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花创意设计

干燥花创意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品蓁 著,细细品味叶,花,果,枝的干燥姿态,接触并感受它们的质感与纹理 口述
图书标签:
  • 干燥花
  • 花艺设计
  • 创意手工
  • DIY
  • 家居装饰
  • 植物
  • 手作
  • 艺术
  • 生活美学
  • 礼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307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540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4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作为一个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人,我被这本书的美深深吸引了:对干花作品的爱不释手,对干花制作的跃跃欲试,对大自然的珍视和热爱……作者清新的文字,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如沐春风,想立马把这本书介绍给热爱干花,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士。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干瘪地讲述干花的创作或者干花的设计,也没有只是悠悠道来自己的身心体会,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讲述干花,欣赏干花。另外,作者在制作干花的过程中拒绝化学染色,推崇干花的自然、永恒之美。同时,“门外汉”在了解干花之后都会发现,制作干花其实很容易,并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干花。


内容简介

《干燥花创意设计》不仅是一本如何将干花设计的更有美感、更有创意,还很自然的书。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娓娓道来,分享容易被人视而不见的自然美,传达对大自然珍惜的态度与心意。

全书从叶、花、果、苔、枝、蕨几个方面重点展示了干花的自然之美。全书突出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创意,让人看后眼前为之一亮,怦然心动,马上就想照着尝试。书中除了展示多款富有创意的干花造型,还有“基础技法”让读者可以轻松学到干花制作的诀窍,原来干花制作可以如此简单又有趣。


作者简介

曾品蓁(Kriten)

恋森林,热爱大自然,作品以流露森林气息的大地系自然风格著称,在花材运用与配色上有独到的创意与美感。目前专门教授干花艺术,并分享花草生活的美好,作者深受世界各地学生欢迎,不仅大陆、香港学社特地去台湾向作者学创意干花制作,美国、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学生也不远千里到中国台湾向作者学习。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1 叶

如果可以,也想一起随风起舞

属于一个人的静谧花草漫时光

单纯的,就想谱一曲尤加利之歌

净冬

喜欢,这样的自然野

野·青葙

最钟爱的角度

原来,不只是绿叶

拾起的,不是凋零而是美丽


Chapter 2 花


扎一束秋天的味道

就以天堂鸟揭开序幕

书盒里的春天

紫恋小菊

凝·视

捧一把小清新

Chapter 3 果


装点自己专属的秋色

喜欢,因为这是你原来的样子

回到相遇时的,最初

那些,生于野林里的珍宝

我的果荚练习曲

帝王演奏曲

Chapter 4 苔·枝·蕨

线条之姿

春天的律动

海洋的模样

简单·美

野地拾集

围篱里的绿意

另一种新生

蕨·色

以一片叶·圈一个世界


Chapter 5 作品展示

蛋糕花饰烛台& 迷你小花束

春天鸟巢花饰

清新小捧花

野藤蔓蔓干燥花挂饰

森之精灵干燥花球

尤加利壁挂垂型花饰

自然野绿干花环

Chapter 6 基础技法


花材干燥法

花材保存Q&A;

