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之美

通信之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力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原理
  • 信号处理
  • 信息论
  • 通信系统
  • 无线通信
  • 现代通信
  • 通信工程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数学建模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8561
商品编码:12058050989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张力 编著 定  价:69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页  数:27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298561 理论篇
第1章 线性时不变——通信系统的基石 2
1.1 LTI 系统 3
1.2 非LTI 系统存在的意义 7
1.2.1 时变系统的MATLAB 仿真 9
1.2.2 非线性系统的MATLAB 仿真 12
1.3 总结 13
1.4 参考程序 14
第2章 五花八门的通信标准 15
2.1 有线通信 16
2.1.1 xDSL 16
2.1.2 IEEE 802.3(Ethernet) 17
2.1.3 HomePlug 18
2.2 无线通信 20
2.2.1 蜂窝通信 20
2.2.2 IEEE 802.11(Wi-Fi) 27
第3章 为什么通信标准中不采用单边带调制 30
3.1 SSB 调制的原理 31
3.2 采用SSB 调制的前提条件 32
3.3 发散思维(一)——ASK+SSB 模式可行吗 37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与很多技术类书籍不同的是,《通信之美》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和代码,而是以专题的形式,由浅入深地讲解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的专业知识。《通信之美》在深入浅出的基础上,也力求保持数学的严谨性,带领读者一路探究通信原理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奥秘,从而让读者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畅快。
《通信之美》分为两部分:理论篇和实战篇。其中理论篇讲述了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的特定知识点,并附上一些高质量代码。实战篇则以MATLAB为平台,介绍了如何在通信系统仿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MATLAB进行高效编程、并行计算,以及进行MATLAB与C、C++的混合编程。
《通信之美》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密切围绕系统设计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展开的。无论是用于自我提升技术水平和拓展视野,还是用于具体指导系统设计,《通信之美》都是很好值得研读的精品。《通信之美》可作为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辅书,也可作为从业技术等
张力 编著 张力,现就职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通信算法工程师,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取得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多个OFDM定制通信系统的设计及整个系统的MATLAB建模,对OFDM技术和信道编码有着很好深刻的理解。
《通信的艺术:连接世界,塑造未来》 引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通信已不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更是深刻影响我们生活、工作、文化乃至文明进程的强大力量。从远古时代烽火狼烟的传递,到如今瞬息万里的数字洪流,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人类智慧与探索的壮丽史诗。本书《通信的艺术:连接世界,塑造未来》并非聚焦于某一具体的通信技术细节,而是以更宏观、更具哲学意味的视角,深入剖析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本质、演变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旨在揭示隐藏在技术表象之下的“通信之道”。 第一章:何为通信?——超越电波与比特的本质 通信的本质是什么?它绝非仅仅是电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或是数据的传输与接收。通信,是连接的渴望,是理解的追求,是思想的交融。从最原始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到复杂的言语、文字,再到如今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即时沟通,每一次通信方式的革新,都标志着人类连接能力的飞跃。本章将剥离技术的外衣,探讨通信作为一种“连接”的哲学意义,以及它如何满足人类最深层的社会属性需求。我们将追溯通信的源头,审视不同文明在通信方式上的独特探索,理解口头叙事、书面文字、印刷术等里程碑式进步,如何塑造了人类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意义”在通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信息如何通过多重维度的解读,最终转化为“沟通”——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共鸣。 第二章:从蒸汽到光纤:通信演进的逻辑与动力 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不是偶然的孤立事件,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需求、科技创新与经济驱动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本章将以历史的宏观视角,梳理通信技术发展的脉络,探寻其内在逻辑。我们将从电报的诞生开始,回顾它如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商业、政治和军事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电话的出现,它不仅实现了语音的即时传输,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催生了新的社交模式。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则将通信的边界再次拓展,为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与数字技术的成熟,为信息化的浪潮铺平了道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全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起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社交形态。本章将着重分析驱动这些变革的关键因素:科学发现的突破、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对信息连接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将看到,通信的发展并非线性前进,而是充满了曲折、颠覆与融合。 第三章:信息的形态:从比特到万物——数字世界的构建 数字革命是近现代通信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章将聚焦于信息形态的转变,探讨“比特”如何成为构建数字世界的基石。我们将解释二进制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如何能够代表一切信息,从文字、图像、声音到视频,甚至是复杂的算法。然后,我们将深入了解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核心技术,但并非从技术层面进行详细讲解,而是侧重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如何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如何进行高效的压缩和编码,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网络中实现可靠的传输。我们将审视各种数字通信媒介的特点,例如光纤通信的速度优势,无线通信的灵活性,以及卫星通信的覆盖能力,并探讨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此外,本章还将展望“万物互联”的未来,即物联网(IoT)的兴起,探讨传感器、智能设备如何通过通信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能够感知、交互和决策的智能生态系统,以及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管理和社会运作将产生何种根本性的改变。 第四章:通信的社会维度:连接、力量与边界 通信技术的进步,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结构、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紧密交织。本章将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审视通信在塑造社会、赋权个体、以及划定边界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通信如何促进信息的流动,打破信息壁垒,赋能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民主进程。