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通信与识别技术的实战技巧

工业4.0通信与识别技术的实战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静 著
图书标签:
  • 工业4
  • 0
  • 通信技术
  • 识别技术
  • 实战
  • 物联网
  • 自动化
  • 智能制造
  • 传感器
  • 数据采集
  • 工业互联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63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831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工业4.0时代,读者对工业通信与识别技术的需求,着重介绍了在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规划与设计,工业无线宽带远距离传输,工业远程通信与运维的实施,以及RFID技术在工业现场和智能物流等行业应用的经验和实施路径。主要内容有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技巧、工业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应用技巧、工业4G宽带无线通信的应用技巧,工业远程通信的应用技巧,工业识别的应用技巧,工业4.0时代和工业4.0架构下的工业网络与识别。

目录

本书编委会名单

前言

第1章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技巧1

1�保钡湫陀τ玫娜朊牛�

1�保豹保蔽髅抛樱樱茫粒蹋粒危茫挪煌�类型交换机的IP地址设置1

1�保豹保参髅抛樱樱茫粒蹋粒危茫沤换换�环网的设置10

1�保豹保澄髅抛樱遥茫停遥希咏换换�配置及优化20

1�保豹保次髅抛樱遥茫停遥希咏换换�VLAN的配置23

1�保豹保滴髅抛樱遥茫停遥希咏换换�PTP功能的实现29

1�保豹保段髅抛樱遥茫停遥希咏换换�诊断功能的简介36

1�保豹保吠�络管理软件SINEMASERVER的使用向导41

1�保豹保肝髅抛樱樱茫粒蹋粒危茫沤换换�PROFINET实时以太网的技巧46

1�保哺呒队τ贸【埃担�

1�保勃保蔽髅抛庸ひ到换换�在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网络项目中的应用52

1�保勃保参髅抛樱遥茫停遥希咏换换�在智能变电站中对多播报文过滤的处理技术55

第2章工业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应用技巧60

2�保钡湫陀τ萌朊牛叮�

2�保豹保被�础架构模式的设置60

2�保豹保参尴咔沤幽J降纳柚茫叮�

2�保豹保惩�络安全功能的配置70

2�保豹保垂芾砉δ艿呐渲茫罚�

2�保豹保悼焖俾�游功能的配置81

2�保哺呒队τ贸【埃福�

2�保勃保毙槟饩钟蛲�组态84

2�保勃保参尴呋肪彻婊�及校验87

2�保勃保澄尴呱璞浮⒙┎ǖ缋录疤煜甙沧耙�点95

2�保勃保吹湫统【暗挠呕�参数99

2�保勃保滴尴吖收吓挪榉椒ǎ保埃�

第3章工业4G宽带无线通信的应用技巧114

3�保钡湫陀τ玫娜朊牛保保�

3�保豹保蔽尴咄�络的基本设置116

3�保豹保餐�络接入与AAA认证设置121

3�保豹保撤�务流的配置124

3�保豹保矗郑蹋粒蔚纳柚茫保常�

3�保哺呒队τ贸【埃保常�

3�保勃保保校遥希疲桑危牛酝�络的设置139

3�保勃保餐ü�用户站,管理基站的设置140

3�保勃保郴�站冗余的设置141

3�保勃保词褂没�站频谱分析仪检测干扰143

3�保辰崧郏保矗�

第4章工业远程通信的应用技巧150

4�保钡湫陀τ玫娜朊牛保担�

4�保豹保保樱桑牛危牛停粒遥梅�务器的系统部署150

