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1000题》是根据全国各省市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编写的一本题库,在遴选考试中,往往会测查对考生基础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在配套《2017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公版)》教材的基础上,编辑了这本题库,方便考生在复习备考完理论知识后,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切实帮助考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1000题》主要有七篇内容,依次为政治篇,经济篇,法律篇,管理篇,科学技术、历史、国情国力篇,公文写作与处理篇,重要政策篇。涵盖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公文写作题等。方便对各种题型的复习备考。
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3)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27)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2)
第四章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66)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7)
第二章微观经济(86)
第三章宏观经济(94)
第四章国际经济(106)
第一章理论法学(113)
第二章宪法(119)
第三章部门法(129)
第一章管理基础知识(163)
第二章行政管理(174)
第三章公共政策(184)
第四章领导(187)
第一章科学技术(201)
第二章历史(214)
第三章国情国力(235)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243)
第二章公文实务(256)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79)
精彩书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情怀至上的人眼里,“世界”一定是远方,远方让人充满向往,“看世界”便是去远方。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得以去远方。其实,从完善认知的角度来说,“世界”未必就只有远方,“世界”也在身边。远方固然神秘,但身边一样充满了未知——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看世界,也别忘了身边的世界;行万里路,不妨从脚下迈开第一步。这说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对语词的不同定义决定的
B.未知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空间是无限的
D.人类没有能力认识整个世界
2.“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A.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B.看问题应该抓住重点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看问题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有信路路畅通,无信寸步难行”,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B.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安全问题解决得好可以惠及别国,反之,则会殃及他国,国家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与上述特点无关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
7.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不可知论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8.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9.下列关于习近平同志用经典语句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B.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
C.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0.“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一带一路”将会让中国与各国联系更为密切,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这段话说明()。
A.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要抓住时机,促进质的飞越
C.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D.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11.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动时存静势,静时又寓动机”。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
A.动亦静,静亦动,两者没有区别
B.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1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A.辩证法与形成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
1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15.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
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6.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小时候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精选习题集》 一、 出版背景与定位 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作为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其选拔标准和考试难度不断提升。为助力广大报考者精准把握考试方向、高效提升备考效率,我们组织了由资深公务员考试研究专家、前命题专家及一线公考培训名师组成的研发团队,倾力打造了这本《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精选习题集》。 本书并非单纯的题海战术的堆砌,而是基于对近年来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尤其是综合基础知识模块)的深入研究和精准分析,提炼考试的核心考点、高频考点和易错考点,为考生构建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综合基础知识训练体系。本书旨在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遴选考试所需的必备知识,提升应试能力,最终实现成功入围的目标。 二、 核心内容与编排特色 本书以“精选、精练、精析”为核心理念,对综合基础知识涵盖的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力求内容的高质量和针对性。 (一) 涵盖范围广泛,紧扣大纲要求: 综合基础知识模块是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的重中之重,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科技、时事等多个领域。本书紧密围绕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大纲,对以下核心知识板块进行了全面覆盖: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是当前政治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本书将系统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重点关注其理论创新、战略部署以及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指导作用。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内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中国、发展中国、执政中国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解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发展方向的关键。本书将精选关于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精粹)与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经典理论的习题。 3. 中国共产党党史与新中国史: 深入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理解我们党为何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为何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本书将选取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要理论成果等相关题目,例如: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轨迹等。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建设成就、历史性变革、国家发展战略等内容也将得到重点考查。 4. 国家治理与公共管理: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相关知识在遴选考试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本书将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强国建设、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内容设计习题。 5. 经济学基础知识: 涵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微观经济行为(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对外开放、金融风险防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经济概念和政策。 6. 法学基础知识: 重点考查国家基本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合同编等)、经济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与公务员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关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等法治精神的理解。 7.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思想文化: 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思想,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8. 科技前沿与社会热点: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大科技项目、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前沿科技动态。同时,对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国家重大政策调整、国际国内热点事件进行梳理,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信息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二) 题型多样,全面模拟考试: 本书精选了以下多种题型,力求全面模拟真实考场环境,帮助考生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 单项选择题: 考查对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的记忆和理解。 多项选择题: 考查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判断多个选项。 判断题: 考查对基本原理、事实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做出是非判断。 填空题(部分): 针对一些关键概念、重要数据、核心表述进行考查,要求考生精确记忆。 简答题/论述题(部分): 旨在引导考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为面试的论述打下基础。 (三) 精选高质量题目,突出典型性与代表性: 本书的题目并非盲目搜集,而是严格按照“三性”原则进行筛选: 典型性: 选取能够代表某个知识点核心考查方向的题目。 代表性: 题目类型和难度与历年真题以及官方透露的命题趋势高度一致。 针对性: 题目设计紧密围绕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的岗位特点和要求,侧重考查考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 详尽解析,深度剖析考点: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科学、系统、详尽的解析。每道题目都附有专业的解析,力求做到: 1. 准确揭示考点: 明确指出题目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考生精准定位薄弱环节。 2. 深入剖析原理: 对考查的理论、政策、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阐释其形成背景、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和运用方法。 3. 提供解题思路: 针对不同题型,提供有效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4. 拓展延伸知识: 在解析中适当拓展与考点相关的其他重要知识,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网络。 5. 强调易错点: 指出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或出错的地方,并给出纠正建议。 三、 适用对象与使用建议 (一) 适用对象: 本书适用于所有参加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尤其适合: 备考时间相对有限,希望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的考生。 基础薄弱,需要系统梳理和巩固知识点的考生。 对考试方向把握不准,需要有针对性练习的考生。 已经掌握一定知识基础,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应试能力的考生。 (二) 使用建议: 1. 系统性学习与练习结合: 在使用本书进行练习之前,建议考生对综合基础知识的各个模块进行初步的学习和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分模块、分类别练习: 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选择性地进行某个模块或某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3. 限时模拟训练: 当对知识点有一定掌握后,可以进行模拟考试,限时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以熟悉考试节奏,提高答题效率。 4. 重视解析,反复揣摩: 每一道题目的解析都蕴含着重要的学习信息,要仔细阅读,理解透彻。对于错题,要重点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 5. 结合时事,拓展视野: 综合基础知识中的许多内容与当前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息息相关,建议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关注新闻时事,阅读相关政策文件,以加深理解,拓展视野。 6. 形成知识体系: 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网络,提高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四、 结语 《党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精选习题集》是我们献给广大报考者的礼物,希望它能成为您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我们深知,公务员遴选考试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只要找准方向,付出努力,科学备考,相信您一定能脱颖而出,迈上新的台阶。祝您考试顺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