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艾伦V.奥本海姆(Alan V. Oppenheim) 等 著,李玉柏 译
图书标签:
  • 信号处理
  • 离散时间
  • 数字信号处理
  • 算法
  • 数学
  • 通信
  • 控制
  • 工程
  • 精编版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95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699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信号处理领域的教材,是作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经验总结。本书阐述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定理和性能,包括多速率滤波、离散余弦变换、噪声整形的采样策略,并更新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实例,指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配套网站
致谢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7
2.0 引言7
2.1 离散时间信号7
2.2 离散时间系统11
2.2.1 无记忆系统12
2.2.2 线性系统13
2.2.3 时不变系统14
2.2.4 因果性15
2.2.5 稳定性15
2.3 线性时不变系统16
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20
2.5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24
2.6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表示27
2.6.1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征函数27
2.6.2 突然加上复指数输入30
2.7 用傅里叶变换表示序列32
2.8 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质36
2.9 傅里叶变换定理38
2.9.1 傅里叶变换的线性特点39
2.9.2 时移和频移定理39
2.9.3 时间翻折定理39
2.9.4 频域微分定理40
2.9.5 帕斯瓦尔定理40
2.9.6 卷积定理40
2.9.7 调制或加窗定理41
2.10 离散时间随机信号43
2.11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47
2.11.1 因果序列傅里叶变换实部和虚部的充分性47
2.11.2 复序列的希尔伯特变换关系49
2.11.3 带通信号的表示51
2.12 小结53
习题54
第3章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69
3.0 引言69
3.1 周期采样69
3.2 采样的频域表示70
3.3 由样本重构带限信号74
3.4 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处理76
3.4.1 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LTI处理77
3.4.2 冲激响应不变80
3.5 离散时间信号的连续时间处理82
3.6 利用离散时间处理改变采样率84
3.6.1 采样率按整数因子减小85
3.6.2 采样率按整数因子增加88
3.6.3 简单而实用的内插滤波器90
3.6.4 采样率按非整数因子变化92
3.7 模拟信号的数字处理94
3.7.1 消除混叠的预滤波94
3.7.2 模拟到数字转换96
3.7.3 量化误差分析100
3.7.4 D/A转换104
3.8 小结106
习题107
第4章 z变换119
4.0 引言119
4.1 z变换119
4.2 z变换收敛域的性质126
4.3 反z变换129
4.3.1 观察法129
4.3.2 部分分式展开法130
4.3.3 幂级数展开法133
4.4 z变换性质134
4.4.1 线性135
4.4.2 时移135
4.4.3 用指数序列相乘136
4.4.4 X(z)的微分137
4.4.5 复数序列的共轭138
4.4.6 时间翻折138
4.4.7 序列卷积138
4.4.8 z变换性质总结139
4.5 z变换与LTI系统140
4.6 小结141
习题142
第5章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变换域分析148
5.0 引言148
5.1 LTI系统的频率响应148
5.1.1 频率响应的相位延迟和群延迟148
5.1.2 群延迟和衰减影响的说明150
5.2 用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描述系统153
5.2.1 稳定性和因果性154
5.2.2 逆系统155
5.2.3 有理分式系统函数的冲激响应157
5.3 有理分式系统函数的频率响应158
5.3.1 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159
5.3.2 多个零极点情况举例162
5.4 幅度与相位的关系164
5.5 全通系统166
5.6 最小相位系统169
5.6.1 最小相位系统和全通系统的分解170
5.6.2 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补偿171
5.6.3 最小相位系统的性质174
5.7 具有广义线性相位特性的线性系统176
5.7.1 线性相位系统176
5.7.2 广义的线性相位178
5.7.3 因果的广义线性相位系统180
5.7.4 FIR线性系统与最小相位系统的关系184
5.8 信号的全极点模型186
5.8.1 最小平方近似187
5.8.2 最小平方反模型187
5.8.3 全极点模型的线性预测结构189
5.9 全极点谱分析189
5.10 小结192
习题193
第6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结构211
6.0 引言211
6.1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方框图表示212
6.2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的信号流图表示215
6.3 IIR系统的基本结构218
6.3.1 直接型218
6.3.2 级联型结构219
6.3.3 并联型结构221
6.3.4 IIR系统中的反馈222
6.4 转置形式223
6.5 FIR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225
6.5.1 直接型225
6.5.2 级联型226
6.5.3 线性相位FIR系统的结构226
6.6 有限精度数值效应概述227
6.6.1 数的表示228
6.6.2 实现系统中的量化230
6.7 系数量化效应231
6.7.1 IIR系统中的系数量化效应232
6.7.2 一个椭圆滤波器系数量化的例子233
6.7.3 量化的二阶节的极点235
6.7.4 FIR系统中的系数量化效应236
6.7.5 一个最佳FIR滤波器的量化举例237
6.7.6 线性相位的保持240
6.8 数字滤波器中的舍入噪声效应241
6.8.1 直接型IIR结构的分析241
6.8.2 IIR系统定点实现中的幅度加权246
6.8.3 一个级联IIR结构的分析举例248
6.8.4 直接型FIR系统的分析252
6.8.5 离散时间系统的浮点实现253
6.9 IIR数字滤波器在定点实现中的零输入极限环254
6.9.1 由舍入和截尾引起的极限环254
6.9.2 由溢出而引起的极限环255
6.9.3 消除极限环25

前言/序言

