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张艺兴首本半自传写真、首次记录成长点滴。
人生的24年,犹如24个从春到冬的时节。
童年的春之朝气/青春期的夏之溽热/拼搏后的秋之丰盛/以及退藏于密的冬之变革。
6万字264页精美图文,讲述童星时代,韩国4年练习生生涯,EXO出道,成立工作室的点滴时光。
责任、梦想、努力、坚定!
我就是我的世界!
★韩国实地写真图片拍摄
★日本樱花特种纸内文印刷
★裸背线装
★风琴折插页
★随书赠送“小秘书吐槽”手册+随机一套6张季节明信片+海报
海报:
内容简介
责任、梦想、努力、坚定
张艺兴的24年
经历了充满了春之朝气,夏之溽热,秋之丰盛,冬之变革的四季。
从青涩少年蜕变为耀眼明星
张艺兴首次记录成长点滴
这是熟悉又陌生的张艺兴:
★童年时经常思考“我的世界”的问题
对那个时候的我自己来说,这种天旋地转的,需要一个人静静的时刻,好像很重要。
★十七岁只身赴韩
“有人问我在韩国那两年的生活是什么颜色?我想了很久,是没有颜色的,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二十一岁以EXO成员身份正式出道
“所有人只能帮助那个想要成长的你。没有人会求着你去成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二十三岁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只做我内心认为正确的事。问心无愧,堂堂正正。”
★一个简单又坚强的张艺兴。
春之朝气,在万物如新的时节与世界初见。
“家人的爱,是一种幸福,更是一份责任。”
夏之溽热,在严酷艰难的时刻退去青涩。
“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秋之丰盛,在耀眼的季节坚定向前。
冬之变革,在蓄势待发的转折期间从未忘却初心。
“就算世界只剩下自己,也不要丢了梦想”
我会疲惫,但不会胆怯
我会失败,但不会退缩。
我就是我的世界
作者简介
张艺兴,艺名LAY,1991年10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歌手,男子组合EXO/EXO-M中国籍成员。
2005年张艺兴参加湖南经视《明星学院》比赛获得总决赛季军。2012年4月张艺兴以SM公司新组合EXO和其子队EXO-M中国成员身份正式出道,公开艺名为LAY。
队内为主领舞、副主唱和乐器担当。
2014年6月张艺兴以个人名义进行国内主持活动和综艺。
2015年3月张艺兴正式成立个人工作室。
目录
序言
一颗站着的心的模样 1
立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7
你早的记忆是什么时候
雨水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23
不行,你赶快唱,你唱歌我们时间容易打发的咯
惊蛰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33
那些很重要的东西,它第1次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抗拒的
春分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43
如果我又进的话,怎么办?我爸干脆地说,言而有信
清明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53
第1个意识到的是:我得学了
谷雨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63
我的两任钢琴老师一共上了四堂课就不教了
立夏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69
陌生的环境总是那么大,因为你会被每一颗灰尘绊住
小满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85
学会礼仪,其实是去学会看到别人,尊重别人
芒种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97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开始走上自己的路了
夏至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111
那种等待的感觉太不好了
小暑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121
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大暑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129
当时特别慌,怕
立秋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135
唯1记得的是,舞台非常大,还有自己很紧张
处暑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145
我希望自己可以像跑长跑比赛一样,跑得长久一点
白露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151
不管怎么样,我都喜欢你
秋分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157
我没改变过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改变过
寒露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167
喜欢是可以变的,但是爱是不会变的
霜降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179
在RPG角色扮演游戏里,我的好成绩打到了全服第二
立冬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185
它初的名字叫《EXO2014》
小雪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201
让自己可以成为“四分之四”的张艺兴
大雪 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205
我能做的只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冬至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213
明明有大好前程,非要独自流浪
小寒 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 221
对自己的认可是在一次一次上台之后慢慢建立起来的
大寒 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233
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
精彩书摘
当我们没有了自己的态度,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才需要借由哗众取宠的方式来争取他人的认同。
我到了必须要打破自己的时刻了,找回自己,需要战斗。从来没有天分,只有努力。
陌生的环境总是那么大,因为你会被每一颗灰尘绊住。
努力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害怕,害怕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所以要多做准备。
所有人只能帮助那个想要成长的你。没有人会求着你去成长,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人问我在韩国那两年的生活是什么颜色?我想了很久,是没有颜色的,我不知道努力是什么颜色。
我现在是从零开始,从新开始,我希望自己可以像跑长跑比赛一样,跑得长久一点,不要那么急,慢慢来。
因为被这样爱着,所以就算只剩一位粉丝,我也要为这一份沉甸甸的爱而唱下去。
我希望在张艺兴的词曲里能够有张艺兴独特的味道,能够有感动人的力量。
我的对手只有我自己,所有的比赛,都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赛。
