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了各主要行业协会的指数体系建设、报告解读等内容,以及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人民日报社等统计信息领域的机构对相关指数体系建设的解读分析,还有各地区对指数建设工作的一些经验分享。中国工业综合指数(简称ICI)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于2013年自主开发、用于监测工业经济月度运行情况的综合性指数,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一书就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行业经济指数建设与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客观的决策依据,帮助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真正实现大数据收集下的精确分析解读功能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1988年,在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基础上机构改革时成立,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吕东同志担任会长。2011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同志担任会长至今。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是全国工业行业协会的联合组织,积极推进中国工业化建设,推进工业的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通过调查研究,向政府反映行业、地区、企业的情况和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大力推进产业协同;开展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工商协会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产业合作;整合各类资源,利用多种形式和平台,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工业综合指数(ICI)体系建设研究1
中国PMI指数体系介绍7
从PMI看2016年经济形势及2017年经济展望18
经济景气指数与经济形势判断25
“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指数体系建设研究41
“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指数体系建设研究67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景气指数编制方案92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景气指数解读111
中国机械工业指数体系建设介绍117
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指数介绍121
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体系的构建131
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解读140
关于构建中国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指数体系的研究149
宝安区电子信息出口行业监测预警指数建设研究156
重庆市企业发展环境指数体系建设研究187
中国行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5
产业整合视角下并购市场相关指数的思考216
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体系建设研究226
中国水泥行业景气指数与预警系统研究234
“ICI烟台指数”助推烟台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40
媒体融合生态下的大数据及指数新闻探索244
三、中国工业综合指数体系建设展望
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中国工业综合指数本身已经较完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进行中国工业综合指数的三大外延体系拓展建设。
(一)区域工业经济指数的建设
目前的中国工业综合指数是着重反映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但是很多地方,尤其以地级市为单位,也迫切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区域工业经济指数的建设体系。鉴于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各地区合作,建立区域工业综合指数,帮助地区建立完善的工业监测、运行和分析体系。对地方政府正确制定相关的产业调控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2015年11月,中国工经联和苏州市政府合作,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苏州综合指数;2016年先后和蚌埠、烟台合作,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蚌埠、烟台综合指数。区域工业经济指数的建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顺利掌控工业经济运行的智库。
地区工业指数开创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的新路子,受到各省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正在陆续发布其他地市工业指数。在不久的将来,各地区工业综合指数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二)行业综合指数体系的建设
在整体工业综合指数的布局上,区域具有一定的微观和综合性。而行业指数体系则具有一定的专业细分和中观性,鉴于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在与各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探讨,把各行业指数体系建立起来,并形成一个行业指数联盟,形成全面的覆盖各行业的工业经济领域指标体系网络建设。2016年8月在烟台召开的中国行业经济指数论坛,便是其中的一个积极尝试,该论坛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包括各行业协会和很多政府机关在内的高度关注。
(三)特色工业园区指数体系的建设
中国有很多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较地区和各大行业来说更加微观,但是很多工业园区在该领域和相关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是在全国同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因此特色产业园区工业综合指数的建设,是对前两者的有力补充,并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例如,安徽省蚌埠市是全国硅基材料的集中产业园区、安徽省亳州市是全国的药材工业园区。目前我们正在与这两个园区合作开发硅基园区工业综合指数和药材园区工业综合指数,对全国相关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我国的经济走势备受瞩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经济数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立行业指数,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科学可靠的经济活动评价指标,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刻不容缓。《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一书就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核心,跨界融合与共享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也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一是物联网与智能制造要求更精细更专业的社会分工。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其特征为生产多样化、个性化,更加专业化。强调通过制造业者与消费者的线上互动,通过对消费者数据收集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要求更精细的社会分工。行业指数的建立正是满足了在精细化、专业化社会分工背景下政商决策者对更专业、更精确的经济数据的需求。
二是行业指数的建立满足了企业创新体系的重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产品日益复杂化,单个企业往往无法独自完成创新活动。在创新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个主体转变的背景下,某些综合性的经济指数已经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某个具体领域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创新活跃度,这时就需要细分行业指数发挥作用,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客观的决策依据。
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立行业指数有利于客观反映各行业发展状况,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依据。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一些行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对这些重点行业进行扶持,让他们在国际上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我国部分产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行业指数的建立能够有效反映特定行业发展状况,帮助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产业政策。
中国工业综合指数(简称ICI)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于2013年自主开发、用于监测工业经济月度运行情况的综合性指数,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各会员单位及有关省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支持下,样本企业全面覆盖了中国工业经济各领域,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近年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一方面大胆创新,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了ICI手机APP(应用程序),有利于填报企业方便、及时、直接填报;另一方面又与各有关省市合作,开发区域工业经济综合指数,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经过近几年的试运行,ICI正日趋准确、科学,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接下来ICI建设将在样本方面进一步扩充,真正实现大数据收集下的精确分析解读功能。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于2016年8月在烟台主办了首届“2016中国行业经济指数论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等部委有关方面负责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30家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专家,地方经济指数编制发布单位以及中国指数研究院等互联网企业的指数编制与研究部门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就行业经济指数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2016中国行业经济指数论坛”开行业经济指数的论坛先河,意义重大。为了巩固论坛的成果,推进国内对行业经济指数的研究与应用,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拟将参加论坛嘉宾和有关专家的论坛发言和论文汇编成册,正式出版,得到与会专家的支持。