4�保豹保玻樱桑牛危牛停粒遥梅�务器与3G无线路由器VPN配置入门157

4�保豹保常樱桑牛危牛停粒遥梅�务器与局域网路由器VPN配置入门168

4�保豹保矗樱桑牛危牛停粒遥梅�务器与手持终端VPN配置入门179

4�保灿τ冒咐�的解析189

4�保勃保保樱桑危牛停粒遥玫湫驮冻涛�护方案的解析189

4�保勃保玻樱桑危牛停粒遥玫湫驮冻碳嗫胤桨傅慕馕觯保梗�

第5章工业识别的应用技巧194

5�保钡湫陀τ玫娜朊牛保梗�

5�保豹保保遥疲保福玻猛ㄐ拍?橛耄遥疲保福玻茫粒穑鸹�于TCP/IP集成194

5�保豹保玻遥疲玻埃案咂刀列雌骰�于RS232接口的ASCII协议集成205

5�保豹保常樱桑停粒裕桑茫遥疲桑牡模樱藩玻常埃埃校蹋眉�成211

5�保豹保矗樱桑停粒裕桑茫遥疲桑牡模樱藩玻保担埃埃校蹋眉�成222

5�保豹保担遥疲玻埃埃桑溪玻欤椋睿氚姹镜模裕桑粒校铮颍簦幔欤郑保臣�成233

5�保豹保叮遥疲叮埃俺�高频读写器的Web基本设置及工业算法246

5�保豹保罚樱桑停粒裕桑茫停郑矗玻埃�440的快速Web操作257

5�保灿τ冒咐�的解析272

5�保勃保保樱桑停粒裕桑茫遥疲桑脑冢粒牵中〕凳凳倍ㄎ簧系挠τ茫玻罚�

5�保勃保玻樱桑停粒裕桑茫停郑矗矗霸谄�车发动机铸造线上的应用279

第6章工业4�保笆贝�291

6�保被桓鍪咏抢斫夤ひ担椽保埃玻梗�

6�保豹保惫ひ担椽保坝胫泄�制造2025291

6�保豹保补ひ担椽保暗哪诤�、目的、特征以及关键指标(KPI)292

6�保豹保彻ひ担椽保氨曜加胫泄�智能制造标准对接293

6�保补ひ担椽保暗氖导�认知296

6�保勃保惫ひ担椽保爸�数字化工厂的规划和咨询296

6�保勃保补ひ担椽保霸诟痔�行业中的实践299

6�保勃保趁嫦蚬ひ担椽保笆贝�的工业通信与网络架构302

第7章工业4�保凹芄瓜碌墓ひ低�络与识别304

7�保惫ひ低�络发展现状304

7�保补ひ低�络特点及优势305

7�保彻ひ低�络推广价值306

7�保垂ひ担椽保翱蚣芟碌谋晔督馕鱿低常常埃�

7�保刀灾泄�智能制造的几点建议307


精彩书摘

  《工业4.0通信与识别技术的实战技巧》:
  6.1.2工业4.0的内涵、目的、特征以及关键指标(KPI)
  什么是工业4.0?其内涵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我们的理解,工业4.0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充分地利用IT技术和管理手段与OT(operation technology)运营技术相结合,让数据驱动价值。首先,制造业要在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使之提升为数字化企业。具体讲,就是要在生产产品、工厂设备和企业管理三个维度实现数字化,也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企业知识集成周期管理。
  1)产品维度从市场需求、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工艺设计、性能验证、小试和批量生产、生产制造、销售和客户使用反馈等整个生命周期,用统一的协同平台(PLM)管理。其中,产品的性能仿真、产品的虚拟组装或虚拟生产是数字化企业的显著特征。还有就是数字化交付,包括上游产品设计方的数字化设计交付和生产厂商的产品特性的数字化交付。
  ……

前言/序言

  数据是工业4�保白钗�重要的驱动力,让数据产生价值,让数据说话,让整个价值链可以透明、有效的串联起来是工业4�保胺浅V匾�的方向和理念。而工业网络及安全作为工业4�保爸匾�的手段,承载的是有效、安全地传递和沟通数据。随着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热议和发展,IT技术与自动化的融合、对于知识管理的认可、对于数据和信息的认识为传统工业的突破创造条件。

