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超快学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

零起点超快学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成安,王本轶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产品
  • 生产
  • 装配
  • 调试
  • 实操
  • 入门
  • 零基础
  • 制造
  • 维修
  • 技能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49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08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81
字数:28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电子技术初学者、爱好者、初级从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零起点超快学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特色如下:
1.零基础、低起点,易学易用;
2.内容实用,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3.理论基础与动手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快速掌握。

内容简介

本书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产品中的电子材料、常用紧固工具和检测仪器、电子元器件在装配前的加工、元器件的装配技术、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表面安装元件的装配技术、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电子产品的调试、电子产品的检验与包装、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识读等,使零起点的读者能够轻松入门,打下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电子技术初学者、爱好者、初级从业人员学习使用,也可用作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电子产品中的电子材料1
1.1导线与绝缘材料2
1.1.1导线的种类和技术参数2
1.1.2绝缘材料的种类和技术参数5
1.2印刷电路板与焊接材料7
1.2.1印刷电路板8
1.2.2焊接材料10
1.3磁性材料与粘接材料16
1.3.1磁性材料的种类与特点16
1.3.2磁性材料的应用范围17
1.3.3粘接材料18
1.3.4材料黏合前的准备工作22
第2章常用紧固工具和检测仪器24
2.1紧固工具和紧固件25
2.1.1紧固工具及紧固方法25
2.1.2紧固件26
2.2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及其使用32
2.2.1指针式万用表32
2.2.2数字式万用表34
2.2.3电子毫伏表39
2.2.4信号发生器41
2.2.5万用电桥45
2.2.6高频Q表48
2.2.7直流稳压电源49
第3章电子元器件在装配前的加工52
3.1导线装配前的加工53
3.1.1绝缘导线装配前的加工53
3.1.2屏蔽导线安装前的加工55
3.2线扎的制作56
3.2.1制作线扎的步骤56
3.2.2连续结的捆扎方法57
3.2.3F形结、Y形结与T形结的扎法59
3.3电子元器件装配前的加工60
3.3.1电子元器件引线的加工60
3.3.2电子元器件引线的浸锡62
第4章元器件的装配技术63
4.1需焊接元器件的装配64
4.1.1集成电路的装配64
4.1.2通孔型分立电子元器件的装配66
4.2非焊接元器件的装配67
4.2.1易碎部件的装配68
4.2.2有特殊要求元器件的装配69
4.3其他连接装配方式73
4.3.1压接74
4.3.2绕接75
4.3.3螺接76
4.3.4胶结和铆接79
第5章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81
5.1手工锡焊82
5.1.1手工锡焊工具82
5.1.2手工锡焊方法84
5.1.3手工锡焊的操作技巧86
5.1.4具体焊件的锡焊技巧87
5.2手工拆焊91
5.2.1手工拆焊的原则与工具91
5.2.2拆焊操作技巧92
5.3工厂锡焊94
5.3.1工厂锡焊设备94
5.3.2工厂锡焊工艺96
第6章表面安装元件的装配技术99
6.1表面安装元件100
6.1.1表面安装电阻器100
6.1.2表面安装电容器102
6.1.3表面安装电感器104
6.1.4表面安装二极管106
6.1.5片状三极管109
6.1.6片状集成电路111
6.2表面安装设备与工艺114
6.2.1表面安装设备114
6.2.2表面安装工艺116
第7章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120
7.1整机装配的流程与内容121
7.1.1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生产流程121
7.1.2电子产品整机装配的工作内容121
7.1.3整机装配的连接方式124
7.2整机装配中的屏蔽和接地125
7.2.1整机装配中的屏蔽125
7.2.2整机装配中的接地128
7.3整机装配中的防静电问题129
7.3.1对静电敏感的电子器件130
7.3.2静电造成危害的类型130
7.3.3对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防静电要求131
7.3.4电子整机装配的静电防护方法131
7.3.5常用的静电防护和检测器材133
7.3.6整机装配中的安全用电问题135
第8章电子产品的调试137
8.1电子产品的调试仪器与调试内容138
8.1.1电子产品的调试仪器138
8.1.2电子产品的调试内容138
8.1.3电子产品的调试程序139
8.2电子产品的调试类型140
8.2.1电子产品的样机调试140
8.2.2电子产品的批量调试142
8.3电子产品的测试方法和调试内容144
8.3.1检查电子电路故障的方法144
8.3.2电子产品的调试内容146
8.4电子产品整机调试实例148
8.4.1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148
8.4.2数字万用表的装配与调试156
第9章电子产品的检验与包装160
9.1电子产品的检验161
9.1.1电子产品检验的目的和方法161
9.1.2电子产品的检验项目161
9.2电子产品的包装165
9.2.1电子产品的包装要求165
9.2.2电子产品的包装材料165
9.2.3液晶电视机整机包装实例166
第10章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识读168
10.1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种类和内容169
10.1.1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种类169
10.1.2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文件的内容169
10.2工艺文件的格式172
10.2.1编写工艺文件的格式要求172
10.2.2各种工艺文件格式的具体要求173
10.2.3工艺流程图176
参考文献181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为第一阶段,以电子管为标志,由此促使了电子工业的诞生,发展了线电广播和通信产业。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国制造,名为ENIAC)可以认为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和终极产品。虽然它的运算速度只有5000次/秒,却是一个重为28t、体积为85m3的庞然大物。它由18000个电子管组成,耗电150kW,其内部的连线总长可以绕地球20圈。
