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

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奇斌,陈金雄 编
图书标签:
  • 基因组学
  • 精准医疗
  • 互联网+
  • 生物信息学
  • 大数据
  • 健康科技
  • 医疗创新
  • 基因检测
  • 个性化医疗
  • 数字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61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94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互联网+医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4
字数:4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基因工程、医疗健康等领域等感兴趣的科研和从业人员

本书源于作者基因行业的观察,对基因科学的研究,对互联网发展下的生命数据化趋势的预测。本书不仅从专业角度对基因技术和精准医学有全面而深入浅出的描述,也有对产业转化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基因行业的发展和政策动向预测对未来大健康前景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作者基因行业的观察,对基因科学的研究,对互联网发展下的生命数据化趋势的预测。本书不仅从专业角度对基因技术和精准医学有全面而深入浅出的描述,也有对产业转化和商业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基于基因行业的发展和政策动向预测对未来大健康前景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作者简介

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成员。

精彩书评

1、我们过去30年内积累的关于基因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关于基因的经典学科——遗传学——300年里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另外一个更宏伟,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续集”的计划——“精准医学计划”也已经有了“遍地(世界性)开花”的趋势。可以预见,“基因空间”里一定充满了关于基因与生命、基因与健康的知识,充满了有利于国家强大,造福于社会和民众的智慧。

——于军(中国基因组科学家、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主要创始人之一)


2、当2000年6月26日新华社在全球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的消息时,作为作者的我真的没有想到,短短10多年,一个瞄准生命奥秘的公益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会带来一个新的时代——生物经济时代。伴随人类对ATCG4个字母组成的“生命天书”的逐步认识,不久的将来,一个基因经济时代也即将到来。当然,这个时代里,生命科技扮演的,将不是这本书里说的互联网的“小三”,而是伴侣,这是因为:无论互联网还是其他科技,关注的是生命以外的世界,而基因科技关注的是生命本体,其特殊价值是其他科学所无法衡量的。互联有价,生命无价。进入这个“无价”时代的一扇窗,也许,就是由活跃在前沿的人们所写的这本小书。

——李斌(基因组学20年观察者)


3、时代呼唤一种新的生存哲学,呼唤人们从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转向对生命的重新思考。回到生命本身,回到每个人几乎都要面对的生老病死,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讨论那些真正能够改善大众疾苦的科技及产业力量。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本解读互联网浪潮下的基因科学的专著。本书重在解读互联网、基因科学、大健康、基因大数据、精准医学、生命数据化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方向。

——尹烨(华大基因执行总裁)


4、大数据对基因科学、分子科学的研究帮助很大,而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也会对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发展有所裨益。所以,我国的基因行业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大数据从“跟跑”转变为“并跑”和“领跑”。在此基础上本书回答的不仅仅是基因科学的科普性问题,更是以一种延伸的视角在探寻行业的发展,以及这种迅速发展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专业而不失趣味。

——白剑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目录

第1章 基因与基因科学 1
1.1 基因信息无处不在 4
1.2 基因科学的发展 14
1.3 基因科学带来的变革 21
1.4 发展态度与策略 25
参考文献 34
第2章 基因与基因检测 35
2.1 基因检测发展历程 37
2.2 基因测序的精准医学应用 40
2.3 基因检测的挑战和趋势 50
参考文献 56
第3章 基因与精准医学 59
3.1 精准医学的来世今生 61
3.2 基因科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地位 63
3.3 精准医学在产前检测领域的应用 64
3.4 精准医学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76
3.5 精准医学在传染病和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92
3.6 精准医学在遗传病领域的应用 104
3.7 精准医学在个性化用药中的应用 122
参考文献 131
第4章 基因与健康管理 143
4.1 大健康就是“凡事皆健康” 144
4.2 为什么需要大健康 150
4.3 基因科学和健康 160
参考文献 176
第5章 基因与智能诊疗 181
5.1 基因大数据的崛起 182
5.2 基因大数据分析 192
5.3 基因大数据解读 197
5.4 基因大数据玩家 208
参考文献 215
第6章 基因与生活方式 219
6.1 基因检测,从摇篮开始 220
6.2 遗传咨询师,为你解读基因检测结果的人 232
6.3 生活与健康 239
6.4 基因指导生活 250
6.5 基因,也可以为死者代言――基因检测
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268
6.6 个人基因检测的兴起 272
6.7 基因检测的未来――一生的故事 307
参考文献: 313
第7章 基因与“互联网+” 315
7.1 “互联网+”本质 316
7.2 “互联网+”医疗 318
7.3 基因和移动互联网的邂逅 327
参考文献 334
第8章 基因与基因产业 337
8.1 反摩尔定律的基因测序 338
8.2 此起彼伏的基因战争 344
8.3 互联网思维的渗透 366
8.4 基因检测背后的商战 373
参考文献 384
第9章 迎接“奇点”的到来 385
9.1 生物传感器的进化 386
9.2 破解大脑的技术 393
9.3 智能设备能让人们更健康吗 399