  工业网络和识别技术作为助力行业用户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受到来自客户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实现基于工控网络安全和IT安全的“互通互联”生产模式,正逐渐成为数字化企业迈向工业4�保暗闹匾�衡量指标。通过工业网络和识别技术的相关应用方法和实例,帮助客户深入理解作为智能制造基础架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西门子公司工业通信与识别部门的技术工程师们基于多年的产品技术支持的经验与实践,在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力的新背景下,详细梳理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工业无线局域网通信、工业4G宽带无线通信、工业远程通信以及工业无线射频等多种应用技术和实例。从入门指导到工程实例,从应用技巧到实战分析,旨在更加系统地帮助工程设计工程师、现场调试工程师以及项目实施技术人员深入理解工业通信与识别技术,更好地理解面向工业4�保靶枨蟮耐ㄐ庞胪�络规划设计原则,赋予这门技术在工业4�保笆贝�的全新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工业4�保暗目诤派钊肴诵模�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如何让工业4�保安唤鼋鍪且桓鲈妇昂透拍睿�也是一个切实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本书中,我们的工业通信和识别技术的工程师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解决方案和实施技巧呈现给读者。当下的中国工业4�保暗母拍钊缁鹑巛保�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让概念落地,让实际的效果展示出来。

  西门子公司作为工业4�保爸匾�的领军者,在工业网络及识别技术有着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丰富的产品线,无论在网络交换技术、无线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还是具体的方案、应用和给用户带来的收益均是有口皆碑的。

  推动工业4�保靶枰�大家的共同努力,愿这本书成为切实落地的一个案例。作为工业4�保昂诵脑�素的工业网络及识别技术也是西门子公司认为具备走向工业4�保暗募际踔�一。在中国,我们更加愿意分享我们的成果,因为工业4�保扒康髦�识管理,强调信息共享。

