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元帅是所有军人毕生憧憬的职业*峰,二战中的德国元帅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投入到腥风血雨的战争之中,他们的个人抉择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战争为他们带来荣耀,也带来痛苦。本书耗时数年,精心编著,超*了市面上其他德国元帅传记。
1.本书分三部,共1128页,介绍了希特勒时期28位元帅的生平和功过。不同于普遍的人物传记集,本书每位元帅的讲述以时间为线索,史实为基础,详细描述了各自经历的重大战役和命运起伏,并在具体事件中分析了各位元帅的性格、气质、工作作风,是市面上关于二战德国元帅全面、生动、完整的记叙。
2.本书不仅关注元帅的个体,还着重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大环境,讲述了每位元帅所经历的二战大事件,分析了他们为二战发展方向带来的影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互交错,同样也是一本深入、全面了解二战的著作。
3.德国军人形象是日耳曼民族的符号和代表。本书力求还原德国元帅生平的同时,还以诚挚的笔触描写了元帅们丰富的心路历程,塑造出形象丰满的德国军人群像,能让读者感受到日耳曼民族勇猛善战的尚武精神和战斗天赋。是一本了解战斗民族不可多得的参考著作。
内容简介
二战时期,德国因为在一战中的失败被战胜国强加了极其沉重的枷锁,生活困苦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虽然德国人民终选择了错误的救赎道路,但千千万万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腥风血雨中的德国军人却大多秉持着一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这支用“闪电战”震惊全世界的精锐之师在二战期间一共涌现出28位元帅(含1位荣誉元帅)。虽然这些元帅的出身、信仰、性格、年龄迥异,但他们却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解放伟大德意志民族”的战争中。虽然岗位不同、贡献各异,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都在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方式虔诚地为国尽忠。本书意在忠实还原这些二战德国元帅的生平,并对他们的军事生涯尤其是在二战中的表现加以介绍。我们永远警惕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但我们也毫不掩饰对这支军队中那些杰出军人的崇敬和钦佩。
作者简介
张瀚涛,1980年生于北京市,长于军人家庭,毕业球场北京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自幼酷爱军事和历史,阅读了大量军事历史类的书籍杂志,自2006年起为国内知名军事刊物合作供稿,充分发挥精通外语、熟悉军事历史知识的优势,翻译、发表了大量关于二战历史的文章,并出版了多部质量上乘的军事历史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元帅总览
维尔纳· 冯· 布隆贝格
维尔纳· 冯· 布隆贝格的元帅权杖
陆军元帅略杖
费多尔· 冯· 博克
1940 款陆军元帅权杖
瓦尔特· 冯· 布劳希奇
恩斯特· 布施
卡尔· 邓尼茨
卡尔· 邓尼茨的元帅权杖
卡尔· 邓尼茨的元帅略杖
赫尔曼· 戈林
赫尔曼· 戈林的空军元帅权杖
赫尔曼· 戈林的帝国元帅权杖
罗伯特· 冯· 格赖姆
埃尔温· 冯· 维茨莱本
威廉· 凯特尔
阿尔贝特· 凯塞林
1940 款空军元帅权杖
埃瓦尔德· 冯· 克莱斯特
京特· 冯· 克卢格
格奥尔格· 冯· 屈希勒尔
威廉· 冯· 莱布
威廉· 利斯特
埃里希· 冯· 曼施坦因
埃哈德· 米尔希
瓦尔特· 莫德尔
弗里德里希· 保卢斯
埃里希· 雷德尔
雷德尔的海军元帅权杖
瓦尔特· 冯· 赖歇瑙
沃尔夫拉姆· 冯· 里希特霍芬
埃尔温· 隆美尔
格尔德· 冯· 伦德施泰特
费迪南德· 舍尔纳
胡戈· 施佩勒
马克西米利安· 冯· 魏克斯
爱德华· 冯· 伯姆- 埃尔默利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 月7 日,隆美尔被晋升为中将,随后于12 日首次踏上了非洲大地。他将在此指挥一场为期2 年的拉锯战,并因此赢得了威名和“沙漠之狐”的绰号,更不用说还有不断的晋升和大量勋章。
对希特勒和德军而言,新战区所面临的复杂性是非常明显的。在结束对苏战争后(德军预计可以在1941 年至1942 年冬天赢得苏德战争),非洲军才有可能得到其他德军部队的增援,此时德军才能向埃及发动进攻。隆美尔被授权可以将轴心国防线向前推移,即在非洲军的第二个师——第15 装甲师,抵达北非后,于1941 年5 月中旬向艾季达比亚(Agedabia)发动攻击,并且开始准备在当年秋天进攻托布鲁克。但是,这前提是德军必须已经集结起占据优势的部队。