1948年,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的问世,标志着电子技术第二阶段的开始,掀起了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大众化和高可靠性、低成本进军的革命风暴,半导体进入电子领域,促进了线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高度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小型化变为现实,实现了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电子产品逐渐由科研和军用领域向民用领域普及,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到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的使用已经不再新奇,电子技术步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世界进入了空前繁荣的电子时代。电子计算机朝着大型化和微型化发展,其使用领域由科研转向工业及各个行业,自动控制、智能控制得以真正实现,航天工业得到从未有过的发展。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在一块36mm2的硅片上制造100万个三极管已经不是梦想。
1999年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其生产的奔腾4 CPU,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2975万个三极管,使微型机的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大型计算机。掌上电脑已经问世,移动通信已发展到全球通,数字式CDMA通信技术已非常成熟,手机已不再是奢侈品。笔记本电脑正在把人们的工作地点从办公室里解放出来。家用电器基本普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都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变成现实。人们可以“上九天揽月”,能够“下五洋捉鳖”。2003年,人类将高度智能化的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研制成功了可用于修补大脑的集成电路芯片,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电路也研制成功。这一切都有赖于电子技术的巨大成就。可以预料,在新的世纪里,电子技术仍将高速发展,其所能达到的水平和发展速度论你如何想象都不过分。
我国的电子工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批归国科学家的引领下,于1956年自主生产出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1965年生产出第一块集成电路,1983年研制出银河I型亿次机,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业迈入了巨型机的行列。1992年我国又研制出十亿次银河计算机,1995年研制成功的曙光1000型并行处理计算机,其运行速度可达25亿次/秒。2004年,曙光理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每秒峰值速度达到12万亿次。2015年11月,我国自己研制的超算计算机——天河2号,其计算速度达到了5.1亿亿次/秒,位居世界第一,这已经是我国计算机连续6年蝉联世界计算机计算速度第一了。
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系列载人飞船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航天飞行,并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环月飞行的嫦娥计划已经顺利实施,中国人正朝着进行太空行走和登陆月球的目标迈进。我国的电子工业从到有,从小到大,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现在我国家用电器的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产品的质量也提高很快。在这些成就的取得中,电子技术功不可没。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电子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和高级电子产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努力缩小差距,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正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电子技术的知识范围很广,其分支也很多,有些分支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如计算机、单片机、晶闸管、可编程控制器等。但这些学科的知识基础仍然是电子技术。
从对信号的处理方式上来分,电子技术可分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用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电子器件组成的电子电路,对连续变化的电信号(如正弦波)进行控制、处理的应用科学技术。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固定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等都属于模拟电子技术应用的产品。
数字电子技术是研究处理二值数值信号的应用科学技术。像VCD机、DVD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计算机都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的典型产品。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融为一体,在一个电路甚至是一个芯片中,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时进行处理,比如移动通信所使用的手机就是将语音这样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再发射出去。
从电子技术所包含的内容上来分,电子技术可以分成电子元器件生产和设计电子电路两部分。在制造电子元器件这部分内容中,主要研究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点、主要参数和生产工艺,其设计和制造属于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使用、装配和检测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中要着重训练的课题。
设计电子电路是把电子元器件按照对电信号处理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连接,以实现预定的功能。这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是一门专有技术,流水线的应用给电子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对于电子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对于降低成本也立下了赫赫功劳。作为一个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人员,必须对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过程了如指掌,熟悉现代电子产品生产的新工艺、新器件和新技术,才能胜任现代电子产品生产的岗位资格要求。
