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針灸專傢——“西北針王”鄭魁山教授汲取傢傳五代的針灸心得,結閤自己多年臨床實踐著成此書。本書囊括瞭鄭老畢生的學術經驗、醫案精華,對針灸初學者和針灸從業人員均有所幫助。
本書共分五篇,乃五代傢傳針灸經驗的集萃。第一篇經絡腧穴,主要論述經絡腧穴在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在診斷、治療上的作用,在常用及重要穴位後,根據前人經驗及本人實踐加有按語,以便讀者加深印象。第二篇針灸方法,主要介紹傢傳針法,重點介紹瞭燒山火、透天涼、熱補法、涼瀉法等主要的針刺手法操作和適應證,對手法補瀉作瞭探討,並對針麻、灸法等作瞭扼要介紹。第三篇臨床治療,主要介紹臨床配穴原則、規律,及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髒腑經絡證治,公開瞭鄭氏導痰開竅治療痰阻咽喉、升提攝血治療血崩等39種傢傳秘方,並附有26種中醫病名的辨證配穴和41種西醫病名的治療總結摘要。第四篇擇時選穴,共分兩章。第一章主要論述納子法和納甲法子午流注的組成、五輸穴與天乾、五行的配閤及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訣,內容采納傢傳經驗,集眾傢之長,力求理論聯係實際,附有髒腑辨證候時取穴、醫案及子午流注的研究等;第二章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主要論述靈龜八法的組成,八法與八脈交會穴的配閤、八法八穴主治病證、主客配穴和醫案。並根據傢傳經驗及長期潛心研究,特製成“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臨床應用盤”,以方便讀者使用。第五篇醫話醫案,第一章主要介紹怎樣培養德纔兼備和技術過硬的針灸人纔;第二章主要附錄上呼吸道感染等66例醫案。本書公開瞭作者傢傳的金鈎釣魚、怪蟒翻身等8種針法和39種治療病證的特效秘方,以及針灸醫案等珍貴資料,分彆列在第二篇針法、第三篇臨床治療和第五篇醫話醫案的有關條文中。
鄭魁山教授(1918—2010年),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甘肅省首屆名中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被譽為“西北針王”“中國針灸當代針法研究之父”,甘肅中醫學院(現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
鄭魁山教授16歲隨父鄭毓琳先生係統學習《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等中醫經典著作。20歲時學成後行醫於安國、保定等地,1943年赴北平行醫,1947年考取中醫師,獨立開業。1951年從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後,與同道欒誌仁等針灸界同仁創辦北京廣安門聯閤診所,任針灸顧問。1951—1953年協助北京中醫學會創辦北京中醫學會針灸研究班和針灸門診部。1952年受衛生部派遣任赴山西醫療隊隊長。1954年任華北中醫實驗所針灸主治醫師,並受聘在政務院(國務院)醫務室,為中央首長診療疾病。1955—1969年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任主治醫師兼第三研究室負責人,從事傳統針法研究。1957年與北京協和醫院協作研究視神經萎縮,任副組長。1960年與協和等10個醫院協作研究經絡實質,任組長。1956—1966年分彆在中醫研究院高師班、國際針灸班和前蘇聯、印度、朝鮮等外國專傢班任教。1970年下放甘肅省成縣醫院,任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1982年,鄭魁山調入甘肅中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要從事教育工作,1985年與其他同誌一道共同創建瞭針灸係,並任針灸係主任,後因年事高改任名譽係主任、教授。1992年甘肅中醫學院針灸係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創建瞭學院唯1的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其擔任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在這一時期,他曾先後兼任中國針灸學會榮譽理事、中國針灸學會針法灸法分會和美國國際整體醫學研究所高級學術顧問、甘肅針灸學會名譽會長、甘肅鄭氏針法研究會榮譽會長、日本後藤學園和英國東方醫學院教授、中國針灸專傢講師團教授、國際針灸醫師水平考核委員會委員、《世界針灸雜誌》英文版編委、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傢成員等職務,並任甘肅省政協4、5、6屆委員。1993年,鄭魁山教授被人事部、衛生部和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遴選為有獨到臨床經驗和技術特長的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鄭魁山教授在60餘年的針灸教學、臨床和科研實踐活動中,對針灸理論追本溯源,對傳統針刺手法孜孜以求,推陳齣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他以祖國醫學八綱辨證、八法治病的理論原則為指導,結閤自己數十年的臨床醫療經驗創立瞭針灸的汗、吐、下、和、溫、清、消、補“針刺治病八法”,給古老的針灸醫學帶來瞭勃勃生機。他擅長應用傳統針法治療急癥、重癥、難癥,形成瞭一套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針刺方法,如“穿胛熱”“溫通法”“過眼熱”“關閉法”等,對傳統針法進行瞭獨創性的發展。他努力探索針灸配穴和針法的應用規律,十分注重總結疑難雜癥的治療經驗,在傳統針法的基礎上,對“燒山火”“透天涼”等針法去繁就簡,精心提煉,使之在臨床上更為實用有效。他所創“熱補法”“涼瀉法”的針刺手法,在臨床操作上簡便易學、易行易效,該針法的實驗研究課題,獲甘肅省科技成果奬。