本书是于1975年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一书的延续。那本非常成功的教科书出现时,该技术领域还不成熟,刚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这个技术主题只在研究生阶段和为数很少的学校里讲授。1975年版的那本书正是专门为这类课程写的。目前,它仍旧在重印并依然在美国本土和国际上的许多学校中成功地使用着。
到了20世纪80年代,信号处理研究、应用和实现技术的发展速度都清晰地表明,数字信号处理(DSP)将实现并超越它在70年代就已显露出的巨大潜力。DSP所萌发出的重要性清楚地表明对原书进行修订和更新已势在必行。在筹划修订本时,由于在该技术领域以及相关课程的讲授水平和风格上都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显然最合适的方案是在原书的基础之上重写一本新书,而同时原书仍然可以继续出售。我们将1989年出版的新书定名为《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以强调该书所讨论的大部分理论和设计方法都是面向一般离散时间系统应用的,既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
在编写《离散时间信号处理》时,我们意识到DSP的基本原理已经普遍在大学本科阶段讲授了,有时甚至作为有关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第一门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更为普遍的是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稍微深入一些的课程上讲授,或者作为研究生的起始专题课来讲授。因此,在讲授线性系统、采样、多采样率信号处理、应用以及谱分析方面的内容时进行一定幅度的扩展是合适的。另外,此书还用更多的例题来强调和说明一些重要概念。我们始终把精心构造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放在重要的地位,所以这一版包含了400多道习题。
尽管该技术领域在理论和应用上还在继续发展,但其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内容大多是一样的,只是在突出的重点上、理解上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锤炼。因此1999年出版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第2版。这个版本做了重要的修订,目的是让“离散时间信号处理”这一学科对于大学生和实践工程师来说都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没有在基本内容范围上做过多考虑。
第3版是对第2版的重要修订。根据大学本科生和一年级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讲授方法的改变以及典型课程范围的变化,编写了第3版。它继承了重视学生和实践工程师对于专题的可接受性,以及关注基本工作原理和广泛适用性的传统。新版本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结合并扩充了一些更为前沿的主题以及在该领域有效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新版本对第2版的每章都进行了重要的审阅和修改,并增加了全新的一章,还有一章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做了重大更新。伴随第3版的出版,Rose-Hulman技术学院的Mark Yoder教授和Wayne Padgett教授也开发完成了一个交互性较好的配套网站。后面的“配套网站”部分对此有更加全面的说明。
自第2版以来,我们已经持续教授这门课程超过了10年,自然也为作业布置和测验出了一些新的题目。我们总是非常重视精心构造的例题和习题,所以英文原书第3版包含了从这些题目中精选出的最好的130道题目,整本书的习题总数超过了700道。包含在第2版中但未纳入第3版中的习题可以在配套网站上找到。
和本书之前版本一样,假定读者已具备高等微积分的知识背景,并对复数和复变函数基础有较好的掌握,对包括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在内的连续时间信号的线性系统理论有所了解,这些内容在大多数电气和机械工程系大学本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同时,现在大多数大学本科课程中也普遍包含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连续时间信号的离散时间处理的基础知识。
在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中讲授“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经验表明,一开始对这些主题进行仔细的回顾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从对基础内容的理解、对贯穿课程和课本始终的统一符号框架的熟悉,逐渐过渡到可以学习更深入的主题。在大学本科低年级课程中关于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初步介绍,最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习求解许多数学变换问题,但在重新整理这些问题时,我们想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基本概念做更深入的推理。因此,在这一版的前5章中保留了对这些基本知识的覆盖,并通过新的例题和扩展讨论对其进行了增强。在这些章的后面几节中,会涉及一些量化噪声之类的内容,这就要求读者有随机信号方面的基础知识。第2章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
VII大约过去十年间,在DSP教学中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那就是广泛地使用类似MATLAB、LabVIEW和Mathematica等复杂的软件包,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亲手操作经验。这些软件包使用起来方便简单,提供了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中的基本概念、数学公式与涉及实信号和实时系统的应用联系起来的机会。这些软件包有完备的说明文档、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友好的用户界面,这些都使得学生可以在专心进行软件基础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方便地使用它们。现在,在许多信号处理课程中都普遍包含利用一个或多个软件包实现的工程课题和练习题。当然,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对这些课题和题目进行仔细的设计,应该强调基于概念、参数等内容的实验,而不是简单地照着书本操练。令人特别振奋的是,只要安装上这样一款强大的软件包,每个学生的笔记本电脑都能变成一个可以对