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为普通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将审视通信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信息过载、数字鸿沟、隐私泄露、以及虚假信息(“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的传播,这些都可能对社会稳定和个体认知造成挑战。本章还会深入分析通信在国家治理、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信息战、舆论引导、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都将是我们将要探讨的重点。理解通信的社会维度,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技术背后的力量,以及如何负责任地运用和管理这些力量。 第五章:通信的伦理与未来:责任、隐私与人性的守护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本章将聚焦于通信领域的伦理困境,以及我们如何构筑一个更负责任、更人性化的通信未来。我们将探讨数据隐私的重要性,以及在信息高度互联的时代,如何平衡便利性与个人隐私的保护。例如,大数据收集、面部识别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都对我们的隐私构成了新的威胁。此外,人工智能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例如智能推荐、个性化广告、甚至情感陪伴机器人,也引发了关于算法偏见、信息操纵以及人机关系的深刻讨论。本章还将关注通信的安全性问题,包括网络攻击、数据窃取以及信息安全防护的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将探讨新兴的通信技术,例如量子通信、脑机接口等,它们可能为我们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连接方式,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伦理难题。最终,本章将呼吁我们以批判性思维审视通信技术的发展,强调技术应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相反,并思考如何通过法律、伦理规范和公众意识的提升,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安全和充满人文关怀的通信未来。 结语: 《通信的艺术:连接世界,塑造未来》旨在引领读者超越单纯的技术迷恋,去感受通信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以及它将如何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互联、更加智能的未来。通信,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智慧的闪光,也是连接你我的桥梁。理解通信的艺术,就是理解人类自身,就是把握未来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原本以为通信只是冷冰冰的技术,但作者用一种极其细腻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它描绘得如此动人。特别是书中有关于信号编码和解码的章节,我从未想过,那些看似简单的0和1,竟然能够承载如此丰富的信息,甚至能够跨越物理的界限,将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远方的陌生人。作者并没有回避技术细节,但他处理得非常巧妙,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切入点,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心领神会。他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编码过程阐释得生动有趣,仿佛在阅读一个关于信息如何“变形记”的故事。我甚至能感受到,每一个信号的诞生,都凝聚着人类对“理解”和“沟通”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通信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连接、对理解、对共享的永恒渴望的体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沉静的蓝色,搭配上若隐若现的电路纹理,仿佛蕴含着一种宇宙的奥秘。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它的世界。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它流畅的叙事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用一种诗意而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信号传输的描写,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像是描绘一场跨越时空的舞蹈,每一个比特的跳跃,每一次频率的调制,都充满了生命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通信领域的热爱,那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投入,让人忍不住想要追随他的脚步,去探索这个由无数信号交织而成的宏大宇宙。那些看似冰冷的技术名词,在他的笔下却有了温度,有了情感,仿佛每一个芯片,每一根光纤,都在低语着自己的故事。我甚至开始想象,那些穿梭在空气中的无线电波,它们承载着多少人类的情感、智慧和梦想,而这本书,则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一切的奇妙与壮丽。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它不仅仅是关于“通信”这两个字,更是一种关于连接、关于信息、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思考。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哲思的角度,将通信技术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延迟”的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指标,更是触及到了人类沟通的效率、情感的传递,甚至是对时间感知的改变。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层面,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类比,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他将网络延迟比作一段漫长的等待,那种焦虑、期盼,甚至是最终的释然,都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息息相关。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使用的通讯工具,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便捷,背后却是无数科学家、工程师们夜以继日的智慧结晶。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通信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连接人类情感的纽带,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所折服。他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单一的技术,而是将通信的发展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未来通信趋势的展望,那些充满想象力但又不失严谨的推测,让我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期待。他提到了万物互联、智能社会的到来,并分析了通信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如何发展,更是关于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我尤其喜欢他关于“信息鸿沟”的讨论,这种对社会公平和包容性的关注,让这本书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科普的范畴。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让通信的福祉惠及每一个人,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互联的未来。这本书让我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和责任感。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通信领域的了解仅限于皮毛,以为它就是手机、网络这些东西。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将通信这个看似枯燥的领域,描绘得如同艺术一般。我被书中对“带宽”的解释深深吸引,他将其比喻成信息的“高速公路”,而信号的传输则是这条公路上的车流。这种生动的类比,让我瞬间就理解了那些复杂的参数。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通信背后的人文关怀。他不仅仅在谈论技术,更在谈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谈论信息的传递如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我能够感受到,他对于通信的热情,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敬畏和热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信的“灵魂”,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代码,更是承载着人类情感、智慧和梦想的桥梁。它让我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向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