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带你来一次对宏观经济学世界诱人而生动的探索旅程。
全球金融动荡,经济学不再受人冷落。从政治家到对冲基金经理,再到中产阶级个人退休账户持有人,每个人都有必要关注全球经济的运作方式及其原因。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畅销书作者蒂姆·哈福德在这本揭秘宏观经济学的新书中,抛开了故事、炒作和专业术语,揭示了世界经济运行的真相。他运用讲故事的智慧和经济分析的思路,清晰地揭示了新闻头条背后的真相,告诉我们为什么都应该关心宏观经济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它。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
深受全球读者追捧的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
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新的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
著有《卧底经济学》,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
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工作,担任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国际知名金融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目前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住在伦敦。
《卧底经济学》是罕见的典范作品,也是让读者着迷的经济学著作。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和雄辩的分析,使经济学的力量跃然纸上。本书应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大学生的必读书籍。
——史蒂芬·列维持,《魔鬼经济学》作者
通过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蒂姆·哈福德精彩地说明:在合适的人手中,强有力的经济学原理能够揭示我们所在世界的每个方面。
——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副总编
经济学家无聊、固执、错误?蒂姆·哈福德常常是正确的,他很固执,但绝对不无聊。他展现了如何用经济学来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
——约翰·凯,《市场的真相》的作者
蒂姆·哈福德让“沉闷的科学”看起来那么有趣。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作者
蒂姆·哈福德为门外汉写作宏观经济学著作勇气可嘉;幸运的是,他也是个有趣的人。朴素的风格和闲聊的语气让人捧腹。他还善于发现和解释困扰普通读者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
哈福德为无聊的话题带来了生机、乐趣,这些话题常常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
——《出版人周刊》
自序
今天早晨,我把两岁的女儿安稳地放到婴儿车里,推着她去当地社区中心的幼儿艺术俱乐部。我们哈克尼社区周边的环境很差。城市规划的官员看到汽修工的院子后可能会皱眉—在一排房屋的一头,堆满了废铜烂铁;社会学家可能会把你的目光吸引到彩票站、按摩院,或我们当地的酒吧外排水沟里残余的呕吐物;小说家可能对在 7 月明亮的太阳下晒得发白、打蔫、要死了的花草大加描写。所有这些人都可怜巴巴地聚在一家臭名昭著的夜总会墙外,谈论一个刚被枪杀的年轻人。
而我是一个经济学家。你或许会认为我的大脑正在思考着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股市或通货膨胀的数据—那你可就错了。我也看到了赌徒、妓女、酒鬼和流氓。我只不过是从另一
个角度看待他们。经济学家从来只看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内在逻辑,以及这个逻辑是如何在无数个看不见的理性决定之上建立起来的。有时候,这些理性决定使生活变好;也有时候,这些理性决定使生活变得更糟。但如果我们希望认识世界—或希望知道如何去改变世界—那么认识构成世界的理性选择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我跟女儿必须得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件事比看起来困难得多,因为在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既不给行人穿越马路足够的时间,也没有任何信号提示。我小跑着穿过了主路,转过女儿的婴儿车,从前面拉着车,路过一辆停着的双层公交巴士,左右瞅瞅,等待机会跑到对面去。
我过马路的危险经历是“政治失灵”的结果。富裕的斯托克·纽因顿社区虽然离我们社区只有 1 英里(1 英里≈ 1.6093
公里),其主路上却有 3 条新油漆的人行过街道,何况在那儿过马路从来不困难。这两个社区都归同一个地方政府管辖,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倘若我不是为探寻表象之下的理性刺激,我可能会简单地归之为富有的白人聚居区更容易监督政府,或者居民和政府官员是朋友。再或者,我如果站在另一种政治偏见的立场上,可能会埋怨穷人既无能又愚蠢。
但上面这两种解释就像今天很多的传统观念一样浅薄。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意味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答案。典型的斯托克·纽因顿教堂街上的居民拥有自己的房子,打算常年在此居
住,因而改善街区条件对他们十分有利。斯托克·纽因顿的政治影响力更强,仅仅因为那里的居民有更强的动力保持政治活跃。而在我住的地方,相比之下,居民都是些来了又走、不打算长住的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为争取一个方便过马路的人行过街道而花费时间是一种浪费。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设施,既不能给根本不在这儿住的房东们带来利益,对暂住这里的租户好处也不大。
这只是对答案的一个提示,是在我推着女儿路过当地街角的商店和美甲沙龙时随便想到的。而对于一个改革者来说,即便这样一个小小的提示,也比简单地抱怨生活的不公有意义得多。我相信,你们一定愿意多看一些真凭实据,而少做一些这样的推测。
新兴的一派经济学家们目前正在搜集这种证据,将混乱复杂的现象一层一层剥开,以便透视、揭露惊人的真相。我与我的邻居们对过马路的危险、夜总会的枪杀案,还有吵闹的酒吧到底有多在意?想找到答案,不要问置身其中的居民,他们会
(理性地)夸张。还是去问一位房地产经销商吧。经济学家们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得到了令人震惊的结论。举个例子, 通过将性侵犯的公共资料、数据与房价的街区分布图相比对, 经济学家们发现当一个恋童癖者搬进来的时候,他住宅附近的房价就会下跌—但只跌 4% 左右。
房价是经济学家们为了揭露真相能够使用的工具,就像电
影里间谍使用喷雾器找出隐藏的秘密激光网。对于电影里的主人公,他的工具是喷雾器,而真正重要的是激光。同样地,经济学家们利用的是价格信息,而真正关注的是我们所做的选择和所持的价值观。那些价值观常常是隐藏于表象之下的:虽然那个恋童癖者搬进来让你很气愤,你却愿意为利息稍低的贷款而有所妥协—你真的会向政府承认这个吗?
