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林毅夫,张军,王勇,寇宗来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54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029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2
字数:382000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由于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持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学界、政策界、企业界围绕产业政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探讨,被称为“世纪大讨论”,《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囊括了在该领域颇有建树和发言权的各界人士的观点精要,集众家之言,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关注、争议和进展。
  文章作者包括林毅夫、张维迎、张军、鞠建东、平新乔、许成钢、黄益平、刘守英、贾康、赵昌文等数十位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更有作者之间的精彩观点交锋,使读者对相关领域主要问题的理解和判断更为客观。
  关注产业政策的读者,尤其是政策界和企业界人士通过本书可以得到对中国经济未来机遇和挑战的重要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产业政策在经济增长、转型与升级等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产业政策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过去所执行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既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着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对于破解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现升级为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产业政策研讨会”内容为基础,同时邀请了在此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对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在产业政策、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领域共同探索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结合的有效路径,相信本书对于总结、反思与展望未来的产业政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军,“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得者。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芝加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增长、宏观发展、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等。
  寇宗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组织、创新与知识产权等。
  主要著作有《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原理》《行为金融学》《实验经济学》、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产业政策的林张之辩

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 林毅夫
我为什么反对产业政策?——与林毅夫辩 / 张维迎
对于张维迎教授的若干回应 / 林毅夫

第二章 对现行产业政策的总结与反思
制度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 / 许成钢
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 黄益平
从共识出发——“特惠”视角下产业政策的关键问题 / 寇宗来
全球产业政策的历史实践 / 华秀萍 王雅丽
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 / 任继球
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陷 / 江飞涛 李晓萍
美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从产业技术政策到产业组织政策 / 周建军
观点讨论 芮明杰 史晋川

第三章 产业政策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产业政策与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 赵昌文
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 / 王勇
产业政策的竞争转型 / 戚聿东
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对产业政策的边界及其作用方式的界定 / 付才辉
“发展型国家”的兴衰及其对中国转型的启示 / 耿曙 陈玮
政府“不越位”比“有为”重要 / 郭强

第四章 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 / 贾康
提高产品复杂度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 / 刘守英 肖庆文 田禾
产能过剩与产业政策转型 / 刘学军
观点讨论 陈斌开 鞠建东 潘士远 权衡 傅蔚冈 胡伟俊

第五章 产业政策的实践
我国关于转售价格维持的立法与执法实践 / 蒋传海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就业正规化的影响 / 张军 赵达 周龙飞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开发性金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徐佳君
建章建制型产业政策的一个实例——加工“贸易”政策 / 马晓野
结合能源环境问题谈产业政策 / 张中祥
中国物联网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 肖龙 侯景新 肖叶甜
产业政策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崛起的角度 / 熊世伟 杨政
观点讨论 孙明春 张春 左学金

第六章 产业政策未来的发展
关于产业政策的若干理论问题 / 平新乔
发展主义的岔路口——产业政策治理的政治经济学 / 顾昕
观点讨论 华民 石磊 张杰 朱天 王勇

精彩书摘

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政府是否应该采取产业政策,尤其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是关注经济发展的学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产业政策问题的提出,最初可能跟“市场失灵”问题有关。比如,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却无法完全内部化,所以发展新兴产业比较难。这样,如果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也许可以帮助克服市场失灵。但这种干预到底是否有效,学界并无明确的结论。成功的案例当然有,但绝大部分产业政策不成功。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支持的“幼稚产业”,历经几十年还没有成长起来。因此有学者质疑产业政策的价值:难道政府比市场更聪明?

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对特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干预,这种干预,既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补贴,也可以是特定的行政与监管手段,总之是要帮助消除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我不是研究产业政策问题的专家,不过最近一直在思考我国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我是从克服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理解产业政策的逻辑的,市场能做的还是尽量留给市场。但有效的产业政策究竟长什么样?可能见仁见智。我关注的是如下五个方面:顺应市场、不限制竞争、谨慎干预、有退出机制和做事后评估。如果做不到这些,实行产业政策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弊大于利。

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有争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念的因素,也有执行的问题。有时候对同样的产业政策和结果,评价也不一致。比如对于产业政策对“东亚奇迹”贡献的评价,就存在分歧。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认为主要是产业政策提升了日本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而希瑟·史密斯(Heather Smith)通过对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研究,却发现主要是市场开放而非产业政策的贡献。另外,中国香港崇尚自由市场,而新加坡强调政府干预。到底哪一种更好?好像也没有共识。甚至在不同的时期,大家的结论也不一样。

