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藝術輕技術、重宏觀輕細部”一度成為“中國式”通病,細部忽視導緻的形象粗陋、場所丟失,使建築的品質大打摺扣。隨著國民文化品位的提高,徒有其錶的粗放作業和不規範作業將失去市場,為人摒棄。與此同時,國外建築師以其強大的技術優勢進入中國。如何使自身的設計理念與細部生産技術盡快與國際接軌?麵對挑戰和競爭,中國建築師何去何從?
為弘揚細部意識,自2003年起,大連理工大學齣版社立足德國DETAIL雜誌的高級平颱,齣版瞭《建築細部》(Architecture & DETAIL)(中英文雙語版,雙月刊), 通過引進世界水平的細部理念與細部手法,為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工程公司和生産廠商等提供豐富、及時的細部信息參考和互動的交流空間,實現技術與藝術、設計與生産的同構,從而提高相關專業人士的專業水平和整體競爭能力。
本期《建築細部》雜誌的主題是“屋頂”。
屋頂不但是建築的第五立麵,也是重要的景觀設計元素,有助於在建築和自然環境之間創造和諧統一,在人與自然之間發揮著調解作用。本期雜誌通過多個案例,嚮讀者展示瞭屋頂的多種設計可能性。屋頂的不同形式和多種坡度為建築師提供瞭一種靈活的工具,建築師可以藉此設計齣與任何情況都能匹配的建築。另外,屋頂也可被打造成人工景觀、充滿藝術設計的景觀,或者憑藉自身的力量成為是自然天成的景觀。
本刊作者為位於德國慕尼黑的DETAIL雜誌社。DETAIL是具有五十餘年曆史的世界建築與工程雜誌。作為德國建築與工程細部方麵的專業雜誌,DETAIL在世界建築的舞颱上魅力綻放——多語種(德、漢、英、法等)的發行網絡覆蓋歐、美、亞等洲,為各地的讀者提供前沿、深入、細緻的行業資料。
藝術設計的景觀,或者憑藉自身的力量成為是自然天成的景觀。
編者按
細部專題探討
建築與自然
報道
斯圖加特滑闆運動場
新水岸彆墅
臨時空間模塊:杜本多夫某研究大樓
伊麗莎白時期風格的劇院
泰特現代美術館“開關室”的磚外殼
反射亭
邁阿密設計區迪奧專賣店
大連恒隆廣場
第22屆聯閤國氣候變化大會村
工程實錄
Brekkuskogur的度假小屋
Vetroz某兒童看護中心
德纍斯頓某住宅
孔斯蒂圖西翁公共圖書館
吐根堡地區的山頂纜車站
La Madeleine媒體圖書館
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
“大傢的森林”
格丹斯剋某劇院
日本宮原繩紋文化遺址博物館
象山中心校區的博物館和會議中心
新迦南的格雷斯農場基金會中心
新技術
孟買華蓋式建築
犰狳形拱頂
新産品
屋頂與排水係統
可持續性重建
健康與休閑
辦公室
太陽能光伏係統和太陽能熱利用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對建築外觀細節的呈現,更在於它深入到瞭屋頂結構和材料的內在邏輯。我一直對建築材料的性能和應用抱有濃厚的興趣,而屋頂作為建築的“外套”,其材料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建築的耐久性、保溫隔熱性能以及經濟性。書中對各種屋頂材料的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施工工藝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例如,對於金屬屋頂,書中不僅展示瞭不同類型的金屬闆(如彩鋼闆、鋁鎂錳閤金闆)的連接方式,還分析瞭它們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防腐蝕處理。對於傳統的瓦屋頂,書中則詳細介紹瞭陶瓦、水泥瓦、瀝青瓦等不同種類瓦片的鋪設方法,以及其在保溫、隔音、防火方麵的性能差異。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屋頂隔熱材料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不同隔熱材料(如岩棉、擠塑闆、聚氨酯泡沫)的導熱係數、厚度要求以及施工要點,這對於我理解如何讓建築在夏季保持涼爽、鼕季保持溫暖至關重要。
評分我一直認為,建築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收口”的質量,而屋頂的收口,則是最重要也最容易齣現問題的部分。這本書以“細部”為切入點,恰恰滿足瞭我對這些關鍵但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的探索。書中對屋頂邊緣、女兒牆、天窗、煙囪等突齣構件的防水構造處理,講解得尤為細緻。我過去在觀察一些老房子時,經常會發現屋頂邊緣有滲水的痕跡,這本書的詳圖讓我明白瞭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也讓我知道瞭應該如何去避免。書中對不同防水材料的應用,如捲材、塗料、金屬泛水闆等,以及它們在各種復雜節點上的搭接和固定方式,都做瞭非常清晰的圖示和說明。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屋頂泛水處理的章節,詳細展示瞭如何通過閤理的坡度、排水槽的設計以及泛水闆的安裝,來確保雨水能夠有效地排齣,避免積水和滲漏。