在此以前,这支德军部队必须熟悉了解北非沙漠并接受恰当的训练。部队必须被集中使用,这是为了集中最大兵力实施打击,并且主攻方向应选择有可能彻底歼灭敌军的区域,这是确保向埃及的进军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补给也是一个问题,所有物资都必须先用船经地中海运抵北非,然后在的黎波里卸货,再通过卡车运往前线。为了确保正常补给,部队在进攻时应以适当的速度推进到一处跳跃点,然后设法以此为基地建立起补给网络,这将极大地缩短进攻部队的后勤补给距离。然而,隆美尔却有着不同的想法。隆美尔在沙漠中建立的功勋是一个传奇。在意识到英军已经疲惫不堪并且位置不佳后,他决定违反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的直接命令,不等第二个师抵达前线就率现有部队发起了攻击。首批非洲军部队抵达利比亚。隆美尔没有浪费时间,立即派遣它们向前挺进,至月底时,德军已在距离阿盖拉约25 公里处建立起一道前出防线。3月20 日,隆美尔被授予了骑士十字勋章的橡叶饰。隆美尔计划在5 月初向托布鲁克发动进攻,但这项计划既没有得到希特勒也没有得到总参谋部的准许。在经历了与德国和意大利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后,隆美尔于3 月24 日返回利比亚,发现第5 轻型师(即后来的第21 装甲师)师长施特莱歇少将已经夺取艾阿格海拉(El Agheila),正在向卜雷加港(Mersa el Brega)方向展开了一次装甲侦察行动,此地位于隆美尔策划的作战区的最东边,并且非常适宜作为未来进攻的基地。
3 月31 日,第5 轻型师发起进攻,在激烈战斗后夺取了卜雷加港。施特莱歇少将计划在第二天率全师向艾季达比亚方向组织一次侦察行动。4 月2 日,德军占领艾季达比亚,但这一胜利似乎并不让德意联军司令部满意。加里波第将军在名义上是隆美尔的上级,他警告隆美尔不要将前线向前推进得太远,德军最高统帅部也明确表示,只有在英军主动撤离昔兰尼加的时候才可以继续向前推进。面对着英军的虚弱防线,隆美尔决定采取一次“果敢行动”。他将第5 轻型师和2 个意大利师——“公羊”装甲师(Ariete)和部分摩托化的“布雷西亚”师(Brescia),置于自己的指挥之下。4 月3 日,隆美尔用自己熟悉的突击队战术发起攻击,目标直指托布鲁克要塞。
这次进攻一共分成三路:德军第3 侦察营和意军“布雷西亚”师向班加西进攻;第5 轻型师的第5装甲团向孟沙斯(Msus)进攻;第三路部队由第8机枪营和意军“公羊”师的兵力组成,他们的目标是位于沙漠深处的坦吉代尔(Tengeder)和默基利(El Mechili)。在这一攻势的打击下,英军迅速瓦解,英军第2 装甲师实际上被彻底打垮,轴心国部队的进攻很快就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4 月6 日,班加西落入轴心国之手,默基利在2 天后陷落。通往托布鲁克的道路已经打开,隆美尔告诉官兵们,这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苏伊士运河。4 月12 日,第3 侦察营抵达巴迪亚(Bardia),此时英军机动部队已经撤到埃及边境,第9 澳大利亚师撤入托布鲁克并立即在当地构筑坚固防御圈。
通过这次进攻,隆美尔夺回班加西并且瓦解了英国第2 装甲师,将澳大利亚第9 步兵师孤立在托布鲁克。在他的战俘中包括了英军中将菲利普· 尼姆(此人刚刚被任命为昔兰尼加守备司令,这支部队即之前的西部沙漠部队)和理查德· 奥康纳爵士,后者在英军战线开始崩溃后被韦佛派到前线为尼姆提供“建议”。
托布鲁克成了嵌入德军战线的一根鱼刺。这座城市驻扎着30000 名意志坚定的澳大利亚士兵,隆美尔无法仅凭麾下这支欠缺经验且兵力不足的部队攻克这座要塞。隆美尔最初的两次尝试,分别在4 月11 日和12 日展开进攻,都没有成功。随后,隆美尔又在13 至14 日首次展开大规模进攻,但在突破防线后又被击退。接下来对托布鲁克进行的所有突击都没有成功,其中包括隆美尔在4 月18 日亲自指挥的一次进攻,以及5 月1 日在拉斯马达乌阿动用了新抵达的第15 装甲师的部队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
此时, 非洲军下辖第15 装甲师和第5 轻型师。1941 年夏,非洲军承担着两项任务,既要将得到加强的澳大利亚第9 师困在托布鲁克,还要击败那些来自东边的英军解围行动。英军的第一次解围行动为6 月15 至17 日发动的“战斧”行动(Operation Battleaxe),参战部队包括印度第4和英国第7 装甲师。虽然面对1 比2 的数量劣势,但隆美尔几乎将集中兵力和机动作战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在3 天的战斗中击败了英军。隆美尔损失了大约25 辆坦克,却击毁了100 多辆英军坦克。现在,北非轴心国部队得到了一个进行重大重组的良机,隆美尔也可以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指挥系统。
希特勒对此感到很高兴,于7 月1 日晋升隆美尔为装甲兵上将。7 月15 日,轴心国组建了以隆美尔为总司令的非洲装甲集群(PanzergruppeAfrika)。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按照隆美尔的请求派出援兵,第164 步兵师(即后来的非洲轻型师)直到1942 年夏天才来到北非。希特勒当时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东线,直到错失了赢得沙漠战争的机会后才再次将注意力放到北非。
