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成大先 編
圖書標籤:
  • 機械設計
  • 機械工程
  • 潤滑
  • 密封
  • 機械手冊
  • 工程技術
  • 工業工程
  • 設計參考
  • 第六版
  • 單行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71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651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2
字數:110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機械設計手冊》纍計130萬套!內容豐富、實用便查。
.這是一部機械設計史上的功勛圖書,曆時五十載,對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貢獻已手冊本身。
.這是一部引起轟動的工具書,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國首部大型機械設計工具書。目前修訂至第六版,受到數機械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稱頌。
.這是一部五十年與讀者共同成長的圖書,很多讀者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麵世,仍然愛不釋手,視它為一生事業中親密、忠誠的夥伴。
.本書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奬★全國優*秀書奬★全國優*秀科技圖書奬。

內容簡介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共16分冊,涵蓋瞭機械常規設計的所有內容。各分冊分彆為《常用設計資料》 《機械製圖·精度設計》 《常用機械工程材料》 《機構·結構設計》 《連接與緊固》 《軸及其連接》 《軸承》 《起重運輸件·五金件》 《潤滑與密封》 《彈簧》 《機械傳動》 《減(變)速器·電機與電器》 《機械振動·機架設計》 《液壓傳動》 《液壓控製》 《氣壓傳動》。
本書為《潤滑與密封》。主要介紹瞭潤滑方法及潤滑裝置(稀油集中潤滑係統、乾油集中潤滑係統、油霧潤滑、油氣潤滑)的原理、結構、設計計算和應用;稀油潤滑裝置的設計計算;潤滑劑(常用潤滑油、常用潤滑脂、潤滑劑添加劑、固體潤滑劑等)的分類、特性、選用原則、質量指標、用途以及國內外牌號的對照;靜密封、動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墊片密封、填料密封、油封密封、漲圈密封、迷宮密封、機械密封、螺鏇密封的結構、設計、計算和應用等;密封件(油封皮圈、油封紙圈、圓橡膠、圓橡膠管密封、Z形橡膠油封、O形橡膠密封圈、鏇轉軸唇形密封圈、橡膠密封圈、同軸密封件、車恒德密封、氣缸用密封、YX形密封圈)的結構形式、尺寸、應用,密封圈材料的性能要求等。
本書可作為機械設計人員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供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1篇潤滑與密封
第1章潤滑方法及潤滑裝置11-3
1潤滑方法及潤滑裝置的分類、潤滑原理與應用11-3
2一般潤滑件11-5
2.1油杯11-5
2.2油環11-7
2.3油槍11-7
2.4油標11-8
3集中潤滑係統的分類和圖形符號11-10
4稀油集中潤滑係統11-13
4.1稀油集中潤滑係統設計的任務和步驟11-13
4.1.1設計任務11-13
4.1.2設計步驟11-13
4.2稀油集中潤滑係統的主要設備11-17
4.2.1潤滑油泵及潤滑油泵裝置11-17
4.2.2稀油潤滑裝置11-28
4.2.3輔助裝置及元件11-51
4.2.4潤滑油箱11-68
5乾油集中潤滑係統11-72
5.1乾油集中潤滑係統的分類及組成11-72
5.2乾油集中潤滑係統的設計計算11-76
5.2.1潤滑脂消耗量的計算11-76
5.2.2潤滑脂泵的選擇計算11-76