工具& 资材

基础技法

后记


精彩书摘

帝王演奏曲

大实孔雀豆( 海红豆) 被人熟知的,

是似心形的红色种子,

而我钟情的是它的长荚。

孔雀豆成熟后,

黑褐色的外荚会扭卷开裂,

种子飞跃而出,

露出里面的金黄色泽,

呈现一种特殊的贵气。

以树枝拼成一个大枝底架,

让帝王花与佛塔花,

这散发着王者风范的大型花卉们,

有合宜的处身之地。

要陪衬这些个性花的气势,

则非孔雀豆莫属了,

而百合、玉兰与莲蓬……

虽然在体形上不够抢眼,

但大伙儿各司其职,

和谐地,

共谱这首帝王演奏曲。


花材 帝王花·佛塔花·大实孔雀豆·橡皮栎叶·白芒·玉兰·百合果实·莲蓬·青刚栎枝·树枝



原来,不只是绿叶

原先是一场意外,

花落后的残叶,

悄悄落在烤箱边,

低温把叶烘得干透,

转成低调的橄榄色系,

让茉莉叶变得沉静优雅。

小穗披着纤毛的鲫鱼草,

花开时犹如雪花迷蒙。

而结穗满满的画眉草,

则如夜空里的繁星点点。

这荒野常见的禾本植物,

留心观察也有动人之处。

将这些人们眼中不起眼的角色,

成束地聚拢在一起,

没有谁最为抢眼,

但平凡中也都有其独特的美。

你会发现,

原来, 它们并不只是绿叶而已。


花材 茉莉叶·狗尾草·满天星·扁穗雀麦·青葙·鲫鱼草·画眉草·藤石松


前言/序言

自 序


这几年,我专注在干燥花的创作上,使用的素材除了从花市购得外,公园、野地、林间……就连亲友菜园与自家花园

都是我的取材之地。我不单单独爱花朵与果实,各种叶、枝、茎,甚至地根,且无论是新鲜还是干枯、凋零,都是我创作的重要素材。

近两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染色花、组合花与不凋花材进口,种类甚多、精彩纷呈,不少干燥花即便是人工染色的,看起来也极为自然,相当抢眼讨喜,每回逛花市都让我心花怒放。这些各式各样的进口素材,使花艺作品在风格、色系与质感的呈现上更加多元化,让花艺创作者大呼过瘾。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却很少把这类素材运用在作品里,并非刻意强调自然,或想要特立独行,只是一直在寻找植物本身更多的可能性。天然干燥或不加染色处理的花材,第一眼看上去的吸引力虽然弱了许多,但很耐看,让人每欣赏一回就更喜欢一次。所以我尽可能试着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还原植物本质并努力挖掘其自身的美,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功课与挑战吧!

这个挑战使我在选材上有所限制,创作难度增加了许多,但也因此发现大自然果真有无限的可能。植物本身多样性的特点,就算重复运用相同的花材、叶材,也一样可以玩出不同的创意。

本书回到了本质,分成叶、花、果、枝、苔与蕨等篇章,试图带领读者细细欣赏这些大自然的造物,从中发掘它们独特的美,从这些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新世界。

这本书的诞生是所有的参与者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努力完成的,希望大家在翻阅这本书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想传递植物自然之美的用意,与作品可呈现的多元性。

