闻……总之,我们希望提供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中小学生读得懂,读得有收获,读得有趣味,对经典既存有崇高的敬意,又不敬而远之,而是乐于亲近经典,体会到与经典相伴的快乐。
本套丛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协力编写而成。在此向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书和读书人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少年时代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少年读书有着自身的特点,古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这是由少年的阅历所限。我们也许不能拓宽这个小小的缝隙,但我们可以在这一隙之外,为读书的少年拂去眼前的云雾,展现书海中的明月和几颗灿烂的星。
中华书局编辑部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读物”,不如说是一份“馈赠”。它像是从浩瀚的古代文海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璀璨明珠,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特别喜欢那种“小而美”的文章,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读起来就像一阵清风拂过,带我进入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让人心生向往。再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字里行间的忠诚与忧虑,感人至深,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灵魂。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种古老的旋律,初听可能有些陌生,但一旦融入其中,便会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律和深沉的情感。它让我体会到,原来在遥远的过去,也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如此深刻的思考。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何为真正的价值。它教会我,即使身处喧嚣的现代社会,也应该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对传统的敬畏。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意思,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而是似乎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联系和启发。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古代文献的一扇新大门!一直以来,古文给我的感觉就是晦涩难懂,像一座座高不可攀的山峰。但《古文观止》的编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循循善诱地带领我一步步攀登。它精选的文章,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堪称经典,更在思想深度上发人深省。我尤其喜欢那些短小精悍的篇章,比如《论语》中一些简短却意味深长的对话,或是《孟子》中那些充满辩才和哲思的段落。阅读时,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们跨越时空的智慧,仿佛与先贤们面对面交流。书中的注释也十分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都做了清晰的解释,让我不再因为“看不懂”而望而却步。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开始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那些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朴素道理,那些对家国天下的深沉情怀,都在字里行间流淌。这本书的装帧也很考究,纸质细腻,印刷清晰,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亲近感。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阅读,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更加宁静和充实。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的指南,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而《古文观止》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从小接触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回溯”。它不像某些为了迎合现代读者而“现代化”的古文读物,而是忠实地呈现了古文的原貌,但也恰恰是这种“原汁原味”,才更显其珍贵。我每次翻开这本书,都会被其中的某些篇章深深吸引。比如,那些描写战争场面的文章,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但字里行间的悲壮和豪情,依然能让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勇气和牺牲。又比如,那些记录生活琐事的文章,虽然看似平凡,但却能让我窥见古人生活的点滴,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到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将那些鲜活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些历史事件,亲耳听到那些先贤的声音。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承载着无数前人的努力和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历史情感的连接,让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古文观止》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种“必读经典”类的书,往往比较枯燥,像是应付考试的工具。但当我翻开它,才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的选文真的是太有讲究了,而且编排的顺序也很有巧思。它不像某些书那样堆砌大量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是非常有层次感地递进。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竟然越来越能体会到古文的韵味了。有些篇章,比如韩愈的《师说》,读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师者的推崇。还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虽然讲的是一个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对官场黑暗的讽刺,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真是让人读来心酸又感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古文并非只是文字的游戏,而是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回响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且,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左传》里的某些片段,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起来一点都不比现代小说逊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它真的改变了我对古文的刻板印象,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这么有吸引力。
评分不得不说,《古文观止》的选篇真的是相当有眼光!它不像那种“捡一本算一本”的书,而是处处透露着一种“精品意识”。我最喜欢的是它所收录的那些具有很强思辨性的文章,比如一些先秦诸子的辩论,读起来就好像在看一场古代的“智力对决”。他们那种严谨的逻辑,犀利的言辞,至今读来依然觉得受益匪浅。这些文章让我明白,原来古代的先贤们,早就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他们提出的观点,很多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书中的一些散文,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字优美,景物描写生动,读起来就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山水之间。它让我意识到,古人不仅有深邃的思想,更有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能够巧妙地将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文章融合在一起,却又不显得突兀,反而能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阅读体验。这种“观止”之名,也并非浪得虚名,它确实展现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让我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文学书认准中华书局,闭眼买都很好
评分给孩子准备??。希望以后宝宝会有用
评分京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比实体店方便实惠,买来慢慢看,京东的服务好,周到!希望以后多搞活动!
评分好书,现在语文都快成古文课了,从小跟着读吧。
评分中华书局的书,从内容到印刷质量都很高。而且诗词全都有注音,也不怕读错了。
评分是真的挺好的,方便快捷,平时生活需要,都会上京东购物,真的很方便,省时省力省心,送货也很快。
评分印刷挺清晰,应该是正版图书,内容也不错,大家可以参考
评分信任的商品,物流也非常快速高效
评分国学经典,初中以上的学生看看有好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