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主要变动
第四版紧扣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在第三版基础上做了大幅扩充和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展电压范围:从第三版的35kV 及以下扩大到110kV 及以下,并补充部分20kV和660V 的内容。
(2)新增内容:
1)增加供配电系统节能内容:包括能源评估,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照明和配电线路节能,再生能源应用及能效管理系统。
2)增加带选择性的断路器、电弧故障保护电器、静态转换开关电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器、绝缘监测器和绝缘故障定位系统等保护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选择及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器选择。
3)增加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设备及控制回路要求。
4)增加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及接触电压限值,补全IEC涉及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5)增加接地极电化学腐蚀产生机理及防护措施。
6)增加外界影响、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等表格。
(3)改进计算方法和表达方式:单位指标法和利用系数法的改进;IEC短路电流计算法的推出和动、热稳定校验也给出相应公式;电动机启动时电压暂降计算的订正,给出每相输入电流不大于16A、大于16A且不大于75A、大于75A 用电设备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采用,中性导体(N)及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的截面选择及按zui新国标编制了线缆的载流量;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导线力学计算及杆塔型式。
(4)全面贯彻zui新标准、规范:包括工程建设规范系列、IEC转化标准系列、有关行业标准等。同时对各标准之间不协调的个别内容,以[编者按]的方式进行评述,供读者参照。
(5)紧密跟踪IEC的zui新动态:凡是国标中涉及IEC标准的内容,均按zui新版本更新或提示,并适当超前收入一些技术文件。
第三版《照明设计手册》主要变动
第三版在保留原有体系与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新和扩展的内容主要如下:
(1)取消了第二版第二章照明标准,将各种场所的照明标准分列于后续相应章节,并按*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
(2)将原“办公楼和住宅照明”拆分为“居住建筑照明” “办公照明” 两章,内容更为丰富。
(3)增加了第二十五章“灯具光度参数”,更新了常用灯具,尤其是增加了LED灯光度参数。
(4)照度计算根据光源、灯具的发展,更新了计算参数,增加了导光管的照度计算。
(5)各章节增加了目前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LED灯的应用。
(6)扫描手册中二维码,即时观看配套软件操作指导视频。同时手册还提供了下载专业的照明工程设计软件网址,供大家学习试用。
这次收到的是《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这套组合,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第一眼就翻看了《照明设计手册》,毕竟在很多项目中,照明设计往往是容易被忽视但又极其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第三版的更新,我最为看重的是它在绿色照明和智能照明方面的进展。书中对LED光源的性能指标、寿命预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LED灯具和配光曲线,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我记得之前在设计一个办公楼项目时,就遇到了如何在保证照度要求的同时,最大化节能的问题。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而这本手册里,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结合、灯具的调光控制、以及人员感应和日光感应等智能化控制策略,来实现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手册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例如商场、医院、体育场馆等不同场所的照明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案,这些都极具参考价值。书中还对现行的照明设计规范进行了逐条解读,并且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使得一些抽象的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能够将最新的规范要求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避免出现设计缺陷,这本手册功不可没。它不仅帮助我们满足了业主的照明需求,更引导我们去创造更加舒适、健康、节能的光环境。
评分当我收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时,我首先翻阅了《照明设计手册》。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商业地产项目设计的我,对购物中心和零售空间的照明设计有着特别的关注。第三版手册在这一领域的内容更新让我感到惊喜。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提升购物体验、突出商品陈列、以及营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境照明”的章节,它通过不同光色、光强的组合,能够创造出丰富的情感体验,吸引顾客驻足。手册中还对不同类型商铺(如服装店、珠宝店、餐饮店等)的照明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照度、显色性、以及灯具选型的建议。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品牌专卖店照明的案例,通过巧妙的灯光设计,有效地提升了商品的光泽度和质感,极大地增强了商品的吸引力。此外,手册中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介绍,例如分组控制、场景模式、以及与安防系统的联动等,也为我们设计现代化、人性化的商业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提升商业空间附加值的利器。
评分收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和《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的供配电部分。作为一名多年的电气工程师,我深知一本好的设计手册对于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性。第四版手册在原有基础上,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做了显著提升。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章节,其中对于电能计量、电能质量管理以及低压断路器的选择和配合,都有非常详尽的阐述。比如,在处理大功率感性负载对电网的影响时,手册中提供了多种功率因数补偿的方案,并且对各种补偿装置的选型、安装和维护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我之前遇到过一个项目,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谐波含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花费了不少精力。而在这本手册中,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专门有一章节详细介绍了谐波的产生原因、检测方法以及抑制措施,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滤波装置选型计算方法。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此外,手册中关于应急电源系统、消防电源系统等章节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整体而言,这本手册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广大电气工程师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
