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畅销天王纪尧姆.米索全新力作,法国狂销170万册,占据畅销榜60周,征服40多国读者。
时间迷宫中的爱情真相,匪夷所思里的人生况味,米索用流畅的叙事、精巧的构思给读者提出了爱与时间的永恒难题,读到最后才会恍然大悟。
24岁的外科医生亚瑟接受了祖父的遗产——位于科德角的二十四风向灯塔,条件是:永远不能打开地窖里的门。
然而亚瑟未能抵御秘密的诱惑,打开了地窖的那扇金属门。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就从科德角的灯塔地窖来到了纽约的教堂,时间已经是一年以后。
他生命的24年变成了24天,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醒来,不知道自己会在一年的哪一天出现。
神秘失踪的祖父,时空旅途中一再相遇的爱人……二十四风向灯塔,究竟是命运的馈赠,还是盘桓不去的诅咒?
他知道的是,他要找到丽莎,找到他的家。
纪尧.米索,法国现象级畅销小说家,作品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几乎每部作品都能登上法国当年畅销书榜。代表作包括《如果没有遇见你》《天使的呼唤》《中央公园》等。他的小说充满了悬疑的气息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米索10岁起开始热爱文学,并笃信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小说家。19岁时,米索到纽约生活,靠卖冰淇淋赚旅费。那段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他,他带着无数个小说的创意回到了法国。
在拿到经济学的学位后,米索决定成为一名教师。24岁那年,米索遭遇交通事故,所幸并未受伤。但这次意外让他开始思考濒死体验。他构思了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男人的故事,也就是他的小说《后来》。大获成功的处女作也让他真正开始了作家的生涯,并创造出畅销法国十余年的“米索风格”。
爱情终归跑不出时间与空间的二维难题。往往我们以为失而复得的东西,都是上帝对长情者的奖励。非常喜欢《会消失的人》。
——胡辛束
米索喜欢拆开时钟,像爱丽丝漫游镜子里的世界一样,探索时间的另一面。欢迎进入这座“骇人的迷宫”,米索总会带领您找到出口。
——《巴黎人报》
法国的斯蒂芬?金,每一页都有出乎意料之处,引人入胜。
——法国RTL广播
在《会消失的人》中,米索混合了超自然因素和延续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离奇爱情,让读者沉浸在令人战栗的悬念中。
——《费加罗报》
叙事紧凑,以作者钟爱的戏剧性结局落幕,引发对时光流逝、珍惜当下的反思。米索秉承了一贯的风格,却又带来新的惊喜。
——《女性观点》
“有两副面孔。”如果人们在我读到一半时问我,我会说“噗,没有多好”。但之后我看到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好好把握第二人生。
——法国读者
序曲 恐惧史
第一章 二十四风向灯塔
灯塔
遗产
二十四风向
第二章 在那些无法确定的地方
1992 城市之光
1993 苏里文
1994 伊丽莎白
1995 心中的炸弹
第三章 消失的男人
1996 公园里的莎士比亚
1997 特别的一天
1998 会消失的男人
1999 幽灵船
2000 俄罗斯浴室
2001 双塔
第四章 科斯特洛家族
2002 第三个人的呼吸
2003—2010 时光的脚步
2011 憔悴的心
2012 踽踽独行
2013 雨季
2014 真相,是另外一个
第五章 未完成的小说
解药与伤痛
爱是一座灯塔
2015 第24天
尾声 恐惧史
贝尔维尤医院
1994 年5 月10 日
亲爱的丽莎:
我知道我们其实并不算认识,但是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已经相遇了两次。
第一次,你羞辱了我一通,往我脸上泼了一杯根汁汽水。但几个小时之后,你却有勇气协助我从医院“劫走”苏里文。尽管你声称唯一的动机是钱,但我更愿意相信是这个故事本身打动了你。
第二次,是在昨天晚上。这一次没有饮料泼在我脸上,而是一幅恐怖的画面。你割破手腕,肚子里塞满了药,在浴缸里放血自杀。
不要期望我会因为搅乱了你的计划而向你道歉,尽管我可以想象,你肯定是因为无法忍受才会做出这么极端的事。
我不想当一个说教的人。我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枚炸弹。有些人永远没有勇气拔去炸弹的销钉,另一些人却会去冒险,然后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中。这种危险甚至能够移动地壳,引发地震,让生命终结。
在医院里,我每天都能看到病人竭尽全力与折磨着他们的病痛做斗争。这些人为了生命全力以赴,为了能够多活几天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每个人都能找到继续奋斗下去的理由,每个人都给自己预定了一个日子:看到孙子出生,活到春天再看一眼开满鲜花的樱桃树,在生命最后一刻和某个深深爱着却伤害过的人和解。有时他们会成功。但是往往,生命是如此吝啬,只给我们留下一具皮囊。
我明白爱情可能是致命的,情感是具有杀伤力的。但同时,我也极其敬重生命,所以我无法赞同你这种终结生命的行为,哪怕是在你觉得未来一片混沌的时候。
好好照顾自己,丽莎。
请牢牢抓住生命。
请对自己说,时光飞逝,明天会更好。
亚瑟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语言构建简直是一场精妙的解构主义盛宴。作者似乎故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语法规范,大量使用长短句的交错、句子的断裂以及非正式的口语化表达,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即时性和真实感。我特别留意到他对声音的运用,那种反复出现的、难以名状的低频嗡鸣声,不仅仅是环境音效,更像是主角内心焦虑的具象化。它像一个贯穿始终的背景音轨,时而增强,时而减弱,却从未真正消失。在人物对话的处理上,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在“没有说出口的话”中传递的,那些停顿、省略和语焉不详,比直接的陈述更具穿透力,逼迫着读者主动参与到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去。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使得文本的密度极高,几乎每一页都承载着双重或三重含义。初读时,你会因为其跳跃性而感到费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这些看似散乱的线索,实则被一条内在的逻辑——那种情绪的逻辑——紧密地编织在一起。这种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自觉和实验精神,让阅读过程本身成为了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与享受。
