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Chris Binnie 著,田洪 译
图书标签:
  • Linux安全
  • 服务器安全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 漏洞分析
  • 安全攻防
  • 信息安全
  • 系统安全
  • 安全技术
  • 经典译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79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186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全技术经典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6
字数:148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Linux已成为全球流行的Web服务器平台,因此每位系统管理员(当然也包括每名黑客)都将“Linux安全措施”作为优先考虑事项。Linux一直充当安全领域的技术和发展温床,包括诸多攻防工具,如knockd、netcat、Nmap和Nping等;了解黑客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已逐步成为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黑客,还要预测和阻止黑客的一举一动。

  Chris Binnie是一名资深Linux专家,曾为极注重安全的银行和政府部门部署服务器。Chris凭借自己深厚的探测、预防和防御技术功底,在多个不同安全领域攻坚克难,并在每个步骤提出诸多真知灼见。《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 呈现的技术适用于多个Linux发行版本(包括Debian、Red Hat衍生产品以及其他Unix类型系统),并给出将软件包与操作系统和其他包完美集成的专家级建议。Linux因基础的稳定性赢得美誉,占据了Internet公共服务器70%的市场份额;本书主要介绍确保Linux安全所需的洞察力和技能集。

  利用Linux的稳定性和安全功能来保护系统安全

  ● 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隐藏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

  ● 为文件应用数字指纹,从而手动或自动监视文件系统

  ● 在系统防御过程中利用黑客常用的工具反制黑客

  ● 了解黑客发现系统弱点的方式

  ● 探讨标准Nmap脚本的各种用法

  ● 抵御恶意软件并击退DDoS攻击

  ● 了解网站如何被轻易攻陷,密码如何被轻易破解


  

作者简介

  Chris Binnie是一名技术顾问,拥有20年的Linux系统工作经验,也是Linux Magazine 和Admin Magazine 的供稿者。Chris曾于2005年构建Autonomous System Network,并通过自己

  构建的媒体流平台向77个国家提供高清视频。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负责在云端以及银行和政府部门部署诸多服务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隐身斗篷 1