国内一些学者对产业政策抱持怀疑的态度,这比较容易理解。我国每年都有产业政策,比如在2016年,政府决定要继续扶持节能环保、软件、云计算、装备制造和光伏等产业。但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产业政策很少。最早的产业政策可能是计划经济年代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化战略,林毅夫、蔡昉和李周认为这个政策的问题在于违背了比较优势的原则。当时我国人多、资本少,发展重工业很难。即便以举国之力建立起来了,也无法在成本和质量两个方面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产业政策似乎依然乏善可陈。要么浪费很多资源,不了了之;要么一窝蜂,在短时间内造成全行业过剩。前者的例子是现在各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纷纷开办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引导基金。各地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却要走同一条独木桥,运动式地搞创新,很难避免资源浪费。后者的例子是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现在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使用国。但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仍然无法自负盈亏。我现在有点担心新能源汽车可能会重蹈光伏的覆辙。

产业政策容易导致两极化的结果,可能跟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中央出一个政策,上上下下都跟着跑。产业政策的边界不清晰,实际上变成了举国体制的产物。不光地方政府很上心,银行也非常积极。很多银行根本不认真做尽职调查,看国家的产业目录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官员考虑的,是要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举措,效果如何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产业政策很少做事后评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决策官员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关心产业政策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近年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背后有周期性和趋势性因素的作用,但最大的变化是过去长期支持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重工业失去了活力,现在迫切需要培养和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支持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让已经失去竞争力的旧的产业转型、升级或者退出,另一方面是让新兴产业更快地形成并发展。但世界上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无法跻身高收入经济的现实,也表明产业升级之路十分艰难。

产业政策能不能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我理解产业政策的目的,主要还是通过克服“市场失灵”,帮助化解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有很多:一是技术门槛。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大数据,新技术研发的成本非常高,单个企业突破的难度很大。二是行业门槛。我国政府对很多产业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特别是在医疗、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一般企业很难进入。三是退出门槛。有很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甚至已经沦为僵尸企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退不出。僵尸企业不退出,继续占用大量的资源,也是遏制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要从降低这些门槛入手,不同的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产业政策可能也不一样。

目前全国有四个城市的创新、创业做得有特色:北京、杭州、贵阳和深圳,在这些地方的创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北京的中关村,高校、科研机构云集,发展高新产业有先天优势,政府主要是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杭州的创新、创业热潮主要是阿里巴巴的成功带动起来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圈。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则主要是贵阳市政府推动的结果,贵阳除了电价便宜,本身并不具备突出的优势。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应该数深圳,已经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中国的创新重镇,成就了一批诸如腾讯、华为和华大基因等全球领先的公司,靠的主要是有效的市场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经历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很快,比如生物医药和智能机器,个别企业甚至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但如果要说已经全球领先的新兴行业,可能只有互联网金融。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曾经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通常都会经历研发、生产、成熟、退出这样几个阶段。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数产品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个例外。2004年支付宝上线,2005年宜信成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迄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从机构数量、业务种类、交易规模和客户群体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全球占绝对领先的地位。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给中国提供了第一次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机会。

如今蚂蚁金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支付宝不仅有三亿用户,而且已经在120个国家落地。在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比如,第三方支付领域除了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网络贷款领域有个体网络贷款(P2P)形式的拍拍贷、宜人贷和人人贷,有微贷形式的蚂蚁微贷和微粒贷;网络投资领域有投资理财平台陆金所、招财宝和铜宝街,还有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和天使汇。唯独在网络货币领域尚未出现有影响力的公司,但从央行到企业,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包括创造新型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表明,自2013年1月以来,全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直保持环比接近6%的增长速度,大致一年翻一番。目前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发达许多。地级市的数据显示,杭州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中心城市,离杭州越远,发展水平越低,但这两年趋同的势头也很明显,即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增长更快。另外,从年龄段看,推动互联网金融增长的主要是年轻人,特别是出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群体。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在政府的主动扶持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是市场自发行为的结果。关于互联网金融究竟是真实的创新还是虚假的泡沫的争论还远未结束,不过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得到了两个逻辑因素的支持。一是解决了市场的一个痛点。支付宝横空出世,是因为当时淘宝使用银行的支付系统,但费事、耗力,还容易出差错。而P2P平台受到热烈追捧,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我国大约有60%—70%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没有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就弥补了这一块市场空白。

二是互联网为解决金融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最大的困难是风险定价。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工具是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前者可以帮助获客,后者能够协助尽职调查。而且互联网技术具有长尾效应的特征,一旦系统建立,服务新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与传统金融形态相比,互联网在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互联网金融行业为我们思考产业政策提供了一个案例。政府没有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补贴,但监管部门相对容忍的立场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否则互联网金融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但反过来,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风险频发,也跟监管缺位有关。P2P行业发展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监管框架,导致很多平台或者在黑暗中摸索,或者浑水摸鱼,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好公司反而活不下去。假如有监管的话,像e租宝这样的高风险平台应该是可以被剔除出去的。而现在监管部门突然要求所有P2P平台在短期内从信用中介转为信息中介,这给行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加强新兴产业的行业规范与健康发展,特别是平衡创新与风险,也应该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有效产业政策的条件