5.2.3係統工作壓力的確定11-77
5.2.4滾動軸承潤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11-78
5.3乾油集中潤滑係統的主要設備11-80
5.3.1潤滑脂泵及裝置11-80
5.3.2分配器與噴射閥11-92
5.3.3其他輔助裝置及元件11-103
5.4乾油集中潤滑係統的管路附件11-110
5.4.1配管材料11-110
5.4.2管路附件11-110
6油霧潤滑11-125
6.1油霧潤滑工作原理、係統及裝置11-125
6.1.1工作原理11-125
6.1.2油霧潤滑係統和裝置11-125
6.2油霧潤滑係統的設計和計算11-126
6.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霧量11-126
6.2.2凝縮嘴尺寸的選擇11-128
6.2.3管道尺寸的選擇11-128
6.2.4空氣和油的消耗量11-129
6.2.5發生器的選擇11-129
6.2.6潤滑油的選擇11-129
6.2.7凝縮嘴的布置方法11-130
7油氣潤滑11-132
7.1油氣潤滑工作原理、係統及裝置11-132
7.1.1油氣潤滑裝置(摘自JB/ZQ 4711—2006)11-133
7.1.2油氣潤滑裝置(摘自JB/ZQ 4738—2006)11-135
7.2油氣混閤器及油氣分配器11-137
7.2.1QHQ型油氣混閤器(摘自JB/ZQ 4707—2006)11-137
7.2.2AHQ型雙綫油氣混閤器11-138
7.2.3MHQ型單綫油氣混閤器11-138
7.2.4AJS型、JS型油氣分配器(摘自JB/ZQ 4749—2006)11-139
7.3專用油氣潤滑裝置11-140
7.3.1油氣噴射潤滑裝置(摘自JB/ZQ 4732—2006)11-140
7.3.2鏈條噴射潤滑裝置11-141
7.3.3行車軌道潤滑裝置(摘自JB/ZQ 4736—2006)11-142
第2章稀油潤滑裝置的設計計算11-143
1概述11-143
2稀油潤滑與液壓傳動在技術性能、參數計算方麵的差異和特點11-143
3稀油潤滑裝置的設計計算11-147
3.1稀油潤滑裝置的主要技術性能參數11-147
3.2稀油潤滑係統技術性能參數的關係和有關計算11-148
3.2.1稀油潤滑係統簡圖及參數標示11-148
3.2.2裝置供油量及泵的颱數11-148
3.2.3裝置泄油量11-149
3.2.4供油壓力的確定及多供應支管時壓力的調整11-149
3.2.5從泵口至供油口的最大壓降11-150
3.2.6潤滑油泵功率計算11-151
3.2.7過濾器的壓降特性11-152
3.3高低壓稀油潤滑裝置結構參數、自動控製和係列實例11-153
3.3.1結構參數的閤理確定11-154
3.3.2自動控製和安全技術11-155
3.3.3部分係列實例11-158
第3章潤滑劑11-171
1潤滑劑選用的一般原則11-171
1.1潤滑劑的基本類型11-171
1.2潤滑劑選用的一般原則11-171
2常用潤滑油11-173
2.1潤滑油的主要質量指標11-173
2.1.1黏度11-173
2.1.2潤滑油的其他質量指標11-182
2.2常用潤滑油的牌號、性能及應用11-185
2.2.1潤滑油的分類11-185
2.2.2常用潤滑油的牌號、性能及應用11-186
3常用潤滑脂11-197
3.1潤滑脂的組成及主要質量指標11-197
3.1.1潤滑脂的組成11-197
3.1.2潤滑脂的主要質量指標11-197
3.2潤滑脂的分類11-198
3.3常用潤滑脂的性質與用途11-199
4潤滑劑添加劑11-203
5閤成潤滑劑11-205
5.1閤成潤滑劑的分類11-206
5.2閤成潤滑劑的應用11-206
6固體潤滑劑11-208
6.1固體潤滑劑的分類11-208
6.2固體潤滑劑的作用和特點11-208
6.2.1可代替潤滑油脂11-208
6.2.2增強或改善潤滑油脂的性能11-208
6.2.3運行條件苛刻的場閤11-209
6.2.4環境條件很惡劣的場閤11-209
6.2.5環境條件很潔淨的場閤11-209
6.2.6無需維護保養的場閤11-209
6.3常用固體潤滑劑的使用方法和特性11-210
6.3.1固體潤滑劑的使用方法11-210
6.3.2粉狀固體潤滑劑特性11-210
6.3.3膏狀固體潤滑劑特性11-211