前言/序言

基因空间:汇聚生命知识 造福大众健康


“互联网+”是以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应用前沿之间互动、融合、互利为目的的新指导思想和业态创新方案。我的学生们编辑的这本书正是在这种思维推动下奋勇汇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洋中的一股充满正能量的劲流——兼有稚气和随意,却不失文笔流畅、叙述直接,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风格,可以称得起是基因空间里的“系列快餐”,值得一番“狼吞虎咽”,尤其是年轻人和从业人而言;同时,也欢迎各路豪杰的品评,为他们未来能做出“世纪大餐”,培养过硬的“厨艺”出把力。

老师的梦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首先是个正确的逻辑:由于知识的属性是积累,所以学生们一定是会胜过老师们,因为他们盛在“碗”里的知识本来就比老师的那个同龄时代多得多,况且现在还有像互联网这样无处不在的“魔鬼”来助阵。其次,老师对学生们的了解应该是最透彻的,因为老师的期待永远比学生的梦想要高很多;拔苗助长是老师的忌讳,但是望“子”成才是每个老师的真实信念,有机会他们会不遗余力。

一个世界性强国首先必须是科技强国。国力强最根本的来源是民众创新意识强,创业能力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保障除了国家安全体系健全和政治制度稳定外,就是社会的知识水平(国民素质的首要)与民众的健康;后两者的基础,就是教育体系建设和生物医学研究。在国际上,将生物医学研究作为国民健康保障基础的共识和资源投入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催生了70、80年代的各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进步和技术发明,以及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向癌症开战”的法令。科学家们从那时就开始了“基因梦”——获取人类的全部基因序列。将这个梦付诸现实的行动就是后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的老师——梅纳?欧森(Maynard V. Olson)和他的同事们——领导我们这一代人,共同付出了我们该做的,当然也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过去30年内积累的关于基因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关于基因的经典学科——遗传学——300年里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另外一个更宏伟、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续集”的计划——“精准医学计划”也已经有了“遍地(世界性)开花”的趋势。可以预见,“基因空间”里一定充满了关于基因与生命、基因与健康的知识,充满了有利于国家强大,造福于社会和民众的智慧。

基因空间其实是生命空间的代名词。生命的时空单元是细胞,而信息单元(信息流)才是基因(DNA)。虽然基因的数量对于任何一个物种而言都是相对有限的,但是基因的操作空间(操作流)则是无限的、多维的、细致入微的。基因和基因产物(RNA和蛋白质)指导生物大、小分子的合成、运输和平衡(平衡流),维持生命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复杂化——生长、分化和发育(分室流),赋予生命运动、繁衍和拓展生存空间(可塑流)的能力。五流——信息流、操作流、平衡流、分室流和可塑流——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有些像我们古代圣贤们推崇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同样用来简化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认知维度,鼓励深入的思考、推理、创造。精准医学计划的开展必将会带领生命科学研究走出信息流——遗传学的局限,走进机理的破译,走进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思维范畴,也即五流中其他四流的综合思考。基因空间必将走进平衡流、分室流,最终进入可塑流——也就是走进表型、行为和认知的可塑性,真正探讨表型问题。遗传疾病,尤其是罕见疾病,属于信息流的研究范畴,而直接将基因型和表型连接起来,是遗传学和分子进化研究的内容。而多基因病和复杂疾病则是表观遗传疾病,属于其它各流的研究内容,包括各流之间的关联或综合。可见,我们尚未拓展的基因空间还是巨大的,我们的面前的任务还是艰巨的。