本书由王成安、王本轶编著,此外,王文革、杨德明、荆轲、毕秀梅、李亚平、王超、贾厚林、宋月丽、余威明、王春、王子凡、刘喜双等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帮助。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零起点超快学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 本书籍旨在为完全没有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经验的读者,提供一条高效、系统的学习路径。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大量的实践指导,读者将能够快速掌握电子产品从零件到成品的全过程,并具备独立进行产品调试与故障排查的能力。 本书特色: 零起点友好: 无论您是学生、爱好者,还是希望转行进入电子行业的技术人员,本书都将从最基础的电子元件概念入手,循序渐进,确保您能轻松理解。 实操导向: 大量的图示、案例分析和动手练习,让您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立即付诸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流程化讲解: 遵循电子产品生产的实际流程,从物料准备、PCB焊接、组装、功能测试到成品打包,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详尽阐述。 核心技术聚焦: 重点讲解电子产品生产中最常用的技术和工具,例如焊接技术(烙铁、热风枪)、组装技巧、常用测试仪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等。 调试与故障排除: 本书不仅教您如何组装产品,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故障案例和调试方法,帮助您快速定位并修复产品中的问题。 实用性强: 内容紧贴行业实际需求,涵盖了从小型消费电子到中等规模工业电子产品的通用生产和调试流程,让您学到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 目录概览(此为示例,具体章节会根据实际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电子产品生产基础 第一章:电子产品生产概览与入门 1.1 什么是电子产品生产?——从概念到实际 电子产品的构成要素:硬件、软件、固件 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概览:研发、生产、销售、服务 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及其生产特点(消费电子、工业电子、通信电子等) 1.2 生产环境与安全规范 无尘车间、防静电措施的重要性与基本要求 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指南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处理(如助焊剂、清洗剂) 1.3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零起点友好) 基本电阻、电容、电感器的识别、特性与应用 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集成电路(IC)的种类与识别(微控制器、运算放大器、逻辑芯片等) 连接器、开关、LED等辅助元件的认识 学习资源与查找元件信息的方法(数据手册Datasheet) 第二章:生产工具与设备介绍 2.1 手工焊接工具 电烙铁的选择与维护(温度可调、功率选择) 焊锡丝、助焊剂的选择与使用技巧 吸锡器、焊锡吸烟器等辅助工具 焊接技巧:基础焊点制作、虚焊与短路的判断与避免 2.2 表面贴装(SMT)元件焊接(进阶) 热风枪的工作原理与安全操作 SMT元件的识别与放置技巧 局部SMT元件的手工焊接方法 2.3 辅助工具与设备 螺丝刀、镊子、剥线钳、剪线钳等手动工具 工作台灯、放大镜、显微镜等视觉辅助设备 电源适配器、稳压电源的使用 静电腕带、防静电垫的使用 第二部分:电子产品装配实操 第三章:PCB(印刷电路板)与元件焊接 3.1 PCB基础知识 PCB的功能与结构(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 PCB板上的标记与元件标识(丝印层) PCB的通孔(Through-hole)与表面贴装(SMT)焊盘 3.2 通孔元件焊接实践 元件的极性识别(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通孔元件的正确安装与弯脚技巧 单点焊接、连续焊接的技巧 焊接质量的判断标准(锡量、焊点形状、润湿性) 3.3 表面贴装(SMT)元件基础焊接 SMT元件的识别(封装类型:0603, 0805, SOIC, SOP等) 单侧贴装元件的焊接(如电阻、电容) 双侧贴装元件的焊接(如IC芯片) 锡膏与助焊剂在SMT焊接中的作用 回流焊基础原理(仅为了解,本书侧重手工) 3.4 焊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虚焊、冷焊的识别与修复 短路、桥接的识别与清除 焊点过大或过小 第四章:电子产品组装与结构件配合 4.1 元件的机械固定 螺丝、螺母、垫圈的正确选用与拧紧技巧 卡扣、定位柱等结构件的应用 避免过度用力导致PCB或元件损坏 4.2 线缆连接与线束整理 导线选择与剥线技巧 接线端子、连接器(如JST, Dupont, USB, DC Jack)的安装与连接 压接、焊接线缆的方法 线束的固定与整理,避免干扰与磨损 4.3 外壳组装 不同类型外壳(塑料、金属)的装配方法 对准、卡合、螺丝固定等 确保所有组件安装到位,无松动 4.4 结构件的优化与改进(实际案例) 第三部分:电子产品调试与故障排查 第五章:电子产品测试与调试基础 5.1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数字万用表(DMM)的使用 测量电压(直流DC、交流AC) 测量电流 测量电阻(通断、阻值) 二极管和三极管测试功能 示波器(Oscilloscope)基础 波形显示、时基、幅度调整 测量信号幅值、周期、频率 捕捉瞬时信号 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介绍 产生各种标准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设定频率、幅值、占空比 5.2 基本功能测试 上电前检查:短路、虚焊、错焊 通电后的基本功能验证(如LED是否亮、按键是否响应) 电源电压、工作电流的测量 5.3 软件/固件烧录与初始化 烧录器(Programmer)的基本使用(如ST-Link, J-Link, USBasp) 固件(Firmware)的准备与加载 程序下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第六章:电子产品故障分析与诊断 6.1 故障现象的识别与分类 无反应、工作不稳定、功能异常、发热、异响等 根据现象推断可能的故障区域 6.2 故障诊断流程与方法 “自上而下” vs “自下而上” 诊断策略 排除法: 逐步排除可能出问题的模块或元件 替换法: 更换疑似故障元件进行测试 对比法: 与正常工作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 6.3 常见故障点分析与对策 电源问题: 电压不稳、短路、滤波不良 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衰减、串扰、反射(尤其在高速电路中) 元件损坏: 烧毁、漏电、失效 