本书涵盖了各主要行业协会的指数体系建设、报告解读等内容,以及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人民日报社等统计信息领域的权威机构对相关指数体系建设的解读分析,还有各地区对指数建设工作的一些经验分享。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分地(市)相关部门、部分行业协会、部分省(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综上所述,本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以此为契机,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行业经济指数的研究将更上新台阶。
李毅中
2017年4月5日
近期有幸接触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书名是《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作为一个对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规律充满好奇的研究者,我对这类能够深入剖析行业经济运行的著作总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解析中国主要大宗商品行业(如能源、金属、农产品等)的经济指数。这些指数是如何被构建的?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供需关系、国际市场联动、以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对这些行业的影响?我渴望能够通过书中详实的分析,理解那些驱动大宗商品价格起伏的根本性因素,并学习如何利用指数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 “研究与应用”的组合,让我对本书的实践性有了更深的期待。在我看来,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基于行业指数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如何通过指数分析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或者如何识别出具有投资价值的大宗商品相关资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更有效地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决策。 总而言之,《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这个书名,似乎预示着一本能够连接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市场实践的宝藏。对于希望深入理解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运作机制,并寻求提升投资分析能力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我对任何能够提供深度行业分析的读物都充满期待。《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这个书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对整个经济体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行业经济指数”无疑是衡量其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 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不同细分市场,比如住宅、商业地产、产业地产等,它们各自的指数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些能够提前预警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关键指数?作者是否会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分析宏观政策、城市化进程、人口结构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指数的? 更重要的是,“应用”部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教我如何利用这些行业指数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例如,当某个区域的房地产行业指数出现持续下跌时,这是否意味着投资机会的出现,还是需要警惕风险?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指数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买卖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一套科学的房地产投资分析体系。 总之,《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的标题预示着一本能够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专业书籍。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中把握机会、规避风险的投资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金融分析领域的新人,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宏观经济脉络、并能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著作。在浏览书店时,《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的标题瞬间吸引了我。它承诺了对中国经济“行业”和“指数”的深入探讨,这恰恰是我当下最迫切想要学习的知识点。 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够解析那些隐藏在冰冷数字背后的行业发展逻辑。例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哪些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它们的增长动力是什么?哪些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的挑战,指数的波动又如何预示着这些变化?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图表,带我走进中国经济的微观世界,理解不同行业在整体经济大盘中的定位和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与应用”这几个字也让我对本书寄予厚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利用行业指数来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在制定投资策略时,如何根据指数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抓住机遇?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实操指南,或者分享一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指数的成功经验?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阅读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总而言之,我认为一本好的经济学著作,应该能够连接理论与实践,让读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导我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理论走向实操的宝贵教材。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非常有趣的经济学读物,书名是《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一直充满好奇。这本书的书名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接地气的感觉,似乎能够解答我在日常生活和新闻中接触到的各种经济信息背后的深层原因。 我个人比较关注的领域是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这本书能否深入剖析不同制造业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它们的指数变化能否反映出其发展的火热程度和潜在风险?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行业的“晴雨表”,并从中学习如何识别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制造业板块。 另外,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将“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的。我理解“研究”可能涉及到学术性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建模,而“应用”则更偏向于实操性的指导。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量化的分析模型,或者是一些基于指数的投资决策框架?如果是这样,那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能够让我对经济数据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尝试将其运用到个人的投资分析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题目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它似乎承诺了一次深入中国经济腹地的旅程,让我有机会从专业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经济现象,并从中学习到分析和应用经济指数的智慧。
评分最近刚翻阅了一本题为《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的书。作为一名在互联网科技领域工作的从业者,我一直对科技行业的快速迭代和发展感到既兴奋又困惑。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科技行业的脉搏。 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套量化的方法来衡量科技行业的发展状态。比如,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它们的“行业经济指数”是如何构建和计算的?这些指数的波动又分别代表了什么?我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如何通过这些指数来判断一个细分科技领域的“热度”和“前景”。 同时,“研究与应用”这个组合词让我对本书的应用价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科技行业,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我们在追逐风口,但却缺乏深入的分析。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基于行业指数的分析工具或模型,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评估一个科技项目的可行性,或者预测某个科技趋势的未来走向?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探讨,更能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行业经济指数研究与应用》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它能够提供一种理性的、数据驱动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科技行业的复杂动态。我期待从中获得宝贵的洞见,提升我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