鄭魁山對古代的“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也有很深的研究。為瞭使前人經驗發揚光大,方便後學,在前人的理論和經驗基礎上結閤個人實踐體會,研製成袖珍“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臨床應用盤”,有“納子法”“納甲法”“靈龜八法”三種優選取穴治病的用途,並且不用推算即可找到60年每日的“花甲子”及當日當時的開穴,給針灸醫、教、研提供瞭簡便準確的工具,也為時間醫學和針灸、中藥等療法探討優選法創造瞭條件。
由於他在教學、科研和醫療工作中的成績顯著、貢獻突齣,1988年獲甘肅省園丁奬,1989年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肅省名中醫”榮譽稱號。在遲暮之年,鄭魁山教授依舊指導碩士研究生開展“傳統針刺手法實驗及臨床應用”的科學研究,用其一生為繁榮祖國針灸醫學事業做齣應有的貢獻。
第一篇 經絡腧穴
第一章 經絡腧穴總論
第一節 經絡
第二節 腧穴
第二章 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 手太陰肺經
第二節 手陽明大腸經
第三節 足陽明胃經
第四節 足太陰脾經
第五節 手少陰心經
第六節 手太陽小腸經
第七節 足太陽膀胱經
第八節 足少陰腎經
第九節 手厥陰心包絡經
第十節 手少陽三焦經
第十一節 足少陽膽經
第十二節 足厥陰肝經
第十三節 任脈
第十四節 督脈
第十五節 其他經脈
第十六節 經外奇穴
第十七節 經絡的分布與臨床應用
第二篇 針灸方法
第一章 針法
第一節 古代九針簡介
第二節 《內經》刺法
第三節 針治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第四節 禁針與異常現象的處理
第五節 其他針及療法
第六節 新醫療法與針刺麻醉(246)
第二章 手法
第一節 練針法
第二節 揣穴(定穴)法
第三節 進針法
第四節 行針候氣法
第五節 補瀉手法
第六節 混閤補瀉法
第七節 傢傳手法
一、二龍戲珠法
二、喜鵲登梅法
三、金鈎釣魚法
四、白蛇吐信法
五、怪蟒翻身法
六、金雞啄米法
七、老驢拉磨法
八、鼠爪刺法
九、對手法、補瀉的探討
第三章 灸法
第一節 施灸的原料
第二節 艾灸的常用方法
第三節 施灸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第二節傢傳秘方
傢傳秘方,是根據我傢幾代人的臨床實踐,總結齣來療效顯著的針灸手法與配穴,現簡介如下,以供參考。
一、發散風寒方
風池、大椎、風門、後溪。
手法:風池、大椎、風門用燒山火法,不留針;後溪用燒山火法,留針20~30分鍾;使其産生熱感發汗,以發散風寒,解錶宣肺。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無汗,鼻塞流涕。
發散風寒取風池,大椎風門與後溪。
四穴皆用燒山火,遍體發熱汗淋灕。
二、透錶肅肺方
大椎、陶道、肺俞、閤榖、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齣血;閤榖、列缺用透天涼法,使其産生涼感齣汗;以疏散風熱,透錶肅肺。
主治:風熱感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透錶肅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齣,
閤榖列缺齊雙用,透天涼法高熱除。
三、祛風活絡方
風池、地倉、人中、下關、四白、閤榖。
手法:患病在3天以內者,針雙風池,用燒山火法,使熱感傳到前額,齣汗,不留針;人中嚮鼻中隔斜刺,以有淚為度;針健側地倉沿皮透頰車;下關,四白、閤榖用溫散法,使其有溫熱感,留針15~20分鍾,以祛風散寒,疏經活絡;患病4天以後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樣手法,針患側,留針5~10分鍾,以通調氣血,溫潤經筋。
主治:麵癱,口眼歪斜。
祛風活絡取風池,人中地倉下關施,
四白閤榖燒山火,糾正口歪莫延遲。
四、祛風開竅方
人中、承漿、百會、十宣。
手法:人中嚮鼻中隔斜刺,以有淚為度,承漿沿皮嚮下斜刺,百會嚮後沿皮斜刺,留針10~20分鍾。十宣點刺齣血,以祛風開竅,蘇腦醒神。
主治:中風昏迷,痰迷心竅,小兒驚風。
祛風開竅取人中,以淚為度人蘇醒,
承漿百會十宣刺,中風昏厥有奇功。
五、祛風化濕方
梁丘、膝眼、陽陵泉、足三裏。
手法:內膝眼嚮梁丘斜刺,外膝眼嚮血海斜刺、梁丘、陽陵泉、足三裏用燒山火法,使膝關節和下肢有熱感,留針20~30分鍾,以祛風化濕,散寒止痛,通利關節。
主治:風寒濕痹,膝關節腫痛。
祛風化濕陽陵泉,梁丘膝眼足三裏,
痛痹施以燒山火,通關利節愈有期。
……
我是一位長期受到頸椎病睏擾的患者,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根據書中的指導,找到瞭一位經驗豐富的針灸醫生。在治療過程中,醫生詳細地嚮我解釋瞭針灸的原理,以及他所采用的穴位和手法,這些都與書中的描述高度契閤。讓我驚喜的是,經過幾次治療,我的頸椎疼痛得到瞭明顯的緩解,活動度也大大增加。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瞭鄭氏針灸的強大療效。這本書不僅為專業醫生提供瞭寶貴的臨床指導,也為像我這樣的患者,提供瞭一個瞭解和信任中醫針灸的窗口。書中對於疾病的成因分析,以及治療方案的製定,都顯得非常專業且有針對性,這讓我對中醫的智慧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醫學著作,更是一份傳遞健康希望的寶典。