非洲装甲集群下辖非洲军和2个意大利军。德军“非洲”师——后更名为第90 轻型师,也开始陆续抵达北非,但该师直到1942 年初才实现机械化。除了少数由隆美尔直辖的各类附属单位外,上述部队是隆美尔麾下仅有的德国部队。隆美尔麾下的意大利部队包括“公羊”装甲师、2 个摩托化师和4 个步兵师。由于意大利人的士气始终没有从1940 年至1941 年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均差强人意。另外,这些意大利部队还在不断消耗着补给品,而英军依靠马耳他岛为海空基地不断袭击隆美尔的地中海补给线。“沙漠之狐”始终未能再次囤积起进攻托布鲁克所需的充足物资,非洲装甲集群还一度面临断粮的威胁。当英军发动“十字军”行动(Operation Crusader)时,隆美尔只有他所需弹药和油料的15%。
……
前言/序言
如果让人们推选人类军事史上最杰出的战斗民族,我想多数人会毫不迟疑地首推日耳曼民族。这个从欧洲中部崛起的民族虽然曾经蒙昧、野蛮,但文明世界却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勇猛善战的尚武精神和战斗天赋。
日耳曼民族很快就被罗马帝国挑选为自己的最佳打手和保镖,后者希望借助日耳曼人的流血牺牲捍卫罗马的荣耀。然而好景不长,熟悉了罗马人弱点的日耳曼民族先是消灭了强大的东家,随后又剿灭了残存的西罗马帝国,将这个曾经辉煌于世的强大军事帝国彻底送入了历史的坟墓。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挑战和征服罗马的进程中,一些日耳曼部落被逐渐拉丁化,勇武传统渐失。然而一个名为“普鲁士”的日耳曼族群却始终秉持着先民的战斗灵魂,他们先是令人惊叹地在“士兵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的率领下,建立起一支以国家和民族为根本的军队,随后又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指引下通过三场王朝战争,首次以“德意志”为名建立起强大统一的德国。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德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元帅,他们无疑是德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和精神符号。
元帅是所有军人毕生憧憬的职业巅峰,只有那些最为杰出并且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胜利的军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至高头衔。每一位成为元帅的德国军人都曾经在战场上为他所代表的国家、民族贡献了辉煌的军事胜利。肩负重任的他们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引领着千军万马用铁与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荣誉,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国家之魂。
二战之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国家和民族因为在一战中的失败被战胜国们强加了极其沉重的枷锁,生活困苦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国家正是在刀剑中新生不久的德国。虽然德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错误的救赎道路,但千千万万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腥风血雨中的德国军人却大多秉持着一颗救国救民之心。这支用“闪电战”震惊全世界的精锐之师在二战期间一共涌现出28位元帅(含1位荣誉元帅)。虽然这些元帅的出身、信仰、性格、年龄迥异,但他们却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解放伟大德意志民族”的战争中。虽然岗位不同、贡献各异,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都在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方式虔诚地为国尽忠。
本书意在忠实还原这些二战德国元帅的生平,并对他们的军事生涯尤其是在二战中的表现加以介绍。我们应当永远警惕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此书创作历经近两年时间,其间得到了合作已经十年的左立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他表示郑重感谢。我还要对我的妻子陈静、儿子张睿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也将此书作为献给我第二个孩子的礼物,无论男孩儿女孩儿,你和哥哥一样都是我和妈妈的瑰宝。预祝平安健康、快乐幸福,期待2017年初新生命的到来。