评分这次拿到的是《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我个人对供配电手册中的“工业厂房供配电”部分情有独钟。第四版的更新,使得这部分内容更加贴近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书中对不同类型工业厂房(如化工厂、机械加工厂、电子厂等)的供配电负荷特性、供电可靠性要求、以及防爆、防腐蚀等特殊设计要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高负荷密度工业区域的供电解决方案,例如变电站的容量配置、主变压器和馈线的选择、以及电动机的启动和保护等。手册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图例,都非常清晰实用。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大型化工厂的项目时,遇到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大量的动力设备。当时我们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电动机保护方式时,曾有过一些困惑。而这本手册中,对于类似工业场景的设计,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手册中关于工业照明、接地保护、以及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内容,也为工业项目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评分收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的组合,我将重点放在了供配电手册的“民用建筑供配电”部分。第四版的更新,尤其是在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的供配电设计方面,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书中对不同类型民用建筑(如高层住宅、写字楼、商场、酒店等)的负荷计算、配电系统方案选择、以及设备选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住宅小区供电可靠性设计的内容,例如双回路供电、高压计量、以及物业管理用电等。手册中提供了多种户内配电箱的布置和接线方案,并对电器的选型和安全配置提出了建议。我记得在设计一个高层住宅项目时,曾遇到过关于高层住宅供电容量分配和负荷侧管理的问题。而这本手册中,对于类似情况的处理,都有非常系统的说明和参考数据。此外,手册中关于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办公楼等)的供配电设计,也涵盖了其特殊需求,例如对供电连续性、电能质量、以及特殊负载(如医疗设备、实验仪器等)的考虑。它为我们设计安全、可靠、高效的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收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我立即翻阅了《照明设计手册》。作为一名专注于建筑室内设计的我,对照明的理解一直是功能性和美学性的结合。第三版手册在这一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我重点关注了书中关于功能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的设计原则。在功能性照明方面,手册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空间的使用功能(如阅读、工作、休息等)来确定所需的照度、均匀度以及显色指数,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灯具选择指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办公室照明和教室照明的案例分析,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照度值,还对灯具的布局、眩光控制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在装饰性照明方面,手册则提供了如何利用灯光来营造氛围、突出建筑特色、以及增强空间层次感的多种手法。我被书中关于商业空间照明设计的部分深深吸引,它通过不同色温、不同投射角度的灯光组合,展现出极具吸引力的商业空间设计效果。手册中还对LED照明的节能特性、智能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这对于我们设计绿色、智慧的建筑空间至关重要。它不仅满足了基本照明需求,更能提升空间品质,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光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给广大从事工业与民用供配电以及照明设计的工程师们送来了一份厚礼。我拿到的是上下两册,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厚实,文字清晰,排版也十分合理,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打开目录,我就被其内容的详实和全面所震撼。《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与修订,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内的前沿技术。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配电系统设计的部分,从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到继电保护、接地系统,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书中对各种典型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给出了多种设计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非常有帮助。例如,在处理高负荷密度的工业区域时,书中提供的分散式供电和集中式供电的比较分析,以及各种新型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介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注意到,书中还专门辟出了章节来讨论新能源接入、储能系统等新兴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这充分体现了编者们的前瞻性。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项目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这样一本贴近实际、内容权威的设计手册,其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我的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遇到棘手的设计难题时,总能从中找到启发和指导。
评分我收到的是《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我首先仔细看了供配电手册。第四版的确在很多方面有了显著的更新,尤其是在“数据中心供配电”这一块,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参与过几个数据中心的项目,对于其供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深有体会。手册中详细介绍了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包括UPS系统的选型与配置、PDU(电源分配单元)的选择、冗余设计策略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能效管理和热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至关重要。手册中提供了多种数据中心供电拓扑结构,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为我们在项目初期进行方案比选提供了极大的参考。此外,手册中还涵盖了对数据中心电网接入、负荷预测、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建议。对于我来说,能够获得如此专业和前沿的关于数据中心供配电的设计指南,无疑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包含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动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评分当我拿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其内容的权威性与实用性。我主要侧重于审阅了供配电手册中的中高压部分。书中对于变电站的规划设计、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设备的选型与布置,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列举了多种典型的保护配置方案,还详细解释了各种保护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比如,针对变压器差动保护,手册中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配以了具体的算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计算过程。此外,手册中关于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路由选择、敷设方式、以及绝缘配合等内容,也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记得在设计一个大型工业园区时,面临着复杂的地形条件和众多的输电线路交叉。当时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协调线路的路由和安全距离。而这本手册中,对于类似情况的处理,都有相关的经验总结和设计原则。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总的来说,这本手册在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对于初入职场的工程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拿到这套《2017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配《照明设计手册(第三版)》,我立即翻阅了《照明设计手册》。作为一名景观照明设计师,我对书中关于室外照明和景观照明的设计内容尤为感兴趣。第三版手册在这一领域的内容更新,让我倍感兴奋。书中详细介绍了室外环境的照明设计原则,包括功能性照明(如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和装饰性照明(如建筑立面照明、水景照明、绿化照明)的设计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与环境融合”的理念,它强调照明设计应与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以及人文景观相协调,创造出和谐统一的光环境。手册中还提供了大量室外照明的案例分析,例如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历史建筑的照明设计,这些案例都极具参考价值。我被书中关于水景照明和绿化照明的设计技巧所吸引,通过不同灯具的运用和光色的选择,能够巧妙地突出水景的灵动和植物的形态美。此外,手册中对LED光源在室外照明中的应用、以及智能控制系统在景观照明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远程控制、定时开关、场景切换等,这为我们设计智能化、节能化的景观照明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