1.1 背景知识 1

1.1.1 探测端口 2

1.1.2 使端口扫描器产生混乱 2

1.2 安装knockd 3

1.2.1 软件包 3

1.2.2 更改默认设置 4

1.2.3 更改文件系统位置 5

1.3 一些配置选项 6

1.3.1 启动服务 6

1.3.2 更改默认的网络接口 7

1.3.3 数据包类型和时序 7

1.4 对安装进行测试 8

1.5 使服务器不可见 10

1.5.1 测试iptables 10

1.5.2 保存iptables规则 12

1.6 进一步考虑 12

1.6.1 智能手机客户端 13

1.6.2 故障排除 13

1.6.3 安全性考虑 13

1.6.4 短暂的序列 14

1.7 小结 15


第2章 对文件应用数字指纹 17

2.1 文件系统的完整性 17

2.2 整个文件系统 21

2.3 rootkit 22

2.4 配置 25

2.5 误报 27

2.6 良好的设计 28

2.7 小结 29

第3章 21世纪的netcat 31

3.1 历史 31

3.2 安装软件包 34

3.3 传输文件 37

3.4 将命令链接在一起 39

3.5 安全通信 40

3.6 可执行文件 42

3.7 访问控制列表 44

3.8 其他选项 44

3.9 小结 45

第4章 拒绝服务 47

4.1 NTP基础设施 48

4.2 NTP反射攻击 49

4.3 攻击报告 52

4.4 防止SNMP反射 53

4.5 DNS解析器 54

4.6 共犯 56

4.7 使国家陷入瘫痪 57

4.8 映射攻击 58

4.9 小结 59

第5章 Nping 61

5.1 功能 61

5.2 TCP 62

5.3 解释器 64

5.4 UDP 65

5.5 ICMP 66

5.6 ARP 67

5.7 有效载荷选项 67

5.8 Echo模式 68

5.9 其他Nping选项 72

5.10 小结 74

第6章 日志探测 75

6.1 对ICMP的误解 76

6.2 tcpdump 76

6.3 iptables 78

6.4 多规则 82

6.5 记录下取证分析的一切内容 83

6.6 强化 84

6.7 小结 87

第7章 Nmap功能强大的NSE 89

7.1 基础的端口扫描 89

7.2 Nmap脚本引擎 93

7.3 时间模板 95

7.4 脚本分类 96

7.5 影响因素 98

7.6 安全漏洞 98

7.7 身份验证检查 100

7.8 发现 101

7.9 更新脚本 103

7.10 脚本类型 104

7.11 正则表达式 105

7.12 图形化用户界面 105

7.13 Zenmap 106

7.14 小结 107

第8章 恶意软件检测 109

8.1 开始 110

8.1.1 定义更新频率 110

8.1.2 恶意软件哈希注册表 110

8.1.3 普遍的威胁 111

8.1.4 LMD功能 112

8.1.5 监控文件系统 113

8.1.6 安装 114

8.1.7 监控模式 116

8.2 配置 117

8.2.1 排除 117

8.2.2 通过CLI运行 118

8.2.3 报告 118

8.2.4 隔离和清理 120

8.2.5 更新LMD 121

8.2.6 扫描和停止扫描 122

8.2.7 cron作业 123

8.2.8 报告恶意软件 123

8.2.9 Apache集成 124

8.3 小结 125

第9章 使用Hashcat进行密码破解 127

9.1 历史 128

9.2 了解密码 128

9.2.1 密钥空间 128

9.2.2 哈希 130

9.3 使用Hashcat 132

9.3.1 Hashcat的能力 132

9.3.2 安装 133

9.3.3 哈希识别 134

9.3.4 选择攻击模式 136

9.3.5 下载密码字典 137

9.3.6 彩虹表 137

9.4 运行Hashcat 138

9.5 oclHashcat 142

9.6 Hashcat-Utils 143

9.7 小结 143

第10章 SQL注入攻击 145

10.1 历史 146

10.2 基本的SQLi 147

10.3 在PHP中减轻SQLi的影响 149

10.4 利用SQL漏洞 151

10.5 发动一次攻击 152

10.6 合法尝试SQLi 155

10.7 小结 156


前言/序言

  前 言

  请思考一下,即使是高度公开的网络攻击,实施起来可能也是非常简单的。对一个系统或者网络发动攻击所包括的步骤可能会非常复杂,也可能会出奇简单。这取决于一个系统是否因为使用了一些众所周知的漏洞软件而使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一名缺乏经验的黑客的常用攻击手段可能只是永无休止地对端口进行自动化扫描,然后打开一个连接并及时关闭,或者不断搜索Banner信息,从而弄清楚在端口后面监听的服务的版本号。如果发现的任何版本号与漏洞数据库中所列出的版本号相匹配,那么黑客就确定了一个新的攻击目标。从这一点上讲,由于该攻击方法几乎完全是自动完成的,因此你可能会认为这无非是计算机攻击计算机而已。

  相反,经验丰富的黑客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取或破坏对某一系统或者网络的访问。他们不仅经验丰富且才智过人,狡猾难防,而且富有创新性、耐心。他们通常充分利用社会工程学,构建自己的硬件并完成各种攻击手法。在攻击过程中,黑客们根据防御者的情况调整手法,此外攻击还会不断演变(有时甚至是快速演变)。大多数攻击所产生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进行了精心准备;在最开始的侦测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攻击途径会被侦测到。

  确保在线服务的安全有点类似于缘木求鱼,虽然我很不愿意这么说,但事实是,不管对一个服务或者系统如何进行安全保护,总会有一种方法违反或者破坏这种保护。因此可以大胆地做这样一种声明,请记住,即使一个系统或者网络当前不易遭受攻击,但在未来某一时刻也极可能会遭到攻击。