Kristen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穿越时空的密语: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干燥花创意设计。 --- 图书简介:《穿越时空的密语: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 导言:纸张的低语与时间的印记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古籍如同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琥珀,每一页、每一道折痕、甚至每一处虫蛀的痕迹,都诉说着一段不朽的往事。然而,时间是无情的刻刀,环境是无声的侵蚀者。《穿越时空的密语: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并非一本关于花卉装饰的指南,而是深入探索古老文献生命延续过程的专业著作。本书聚焦于中国传统典籍和西方珍贵手稿的保护、修复与再生技术,旨在揭示隐藏在泛黄纸页背后的科学原理、精湛技艺与文化责任。 本书的基调是严肃且充满敬意的,它将读者引入一个由专业修复师、化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构建的精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次小心翼翼的揭页、每一次精确到微米的纤维重建,都是对文明火种的守护。 第一篇:文献的生命史——辨识与诊断 古籍的“病理学”是修复工作的第一步。本篇着重于如何像医生诊断病人一样,对受损文献进行全面评估。 1. 纸张的物性档案: 我们将详细剖析不同历史时期纸张的构成差异——从东晋时期的麻纸、宋代的皮纸,到明清的竹纸和宣纸,直至近代漂白纸张的演变。重点阐述纤维结构、酸碱度(pH值)和水分含量如何决定纸张的脆弱程度。书中配有大量的显微镜照片和元素分析图表,直观展示不同“病变”的微观形态。 2. 灾害的类型学: 详细分类了导致文献损坏的主要因素: 生物性侵害: 霉菌(白霉、黑霉的生长条件与清除)、虫害(蠹虫、衣鱼的生命周期及其对纸纤维的选择性破坏)。 化学性老化: 内部酸性水解、氧化反应、油墨的渗透性损伤与金属墨(如朱砂、墨锭)导致的纸张脆化和“蓝斑”现象。 物理性损伤: 撕裂、卷曲、折叠痕的塑性变形、装帧松散与脱胶。 3. 诊断工具箱: 介绍现代非侵入性诊断技术,如紫外线(UV)荧光检测、红外反射(IRR)成像技术在揭示隐形墨迹、修补痕迹和早期污染源方面的应用。 第二篇:古老的智慧——传统修复技艺的传承 本书的精华部分在于系统梳理和演示中国传统的手工修复技术,这些技术历经千年考验,体现了古人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失旧貌”的极致追求。 1. 补洞与接纸的哲学: 深入讲解了“髕纸”(以纸浆填补空洞)和“嵌接”(用相似纸张进行对接)的原理。关键在于对纸浆的调配。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浸泡、研磨不同来源的古籍残片(通常称为“病纸”)来提取纤维,并根据原纸的色泽、厚度和纤维走向进行精确的颜色和质地匹配,确保修补后的区域与原纸融为一体,达到“天衣无缝”的视觉效果。 2. 砑光与压平的艺术: 探讨如何使用传统工具,如砑石、蚌壳或特制的木质滚轮,对修复后的纸张进行“砑光”处理。这不仅是压平纸张的物理过程,更是一个让新旧纤维重新结合、恢复纸张原有光泽和平滑度的关键环节。 3. 传统装帧的重建: 从线装书的“蝴蝶装”、“经折装”到线装书的“包背装”,本书将拆解不同朝代装帧结构的材料和工艺,指导如何使用陈年桑皮纸、麻线和自制糯米浆(或面浆)来精确复原或加固书脊与封面,确保书籍的结构强度与历史形态的一致性。 第三篇:现代科学的介入——保护与加固的化学路径 面对现代环境的挑战和更复杂的损伤,传统技艺需要现代化学的支撑。本篇探讨如何科学地运用现代材料,实现对古籍的稳定保护。 1. 脱酸处理的精微控制: 探讨文献酸化的不可逆性,以及使用化学试剂(如碳酸镁溶液、氢氧化钡溶液)进行中和脱酸的技术。书中重点分析了不同脱酸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如何控制溶液的渗透深度和残留物,避免过度处理对纸张纤维造成二次损伤。 2. 纤维的再支撑: 介绍现代高分子材料在加固脆弱纤维方面的应用,如使用极低浓度的纤维素醚(如羟丙基纤维素,HPC)或淀粉衍生物作为粘合剂。关键在于浓度与渗透性的精确计算,使加固剂能深入纸张内部网络,提升抗拉强度,同时保持纸张的透气性和柔韧性,避免“硬化”或“塑料化”。 3. 胶片转移技术在底页加固中的应用: 对于大面积粉化或严重失重的纸张,探讨如何利用超薄的保护性胶片(通常是特殊配方的透明纤维素薄膜)进行整体支撑,并演示如何通过热压或溶剂转移技术,使保护层与原纸纤维层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同时确保其长期稳定性与可逆性。 第四篇:超越修复——数字化与永续典藏 修复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确保文献的“永续阅读”。本篇将视野拓展至预防性保护和知识的数字化传承。 1. 恒温恒湿环境的构建: 详细介绍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控制标准,阐述温度波动(特别是湿度骤变)对纸张物理性质的影响,并提供针对不同气候区的专业库房微环境设计建议。 2. 数字化备份的质量标准: 探讨高分辨率扫描和多光谱成像在记录修复过程和文献原始信息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色彩校准、分辨率选取和文件格式选择,确保数字副本能够准确反映原件的纹理、墨色和材质细节,成为未来研究的可靠参照。 3. 伦理与可逆性原则: 修复工作并非无限制的“翻新”。本书末尾强调了国际文物保护界对于修复伦理的核心要求——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性原则。每一项修复干预都必须留下清晰的记录,并确保未来技术进步时,现有的人工添加物可以被安全移除,这才是对历史文脉最负责任的态度。 --- 《穿越时空的密语:古籍修复的艺术与科学》是一部面向图书馆学、档案学专业人士、历史文献保护爱好者以及对手工艺科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专业指南。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文化遗产的深沉敬意,构建起人与古籍之间,跨越世纪的对话桥梁。读者将从中领略到,修复古籍,不仅是修补纸张的物理损伤,更是守护人类文明记忆的庄严使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工艺书籍的认知。它没有按照花材的种类来划分章节,比如“玫瑰专区”、“薰衣草专区”之类的。相反,它的逻辑是围绕“空间”和“功能”来组织的。第一部分探讨“微观世界”——那些用于胸针、书签、小相框的精致物件,重点在于细节的打磨和微小尺度的平衡感。紧接着,它猛然过渡到“宏大叙事”——如何为整面墙壁设计一个以干燥花为核心的艺术装置,这里的重点完全转向了体积感和结构支撑。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强迫读者必须在不同的尺度间快速切换思考模式,极大地锻炼了我们对设计语言的适应性和转换能力。它似乎在暗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能自如地在毫厘之间与米级空间中游走自如。