评分这部作品在情感处理上的成熟度,是同类题材中罕见的。它没有陷入廉价的煽情或过度戏剧化的冲突,相反,它选择了一种近乎冷酷的克制。人物的情感波动,往往隐藏在最平静的描述之下,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记忆”这一主题的处理方式,记忆在这里不再是清晰的片段集合,而是一种流动的、可塑的介质,每一次回忆都伴随着一次微妙的重写。你看到主角试图抓住某些过往的瞬间,但每一次试图握紧,那些细节便会像指间的沙子一样漏走,留下的只有一种徒劳无功的余温。这种对记忆不确定性的精准描摹,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哲学深度。它迫使读者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自以为是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那些随时可能被篡改或遗忘的叙事之上。这种对主体性和连续性的质疑,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心理小说,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你所认为的你”的沉思录。它需要耐性,但回报是极其丰厚的,它会让你对“存在”这件事产生全新的、或许不太舒适的认识。
评分这部小说的叙事视角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全知视角,而是紧紧跟随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感官体验展开。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入了一个不断自我瓦解的世界,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近乎神经质的敏感与警惕。作者对细节的捕捉精准得可怕,比如描写雨后柏油路面上反射出的霓虹灯光,那种破碎而扭曲的视觉效果,完美映衬了主角精神状态的摇摇欲坠。尤其是在描绘城市通勤的场景时,那种被人群洪流裹挟却又极度疏离的孤独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形容词或一个短句,因为它蕴含的张力太强,需要时间去消化。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深潜,你必须屏住呼吸,才能跟上作者急促的节奏和那不断闪现的、零碎的记忆碎片。故事的推进并非线性,而是充满了跳跃和回溯,像是在一团迷雾中摸索着前进,每一次似乎抓住了什么,下一秒又化为虚无。它挑战了读者对“现实”的固有认知,让人在读完之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校准自己对周遭环境的判断。这种对心理层面的极致挖掘,是这部作品最令人赞叹之处,它超越了单纯的情节叙述,达到了对存在主义困境的深刻探讨。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接触这部作品时,我被其强烈的疏离感震慑住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意识到这种“疏离”并非作者刻意为之的炫技,而是对现代社会某种本质困境的忠实记录。它探讨了我们在高度连接的时代中,如何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个体化和不可见。主人公对日常事物的细致观察,比如对咖啡店里陌生人手势的过度解读,或者对某段被遗忘的旋律的执着追溯,都指向了一种对“确定性”的极度渴望与绝望。这种渴望,让人物的每一次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努力,都显得如此笨拙而令人心碎。作品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片段——一张被遗弃的收据,一个错误的电话号码——都被赋予了象征性的重量,它们像是散落在棋盘上的线索,指引着我们去拼凑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整体图景。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生活中那些被我轻易忽略的“背景噪音”,并开始警觉,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正在将自己生活中的某些关键部分,允许其悄无声息地蒸发殆尽。
评分这部作品的氛围营造功力,简直达到了令人窒息的程度,它构建了一个介于梦境与清醒边缘的灰色地带。我读到一半时,甚至需要放下书本,到窗边深呼吸几分钟,才能让自己从那种持续的、低沉的压抑感中抽离出来。作者似乎擅长利用对“光线”和“空间”的描写来强化这种疏离感。比如,对公寓内部,尤其是窗帘缝隙中透进来的那种惨白光线的描绘,就如同手术室的灯光,冰冷而审视一切。建筑物的结构仿佛都在与主角作对,走廊显得过长,房间显得过高,每一次移动都像是在穿越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更妙的是,这种物理上的压迫感,与主角自身对身份认同的迷失感形成了完美的镜像关系。你永远无法确定你所看到的“世界”是否真实,或者说,你是否能完全相信主角对世界的感知。这种模糊性带来的不安,贯穿始终,如同皮肤下潜藏的电流。它不是一部能让你在沙发上放松阅读的作品,它要求你的全部心神投入,去体验那种边缘人物在现代都市中,如何被加速的生活节奏和无处不在的监控感所消解和吞噬。
评分不错 推荐
评分物流挺快,服务迅速,看完再来评论
评分看似是个悬疑小说,其实是个情感故事。前面90%都很好,结尾有些失望。
评分乘着优惠力度大,把心仪的书都买了,有时间再慢慢看。
评分超赞的一本书。在电台听到这本书的简介,毫不犹豫买下了。
评分搞活动买的书,全都到了物流很快,以后还会在京东买,而且活动力度大的时候,可以买很多书。希望京东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活动多,力度大。
评分满200-40。京东大优惠,好书连连看。谢谢京东!
评分很不错,正版,快递特别快
评分买了特别特别多的书,有一阵子不用买了,正好赶上活动,很开心啊,即使不看也是可以收藏的啊,就不一一评价了,虾池晒图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