《星轨之上:逐梦者的光影足迹》 作者: 佚名 出版社: 寰宇文化 装帧: 精装,内含独家珍藏照片集 定价: 88.00 元 --- 导言:聚光灯下的微光与磅礴 在这个以速度和瞬时热度定义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将偶像视为一个完美无瑕的符号。他们闪耀,他们引领潮流,但光环背后,是怎样日复一日的打磨、是怎样在迷雾中坚守方向的孤独航行?《星轨之上:逐梦者的光影足迹》并非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是一份深入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报告,聚焦于一位在华语乐坛和影视界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全能型艺人”的成长轨迹与艺术哲学。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抽丝剥茧地还原了这位艺人从青涩学徒到成熟艺术家的心路历程。我们摒弃了对表面成就的浮夸赞颂,转而关注那些塑造他、定义他的关键转折点——那些不为人知的自我怀疑、那些在深夜录音棚里推翻重来的决定,以及他对“完美”近乎偏执的追求如何转化为独特的美学风格。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如同五次重要的“行星际穿越”,带领读者追踪他每一次在不同领域间的轨道切换与能量积蓄。 --- 第一部:源点回溯——土壤与初啼 (The Genesis Point) 本部分深入探究了艺人早期生活的环境对其性格和艺术萌芽的影响。我们不满足于罗列出生的地点和时间,而是着重分析了早期家庭环境的熏陶、地域文化对审美取向的潜移默化,以及他展现出的超乎同龄人的自律与敏感。 重点章节解析: “无声的模仿家”: 详述他早期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建立起对音乐节奏和舞台表现的本能理解。这部分揭示了他早年如何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型”,这种模型支撑了他未来跨界发展的底层逻辑。 第一次“出走”的代价: 细致描绘他离开熟悉环境,投入残酷训练营的真实体验。这里侧重于心理韧性的培养,而非简单的技能学习。记录了面对残酷淘汰机制时,他如何用内心的坚韧来消化外界的否定,将压力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 “被选择”与“主动选择”的辩证: 分析他初次获得公众关注的契机,并探讨在他心中,“被大众期待”与“自我艺术追求”之间产生的早期张力。这种张力,是后续他所有创作选择的底层驱动力。 --- 第二部:轨道修正——专业主义的熔炉 (The Crucible of Craftsmanship) 当一个人进入了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和竞争领域,如何保持个性而不被流水线吞噬?第二部将焦点聚集在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平台期,即他接受的系统化、国际化的专业训练过程。 重点章节解析: “耳朵里的手术刀”: 详细剖析他在声乐和舞蹈领域的学习方法论。不同于传统流水线训练,本书侧重于他如何主动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对每一个音准、每一个肢体动作进行“结构分析”。例如,记录了一次他在学习特定高难度舞蹈技巧时,如何通过分解动作并结合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改良的案例。 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塑: 在跨文化合作中,他如何处理源生文化与国际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本章通过分析其早期作品中融合的不同地域音乐元素,展示了他对“融合”的理解,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深层次的文化对话。 首次面临的“审美审判”: 记录了其首个重要作品发布后,外界褒贬不一的初期反应。重点不在于舆论的本身,而在于他如何处理这种“不被理解”的初期阵痛,以及他如何坚定地选择相信自己的方向,而非盲目迎合。 --- 第三部:引力场的变迁——跨界与自我定义 (Shifting Gravity) 这一部分是其艺术生涯的“加速阶段”,标志着他开始在音乐之外的领域——特别是影视表演领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和深度。 重点章节解析: “非科班的直觉与准备”: 探讨他如何从音乐人身份转变为被认可的演员。本书采访了与其合作的导演和资深演员,着重记录了他为角色所做的“非表演性”准备——例如,为深入理解某个特定职业的角色,他曾花费数周时间跟随该行业人士进行田野调查的细节。 情绪的“无害化处理”: 深入分析他在镜头前展现的细腻情感。许多演员擅长爆发,但他更擅长内敛的克制。本章通过对比分析他演绎的几个关键哭戏或愤怒场景,揭示了他如何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转化为可被镜头捕捉的“结构化情绪”。 工业化流程中的“手工业者”心态: 在面对大规模、快节奏的影视制作时,他如何坚守对细节的把控,确保作品的质量不被速度稀释?记录了其坚持在后期制作中亲自参与声音设计和剪辑节奏把控的幕后故事。 --- 第四部:星云的诞生——创作主导权的构建 (The Architecture of Autonomy) 当艺人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和经验后,如何从“被塑造者”转变为“主导者”?第四部聚焦于他开始深度参与策划、制作和概念输出的过程,探讨“偶像”身份向“制作人/艺术家”身份过渡的复杂性。 重点章节解析: 视觉语言的建立: 详述他与核心创作团队(摄影师、造型师、MV导演)建立的长期、深度的合作模式。重点在于,他如何用精准的文字描述,将抽象的音乐概念转化为具体、具有强烈辨识度的视觉符号。 “概念先行”的专辑哲学: 以他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专辑为例,剖析其概念的连贯性和叙事性。探讨他如何运用色彩学、符号学,构建一个可以供粉丝解读和探索的“微型世界观”,让作品超越单纯的音乐欣赏层面。 商业考量与艺术坚持的平衡木: 记录了在决定商业走向和艺术表达发生冲突时,他所做的艰难取舍。这部分展示了成熟艺人对自己市场价值的清醒认知,以及在维护核心艺术价值时不妥协的决心。 --- 第五部:轨迹的延伸——对未来的共振 (Resonance for the Future)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投向未来,探讨这位艺人对行业生态、对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以及他对自身艺术生命力的展望。 重点章节解析: 导师席上的“不完美传承”: 分析他作为导师或前辈角色时,所倡导的训练理念。他所强调的,并非复制他的成功公式,而是鼓励后来者建立自己独一无二的“问题解决系统”。 技术迭代与艺术永恒: 探讨他对新兴技术(如元宇宙、AI辅助创作)的态度。他如何看待这些工具对传统表演艺术的冲击,以及他计划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延伸而非取代人类的创造力。 “未完成的肖像”: 结语部分,作者以开放式的视角收尾。指出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于其“未完成性”。他的故事并非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持续向前的向量,激励着每一个在各自领域中,试图突破自身边界的追梦人。 --- 结语: 《星轨之上》不仅仅是对一位公众人物的观察,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高压、高曝光环境下,保持自我驱动力与成长惯性”的深度报告。它适合所有对幕后制作、对个体意志力如何驱动职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通过这本书,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复杂、多维、不断自我雕琢的灵魂,而非仅仅是一个闪耀的名字。他的光芒,源于他对每一次挑战都抱持的“而立”之年的沉稳与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