評分《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我一直以來都對針灸的療效深信不疑,但有時在臨床實踐中,總會遇到一些瓶頸,感覺理論與實踐之間似乎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遺憾。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基礎理論的講解,而是將大量寶貴的臨床經驗融匯其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瞭鄭氏針灸在治療各種疑難雜癥中的獨特之處。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於辨證施治的詳細論述,作者在分析每個病例時,都會層層剝繭,深入剖析病因病機,然後針對性地選擇穴位和針刺手法,這對於我理解針灸的精髓,掌握靈活運用之法,提供瞭絕佳的範例。此外,書中還探討瞭針灸與其他療法的配閤使用,這讓我看到瞭針灸在現代綜閤治療體係中的巨大潛力,也為我拓展臨床思路提供瞭新的方嚮。我曾多次嘗試書中介紹的某個特定病癥的治療方案,驚喜地發現,其療效確實如書中描述的那般顯著,這更加堅定瞭我對鄭氏針灸的信心。
評分《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進,更是一種對針灸療法藝術的全新認識。我一直認為,針灸並非簡單的技術操作,而是一種需要高度悟性和靈性的醫術。這本書恰恰深刻地體現瞭這一點。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人體經絡、穴位之間微妙關係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針刺深度與角度”的探討,作者結閤瞭人體解剖學知識,為我們提供瞭詳實而可靠的指導,這對於避免臨床風險,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書中還穿插瞭許多曆史典故和醫案,這些生動的故事,不僅讓枯燥的醫學知識變得鮮活有趣,更讓我感受到瞭鄭氏針灸悠久的曆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對話,我能感受到他對我循循善誘,引導我深入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臨床水平。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入手《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時,是帶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市麵上關於針灸的書籍琳琅滿目,良莠不齊。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的疑慮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這本書的編撰者顯然在鄭氏針灸領域有著極其深厚的造詣,他們不僅掌握瞭精湛的技藝,更對針灸的理論體係有著獨到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傳統針灸理論的傳承與創新,它既保留瞭鄭氏針灸的核心精髓,又融入瞭現代醫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這部經典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我反復研讀瞭書中關於“補瀉手法”的章節,作者用極其細緻的筆觸,將各種手法的操作要領、臨床應用以及效果闡述得淋灕盡緻,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適閤針灸專業人士閱讀,對於對中醫養生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也能從中獲得不少啓發。它如同一位嚴謹的學者,又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引導我們走進針灸的奇妙世界。
評分拿到《鄭氏針灸全集(第2版)》,我著實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情。作為一名在中醫針灸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實踐者,我深知經典的力量,也迫切希望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找到能夠指導我進一步提升技藝的寶貴財富。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嚴謹的編排和清晰的脈絡。不同於以往一些零散的醫學著作,《鄭氏針灸全集》以其係統性的闡述,將鄭氏針灸的理論體係、臨床實踐以及曆史傳承,如同織錦般一一展現。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穴位定位的精細描繪,配閤著高品質的插圖,即使是對於一些辨識度較低的穴位,也能做到一目瞭然,這對於實際操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未止步於對經典理論的復述,而是結閤瞭當下醫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對鄭氏針灸的優勢和局限性進行瞭客觀的分析,並提齣瞭許多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這讓我看到瞭鄭氏針灸在現代醫學體係中的生命力,也激發瞭我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決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師長,在字裏行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針灸事業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
評分鄭氏針灸 非常好。。。。。。。。。。。。。。。。。
評分鄭氏針灸 非常好。。。。。。。。。。。。。。。。。
評分快遞包裝太次
評分大傢著作,有實力的臨床參考書。
評分書是正品,包裝完整,快遞迅捷
評分此時牛君可安好?
評分好書京東活動好 正版
評分當代手法代錶著作
評分西北針王,經典再現。京東給力,永遠支持京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