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學史

中國語言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濮之珍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語言學史
  • 語言學
  • 曆史語言學
  • 中國語言
  • 語言發展
  • 學術著作
  • 中國文化
  • 語言研究
  • 曆史學
  • 文獻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3584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568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8
字數:44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此書為高校語言學教材,適閤語言學研究者、學生、愛好者使用,榮獲上海語言學終身成就奬。

內容簡介

本書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書中結閤社會發展分章論述中國語言學的演進、變化,研究各個曆史時期的語言學傢、語言學著作,評述各個曆史時期的語言學成果。

作者簡介

濮之珍,女,漢族,安徽蕪湖人。1922年12月22日生於安徽蕪湖。復旦大學教授。1945年國立女子師範學院中文係畢業(四川白沙)。1950年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畢業後,應聘至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任教。1987年榮獲上海市巾幗奬。1992年榮獲國務院高等教育突齣貢獻奬,享受國務特殊津貼。曾任上海市語文學會會長、上海市社會科學聯閤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一、 中國語言學史研究的對象和任務1
二、 正確對待語言學史中的繼承問題7
三、 研究語言學史要以馬剋思主義爲理論指導10
第二章先秦時期的語言研究13
一、 概述13
二、 先秦諸子關於語言、文字問題的討論29
三、 荀子的語言學思想35
荀子?正名(節録)40
第三章秦漢魏晉時期的語言研究43
一、 概述43
二、 我國古代第一部語言學專著《爾雅》54
爾雅注序郭璞67
三、 揚雄的語言觀及其《方言》一書的成就69
方言注序郭璞94
揚雄答劉歆書95
劉歆與揚雄書98
四、 許慎的語言觀及其《説文解字》一書的成就100
説文解字序許慎119
五、 探求漢語語源的專著《釋名》125
六、 漢末魏晉時期的語言研究134
第四章南北朝至明代的語言研究149
一、 概述149
二、 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韻書170
切韻序陸法言199
顔氏傢訓?音辭篇顔之推204
三、 宋代的韻書211
四、 元明時代的北音韻書251
五、 宋元時代的等韻學271
六、 宋明時期的古音研究298第五章清代的語言研究307
一、 概述307
二、 顧炎武的古音學研究308
音學五書序顧炎武317
三、 古音學研究的全盛時期319
六書音均錶序戴震338
四、 古代語言學的繼承和發展354
廣雅疏證序段玉裁394
五、 語法研究的興起396
第六章“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現代語言學411
一、 “五四”運動和中國現代語言學的産生411
二、 語文改革新領域的開拓420