权杖下的战争:第三帝国元帅列传(套装共2册) 第一册:从闪电战到全面冲突 本书第一册深入剖析了第三帝国军事体系的核心——那些被赋予“元帅”这一至高无上军衔的指挥官们的战争生涯。我们将跟随他们的脚步,从纳粹德国崛起初期的军事扩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波澜壮阔的全面冲突,审视他们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战术运用以及对战争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早期崛起与闪电战的辉煌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军工科技的革新与国内政治的重塑,为新一代军事领导者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本册将详细介绍首批被授予元帅头衔的将领们,他们大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并在战间期对未来战争模式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曼施坦因:战略大师的陨落 艾里希·冯·曼施坦因,被誉为“坦克战之父”,他的战略思维在初期为德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将重点解析他构思并推动实施的“曼施坦因计划”,即通过阿登森林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法国。此计划的成功,不仅令世界军事界为之震惊,也为德军在西线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本书将深入探讨他如何在高层战略与前线指挥之间寻求平衡,以及在战争后期,当德军优势不再,他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与艰难抉择。我们会审视他与希特勒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最终他为何成为被清算的对象。 古德里安:装甲兵的先驱 海因茨·古德里安,装甲兵理论的坚定倡导者与实践者。他的“闪电战”理论,强调集结装甲部队,以钢铁洪流撕裂敌方防线,并在后方实施包围歼灭,是德军早期席卷欧洲的关键。本册将详细阐述古德里安如何从一名普通军官,凭借其前瞻性的军事思想,逐步影响并重塑德国陆军的建军理念。我们将回顾他指挥装甲集群在波兰、法国等地的辉煌战役,感受那份疾风骤雨般的冲击力。同时,也会审视他在后勤保障、兵力部署等方面的挑战,以及他在战争后期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冲突,他为何未能完全实现其军事构想。 隆美尔:沙漠之狐的传奇 埃尔温·隆美尔,以其在北非战场的卓越指挥,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本书将生动描绘他在埃及、利比亚等地的战场表现,他如何以劣势兵力,凭借精妙的战术、出色的机动性以及对地形的深刻理解,屡屡挫败英联邦军队。我们将分析他的“闪电式”作战风格,以及他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判断力。同时,本册也会揭示他在物资匮乏、指挥链失灵等不利条件下的挣扎,以及他最终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悲剧性结局,探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军事天才与个人悲剧的交织。 东线战场:无情的绞肉机 随着战争的升级,东线战场成为了决定第三帝国命运的关键。本书将重点呈现元帅们在广阔而残酷的东线战场上的表现。 布劳希奇:政治阴影下的统帅 瓦尔德·冯·布劳希奇,作为陆军总司令,在战争初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他的指挥生涯却与希特勒的干预密不可分。本册将探讨他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决策,以及他对战线拉长的判断失误。我们将分析他与希特勒在战略方向上的分歧,以及他最终为何被架空,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克莱斯特:战线上的冒险家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以其大胆的战略设想和在前线指挥作战而闻名。他曾在东线战场上指挥装甲集团军,并在高加索地区尝试深入推进。本书将分析他在初期胜利后的骄傲与鲁莽,以及他在后期面临的严峻考验。我们将审视他在面临俄军顽强抵抗时的战术调整,以及他为何最终被撤职并遭受审判。 曼陀菲尔:党卫军的荣耀与罪恶 哈索·冯·曼陀菲尔,作为党卫军的一员,他的名字与东线战场上的一些惨烈战役紧密相连。本册将审视他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以及党卫军在战争中的角色。我们会探讨他所经历的残酷战斗,以及他身上所背负的争议。 第二册:战略僵局与帝国覆灭 第二册将聚焦于第三帝国军事力量的衰落,以及元帅们在战略僵局中如何应对,最终走向帝国覆灭的悲剧。本册将深入分析导致德国失败的深层原因,并从元帅们的视角,揭示战争后期德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战略僵局与内外交困 当闪电战的锋芒逐渐钝化,盟军的强大反攻开始显现,第三帝国的军事机器开始显露出疲态。 