  姚峻陈江宁2017年2月



《智能制造的基石:工业数据互联与安全保障》 前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智能化、网络化和数据化。而要实现这一切,工业通信与识别技术的演进和成熟是必不可少的基石。本书并非直接聚焦于“工业4.0通信与识别技术的实战技巧”这一特定书名下的具体内容,而是将视角拓宽,深入探讨支撑智能制造体系运转的更宏观、更基础的通信互联与数据安全议题。我们旨在为您呈现一个清晰的图景:在工业4.0的宏大叙事下,数据如何得以在错综复杂的工业环境中顺畅、可靠地流动,以及这些流动的数据如何在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下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一章:智能制造的通信骨骼:从自动化到互联化 工业4.0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其高度的网络化和集成化。这要求传统独立的自动化设备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设备、跨系统、跨企业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本章将深入剖析这一演进过程,探讨从早期离散的自动化系统,到如今高度集成的智能工厂,通信技术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1.1 从点对点到网络化:工业通信的演变史 早期阶段: 简要回顾早期工厂中串行通信、现场总线(如PROFIBUS, DeviceNet)等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这些技术为工业自动化奠定了基础,但其带宽、实时性和灵活性已难以满足当前需求。 以太网的崛起: 详细阐述工业以太网(如EtherNet/IP, PROFINET, EtherCAT)是如何逐步取代传统现场总线,成为现代工业通信的主流。我们将分析其在带宽、速度、拓扑结构、集成性以及对IT/OT融合的支持方面的优势。 无线技术的革新: 探讨Wi-Fi、蓝牙、LPWAN(低功耗广域网,如LoRa, NB-IoT)等无线技术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移动设备追踪、传感器网络部署、远程监控等方面的价值。我们将分析不同无线技术的适用场景、优势与挑战。 1.2 关键通信协议的解析与应用 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 深入解析OPC UA(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fied Architecture)在构建统一、安全、跨平台工业通信标准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探讨其在信息模型、服务接口、安全机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以及如何在异构系统间实现无缝数据交换。 实时性与确定性: 聚焦于RTOS(实时操作系统)和确定性网络(如TSN -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在满足工业自动化对高精度、低延迟通信需求中的作用。我们将分析TSN如何通过优先级调度、报文整形等机制,为工业Ethernet提供可靠的实时性保障。 云与边缘的桥梁: 探讨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AMQP(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等轻量级消息队列协议在连接工业设备与云平台,以及实现边缘计算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分析其发布/订阅模式、消息管理机制,以及如何支撑海量设备的接入。 1.3 网络架构的演进:从中心化到分布式 分层架构: 梳理传统IEC 62264标准所定义的工厂自动化分层架构,并分析其在数据流转和系统集成方面的逻辑。 IT/OT融合: 深入探讨信息技术(IT)与运营技术(OT)的融合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和安全策略,实现IT与OT数据的有效整合。 边缘计算的兴起: 阐述边缘计算在工业4.0中的必要性,以及它如何改变传统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模式。我们将分析边缘计算如何通过靠近数据源进行实时处理,降低延迟,减轻云端压力,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第二章:精准识别与追踪:工业数据的“身份”赋予 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对每一个物料、设备、零部件乃至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的识别、追踪和管理,是实现智能化生产和供应链可视化的前提。本章将聚焦于工业数据识别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在智能制造中的创新应用。 2.1 自动识别技术(AIDC)的核心原理 条形码与二维码: 回顾一维码和二维码(如Code 39, Code 128, QR Code, Data Matrix)的基本原理、编码方式、信息容量以及在物料追踪、产品标识等方面的基础应用。 射频识别(RFID)技术: 详细阐述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无源/有源标签、读写器、工作频率)、不同类型RFID(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的特性和适用场景。我们将分析RFID在资产管理、库存追踪、流水线监控、自动化仓储等方面的优势。 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 探讨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字符识别(OCR)、条码/二维码识别、缺陷检测、尺寸测量、定位引导等。我们将分析其在质量控制、自动化装配、机器人导航等方面的强大能力。 其他识别技术: 简要提及声学识别、生物识别等在特定工业场景中的探索与应用。 2.2 EPC与GS1标准:构建全球统一的工业信息模型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体系: 深入解析EPC编码结构、EPCIS(Electronic Product Code Information Service)标准,以及如何通过EPC Global框架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信息的标准化与互通。 GS1标准体系: 阐述GS1标准在条形码、RFID、数据编码(如GTIN, GLN)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将分析GS1如何赋能企业实现端到端的追溯能力。 2.3 识别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深度融合 智能仓储与物流: 分析RFID与AGV(自动导引车)、立体仓库、拣选系统等结合,实现自动化入库、出库、盘点和路径优化。 生产过程追溯: 探讨如何利用各类识别技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如物料来源、加工参数、设备状态、质量检测结果),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追溯链。 设备资产管理: 分析如何通过RFID、条码等技术,对设备进行唯一的标识、追踪其位置、状态、维护记录,从而实现高效的资产管理和预防性维护。 质量控制与防伪: 探讨如何利用高精度识别技术,对产品进行精准识别,配合质量检测,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质量监控,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第三章:工业网络安全:守护智能工厂的生命线 随着工业系统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旦工业控制系统遭受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导致生产停滞、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甚至环境污染。本章将聚焦于工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挑战、防护策略与最佳实践。 3.1 工业控制系统(ICS)的安全特性与脆弱性 ICS的特殊性: 阐述ICS与传统IT系统在设计理念、运行环境、生命周期、安全目标等方面的差异。ICS通常强调高可用性、实时性和安全性,而非保密性。 常见的攻击类型: 分析针对ICS的特有攻击手段,如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恶意软件感染(病毒、蠕虫)、数据篡改、命令注入、中间人攻击等。 OT网络的安全漏洞: 探讨OT网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遗留系统、缺乏安全更新、物理安全薄弱、协议漏洞、设备配置不当等。 3.2 工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纵深防御策略: 详细阐述纵深防御(Defense in Depth)在ICS安全中的重要性,包括多层次、多重冗余的安全防护措施,形成一道道安全屏障。 网络隔离与分段: 探讨如何通过物理隔离(如防火墙、DMZ区)和逻辑隔离(如VLAN)来限制攻击的扩散范围。我们将分析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对OT网络进行安全区域划分。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强调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最小权限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等手段,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关键系统和数据。 安全监控与入侵检测: 介绍工业入侵检测系统(IDS/IPS)、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在实时监控OT网络流量、识别异常行为、预警潜在威胁中的作用。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校验: 探讨在敏感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如何采用加密算法(如TLS/SSL)来保护数据不被窃取,以及如何通过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3 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安全策略与流程: 强调建立和执行完善的安全策略、操作规程和事件响应计划的必要性。