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育文集》(6卷)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50余年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集分别从教育理念、教师成长、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人生感悟等方面,全面展现了于永正老师深刻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
本套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研员、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特别适合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阅读与培训。
这本书是知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封笔之作”。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行无言之教”,“把课上得有意思”等,是于老师对教育的系统思考,是一位中国教育家型教师集数十年功力撰写的“一线教育学”,事例丰富、说理简明,使人醍醐灌顶,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第一版2014年2月面市,两年来已发行5万余册。先后入选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2016年度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等,广受教师好评。
2016年4-7月,作者在病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增加2万余字,并修改了部分文字。修订版更为完善,堪称“定本”。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等多部著作。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引子
第一章 做“甘草”
第二章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第三章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第四章 童心不泯
第五章 行无言之教
第六章 激励
第七章 把课上得有意思(上)
第八章 把课上得有意思(下)
第九章 “明天的风景”
第十章 还有话说
后记
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宝藏”。它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却句句珠玑,直击人心。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的挑战与日俱增,许多老师可能会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才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剂良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从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智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部分,那些细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让我深刻理解到,爱与尊重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书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更是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我过去可能过于关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却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健全人格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为我提供教学上的参考,它更像是一次对教师职业灵魂的深度挖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书中写的就是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是我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努力追求但却难以言说的体会。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他笔下的“学生喜欢的老师”形象,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们同样会犯错,同样会面临困境,但他们却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也很有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不必过于苛求自己,而是要脚踏实地,用真诚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心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温度,也让我更加坚信,教师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更体现在他们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成长上。它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敬畏,也充满了希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又像是一场灵魂的对话。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陪伴。我常常在深夜,伴着台灯的光晕,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个字句,仿佛能听到作者慷慨激昂的讲课声,看到他诲人不倦的身影。书中所倡导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一理念,并非易事,它需要的是持续的付出和不懈的探索。但这本书给了我力量,让我相信,只要怀揣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秉持着科学的教育理念,就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案例,它们真实而感人,展现了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宝贵的教学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一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爱,传递希望,传递价值观。它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一种被启发、被赋能的感觉。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书中的观点,或平易近人,或掷地有声,总能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教育中的难题和挑战,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探索解决之道。他鼓励老师们要用心去感受学生,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常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困扰,有时候会忽略了最本真的教育初心。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让我重新找回了教育的初心,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情感连接,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懂得他们的老师。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一片喧嚣的教育理念中,点亮了一盏温柔而坚定的灯。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却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位教育者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学生时代遇到的那些难忘的老师,是他们,用爱心和智慧,在懵懂的我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并非遥不可及,它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一种愿意倾听、愿意理解的态度,更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和热爱。书中所传递的“为师之道”,与其说是方法论,不如说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精神引领。它让我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是否真正看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我是否在课堂上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又是否在课下给予了他们温暖的关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中对理想教师的憧憬,也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它提醒我,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命的浸润,是心灵的唤醒。
评分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培训使用。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思泉语文课本三、四年级套装(全四册)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实用性很强,值得够买
评分喜欢京东的物流,物美价廉,质量不错。朋友推荐的,好好研究下,然后教娃
评分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评分于老师的书,对于提高教学大有裨益。
评分以数十年课堂实践为基础,探讨“教师为什么要教、怎样教,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培训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