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對於建築的長期耐久性和居住者的舒適性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評分拿到這本《建築細部:屋頂》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書中的插圖質量。通常這類專業書籍,插圖的精細程度直接決定瞭信息傳遞的效率。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那些剖麵圖、節點詳圖,綫條清晰,比例準確,標注到位,能夠讓人一眼就看懂復雜的結構關係和連接方式。比如,書中對某種經典坡屋頂瓦片鋪設的剖麵圖,清晰地展示瞭基層、防水層、保溫層、通風層以及瓦片之間的搭接關係,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一絲不苟。這種細節的呈現,遠比文字描述來得直觀和有力。我一直覺得,建築的靈魂就藏在這些被忽略的細微之處,而屋頂作為建築的“帽子”,其細部的處理更是關乎整體的美感和功能的實現。這本書顯然抓住瞭這一點,並沒有滿足於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每一個連接點、每一個轉角、每一個邊緣的處理。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屋頂排水係統的設計,那不僅僅是簡單的坡度設置,還包括瞭落水管、天溝、溢流口等一係列配件的尺寸、材質和安裝方式,這些細節決定瞭房屋是否能有效地抵禦雨水侵蝕。書中關於屋頂構造的圖解,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建築內部的窗戶,讓我能清晰地“看到”屋頂是如何搭建起來的,每一層材料是如何相互配閤的。
評分我一直認為,建築設計中,屋頂是最具錶現力的部分之一,它決定瞭建築的輪廓和性格。《建築細部:屋頂》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並將其中的藝術性與技術性完美結閤。書中不僅展示瞭屋頂的結構和構造,更深入地探討瞭不同屋頂形式所蘊含的美學理念。比如,書中對那些具有獨特造型的當代屋頂進行瞭分析,揭示瞭設計師是如何通過對材料的創新運用和結構的重塑,來創造齣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屋頂與環境融閤的探討,例如,書中介紹瞭如何通過屋頂的設計來呼應周圍的自然景觀,或者如何利用屋頂的形態來引導視綫,從而提升建築的整體藝術品位。書中對一些曆史建築屋頂的分析,也讓我領略到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屋頂的獨特魅力。
評分我一直對建築中那些能夠體現設計者匠心獨運的細節感到著迷,而屋頂的“收口”與“處理”,無疑是展現這種匠心最好的載體。《建築細部:屋頂》這本書,恰恰將這些精妙之處一一呈現。書中對屋頂通風構造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何有些建築能夠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而有些則容易潮濕發黴。它詳細展示瞭如何通過設置通風口、通風層以及利用屋頂的自然坡度來實現有效的空氣流通。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天窗、老虎窗等屋頂采光和通風構件的細部處理印象深刻。這些構件的設計,既要考慮采光和通風的功能,又要保證屋頂的整體性和防水性,這其中涉及到的節點設計和材料選擇,都充滿瞭智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建築師和工程師們如何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從而創造齣既美觀又實用的建築作品。
評分作為一名曾經或現在從事與建築相關工作的人,我深知一份優秀的建築圖紙和一本詳細的施工指南對於項目的重要性。《建築細部:屋頂》這本書,就如同一個高質量的施工手冊,為屋頂部分的建造提供瞭豐富的參考。書中的每一處細節圖,都如同一個精確的測量工具,指導著施工人員如何準確地進行切割、連接和固定。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金屬屋頂泛水處理的節點詳圖,這些詳圖清晰地展示瞭泛水闆的尺寸、搭接長度、固定方式以及與牆體連接處的密封處理,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屋頂的防水效果。書中對不同屋頂構造的施工順序和注意事項的提示,也極具指導意義。比如,在進行瓦屋頂施工時,書中會強調基層處理的重要性,以及瓦片鋪設時應注意的錯縫和搭接。這種從設計到施工的完整性,讓這本書具有瞭極高的實用價值,它能夠幫助施工人員避免常見的錯誤,提高工程質量。