连接问题: 虚焊、接触不良、线缆断裂 软件/固件BUG: 程序逻辑错误、初始化失败 6.4 实用故障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智能插座无法连接Wi-Fi的诊断与修复 案例二:某音频放大器有杂音的分析与处理 案例三:某LED驱动板工作不稳定的排查 第七章:调试进阶与优化 7.1 性能指标的测量与优化 如功耗、稳定性、响应速度等 根据测试数据进行电路参数调整 7.2 异常工况下的测试与防护 高温、低温、湿度等环境测试 电磁兼容性(EMC)基础概念(初步了解) 7.3 生产测试流程的建立与改进 测试点(Test Point)的设计与利用 自动化测试(ATE)简介 7.4 持续学习与提升的资源推荐 附录: 常用电子元件符号大全 常见电子产品生产工具供应商推荐 电子技术学习资源列表 通过学习本书,您将不仅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的各项技能,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您的电子技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零起点超快学”确实很吸引人,我一直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充满科技感的智能设备。但每次想深入了解,都觉得门槛太高,要么是艰涩的理论,要么是复杂的电路图,让我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这个“小白”一步步进入电子产品的大门。我特别好奇“生产”这个概念在书中的具体体现,是关于整个产业链的介绍,还是更侧重于一些基础的生产工艺?而“装配”和“调试”更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详细的图解和步骤,了解如何将各种元器件组合在一起,并最终让它们正常工作。尤其是调试,我希望它能教会我一些通用的故障排除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仅仅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有趣的电子小制作的教程,让我能立刻上手实践,那这本书就太完美了。

评分

作为一个对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想亲手 DIY 一些小项目,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指导。市面上很多关于 Arduino、树莓派的教程,虽然有代码,但对于硬件的生产、装配和调试过程的讲解却相当有限,往往只能照搬照抄,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尤其关注它在“生产”环节的描述,不知道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基本的 PCB 设计概念,或者是一些元器件的选型和采购渠道。而“装配”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比如烙铁的使用技巧、焊接的要点、以及如何规范地连接线缆等等。最让我期待的是“调试”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试方法论,教我如何一步步定位问题,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常见的电子产品故障排除案例,并提供解决方案,那就更加实用了。我非常期待它能帮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践者。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学习过一点点电子知识,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很久没有接触的人,我发现现在的电子产品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快速地更新和巩固我的知识。标题中的“超快学”让我觉得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它能让我用相对较少的时间,掌握电子产品从生产到调试的整个流程。我特别关注“生产”部分的讲解,不知道它会涉及哪些方面,是关于半导体制造,还是更偏向于成品组装的工艺?而“装配”和“调试”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不同类型元器件的焊接技巧、电路板的连接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调试。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解决常见问题的实例,并且能给我一些系统性的调试思路。这本书能否帮助我快速地重新拾起电子技能,并跟上时代的步伐,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目录,我感觉它真的非常全面。虽然我本人并非电子专业的学生,但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电子设备,有时也需要处理一些简单的设备故障。之前,我都是通过网络上的零散信息和一些视频来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知识体系非常不完整,也没有系统的概念。这本书的“零起点”定位,让我觉得非常踏实,它应该能为我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电子基础。我特别想了解“生产”这个环节,虽然我们可能不直接参与生产线,但了解整个生产流程,对于理解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控制非常有帮助。我非常关注“装配”部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不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规范的装配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用的工具和设备。而“调试”更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并解决问题,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案例分析,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淡蓝色的背景,配上一个抽象的电路图,还有那几个大字“零起点超快学电子产品生产、装配与调试”,立刻就能感受到那种专业又不失活力的气息。我一直对电子产品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非常高深莫测,总觉得自己是“零基础”,不敢轻易下手。市面上也有一些电子技术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看得人云里雾里,而且装配和调试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我的痛点——“零起点”,这让我觉得它非常亲民,好像真的可以带我这个完全不懂行的人,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我特别期待它在“生产”、“装配”和“调试”这几个环节的内容,希望能看到一些实操的指导,比如如何使用工具,如何连接元件,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排查和解决。如果书中能配上大量的图示,甚至是视频链接,那简直就太完美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翻开这本书,开启我的电子产品学习之旅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