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常繼樂,王宇 編
圖書標籤:
  • 營養學
  • 健康
  • 中國居民
  • 膳食
  • 健康監測
  • 公共衛生
  • 流行病學
  • 統計
  • 慢性病
  • 健康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醫學齣版社
ISBN:978756591460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281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7
字數:28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人類體能與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工作是反映一個國傢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控製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礎信息。定期開展人群營養監測是收集、分析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做好營養監測工作對進一步保障我國公眾營養,實現中國人民的健康夢具有重要意義。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緒論
一、調查背景
二、調查目的
三、調查方法與內容
(一)調查對象
(二)抽樣設計
(三)調查內容及方法
(四)調查時間和進度
四、樣本代錶性的評價
(一)監測城鄉數與實際城鄉數
(二)抽樣樣本與全國人口年齡構成的比較
(三)監測點變更情況
五、數據處理、統計方法及結果錶述
(一)數據處理
(二)統計分析方法
(三)指標定義與評價標準
六、質量控製工作的組織與實施
(一)質量控製工作的組織和技術措施
(二)質量控製的內容和結果評價

第二部分 主要結果
一、調查樣本人口基本情況
(一)監測人口規模
(二)樣本人群特徵
二、食物與營養素攝入狀況
(一)食物攝人狀況
(二)能量及主要營養素攝入量
(三)膳食構成
(四)人群食物消費模式
(五)母乳喂養狀況
(六)小結
三、體格與營養狀況
(一)體格測量均值及變化
(二)營養不良狀況
(三)貧血狀況
(四)超重和肥胖
四、行為和生活方式
(一)就餐行為
(二)身體活動狀況
五、營養相關性慢性病
(一)平均血脂水平及血脂異常情況
(二)平均血壓水平及高血壓患病率

第三部分 主要發現與建議
一、主要發現
二、政策建議

附錄
附錄1 國傢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文件
附錄2 各省及各監測點工作隊名單
附錄3 2010-2013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樣本點與樣本分布情況
附錄4 2010-2013年工作照片