我国在改革开放期间其实有一项非常成功的产业政策,那就是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产生了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政府首先在南方开设了经济特区,对外国投资企业提供税收、资金、能源和土地方面的优惠,后来还一度把这样的政策推广到内资企业和全国各地。这项政策非常成功,20世纪90年代中,我国在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很快就变成了全球制造业中心。因此,说这项产业政策成就了“中国奇迹”也并不为过。


但既然绝大部分的产业政策都不成功,如果过去的做法不改变,新的产业政策获得好的结果的可能性也不大,甚至有产业政策还不如没有产业政策。所以,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在考虑制定新的产业政策之前,都应该对过去的不成功的做法进行很好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改进办法,把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那么产业政策怎样做才能变得有效?我想到五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顺应市场。产业政策应该顺势而为,而不应逆水行舟。如果新兴产业不能符合比较优势或者不能解决市场的痛点,即便把产业建立起来了,也无法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建立的重工业,就不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但这可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通病,既然是发展新兴产业,都想一步迈到世界前列去。林毅夫、鞠建东和王勇在最近的研究中提出发展新兴产业也必须顺应比较优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思想。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政策为什么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符合当时的比较优势。当然,如何适当超前地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扶持对象,仍然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二,不限制竞争。国家扶持的是特定的产业,而不应是特定的企业,政府补贴某一个创新环节,应该让任何做得好的企业都有机会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仍然应该在同一个市场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过去国家采取产业政策支持家电和汽车等行业的发展,不但选定重点支持企业,还不许其他企业进入,是很糟糕的做法。政府选择优胜者,自然容易引发对公平性的怀疑。现实中也有不少企业为了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政府公关而不是研发创新上。张晓波和合作者的研究就发现,我国政府的大部分创新补贴流向了创新比较少的国有企业,这就说明关系比创新重要。

第三,谨慎干预。干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消解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瓶颈。政府干预一个产业的手段有很多,可以选择补贴,也可以选择管理准入门槛,补贴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环节。比如现在支持新能源汽车,政府的选择是撒胡椒面式地补贴后端的消费者。这当然可以让生产商有利可图,继续投入研发活动。但这可能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在电池,一是成本,二是寿命,三是安全性。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关键还是看电池技术能否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国家应该把资金和科研力量集中起来支持前端的电池研发,也许这比分散地支持所有的汽车企业各自为政搞开发更加有效。

第四,有退出机制。我国支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政策能够获得成功,除了符合比较优势和不限制竞争之外,就是及时退出。产业政策是临时帮助新兴产业形成的,不是长期支持它们发展的。很多国家的“幼稚产业”一直成长不起来,就是因为政府把这些重点企业保护了起来。保护政策一直不退出,这些所谓的“创新企业”也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可以躺在国家政策的身上讨生活,哪里还会有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所以,在制定任何一个产业政策的时候,都必须同时设计一个退出机制。过了一段时期,如果新兴产业还是没能发展起来,就应该果断放弃,不应该让它变成国家长期的负担。

第五,做事后评估。地方执行产业政策,要么大家都跟着中央跑,中央倡导发展新技术产业,各地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全国都下同一盘棋;要么换一茬官员就改一套思路,没有一套方案能够坚持到底。说到底,还是干部评价体系出了问题,虽然政绩至上,但做的都是表面化的文章,决策者并不承担政策后果。以工信部出台政策支持婴儿奶粉为例,最后国家的钱是产生了预期的目的、打了水漂还是进了特定个人或是机构的腰包,反正我是完全无从得知。所以,要执行产业政策,首先应该设立评估制度,特别是请第三方机构对每一项产业政策的效果做独立评估。决策官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前言/序言

序 言


2016年8月21—22日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产业政策:总结、反思与展望”的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这次会议,从在“货殖365经济社”微信群中酝酿发起,再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微信群的嘉宾邀请与组织,直至会议的顺利闭幕,前后总共不到一个月,但是有将近300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说明这个议题非常重要,很多人都感兴趣。

现代社会中,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变快,通常意味着它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实际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显然,产业政策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40年的高速增长,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此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都普遍而广泛地采用了各种产业政策。所以,要说产业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大概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对于如何认识与评价这些产业政策,不同的学者则可能会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事实上,面对“低收入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这些真实的现象,再对照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现有的主流理论,国际发展经济学界都在普遍进行总结与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低收入国家转变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结构与所面临的发展挑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与改革依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的书,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

评分

勤劳又贫穷的人在8℃的大风里推着自行车往上坡上走

评分

营销力度大,基本上都在这里买的。

评分

京东618买书凑单是最实惠的。

评分

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相当好,专家写的。

评分

书的质量还可以,阅后追评。

评分

京东618买书凑单是最实惠的。

评分

京东618买书凑单是最实惠的。

评分

书的质量还可以,阅后追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