  这也就意味着,除非破坏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的电源,否则打开任何电子设备都意味着打开了一条黑客可以利用的攻击途径。事实是,技术专业人员长期面临着这种情况。因此,在确定网络安全所采用的方法时,需要在黑客可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在线系统和网络的漏洞,以及用来保护系统和网络安全所花费的预算之间进行权衡。此外,还可以尝试降低单个服务器的风险,例如,将电子邮件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分开。如果一个计算机集群被黑客攻破,那么理想状态下其他集群则不应该受到影响(前提是这些计算机集群在后台使用了不同的防火墙并且都拥有一个替代的操作系统)。

  但也不要过于恐慌,值得庆幸的是,目前经验极其丰富的攻击者实际上并不是很多(对于这些黑客高手,任何防御措施或多或少都会失败,有时甚至只需要数分钟时间就可能攻破)。然而,随着Internet的逐步发展,熟练的攻击者可以利用其他被攻破的系统和服务的功能进行攻击,从而对那些不知情的受害者产生令其头痛的问题。

  此外,攻击者发动攻击的动机也在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不可预测的。这些动机可能包括从黑客社区获取相关的荣誉,想证明自己比受害者高出一筹,为崇拜自己的新手进行一次训练演习,或者只是想获取经济利益。另外,根据最常见的统计,也不要忘记那些单纯寻求刺激的人。

  如果你的服务容易引起某些类型的不必要的注意,比如Web应用程序持续被某些用来查找安全漏洞的探头所探测,那么常识告诉我们,你主要关注的是让开发人员修补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相反,如果正在提供一个E-Mail服务,就需要绝对确保用来在集群中所有邮件服务器之间读取邮件信息的软件保持最新,并进行经常和及时的修补。只要注意到了最明显的漏洞,就可以大大减少可能暴露给中等水平攻击者的攻击面,同时也能减少他们获取一个立足点进而攻击其他系统的概率。一旦确保了主要的攻击途径基本是安全的,就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那些不怎么明显的安全漏洞。

  以下几个简单问题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系统或者网络安全上。第一个问题是你正在尝试保护什么内容?例如,隐藏在数据库深处的敏感、机密信息,访问这些数据通常需要通过多个防火墙以及堡垒主机(bastion hosts),或者正在保护一个需要全天候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在线服务。该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加强防御的手段以及防御策略的选择。例如,你可能愿意每月为网络流量清洗服务(network-traffic-cleaning service)支付高昂的费用,从而免受拒绝服务(Denial-of-Service)攻击,而不会愿意购买多个价格昂贵且高端的硬件防火墙来进行保护。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遏制一个安全漏洞?如果网络上的一台服务器或者设备被攻破了,那么是否自动意味着其他主机也将遭遇相同的厄运?如果是,则无疑表明你的安全策略存在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从安全漏洞中恢复?你可能关心的是一旦攻击者发现了冗余信息的工作原理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在什么阶段故障转移服务(failover service)会被激活。如果在完全不知道攻击者是如何攻破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只是简单地重新构建主服务器或者盲目地恢复服务,那将是非常困难的。此时你是否可以使用替代供应商的设备或者软件快速恢复服务呢?如果可以,则可以大大减少相同的攻击再次攻陷系统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在弄清楚攻击者入侵的方式之后恢复一部分(甚至全部)服务。

  本书的组织结构

  可按任何顺序阅读本书包含的所有章节,并且这些章节汇聚了多年来作者作为一名Internet用户所感兴趣的一些安全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攻击的相关理论,对不同在线攻击的防御,以及授权读者自己进行恶意攻击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读者学习如何防御此类攻击)。

  通过将不同主题分解到不同章节中,便于读者进行参考,同时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返回到这些章节,更详细地学习有关内容。各章的内容如下所示:

  第1章:隐身斗篷。如果攻击者无法看到你的服务器,并且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就不会有任何的攻击途径会被利用。该章主要讨论和介绍如何在产品中持续使用服务而又不会引起攻击者不怀好意的关注。

  第2章:对文件应用数字指纹。可使用多种方法来保证服务器文件系统的完整性,从而确保攻击者无法进行访问。在该章,主要介绍一种手动方法以及一个用来检查黑客程序的自动化工具。