有一些人,像学生或没孩子的夫妇,确实是会在这种情况下妥协的。这样一个事实是我在这本书里探讨的理性选择思想的基础。人们,尤其是上流社会的人,并不经常讨论这种妥协,或称为交易。这些交易有时甚至是在下意识中达成的。然而只要这种交易存在,理性选择的准则就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这本书的论据在于:首先,理性行为远比你知道的广泛得多,能在你认为*不可能的地方生根发芽,包括性欲旺盛的青少年的头脑中;其次,经济学家们对理性的信仰(我认为“信仰”是个非常准确的词)创造出真正的洞察力。其实我认为, 如果你不了解理性选择,也就是构成我们行为的潜在理由,你也无法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吸毒者和少年犯是理性的。郊外的闲适生活与市中心平民区的破烂衰败当然也是理性的。那么办公室里开不完的大会小会,还有工作中讨厌的种种不公平,都是理性的吗?是的。经济学家认为,“理性选择论”对人类生活会产生出一种类似X
光的效果。就像X 光一样,理性选择论也不能展现一切或全部,它照出的图片也不一定非常好看,但它可以告诉你一些你以前没看见过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当我和女儿到了目的地—幼儿艺术俱乐部,她爬出婴儿车,跑去把涂海报用的明亮的蓝颜料涂到手上。我则坐在角落里,思考着为什么 31 位来陪孩子的家长中只有两位是爸爸。
这其中的理性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第 3 章讲述其原因。我女儿跑过来要吃的,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们于是就一起分享了一块加里波的饼干。之后,我反复把着她的手,扶她爬上滑梯,再滑下来。我又帮她在蹦蹦床上跳了一会儿。然后,我们在纸板上粘荧光宇宙飞船和宇航员的图片,粘好后,再涂上一闪一闪的蓝色颜料。过了一会儿,她扬起小脸儿,看着我,噘着小嘴儿,要一个因纽特式的吻。那半小时真是太完美了。
爱绝不是不理性的。事实上,要是没有了激情与原则,理性选择的动机又从哪里来呢?因此,经济学解释的世界并不缺少爱、恨或任何其他情感,而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能做出理性选择的世界,而这些理性选择也将对生活中的许多奥秘给出令人吃惊的解释。这就是我要给你们展现的世界。
一开始我以为《卧底经济学》会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和晦涩概念的书,但读完之后,我发现我完全错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它没有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没有冗长的理论推导,而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将经济学的智慧融入其中。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讲到“稀缺性”如何影响供需关系,它用集市上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来举例,解释了为什么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它的价格就会上涨,而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通过书中细致的描绘,让我对“供需”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开始关注生活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波动,并尝试去分析背后的原因。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经济现象。《卧底经济学》系列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原本高深的经济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其中,关于“激励机制”的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书中分析了为什么有些人会拼命追求某些目标,而有些人则显得无所谓,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激励。比如,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会设置奖金和晋升机制,而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则会给好成绩的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学金。作者通过这些例子,让我意识到,很多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对某种激励的反应。这不仅有助于我理解他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看看是什么在驱动着我前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小白,而是能够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世界,那种感觉真的非常棒,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是被这套书的书名吸引的,《卧底经济学》,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故事性。拿到手后,翻开第一页,我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那些教科书一样,上来就抛出各种公式和模型,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我最难忘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那部分,书中举的例子简直太贴切了!比如,你选择看一场电影,就意味着你放弃了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陪伴家人,而这些放弃的选项,它们的价值加起来,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听起来很简单,但书中通过各种情景的演绎,让我深刻理解了做出任何选择,背后都隐藏着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不再仅仅看眼前的得失,而是更长远地去考虑选择的潜在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读物,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智慧的书,它教会我如何更理性地做出决策,如何更清晰地认识世界。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把我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一扫而空!一直以为经济学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和理论堆砌,没想到《卧底经济学》系列居然能把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却又被我们忽略的现象,用经济学的视角剖析得如此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它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来解释抽象概念,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明明不值那个价,人们却还是趋之若鹜?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讲解,结合了我们日常购物、找工作甚至是谈恋爱时的种种“坑”,让我瞬间茅塞顿开,感觉自己像是被点醒了一样。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原来那些看似随机的事件背后,竟然有着如此清晰的经济学逻辑。而且,作者的文笔也很有趣,一点也不说教,更像是朋友在娓娓道来,带着你一起探索世界。看完后,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更懂得去分析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套书对于想了解经济学,又害怕复杂理论的读者来说,绝对是最佳入门读物,强烈推荐!
评分拿到《卧底经济学》系列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名字比较吸引人,想随便看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套书的每一本都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没有用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把经济学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沉没成本”的讲解,它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一旦我们付出了时间、金钱或精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也很难轻易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沉没”了成本。这个概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定,比如,明明不喜欢一份工作,却因为已经投入了太多时间而不敢辞职。读完之后,我明白了,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未来的收益上,而不是过去已经无法挽回的投入。这套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教会我如何更理智、更有效地做出选择,让我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
评分好书推荐 包装不错,特别是纸质好,看着舒服
评分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棒棒哒
评分好书,从不一样的角度观察了新的世界
评分正版,纸张不错,价格也OK。京东送货很快。
评分找了很久,终于买到了,很喜欢这套书,够我读很长一段时间了
评分看看好玩的,书纸质印刷很棒,裸脊装订可平摊。
评分挺不错的,不是第一次买了,以后还会来买的,快递服务也挺好
评分书很不错,包装也很好,周末准备看起来!
评分顺便吐槽,有些想买的书不参加活动,此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