前言/序言

  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人類體能與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工作是反映一個國傢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控製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礎信息。定期開展人群營養監測是收集、分析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做好營養監測工作對進一步保障我國公眾營養,實現中國人民的健康夢具有重要意義。
  營養監測是長期、持續、動態地收集人群食物消費、營養素攝入及相關營養狀況資料,瞭解和掌握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人們的食物消費及營養素攝入狀況及其發展趨勢,科學指導食品生産、國民健康與消費的協調發展,為全民營養健康狀況改善、食品生産及慢性病防控策略的製定提供技術支持。我國於1959年、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分彆開展瞭四次有全國代錶性的居民營養調查或監測,曆年的調查結果對於瞭解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結構、營養水平、相關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變化規律,評價城鄉居民營養與健康水平發揮瞭積極的作用,也為政府製定營養健康改善措施、疾病防治措施以及公共衛生政策等提供瞭重要的參考依據。
  2010-2013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是國傢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製局領導、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組織實施的重大醫改項目。總體方案是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2010年開展34個大城市點和16個中小城市點、2011年開展25個中小城市點和30個貧睏農村點、2012年開展45個普通農村點的6歲及以上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3年開展55個監測點的O~5歲兒童及乳母的營養與健康監測,最後形成一個覆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205個監測點(150個6歲及以上人群監測點,55個0~5歲兒童和乳母監測點)約25萬全人群的、具有全國代錶性的膳食營養與健康數據庫。
  本次調查撰寫的綜閤報告主要對這輪監測所獲得的食物與營養素攝入、體格與營養狀況、行為和生活方式及血脂和血壓等營養相關性指標的現況及變化進行瞭描述性分析。這些結果將為政府及相關部門製定相關營養與健康策略提供重要數據。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 概述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是一部基於對中國居民營養攝入、健康狀況及相關行為進行係統性、多維度監測而形成的權威性報告。該報告由國傢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現國傢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實施,匯集瞭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範圍內開展的營養與健康監測數據,旨在全麵、深入地反映中國居民在這一時期內的營養與健康現狀,分析存在的突齣問題,並為國傢製定更科學、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和乾預措施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背景與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居民的營養與健康狀況也麵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麵,隨著飲食結構的轉變,與營養不良相關的疾病(如貧血、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依然存在,尤其在部分弱勢群體中;另一方麵,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緻瞭以肥胖、超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為代錶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發病率快速上升,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建立並持續開展全國性的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體係,成為國傢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關鍵舉措。2010-2013年的監測工作,是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它不僅承接瞭過往的監測成果,也為未來更長期的健康趨勢研究奠定瞭基礎。該報告的發布,對於: 掌握國情: 準確評估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的整體水平和變化趨勢,識彆重點人群和區域性問題。 科學決策: 為國傢製定和調整營養、食品安全、疾病預防控製、健康促進等方麵的政策提供科學證據,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指導實踐: 為醫療衛生機構、基層衛生服務、學校、社區等提供開展營養指導、健康教育和疾病乾預的依據。 學術研究: 為國內外學者在營養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等領域的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資源。 公眾認知: 提高公眾對自身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認識,引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主要內容與結構 本報告在結構上力求全麵、係統,以下為報告可能包含的核心內容闆塊: 第一部分:總論 監測背景與目的: 詳細闡述開展此次監測的宏觀背景,如全球營養與健康挑戰、中國國情變化,以及設立監測目標,例如瞭解中國居民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攝入情況,評估常見營養缺乏癥和超重/肥胖的流行狀況,掌握主要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暴露水平,分析居民膳食結構、生活方式等與營養健康的關係等。 監測方法與組織實施: 詳細介紹監測的設計理念、抽樣方案(如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內容、數據采集方法(包括問捲調查、膳食迴顧、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等)、質量控製措施以及全國範圍內的組織協調機製。這部分將體現報告的科學嚴謹性。 主要發現摘要: 概括報告中最核心、最引人關注的監測結果,如中國居民的平均能量攝入、脂肪、蛋白質、碳水化閤物的比例;不同地區、年齡、性彆、社會經濟地位人群的營養素攝入差異;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慢性病患病率的總體水平和變化趨勢;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老年人營養狀況等。 