  第3章:21世纪的netcat。多年后,netcat的最新版本已成为众多黑客所选用的工具(这得益于它所提供的众多高级功能)。在该章,将学习如何识别黑客是否使用此工具攻击服务器,以及学习如何利用这些业界领先的功能。

  第4章:拒绝服务。只有世界上一些最大型的Internet基础设施提供商可以经受得起成熟的、高容量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所带来的影响。在该章,将详细讨论该主题,并且会就一个国家因为此类攻击而三个星期失去Internet连接这一事件展开评论。

  第5章:Nping。对于黑客攻击来说,知道某一主机正在运行哪些服务只是成功了一半。功能强大的Nmap安全工具的扩展功能允许对任何主机进行检查,并生成带有独特有效载荷的自定义数据包。

  第6章:日志探测。虽然某些针对服务器执行的探测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危害,但了解这些探测的工作原理无疑会更有利于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的安全。在该章,将介绍攻击者探测服务器漏洞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第7章:Nmap功能强大的NSE。许多用户都用过Nmap来完成简单的端口扫描,但很少有人知道该安全工具还包括了攻击远程计算机的功能。在该章,仅讨论默认情况下Nmap所附带的众多脚本中可以完成的部分攻击行为。

  第8章:恶意软件检测。多年来一直困扰Windows系统的完全无声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以非法形式安装的软件。恶意软件给系统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从经常弹出令人讨厌的弹出式窗口,到成熟的在线银行攻击。在该章,将学习如何在Linux系统上配置一个复杂、频繁更新的反恶意软件解决方案。

  第9章:使用Hashcat进行密码破解。技术专业人员曾经被警告说有一款密码破解工具几乎可以保证破解哈希密码。这意味着一旦非法获取了对哈希密码的访问,那么黑客看到密码内容就只是时间问题。该章将一步一步地完成该过程。

  第10章:SQL注入攻击。在一次著名的调查中,SQL注入攻击被列为最流行的在线攻击。虽然该攻击类型的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但如今还是有大量的此类攻击通过简单的编程实践成功攻破了企业网站以及关键的在线服务。该章首先讲述了一些有用的历史信息,然后逐步指导如何识别和攻击脆弱的在线服务。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中等水平的管理人员、软件黑客以及其他IT专业技术人员。然而,本书的编写方式可以帮助那些好奇的读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安全问题快速找到适合的对应章节,同时不需要深入了解Linux命令行。本书旨在帮助某些读者更深入地研究特定章节的相关主题,从而进一步扩展有关该主题的知识,同时了解一下其他方面的主题,以便日后参考使用。

  另一方面,虽然每章都使用了命令行(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的),但对于读者的经验水平却没有太高的要求。