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 分析如何在不影响生产连续性的前提下,对ICS系统进行漏洞扫描、风险评估,并安全地部署补丁。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指出人员是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持续的安全意识培训和操作规范培训对于防范人为失误和内部威胁至关重要。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规划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的报告、隔离、根除、恢复和事后分析,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件的影响。 第四章:未来展望:通信与识别技术赋能的智能制造新篇章 本章将对工业通信与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它们如何进一步驱动智能制造向更高层次迈进。 4.1 5G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分析5G URLLC技术如何为工业自动化提供前所未有的实时性,支持远程精密操控、机器人协同作业、虚拟与增强现实(VR/AR)在生产中的应用。 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 探讨5G mMTC如何支撑海量工业传感器和设备的连接,构建更庞大、更精细的物联网(IoT)网络。 网络切片与服务质量保障: 分析5G网络切片技术如何为不同工业应用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确保关键任务的可靠性。 4.2 AI与通信识别技术的协同 基于AI的通信优化: 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优化网络流量调度、预测网络故障、提升通信效率。 AI驱动的识别与分析: 分析AI在提升视觉识别精度、实现更智能的场景理解、预测性维护、异常检测等方面的潜力。 边缘智能与云协同: 探讨AI模型在边缘端部署,与通信网络协同,实现更快速、更智能的决策。 4.3 开放标准与生态系统构建 互操作性与标准化: 强调开放标准对于打破技术壁垒、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跨领域合作: 展望通信、识别、IT、OT、AI等领域专家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强大、灵活、安全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结语 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通信与识别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度融合。本文虽未直接展开“工业4.0通信与识别技术的实战技巧”这一书名下的具体操作指南,但我们通过对通信骨骼、数据身份赋予以及安全生命线的深入剖析,为您勾勒出支撑智能制造体系运转的关键要素。掌握这些基础原理与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您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类先进的工业技术,为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未来工厂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工业4.0的实现路径。它没有停留在宏观概念层面,而是聚焦于通信和识别这两个关键的技术支撑。我发现书中对不同通信标准的解读非常精辟,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协议的介绍,比如 TSN(时间敏感网络),这本书提供了比市面上其他书籍更深入的分析,解释了它如何解决工业实时性通信的挑战。在识别技术方面,我被书中关于数据采集与融合的章节深深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多种识别技术,将物理世界的信息准确地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且如何进行有效的融合处理,以支持上层应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实战心得,让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启发。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从一开始我就被它详实的内容所吸引。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工业4.0的核心概念,并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支撑理论。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通信协议的详细比较和分析,比如OPC UA、MQTT、CoAP等等,作者不仅列出了它们的优缺点,还提供了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实践,这对于我这种正在进行工业自动化系统选型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对于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讲解也相当到位,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工业物联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作者在讲解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这在工业环境中尤为重要。书中提供的安全加固和风险防范的建议,让我能更全面地考虑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非常出色,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摸爬滚打的技术人员,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合实际工作需求。书中关于工业通信协议的讨论,深入到了一些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痛点,比如协议转换、数据集成等,并且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识别技术部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智能制造中标签技术和追溯系统的应用,这些内容对我日常工作中进行的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非常有启发。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技术神化,而是用一种务实的方式进行讲解,包括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解决方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先是宏观的背景介绍,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通信和识别技术,最后落脚到应用和实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业4.0有了更深刻、更具象的理解,也找到了很多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

评分

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工业4.0”这个概念已经被说烂了,估计又是些泛泛而谈的内容。但读了几章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识别技术”的着墨非常多,而且非常实用。从RFID、条形码、二维码,到更前沿的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书里都给出了详尽的介绍,并且重点阐述了它们在工业场景中的具体应用,比如物料追踪、资产管理、质量检测等等。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一步步地引导读者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是如何为工业4.0提供底层支持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识别技术,以及如何进行部署和优化的章节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对于指导实际项目落地非常有价值。这本书没有回避技术细节,反而深入挖掘,让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实操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接地气,让我感觉像是和一位资深的行业专家在面对面交流。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基于实际工程经验的总结。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在讲解通信技术时,非常注重不同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并且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构建异构网络环境的解决方案。在识别技术方面,书中对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让我对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传感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作者还特别强调了数据治理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这在海量工业数据面前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工业4.0时代的关键技术,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