第二部分:居民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 能量與宏量營養素攝入: 分析中國居民的平均每日能量攝入水平,以及脂肪、蛋白質、碳水化閤物三大宏量營養素的攝入比例。報告將可能細分到不同年齡組(如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性彆、城鄉以及不同地區人群的攝入特徵,並與推薦攝入量進行比較,評估宏量營養素攝入的閤理性。 微量營養素攝入: 深入探討各類維生素(如維生素A、B族維生素、C、D、E等)和礦物質(如鐵、鋅、鈣、碘、硒等)的攝入情況。報告會重點關注是否存在普遍性缺乏或過量攝入的微量營養素,分析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點,並結閤膳食來源進行分析。 食物消費模式與膳食結構: 呈現中國居民的食物消費總量、各類食物(如榖類、薯類、豆類、蔬菜、水果、肉類、蛋類、奶類、水産品、油脂、糖等)的消費量及其變化趨勢。通過分析食物消費模式,揭示當前居民的膳食結構特點,如食物多樣性程度、精加工食品攝入比例、高油高鹽高糖食物消費情況等。 飲水與飲品攝入: 關注居民的飲水習慣,如飲水量、飲水來源,以及茶、咖啡、含糖飲料等其他飲品的攝入情況,探討其對整體營養攝入和健康的影響。 第三部分:居民健康狀況與主要健康問題 體格發育與營養不良: 兒童青少年: 詳細報告各年齡段兒童青少年的身高、體重、頭圍(嬰幼兒)等體格發育指標的分布情況,重點關注超重、肥胖、生長遲緩、消瘦、貧血(尤其是缺鐵性貧血)等營養不良問題的流行率及其城鄉、區域差異。 成年人: 分析成年居民的體重指數(BMI)分布,報告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並可能細分到腹型肥胖等。同時,也會評估成年人群中的營養缺乏癥,如缺鐵性貧血、碘營養不良等。 老年人: 關注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如低體重、肌肉量減少、營養不足等問題。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的流行狀況與危險因素: 心血管疾病相關指標: 報告高血壓、血脂異常(如高總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患病率和控製情況。 代謝性疾病: 關注糖尿病(包括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血糖控製水平。 呼吸係統疾病: 可能包含與空氣汙染、吸煙等相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信息。 其他: 根據監測內容,可能還包括骨質疏鬆、某些癌癥的初步篩查或危險因素暴露情況。 主要危險因素暴露: 膳食危險因素: 詳細分析高鹽、高脂、高糖、低膳食縴維、低鈣、低鐵等不健康膳食模式的暴露程度。 生活方式危險因素: 報告居民的體育鍛煉習慣、吸煙(包括二手煙暴露)、飲酒、睡眠模式等行為的流行情況,以及它們與營養健康的關係。 環境與社會經濟因素: 探討居住環境、空氣質量、社會經濟地位、教育水平等因素對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影響。 第四部分:重點人群營養與健康分析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關注孕産婦的營養攝入、貧血、體重增長等情況,以及對母嬰健康的影響。 嬰幼兒與學齡前兒童: 詳細分析0-6歲兒童的生長發育、喂養方式、主要營養素攝入、常見營養缺乏病(如佝僂病、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等)的防治情況。 學齡兒童與青少年: 重點關注該年齡段的生長發育、超重肥胖、視力健康、學習能力相關的營養支持等。 老年人: 深入分析老年人的營養攝入特點、慢性病閤並情況、老年綜閤徵(如肌少癥、認知功能下降)的營養乾預等。 特定職業或區域人群: 若監測包含,則會分析某些特殊職業(如重體力勞動者)或特定區域(如偏遠地區、民族聚居區)人群的營養健康特點和挑戰。 第五部分:綜閤分析與討論 營養與健康趨勢分析: 對比曆次監測數據(若有),分析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在2010-2013年間的變化趨勢,識彆哪些問題正在改善,哪些在惡化,哪些保持穩定。 主要問題成因探討: 結閤社會經濟發展、飲食文化變遷、生活方式改變、食品供應體係等多種因素,深入分析造成當前營養與健康突齣問題的深層原因。 營養與健康指標的關聯性分析: 探討不同營養素攝入、膳食模式、生活方式與各類健康結局(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之間的統計學關聯。 與國際同行的比較: 將中國居民的營養健康水平與部分發達國傢或發展中國傢進行對比,找齣差距和優勢。 第六部分:對策建議與展望 公共衛生政策建議: 基於監測結果,提齣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例如: 營養政策: 強化全民營養教育,推廣健康膳食指南,製定營養強化食品標準,加強對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人營養補充品的監管。 疾病預防控製: 加大對慢性病(特彆是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的早期篩查和乾預力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倡導減鹽、減油、減糖。 食品安全與營養監管: 健全食品營養標簽製度,規範食品生産,打擊虛假宣傳。 健康促進: 倡導適度運動,營造健康生活環境,關注心理健康。 科研與監測體係展望: 提齣未來營養與健康監測工作的方嚮,如加強對新興營養問題的研究(如微塑料、環境內分泌乾擾物的影響),完善監測網絡,提升數據應用能力,以及加強國際閤作與交流。 報告價值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的價值在於其數據的權威性、內容的全麵性和分析的深度。它不僅僅是一份統計數據匯編,更是一部反映中國居民健康圖景的“體檢報告”,是國傢認識自身健康狀況、規劃未來發展藍圖的基石。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數年內中國公共衛生政策的製定、醫療衛生資源的分配以及全民健康素養的提升。對於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服務於公眾健康的專業人士,乃至每一位關注自身健康和國傢發展公民而言,這份報告都將提供寶貴的信息和深刻的洞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關注中國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2010-2013年,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縮影,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健康觀念都可能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而這份《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正是記錄瞭這一時期國民健康狀況的“時代畫捲”。我特彆期待報告中關於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群體、不同教育程度居民在營養攝入和健康水平上的差異性分析,這有助於揭示健康不平等現象,並為有針對性的政策製定提供依據。同時,我也非常關注報告中對與營養相關的疾病,如肥胖、超重、貧血、維生素缺乏等疾病的流行病學數據,以及這些疾病的分布特徵。這些數據不僅能夠反映當前國民的健康現狀,更能為未來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提供重要的科學支撐。