  小结

  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可以了解黑客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思维方式,从而站在最新安全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这样就可以避免以下事情的发生:不再控制自己的系统或网络,而是由其他人来控制。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网络安全与系统防护的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攻防技术的多个维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的安全知识体系。 --- 深蓝守卫: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架构与实战指南 本书聚焦于现代企业级网络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安全挑战,深入剖析了从网络边界到核心应用的全栈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与实战经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指导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中保持韧性的战略蓝图。 第一部分:构建坚固的数字化基石——安全架构与合规性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运营核心的今天,安全不再是事后的补救,而是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先决条件。本书伊始,便着重阐述了构建弹性、可扩展安全架构的必要性与方法论。 1. 现代安全范式转型:从边界防御到零信任模型 传统的城堡式防御(Castle-and-Moat)模式在云原生、移动办公和物联网(IoT)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已显力不从心。本书详细解读了零信任(Zero Trust Architecture, ZTA)的核心原则——“永不信任,始终验证”。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基于身份、设备和上下文的动态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经过充分验证的主体才能访问必要的资源。内容将深入分析微隔离技术(Microsegmentation)在实现网络零信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和API安全网关来增强东西向流量的安全可见性与控制力。 2. 风险管理与安全合规的桥梁 企业安全建设必须与业务目标和法规要求紧密结合。本章提供了系统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ISRM)框架,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全生命周期。我们不仅会介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如CVSS、DREAD),还会结合行业标准,如ISO 27001、NIST CSF等,指导读者如何将合规性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安全控制措施。特别关注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如GDPR、CCPA)对企业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3.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与安全左移 随着DevOps和云原生技术的普及,基础设施的快速部署对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强调安全左移(Shift Left Security)的理念,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安全检查集成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中。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Terraform、Ansible等IaC工具时,同步嵌入安全基线检查、配置漂移检测和自动化的安全审计脚本,确保基础设施部署的默认状态即为安全状态。 第二部分:全栈威胁剖析与主动防御实践 了解威胁的本质是有效防御的基础。本部分将深入到网络、应用和数据层,剖析当前最活跃的攻击手段,并提供针对性的、基于技术的防御策略。 4. 进阶网络层攻击面分析与应对 本书超越了对基础端口扫描的介绍,重点分析了路由级攻击(如BGP劫持)、DNS层面的恶意重定向和新型的侧信道攻击。我们将详细剖析现代DDoS攻击(如应用层洪水攻击)的特点,并介绍基于AI/ML的流量异常检测系统如何有效区分合法高峰与恶意攻击。在防御方面,本书将探讨SD-WAN环境下的安全隧道建立、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利用网络遥测(Network Telemetry)数据进行威胁狩猎(Threat Hunting)的方法。 5. 容器化与云原生安全深度聚焦 容器(如Docker)和编排平台(如Kubernetes)已成为主流部署范式。本书将系统梳理Kubernetes集群的安全拓扑,从集群API Server的RBAC配置到etcd的数据加密。内容将涵盖Pod安全上下文(Security Context)的硬化、运行时安全监控(如使用eBPF技术)来检测异常进程行为,以及镜像供应链安全,包括漏洞扫描、签名验证和基础镜像的最小化策略。此外,对于云服务提供商(CSP)的安全责任划分(Shared Responsibility Model)将进行清晰的界定与安全实践指导。 6. 应用安全:从OWASP Top 10到业务逻辑缺陷 传统的输入验证和输出编码仍然是核心,但本书更侧重于现代Web应用中更隐蔽的漏洞。我们将深入分析API安全问题,特别是OAuth 2.0和JWT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滥用场景,以及业务逻辑缺陷(如竞态条件、支付欺诈流程绕过)的识别与修复流程。在防御技术方面,我们将对比下一代Web应用防火墙(NG-WAF)与RASP(Runtime Application Self-Protection)技术的优劣,并指导读者如何为微服务架构选择合适的保护机制。 第三部分:事件响应、威胁情报与持续安全运营 防御体系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对安全事件的快速感知、遏制和恢复能力上。本部分聚焦于安全运营(SecOps)的优化与成熟化。 7. 自动化安全编排与响应(SOAR) 面对海量告警和有限的人力资源,安全运营自动化势在必行。本书详细介绍了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SOAR)平台的设计理念与部署实践。内容包括如何构建成熟的事件响应剧本(Playbooks),实现从威胁告警接收、初步分析、隔离处置到报告生成的端到端自动化流程。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利用SOAR工具整合SIEM、EDR和威胁情报平台,将平均检测时间(MTTD)和平均响应时间(MTTR)降至最低。 8. 威胁情报驱动的防御(TIP) 威胁情报(Threat Intelligence, TI)是主动防御的核心。本书阐述了如何构建和维护企业级的威胁情报体系。内容涵盖了TI的分类(战术、操作、战略)、数据源的整合(开源、商业、内部蜜罐数据),以及如何将TTPs(战术、技术与程序)转化为可执行的防御规则,如更新防火墙策略、优化入侵检测系统(IDS)签名。重点探讨了MITRE ATT&CK 框架在威胁建模、防御能力评估和实战演练中的应用方法。 9. 渗透测试与红蓝对抗的闭环反馈 要真正检验安全防御体系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实战检验。本书介绍了一种系统的红蓝对抗(Red Teaming/Blue Teaming)方法论,强调对抗的持续性和目标驱动性。我们将详细解析“红队”如何模拟真实攻击者的技术路径,以及“蓝队”如何利用日志分析、端点检测与响应(EDR)工具,在攻击发生时进行有效的追踪、遏制和清除。这种持续的反馈循环是提升整体安全成熟度的关键驱动力。 目标读者: 网络安全工程师、系统管理员和DevSecOps从业人员。 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网络架构安全缺陷和防御技术的IT专业人士。 负责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和风险合规的管理者。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晦涩的安全理论与高度工程化的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立即在复杂生产环境中部署和优化的、面向未来的安全解决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读《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之前,我对Linux服务器安全的概念还停留在“装个防火墙,改个密码”的初级阶段。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服务器安全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硬核”的方式,揭示了攻击者是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绕过传统的防御机制,比如社会工程学、零日漏洞等等。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担忧,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更加理解了书中提供的防御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书中对各种安全加固技术的讲解,如SELinux、AppArmor等强制访问控制机制,还有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中的应用,都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安全保障的可能性。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一些“黑科技”,反而将其作为反面教材,让我们了解其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防御。这本书记载的知识是高度实用的,而且很多内容都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知识,对于想要在这个领域深入发展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必读书目”。