《信号的奥秘:探索离散世界的精密之舞》 在现代科技的宏大舞台上,信号无处不在,它们是我们感知世界、驱动机器、传递信息的基石。从通讯网络的脉搏跳动,到音频视频的细腻呈现,再到图像识别的智能洞察,每一个精彩的背后,都离不开对信号深入而精准的理解与处理。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精彩的探索之旅,揭示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核心原理与前沿应用,领略信号世界的精密之舞。 第一章:信号的语言——离散世界初探 本章将为您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深入理解什么是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与连续时间信号的本质区别。通过丰富的实例,您将学会如何将现实世界中的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化为数字世界可以理解的离散形式。我们将详细阐述采样定理,解释为什么选择合适的采样率至关重要,以及欠采样和过采样的后果。此外,本章还将介绍离散时间信号的各种重要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能量和功率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数字世界的“手术刀”——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 滤波器是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如同信号世界的“手术刀”,能够精确地提取、增强或抑制特定频率成分。本章将系统介绍两种主要的滤波器类型:无限冲激响应(IIR)滤波器和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您将学习到它们的数学模型、设计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经典滤波器设计方法,例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和椭圆滤波器,并分析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优的滤波器结构。同时,本章还将介绍滤波器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让您能够深刻理解滤波器对信号的影响。 第三章:频率的画像——傅里叶变换的强大力量 频率是信号最本质的特征之一,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对于分析和处理至关重要。本章将聚焦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高效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您将学习到DFT如何将时域的信号转化为频域的表示,如同为信号绘制一张精确的频率“画像”。我们将详细讲解FFT的算法原理,让您理解它如何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掌握如何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识别噪声、分离信号,以及理解信号的带宽等关键信息。 第四章:信号的“指纹”——卷积与相关 卷积和相关是信号处理领域中最基本也是最强大的操作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卷积的数学意义和物理含义,理解它在系统响应、滤波等方面的作用。您将学习到如何高效地计算离散卷积,并探索它在信号滤波、系统辨识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本章还将介绍相关运算,它在信号检测、模式识别、时间延迟估计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比卷积和相关,您将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掌握在不同场景下运用它们的方法。 第五章:现代信号处理的基石——Z变换 Z变换是分析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LTI)系统和信号的强大数学工具,它将复杂的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本章将详细介绍Z变换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方法。您将学习到如何通过Z变换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并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滤波器。本章还将讲解逆Z变换,让您能够将Z域的分析结果重新映射回时域,完成信号和系统的完整分析。 第六章:信号的“压缩”与“重建”——采样理论的深入探索 在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的过程中,采样是关键的一步。本章将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对采样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们将详细讲解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并阐述其严格证明。您将深入理解欠采样信号可能出现的混叠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过采样或数字滤波器来避免或减轻混叠。此外,本章还将介绍更先进的采样技术,如带通采样和周期采样,拓宽您的视野。 第七章:信号的“去噪”与“增强”——自适应信号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往往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本章将介绍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这类技术能够根据信号本身的统计特性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从而有效地抑制噪声并增强有用信号。您将学习到几种经典的自适应滤波器算法,如最小均方(LMS)算法和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我们将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收敛性能以及在语音去噪、回声消除、信道均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八章:从理论到实践——典型应用案例剖析 本章将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典型应用案例,将前面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您将看到离散时间信号处理技术如何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如何在音频处理领域实现高保真的声音还原,如何在图像处理领域实现清晰的图像增强和特征提取,以及如何在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中揭示生命的奥秘。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您将深刻体会到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易于理解的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学习体验。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益。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您能掌握驾驭信号世界的强大能力,开启属于您的信号处理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引路人。