凯特尔:希特勒的军事执行者 威廉·凯特尔,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他更多地扮演着希特勒意志的执行者。本册将深入剖析他如何将希特勒的命令传达至前线,以及他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审视他作为一名职业军官,在面对非军事化的元首的鲁莽决策时,是选择服从还是提出异议。他的命运也折射出德国军队高层在政治压力下的困境。 约德尔:信息时代的军事参谋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作为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主任,他是凯特尔的重要助手。本书将分析他在情报分析、战役计划制定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在战争后期,当德军资源枯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竭力维持战线的稳定。我们将探讨他与凯特尔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他们二人共同面对的巨大压力。 曼施坦因的后期困境 尽管在第一册中已提及,本册将更深入地探讨曼施坦因在战争后期,尤其是在东线战场上的挣扎。我们将分析他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无力回天,以及他在黑海沿岸一系列战略性撤退中的艰难决策。本册将详细描述他如何试图在希特勒的强硬指令与现实的军事压力之间找到出路,以及最终他为何与希特勒的战略思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其被解除职务。 最后的抵抗与战败的阴影 随着盟军的登陆和苏联红军的步步紧逼,德国的军事力量已无力回天。 莫德尔:最后的坚守者 瓦尔特·莫德尔,以其顽强的防御战术和“救火队员”的形象而闻名。本册将重点描绘他在西线和东线战场上,面对优势兵力的盟军和苏军时,如何进行一次又一次绝望的抵抗。我们将分析他的战术智慧,以及他在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部队进行有效的防御。同时,本册也会反思,他的英勇抵抗是否只是延缓了战败的到来,并加剧了战争的破坏。 库尔特·司徒登特:空降兵的黄昏 库尔特·司徒登特,作为德国空降兵的代表人物,他的部队在战争后期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本书将回顾他在阿拉斯、诺曼底等地的作战经历,以及空降兵在整体战略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空降兵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局限性,以及司徒登特在面临兵力不足、空中优势丧失等困境时所做的努力。 戈林:空中霸权的失落 赫尔曼·戈林,作为德国空军元帅,他的名字与德国空军的崛起与衰落紧密相连。本册将深入分析他在空军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他如何未能兑现其“将敌机在英国本土上空摧毁”的承诺。我们将审视他在战争后期,空军力量的衰竭,以及他未能有效阻止盟军的战略轰炸。他的个人奢侈与国家的败亡形成鲜明对比。 元帅的命运:胜利者的审判与失败者的悲歌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元帅们在战争结束后的命运。 审判与反思 许多元帅们在纽伦堡审判等国际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本册将详细呈现他们的庭审记录,以及他们对战争罪行的辩护与认罪。我们将从这些审判中,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以及那些身居高位者所应承担的责任。 历史的评价 我们将对这些元帅们的军事生涯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区分他们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以及在战争罪行中的角色。有的被誉为军事天才,有的则被视为狂热的纳粹追随者。本书力求客观呈现,不回避争议,展现这些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复杂面貌。 结论:权杖下的战争,一场集体性的悲剧 《权杖下的战争:第三帝国元帅列传》套装,通过梳理这些身居最高军事指挥官行列的男人们的战争轨迹,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卷。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部关于权力、野心、责任与罪恶的深刻剖析。这些元帅们,在权杖(象征着希特勒的绝对权力)之下,发动了一场场改变世界的战争,他们的荣光与陨落,都构成了第三帝国那场宏大而悲剧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旨在让读者深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及那些塑造了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