可见,未来基因空间的拓展主要有几个重要维度。第一是从基础科学(比如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到医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和分科的临床医学)应用的拓展,这就是精准医学计划的要推动的学科互动部分。第二是研究对象的拓展,告别单纯的模式生物、模式细胞和模式基因组等研究,直接以病人和医疗机构为对象和研究基地。我们必须要面对病人,对于常见疾病而言,其实是面对人群。第三是研究内容的变迁,实现从单基因病到多基因病(即复杂疾病)的拓展。我们将面对癌症、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发起“总攻”,使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体会到动感,都会积极地参与和贡献。第四是时间轴上从断面到全面的拓展,在时间轴上实现连续性,让时间系列成为数据获取的标准。过去我们的研究都局限于短时间和大尺度,没有真正获取实时数据,也没有足够的对照和队列研究。第五是迎接技术,尤其是相关技术前沿的“大汇聚”。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与云平台和互联网的汇聚,使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成为现实。大数据必将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新的“硬科技”(前沿技术)仪器也将通过互联网接通每个人的脉搏和血液,监控生命活动和抵抗疾病侵袭的过程,科学和技术将逐渐开通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渠道,让科学和技术实现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社会的每个人。美国的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Bayh-Dole法令,促进知识产权的转移和产业界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的模式应该有所不同,或许是研究领域与产业研发的融合:“学-研-产”共建,而以“研”为载体和平台。也就是说,以研发实体(独立非营利研究所或研发企业)来承接国家、社会和产业的研究任务,满足它们的共同研发需求:创新 = 创研 + 创业。

基因空间装的应该是有关基因、生命与健康的知识精华。我们这些科学与知识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知识大门”的守门人。我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打假——那是利益共同体和社会的职责之一——而是守真。换句话说,对于科学家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维护科学和知识的纯真和圣洁更重要,我们每一个贡献者必须承诺我们基因空间的知识宝藏里没有谬误、糟粕和虚假。老师为学生的作品写序,虽然有“自吹自擂”之嫌,但是也有承担责任和义务之勇气和信任。

请大家在基因空间里展开翅膀,尽情地遨游吧。基因空间也需要大家的支持、维护和良性的互动,也是大家共同探索、深刻思考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基因诊断、免疫治疗、器官重塑等等这些陌生的术语将在基因空间里得到解释和解疑。让我们在基因空间里见面,交流和享受现代科学的盛宴。期待再次见面。


于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是一部深度探索未来医疗变革的书籍。本书并非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以宏大的视角,剖析了互联网技术与基因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医疗模式的颠覆性转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如同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连接着世界万物。而基因,则是生命最根本的密码,蕴藏着个体独一无二的生理信息。当这两股强大的力量交汇,我们便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基因空间”。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性和智能化,构建一个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基因信息处理和应用平台。 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解读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何在当下,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融入传统行业,尤其是与生命科学如此紧密关联的基因领域,成为推动进步的关键。它不只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结合,更是对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接着,本书聚焦于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基因测序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到基因编辑、基因组学研究的日新月异,勾勒出基因科技为我们揭示生命奥秘所提供的强大工具。 然而,技术的进步并非终点,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服务,造福人类。本书的核心在于“基因空间”的构建。它描绘了一个由海量基因数据、临床信息、健康档案、环境因素等多维度数据交织而成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数据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连接、相互关联,能够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本书详细探讨了如何安全、合规地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敏感的基因数据,并强调了数据隐私保护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这是构建可信赖“基因空间”的基石。 “基因空间”的出现,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准医疗,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个体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信息,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宜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案。本书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罕见病诊断、药物反应预测、慢病管理等领域的巨大突破。例如,在肿瘤治疗方面,通过分析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医生可以精准选择最有效的靶向药物,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在罕见病领域,基因测序能够帮助患者找到病因,为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本书还深入剖析了互联网在精准医疗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数据传输的通道,更是智能分析的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我们可以从庞杂的基因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疾病的早期信号,预测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本书探讨了如何构建智能化的基因分析系统,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来解读基因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可视化,让医生和患者都能更直观地理解。 此外,“互联网+基因空间”的融合,也正在重塑医疗服务的模式。本书预见了未来医疗的场景:患者可以通过便捷的线上平台进行基因检测预约、数据查询、专家咨询;医生能够通过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系统,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共享的基因数据,加速新药研发和疾病机理研究。这种去中心化、个性化、主动式的医疗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宏伟目标。 本书对于医疗从业者、科研人员、技术开发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关注健康未来的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揭示了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更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和深刻洞见。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与基因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精准医疗时代。本书的撰写,旨在激发更多关于技术创新、伦理规范、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共同推动精准医疗的蓬勃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精准医疗”的概念只停留在科幻电影的想象中,觉得离现实生活很遥远。但《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精准医疗的大门。我被书中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疗的论述深深吸引。传统的医疗模式,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这极大地限制了医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互联网+的理念,正是打破了这些壁垒。想象一下,当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的基因数据、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被安全地汇集到一个平台上,再由强大的AI算法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那将能发现多少隐藏在复杂疾病背后的规律?书中一个关于癌症早期筛查的例子让我尤为震撼。通过对大量基因突变数据的分析,AI可以识别出极早期、肉眼难以察觉的癌变信号,从而将治疗窗口大大提前,极大地提高治愈率。这种基于海量数据和智能分析的预测和干预,无疑是医疗模式的一次颠覆。