它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的外观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封面上简洁的线条和文字,并没有试图用炫目的色彩或复杂的插图来“讨好”读者,而是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严谨。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反而让我对书的内容更加期待。我喜欢这种不浮夸的风格,它暗示着作者是将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了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上。我设想,打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将是扎实的理论,清晰的推导,以及那些能够点亮我思维的例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与时俱进的章节,比如关于机器学习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或者新的滤波算法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价值。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体现在包装有多么华丽,而在于它能否真正地帮助我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在学术研究上获得新的突破。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这本书时,就被它沉稳而专业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它没有花哨的装饰,却传递出一种内涵和深度。我尤其喜欢它“精编版”的定位,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精编版”会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可能包含更多前沿的研究成果或者更具深度的理论分析。我希望书中在讲解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基础概念时,能够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数学推导,又有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在数字滤波器设计、谱分析等应用性章节的阐述。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让我了解如何在具体的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在信号处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接触过的教材和参考书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够让我反复翻阅、并且总能获得新启发的,屈指可数。《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无疑是其中之一。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第三版的全部内容,但从前两版的经验来看,作者在内容的组织和讲解方式上一直都非常独到。他们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复杂的原理层层剖析。我特别欣赏他们处理定理证明的方式,不是生硬地罗列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每一步推导的意义,让你不仅仅是“知道”这个公式,更是“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对理解力的培养,远比死记硬背公式要来得重要得多。我预计,第三版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还会加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更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我甚至可以预见,在解决一些棘手的工程问题时,这本书的某一页,某一章节,将会成为我灵感的源泉,为我指明方向,提供破局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思维方式的启迪。

评分

我曾经听闻过一些关于经典信号处理教材的讨论,而《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一直是被提及的常客。《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的出现,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的期待。我注意到“精编版”这几个字,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经过了提炼和优化,更加精炼,也可能包含了更前沿的内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理解进行深化,例如,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更详细的算法分析和复杂度讨论,甚至一些不同FFT算法的比较。此外,在数字滤波器设计方面,我希望它能覆盖多种设计方法,并且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优缺点进行清晰的阐述,以便我在实际项目中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建立起一种“信号处理思维”,即不仅仅是记住公式,而是能够理解背后的原理,并将其灵活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我预感,这本书将是我在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不断进步。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相关专业的学生,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在我看来,就具备了成为我学习道路上可靠伙伴的潜力。从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显得非常专业和严谨,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为了迎合读者而过度简化,而是力求将复杂的概念清晰而准确地呈现出来。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于傅里叶变换、Z变换等核心概念的讲解,希望能够有足够多的例题和图示来帮助我理解。同时,我也关注书中对滤波器设计、采样理论等关键章节的阐述,这直接关系到我未来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讲到高级应用,并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而不是感到茫然。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的“百科全书”,在每一次遇到困惑时,都能从中找到清晰的解答和新的思路。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学习,我的信号处理基础将更加扎实,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在信号处理的浩瀚海洋中,《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系列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座灯塔。