評分

我一直對人口健康數據和趨勢分析非常感興趣,特彆是像《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這樣匯聚瞭四年數據的權威性報告。我拿到這本書後,第一時間就翻看瞭目錄和一些圖錶,初步感受到瞭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專業性。我個人非常關注的是報告中關於膳食結構變化的分析,例如,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攝入比例是否在嚮更健康的方嚮調整?加工食品和外賣的普及是否對居民的整體營養質量産生瞭影響?其次,報告中關於慢性病的監測數據,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的發病率、患病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是我最為期待的部分。我希望從中瞭解在2010-2013年這段時間內,這些主要健康殺手在中國的發展態勢,以及是否存在某些地域性或人群性的特徵。另外,對於孕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營養和健康狀況的關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內容,這直接關係到下一代的健康質量。

評分

這是一份我期待已久的研究報告,終於拿到手中,感覺沉甸甸的,不僅僅是書本本身的重量,更是其中蘊含的豐富數據和深度洞察。作為一名對中國公共衛生領域和國民健康狀況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非常關注官方發布的這類權威性報告。2010-2013年這四年,正是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方式發生顯著變化的時期,這段時間內的營養與健康數據,無疑能反映齣當時中國居民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閱,瞭解那些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故事,例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飲食結構是否發生瞭積極變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在這四年裏是上升還是下降?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又如何?這份報告的綜閤性,意味著它不僅僅羅列數據,更可能包含瞭對這些趨勢的深入分析、原因探討,甚至可能對未來的政策製定提齣建議。我尤其期待其中關於城鄉差異、不同年齡段人群以及特定地區居民的詳細數據,這能幫助我更立體地理解中國居民健康狀況的復雜性,並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

我剛拿到這本書,還未深入閱讀,但從封麵和初步瀏覽來看,這本《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的體量和內容深度就足以讓人震撼。作為一名曾經參與過一些健康調查項目的朋友,我深知這類綜閤性報告的編寫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背後所代錶的嚴謹科學態度和龐大的數據支撐。報告涵蓋瞭2010年至2013年這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間跨度對於觀察宏觀健康趨勢至關重要。我非常好奇報告會如何呈現當時的居民營養攝入情況,例如,是否依然存在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同時高能量、高脂肪的攝入是否成為瞭新的挑戰?在健康方麵,我想重點關注報告中關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的流行病學數據,以及影響這些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例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另外,報告中對老年人口和兒童青少年群體的健康狀況的關注,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因為他們是社會最需要關愛的群體,他們的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傢未來的發展。

評分

拿到《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2010-2013年綜閤報告》這本書,我第一反應就是它承載瞭中國居民在那個特定時期內健康狀況的真實寫照。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從宏觀層麵瞭解國傢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讀者來說,這類數據詳實、分析深入的報告具有極高的價值。我非常好奇報告會如何展現這四年間,居民在食品消費結構上的變化,例如,肉類、蔬菜、水果、榖物等各類食物的攝入量變化,以及城鄉之間、不同年齡段人群之間的差異。同時,我特彆關注報告中關於慢性病流行情況的統計數據,特彆是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我想瞭解它們的增長趨勢以及主要的危險因素。此外,報告中對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狀況的監測,以及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評估,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內容,它們直接關係到國傢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