评分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操作手册,那种一步一步教你怎么用胶水、怎么固定形状的实用工具书。结果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情绪”和“氛围”的构建指南。它没有给出那种标准化的配方,比如“这个花材必须配那个颜色”,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为什么在某个特定场合要选择这种干燥的质感而非饱和的色彩。书中对光影的运用描述得尤为精彩,它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自然光,甚至人工补光来重塑干燥花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的不同“性格”。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静谧”主题的创作,它分析了如何通过降低明度和增加深色背景的比例,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沉淀感。这种从宏观的意境出发,再落脚到具体花材选择的叙事方式,非常高级,它不是教你做东西,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感受”和“表达”。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材质对比”的深入剖析,这一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鲜有提及的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色彩的搭配,而是深入到了不同干燥工艺对花材“触感”的影响上。例如,它细致对比了“自然风干”的蓬松感与“硅胶干燥”后的晶莹剔透感,并探讨了这两种质感在视觉上如何与其他材料,比如粗粝的麻布、光滑的金属或冰冷的玻璃进行碰撞和融合。书中配有大量的高清微距摄影图片,你甚至能清晰地看到花瓣边缘因干燥而产生的微小卷曲和纤维结构。这种对物理特性的关注,让创作不再仅仅是艺术层面的堆砌,而是上升到了材料科学与美学的结合。我本来以为干燥花就是“保存”花朵,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它更像是一种对时间留存的“重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硬壳封面,带着一种低调的复古感,摸上去还能感受到微微的纹理,像是那种老式的手工纸张。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出乎意料地好,厚实,颜色偏暖白,那种颜色让照片看起来特别柔和有质感,完全不像有些设计书那样为了省成本用那种反光的白纸。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留白运用。每一页的文字和图片之间的呼吸感非常强,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或者信息过载。特别是那些作品展示页,它们不是简单地把照片堆砌起来,而是精心挑选了不同的边框和背景色来衬托花材本身的色彩,有几页甚至采用了不对称的构图,但看起来却异常和谐,体现出一种精心打磨过的艺术性。我翻阅的时候,甚至能想象到设计师在设计这本书本身时,是如何对待每一个细节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学。它散发出的那种对“美学”的尊重,远超了一本普通的手工指南所能给予的。

评分

这本册子(我更愿意称之为“册子”而非“书”)在字体选择和层级划分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我注意到,书中的标题字体采用了衬线体,粗细适中,传递出一种典雅的历史感,而正文部分则切换成了非常清晰易读的无衬线体,确保阅读体验的流畅性。最有趣的是,在引用设计师语录或者一些灵感片段时,作者会巧妙地使用一种手写体的模拟字体,这使得冰冷的设计理论瞬间被注入了人性化的温度。不同于那种充斥着大量技术术语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且富有诗意,但绝不晦涩。比如,在描述如何保存花材的寿命时,它用了一句“留住风的呼吸,而非僵硬的躯壳”,这种措辞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避免了过于枯燥的科学说明。

评分

这本书特别的好 还是正品 支持一下

评分

不错,送货快,内容好。

评分

很好 学习一下 最近爱上插花不过每天都好忙

评分

书角被不明物品压了

评分

还行,这书我觉得是挺适合初学者的

评分

不错 值得够买 可以买了

评分

京东的书很好,特别的棒,都是正品书籍,很满意呢,不错哦!

评分

介绍了很多品种,很详细,非常喜欢,简单易懂

评分

文字很美,还有一些基础技能介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