而《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的出现,更是让我激动不已。从书的整体外观来看,它传递出一种低调的奢华,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内容上的精益求精,从“精编版”这个词语就可以看出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在第三版中,能够看到对一些经典理论更深入的阐释,比如在采样定理的推导和证明上,希望能够有更详细的步骤和多种角度的解释。同时,我也对书中是否加入了近年来在信号处理领域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例如在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的交叉领域,或者更先进的谱估计方法等,充满了好奇。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信号处理的复杂迷宫,去探索那些令人神往的未知领域,并为我的研究和工作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评分

在众多的技术书籍中,有些是“快餐式”的,读完后似乎明白了,但过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有些则是“慢炖式”的,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后者。它的封面设计并不张扬,但却透露出一种扎实和厚重。我喜欢这种低调的风格,它暗示着作者更关注的是内容的深度和质量,而不是表面的光鲜。我特别期待书中在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上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既有严谨的数学推导,又有直观的物理意义解释,能够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信号处理的原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设计方法的比较,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样我才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做出最优的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思维的训练场,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富有力量,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试图用各种图表来吸引眼球的书,而是以一种沉稳、专业的姿态呈现给读者。书脊上的烫金文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传递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再生纸,而是带有一点点自然的触感,闻起来有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能够闻到知识的味道。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容,但仅仅是这种外在的呈现,就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在品质充满了期待。我想,一本好的图书,首先要在视觉和触觉上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张扬,却能稳稳地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对待的书籍。这种“静水流深”的设计理念,恰恰是我这种追求深度学习的读者所欣赏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无数个夜晚,这本书将是我案头最可靠的伙伴,陪伴我遨游在信号处理的浩瀚星空中,探索那些令人着迷的奥秘。它的重量也很适中,既不会显得过于笨重,也不会轻飘飘的,拿在手里刚刚好,有一种实在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让我对书的内容更加放心。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人来说,一本好的参考书就像是指南针,指引我穿越迷雾,找到方向。《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给我带来的,正是这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宝藏,里面蕴藏着无数的知识和智慧。我注意到它“精编版”的字样,这让我对内容的密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包含更多深入的专题,比如在谱分析、滤波器设计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更具挑战性的练习题,来帮助我巩固和深化理解。我尤其看重作者在处理数学推导上的严谨性,以及对概念解释的清晰度。在信号处理这样一门高度理论化的学科中,任何含糊不清的表述都可能导致误解,甚至走入死胡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导师,细致地为我解答每一个疑问,带领我一步步走向知识的彼岸。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在未来的某个深夜,我将如何与这本书为伴,在寂静的书房里,与作者的思想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从中汲取营养,为我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相关工作的工程师,我深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于技术人员的重要性。《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原书第3版 精编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专业性和严谨性。从它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本聚焦于离散时间信号处理核心内容的著作。我非常看重书中在数学推导上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及对各种概念的清晰定义和解释。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丰富的例子,展示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例如,在滤波器设计章节,我希望能够看到不同类型滤波器(如巴特沃斯、切比雪夫、椭圆等)的详细设计步骤和性能比较,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取舍。同时,我也对书中是否包含一些关于谱估计、自适应滤波等更高级的主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一本好的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在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有力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