评分

我一直对健康和生命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也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且极具前瞻性的视角,探讨了互联网技术与基因科学的融合如何引领医疗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基因空间”这个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化的生命信息生态系统。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获取个体独特的基因信息,这些信息就像是人体的一本“生命密码”。而互联网+的角色,则在于如何安全、高效地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庞杂的基因数据,并将其与电子病历、可穿戴设备数据、甚至环境信息等多种维度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这种多维度的信息整合,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书中关于罕见病诊断的章节,让我看到精准医疗如何为那些长期被病痛折磨、却难以确诊的患者带来希望。通过对基因的深度解析,能够找到致病基因的根源,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未来医疗模式的清晰勾勒,以及对科技如何服务于人类健康的深刻认知。《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这本书,没有过多地使用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以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基因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如何融合,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精准医疗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性医疗”的论述所打动。过去,我们谈论健康,更多的是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疗。而这本书描绘的未来,是能够基于个体的基因信息,提前预知潜在的健康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例如,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己患某种慢性病的风险,然后调整生活方式,甚至提前进行干预,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发病率。这种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是医疗理念上的一次重大升级,也为我们每个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命运提供了可能。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科技进步,应该是能够切切实实地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这本书,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互联网+基因空间如何成为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强大引擎。我被书中对于“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的描述所吸引。以往,就医流程繁琐,信息不对称,患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通过互联网平台,患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专业的基因解读服务,与医生进行远程沟通,甚至参与到临床试验中来。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书中关于“健康管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未来的健康管理将不再是简单的体检,而是基于个体基因信息和生活习惯,制定一套完整的个性化健康方案,从而实现长期、全面的健康维护。这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

评分

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疾病治疗的看法。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医疗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试错”的过程,医生根据经验和通用指南来制定方案,效果因人而异。但《互联网+基因空间――迈向精准医疗时代》则为我揭示了一个更加科学、个性化的未来。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因测序技术如何让我们了解个体独特的遗传信息,以及互联网平台如何将这些海量数据汇聚、分析,并与临床信息相结合。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阐述印象深刻。过去,我们知道有些人对某些药物反应剧烈,有些人则效果甚微,但往往难以找到根源。这本书解释了,正是我们基因的细微差异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靶点结合能力,从而影响疗效和副作用。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如何根据个体的基因图谱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浪费。这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让治疗不再是赌博,而是精准打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健康管理有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也对未来的医疗充满了期待。

评分

挺好的书 讲了许多内容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买的几本书很快送到,质量好

评分

挺好的书 讲了许多内容

评分

流行词精确,作为常人关心健康管理,值得看看!

评分

挺好的书 讲了许多内容

评分

物流速度很快,书的包装很好

评分

很适合我看

评分

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