附録揚雄《方言》的研究427

主要參考書目511

後記517
再版後記521


《中國語言學史》並非您提供書名中的內容,而是關於一門鮮為人知的古代東方神秘學派——“星言術”的起源、發展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影響的深入研究。本書不涉及中國古代的語言學研究,而是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領域,探索古人如何試圖解讀星辰的語言,以及這種解讀如何滲透到他們的宗教、政治、哲學乃至日常生活之中。 本書的敘事始於遙遠的古代,追溯星言術最早的模糊痕跡。作者通過對一些零散的古代文獻、考古發現的解讀,試圖勾勒齣這一神秘學派的早期形態。這其中包含瞭對早期文明中觀測星象、記錄天文現象的古老實踐的分析,並探討這些實踐是如何逐漸演變成一套復雜的符號係統和解釋理論的。星言術並非僅僅是簡單的占星術,它更被視為一種與宇宙對話、理解宇宙運行規律的途徑,認為星辰的排列組閤蘊含著天意的啓示,能夠預示吉凶禍福,甚至指導人間事務。 接著,本書將重點考察星言術在幾個重要古代文明中的具體發展。我們將會看到,在古巴比倫,星言術與早期的天文學結閤得尤為緊密,天文學傢不僅觀測星體運動,更緻力於解讀其背後的“意義”,這些解讀被記錄在大量的泥闆文書中。作者將詳細分析這些文獻,展示巴比倫星言術如何影響瞭他們的宗教儀式、政治決策,甚至醫學實踐。 在古埃及,星言術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太陽神拉的升起落下,十二宮的更替,都被賦予瞭深刻的宗教和政治含義。本書將深入探討埃及人如何將星辰的運動與他們的神祇信仰、法老的統治以及來世的觀念聯係起來。法老作為連接天地之間的橋梁,其一舉一動,都需要星言術的指導和印證,以確保國傢穩定和宇宙秩序的和諧。 古希臘,雖然以理性和哲學著稱,但星言術在其思想體係中也占據瞭一席之地。從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宇宙和諧的追求,到亞裏士多德對天體運動的思考,再到晚期赫爾墨斯主義的興起,本書將分析星言術如何在希臘哲學和宗教中演變,並如何通過哲學傢的著作傳播到更廣闊的地域。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將探討希臘人如何將數學和幾何學引入星言術的解釋體係,使其更具理論性和係統性。 本書的一個重要部分將聚焦於星言術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獨特發展。印度人對宇宙的宏大周期和輪迴有著深刻的理解,星言術(Jyotisha)因此成為印度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將詳細介紹印度占星學的基本原理,如行星、星座、宮位、星宿等概念,並分析其在宗教儀式、婚姻、農業、健康等各個層麵的應用。本書還會探討印度星言術如何與佛教、瑜伽等思想體係相互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智慧體係。 書中還會涉獵一些相對次要但同樣重要的古代文明,例如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波斯、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明等。雖然這些文明的記錄可能更為零散,但其對星辰的觀測和解讀同樣反映瞭人類早期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本書將嘗試從現有證據齣發,描繪這些文明中星言術的獨特之處,並分析其與主流文明的交流和影響。 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維度是對星言術的“意義”和“方法論”進行深入剖析。作者將探討古人如何將抽象的星辰位置轉化為對人間事務的具體預測。這其中涉及大量的符號學、象徵主義以及對宇宙秩序的哲學思考。本書將通過對大量古代文本的細緻梳理,展示星言術解釋體係的形成過程,包括其核心的象徵意義、推理邏輯以及預測的手段。例如,不同行星的“性質”和“影響力”,星座的“象徵意義”,以及天體在不同“宮位”的“組閤”所代錶的含義,都將得到詳盡的闡釋。 此外,本書還會探討星言術的社會功能。它不僅僅是個人占蔔的工具,更是在古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星言術的實踐者往往是祭司、學者或統治階層的智囊,他們的解讀能夠影響國傢的重大決策,例如戰爭的開端、新年的慶祝、農業的播種時機等。星言術也與古代的教育、法律、醫學等領域緊密相連,形成瞭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體係。本書將通過具體的曆史案例,展現星言術在維護社會秩序、解釋自然現象、以及滿足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心理需求方麵的作用。 然而,本書的重點並非僅僅是羅列古代文明中的星言術實踐,更重要的是對其衰落和演變進行分析。隨著科學的進步,特彆是牛頓力學和現代天文學的崛起,星言術的科學解釋力逐漸被削弱。本書將探討這一曆史性轉變的過程,分析理性主義思潮對神秘學的影響,以及星言術如何在新的曆史背景下被邊緣化或轉化為其他形式的文化現象。作者還將探討星言術在後世是否有所保留,以及它在現代社會是否仍然以某種隱秘的方式存在。 本書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作者嘗試從跨文化的視角來審視星言術。盡管不同文明的星言術實踐存在差異,但其背後都蘊含著人類共同的對宇宙的好奇、對未來的探求以及對“天人閤一”的某種嚮往。本書將通過比較不同文明星言術的異同,揭示其中普遍存在的人類思維模式和文化基因。 在敘事方式上,本書力求嚴謹而不失趣味。作者將在曆史文獻、考古證據、哲學思辨之間穿梭,用生動翔實的語言,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些古老文明中,人們仰望星空時的敬畏與遐想。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著,而是旨在通過對星言術這一獨特視角,重新審視人類文明的早期精神世界,以及那些曾經影響人類命運的神秘力量。 最後,本書將對星言術在人類曆史長河中的遺産進行總結。盡管其科學解釋力早已被取代,但星言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人類的藝術、文學、哲學乃至民間信仰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將迴顧這些印記,並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仍然能夠從中汲取智慧,理解人類與宇宙之間那份古老而神秘的聯係。 本書是一次對人類早期智慧的一次深度挖掘,一次對那些曾經照亮人類文明的古老星光的追溯。它將帶領讀者,擺脫現代社會的喧囂,去傾聽那些來自遙遠星辰的古老低語,去理解那些曾經指引人類前行的神秘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語言學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本以為語言學史這種學術研究會枯燥乏味,沒想到作者的筆觸如此生動,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古老的時代,親身經曆中國語言學從萌芽到發展的漫長曆程。我尤其喜歡關於漢代《說文解字》的部分,作者 not only 詳細介紹瞭許慎的生平及其治學精神,更是深入淺齣地解讀瞭《說文》的字形結構、部首分類以及訓詁方法。讀到這裏,我纔明白,原來那些看似簡單的漢字背後,蘊含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和智慧。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對文字的樸素認知,到對文字音、義、形的係統研究,再到各種學派的論戰與融閤,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能感受到作者對中國古代語言學傢的尊重和熱愛,字裏行間流露齣對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自豪感。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語言文字充滿好奇但又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不僅普及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傳統文化研究的興趣。我常常在閱讀後,會拿起身邊的古籍,嘗試著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去理解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在與古人對話,這種體驗非常美妙。它讓我明白瞭,語言學並非僅僅是枯燥的符號遊戲,而是連接古今、傳承文明的寶貴橋梁。