评分

我一直相信,安全攻防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了解攻击者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构筑自己的防御体系。而《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安全漏洞和防护措施,而是真正地深入到了“攻”与“防”的哲学层面。作者以一种近乎“庖丁解牛”般的精细,剖析了Linux服务器从启动到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每一个安全隐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纵深防御”的理念,它强调了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建立多重、相互补充的安全屏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如何设计更合理的安全策略,以及如何在面临攻击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来说比较沉稳,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态度,这种专业性让我倍感信服。

评分

对我而言,互联网就像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广阔海洋,而Linux服务器则是我们在这片海洋中航行的“船只”。《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就像是为这艘船配备了最先进的“导航仪”和“护甲”。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抽象的安全概念,通过具体的攻击场景和防护案例,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面子工程”的批判,他反复强调,真正的安全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配置。书中关于用户行为分析、流量监控以及安全事件响应的讲解,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主动防御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修复漏洞,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提前预警,如何快速止损。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安全百科全书”,为我提供了解决Linux服务器安全问题的各种“工具箱”和“方法论”,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

评分

这本《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只不过其中的“罪犯”是各种潜在的网络威胁,“侦探”则是我们这些希望守护服务器安全的读者。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Linux服务器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从常见的端口扫描、漏洞利用,到更隐蔽的权限提升、数据窃取,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绘声绘色。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攻防演练现场,亲身体验着黑客是如何一步步渗透、控制服务器的,同时又学会了如何布下层层防御,阻止他们的企图。书中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比如SSH密钥认证、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原理和部署,都非常实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攻击技术的同时,也详细讲解了相应的防御策略,这种“知己知彼”的写作方式,让我在掌握攻击手段的同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加固自己的系统。而且,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命令示例,这使得我能够边学边练,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任何想要提升Linux服务器安全水平的从业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一直认为,网络安全就像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迷宫里寻找出路,而《安全技术经典译丛:Linux服务器安全攻防》就像是这迷宫里的“地图”和“指南针”。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的网络协议分析入手,逐步深入到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再到应用层面的Web服务、数据库安全等等,层层递进,将一个庞大的安全体系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因为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清晰的解释和形象的比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日志分析和审计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系统日志来发现异常行为,这对于事后追溯和取证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权限管理和漏洞修复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微小的配置错误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突破的缺口。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性的视角来理解Linux服务器安全,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认识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评分

书好,特别是有活动半价买,超值!!!!

评分

多学一点 书中自有黄金屋

评分

这个书的质量真不敢恭维,好脏

评分

非常好用!nice!

评分

不错,是正版,慢慢再研究。。。,希望能有收获

评分

好评

评分

书不厚,但是正好可以开拓一下思路,有些新配置软件挺不错的。

评分

价格实惠,物流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

该书质量不错,内容少,没有想象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