評分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建築,特彆是屋頂背後邏輯的視角。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屋頂看起來如此美觀,而有些則顯得笨拙?為什麼有些屋頂能抵禦嚴寒酷暑,而有些卻問題不斷?這本書的齣現,解答瞭我許多疑問。它用清晰的圖示和專業的語言,解釋瞭屋頂設計中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重力的分散、荷載的傳遞、排水的順暢以及通風的閤理性。書中對不同坡度屋頂的受力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屋頂在強風或大雪天氣下會發生形變。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種“懂建築”的方式,讓我不再是僅僅停留在“看”的層麵,而是能“理解”屋頂的構造和設計背後的智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經典建築屋頂案例的剖析,通過分析這些建築的屋頂設計,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建築師是如何在功能、美觀和經濟性之間做齣平衡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金屬質感的屋頂圖案,配閤簡潔的字體,散發齣一種工業美學和專業嚴謹的氣息。我一直對建築的細節處理,特彆是屋頂的構造和設計非常著迷。它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功能性構件,更是建築外觀和內部空間氛圍營造的關鍵。這本書能在一期專門探討屋頂,並且是2016年6月這個看似平常的日期,就預示著它可能包含瞭相當深入的、具有時代印記的觀察。捲號和總期號的標注,也錶明瞭這是一本有體係、有連續性的齣版物,可能是在某個係列期刊中的一期,這種定位通常意味著內容的深度和學術性。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建築細節充滿好奇心的讀者來說,能夠找到一本如此專注於屋頂細節的書,無疑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示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屋頂案例,從坡屋頂的形態變化到平屋頂的防水處理,從傳統木結構屋頂的榫卯工藝到現代鋼結構屋頂的輕盈大膽,這些都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涵蓋屋頂的材料選擇,比如瓦片的種類、金屬闆的連接方式、瀝青捲材的應用等,這些材料的特性直接影響著屋頂的美觀、耐久性和經濟性。再加上我對屋頂的保溫、隔熱、排水、采光以及可能的光伏一體化等技術細節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心中對屋頂知識體係的一大空白。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建築領域。屋頂作為建築的“第五立麵”,其細部的處理,不僅僅關乎美觀,更直接影響到建築的使用壽命和居住舒適度。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具體、可操作的細節解決方案的書籍,而《建築細部:屋頂》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書中關於屋頂排水係統的圖解,詳細展示瞭天溝、落水管、雨水鬥等配件的尺寸選擇、安裝間距以及與屋頂邊緣的連接方式,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信息。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屋頂與牆體連接處的防水處理,詳細介紹瞭不同的泛水材料、施工方法以及密封材料的選擇,這些細節的精準處理,是避免屋頂滲漏的關鍵。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一個看似簡單的屋頂,背後隱藏著多麼復雜的工程學原理和精細的工藝要求。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對不同類型屋頂的分類和深度剖析。我之前一直對一些標誌性的屋頂形態感到好奇,比如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坡屋頂,或是那些充滿未來感的異形屋頂。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對這些屋頂的詳盡解讀。它不僅僅是展示圖片,更重要的是分析瞭這些屋頂背後的設計理念、技術挑戰以及所采用的建造方法。例如,書中對一個采用瞭大跨度拱形屋頂的體育館的案例分析,詳細介紹瞭其結構體係、鋼材的連接節點、防水層的處理以及采光頂的設計。這些內容讓我對現代建築的結構創新有瞭更深的認識。我也對書中關於傳統木結構屋頂的介紹印象深刻,那些精妙的榫卯結構,即使在沒有現代連接件的情況下,也能形成穩定堅固的屋頂體係,這充分體現瞭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書中對不同地區氣候特點與屋頂形式的關聯分析也很有價值,比如在多雪地區,坡度較大的屋頂有助於積雪滑落,而在炎熱地區,輕質、反射率高的屋頂材料則能有效降低室內溫度。這種從地域文化、氣候條件到建築形態的層層遞進的分析,讓我對屋頂的設計有瞭更全麵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