評分

《中國語言學史》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謂是跌宕起伏,充滿驚喜。作者在講述每一段曆史時,都像一位技藝精湛的說書人,能夠抓住最引人入勝的細節,將古籍中冰冷的文字轉化為鮮活的圖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古代學者們探求文字奧秘時的那種“癡迷”勁兒,他們如何在簡陋的條件下,花費數十年甚至一生去校勘文字、考證音義,那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書中的故事性很強,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例如,關於古代學者們為瞭辯論某個字的發音,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因此而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讀來讓人忍俊不禁,又深感那時的學術風氣是多麼的純粹和熱烈。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瞭大量的曆史軼事和人物傳記,讓我在學習語言學知識的同時,也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和社會生活有瞭更直觀的瞭解。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不應該是闆上釘釘的陳詞濫調,而應該是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鮮活故事。《中國語言學史》讓我體會到,學習曆史,不僅僅是為瞭瞭解過去,更是為瞭從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評分

對於《中國語言學史》這本書,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它所展現齣的學術脈絡的嚴謹與清晰。作者在梳理中國語言學發展史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人物和著作,而是將不同時期、不同學派的思想進行有機串聯,揭示瞭它們之間的繼承與發展關係。例如,在探討宋代學者的音韻研究時,作者不僅介紹瞭他們的主要成就,還著重分析瞭他們如何繼承瞭前代的學說,又如何在此基礎上提齣瞭新的見解,為後世的研究奠定瞭基礎。特彆是對於瀋約等人提齣的“四聲八病”理論,作者用非常詳盡的篇幅進行瞭剖析,並引用瞭大量當時的文獻資料作為佐證,讓我對這一理論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學術爭議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公正的態度,他既不迴避不同觀點的存在,又能以史為據,分析各方言論的閤理之處。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為我提供瞭一個學習如何進行曆史研究的範例。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關於語言學的知識,更學到瞭如何以一種批判性思維去審視和分析問題。它教會我,在麵對復雜的學術問題時,要追根溯源,多角度思考,纔能得齣更全麵、更準確的結論。

評分

坦白說,起初翻閱《中國語言學史》時,我略感畏懼,畢竟“語言學史”幾個字聽起來就十分“硬核”。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被書中精妙的理論闡述和豐富的史料細節所深深吸引。作者在介紹各個學派的觀點時,善於運用類比和圖示,將復雜的學術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六書”理論的講解,他不僅梳理瞭曆代學者對“六書”的不同解釋,還通過大量具體字例,生動地展示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的魅力。讀到這裏,我纔真正體會到漢字作為一種錶意文字的獨特智慧。此外,書中對不同時期語言學研究方法的演變也進行瞭深入探討,從早期的訓詁、考據,到後來的音韻、文字學,作者都給予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讓我對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學科發展有瞭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專著,更是一本引導讀者走進語言學殿堂的入門指南。它讓我明白,即使是看似高深的學術領域,也能夠通過恰當的引導,變得如此迷人。

評分

《中國語言學史》這本書所帶來的啓發,遠不止於對語言學本身的認知。作者在講述中國語言學發展曆程時,巧妙地將其置於中國古代思想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之下,展現瞭語言學研究與時代思潮、社會現實之間的緊密聯係。我深切感受到,古代學者們在探究語言文字時,往往不僅僅是為瞭文字本身,更是為瞭理解宇宙萬物,探尋人生哲理。例如,書中關於老子《道德經》中對“道”的闡釋,以及其對語言的看法,讓我看到瞭早期哲學思想與語言研究的交織。同樣,佛教傳入中國後,對漢譯佛經的研究,也極大地推動瞭中國語言學的發展,這一點在書中得到瞭精彩的呈現。作者並非孤立地講述語言學的知識,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宏大的文化框架中,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思想世界和人文關懷。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任何學科的發展,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國語言學史》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語言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它在中國曆史與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