7潤滑油的換油指標、代用和摻配方法11-213
7.1常用潤滑油的換油指標11-213
7.2潤滑油代用的一般原則11-213
7.3潤滑油的摻配方法11-213
8國內外液壓工作介質和潤滑油、脂的牌號對照11-216
8.1國內外液壓工作介質産品對照11-216
8.2國內外潤滑油、脂品種對照11-225
第4章密封11-252
1靜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1-252
2動密封的分類、特點及應用11-254
3墊片密封11-258
3.1常用墊片類型與應用11-258
3.2管道法蘭墊片選擇11-260
4填料密封11-261
4.1毛氈密封11-261
4.2軟填料動密封11-262
4.3軟填料密封計算11-266
5油封密封11-268
5.1結構型式及特點11-268
5.2油封密封的設計11-269
5.3油封摩擦功率的計算11-273
6漲圈密封11-274
7迷宮密封11-275
8機械密封11-276
8.1接觸式機械密封工作原理11-276
8.2常用機械密封分類及適用範圍11-277
8.3機械密封的選用11-280
8.4常用機械密封材料11-284
8.5機械密封的計算11-289
8.6機械密封結構設計11-293
8.7波紋管式機械密封11-295
8.7.1波紋管式機械密封型式11-295
8.7.2波紋管式機械密封端麵比壓計算11-296
8.8非接觸式機械密封11-297
8.8.1非接觸式機械密封與接觸式機械密封比較11-297
8.8.2流體靜壓式機械密封11-298
8.8.3流體動壓式機械密封11-299
8.8.4乾氣密封11-301
8.9釜用機械密封11-307
8.10機械密封輔助係統11-310
8.10.1泵用機械密封的冷卻方式和要求11-310
8.10.2泵用機械密封衝洗係統11-312
8.10.3釜用機械密封潤滑和冷卻係統11-321
8.11雜質過濾和分離11-324
8.12機械密封標準11-325
8.12.1機械密封技術條件(摘自JB/T 4127.1—2013)11-325
8.12.2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密封圈(摘自JB/T 7757.2—2006)11-326
8.12.3機械密封用氟塑料全包覆橡膠O形圈(摘自JB/T 10706—2007)11-329
8.12.4焊接金屬波紋管機械密封(摘自JB/T 8723—2008)11-333
8.12.5泵用機械密封(摘自JB/T 1472—2011)11-338
8.12.6耐酸泵用機械密封(摘自JB/T 7372—2011)11-345
8.12.7耐堿泵用機械密封(摘自JB/T 7371—2011)11-350
9螺鏇密封11-353
9.1螺鏇密封方式、特點及應用11-353
9.2螺鏇密封設計要點11-354
9.3矩形螺紋的螺鏇密封計算11-355
第5章密封件11-360
1油封皮圈、油封紙圈11-360
2圓橡膠、圓橡膠管密封(摘自JB/ZQ 4609—2006)11-360
3氈圈油封11-361
4Z形橡膠油封(摘自JB/ZQ 4075—2006)11-362
5O形橡膠密封圈11-364
5.1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尺寸及公差(摘自GB/T 3452.1—2005)11-364
5.2液壓、氣動用O形圈徑嚮密封溝槽尺寸(摘自GB/T 3452.3—2005)11-368
5.2.1液壓活塞動密封溝槽尺寸11-368
5.2.2氣動活塞動密封溝槽尺寸11-370
5.2.3液壓、氣動活塞靜密封溝槽尺寸11-373
5.2.4液壓活塞杆動密封溝槽尺寸11-379
5.2.5氣動活塞杆動密封溝槽尺寸11-381
5.2.6液壓、氣動活塞杆靜密封溝槽尺寸11-383
5.3O形圈軸嚮密封溝槽尺寸(摘自GB/T 3452.3—2005)11-389
5.3.1受內部壓力的軸嚮密封溝槽尺寸11-389
5.3.2受外部壓力的軸嚮密封溝槽尺寸11-390
5.4溝槽和配閤偶件錶麵的錶麵粗糙度(摘自GB/T 3452.3—2005)11-391
5.5O形橡膠密封圈用擋圈11-392
6密封元件為彈性體材料的鏇轉軸唇形密封圈(摘自GB/T 13871.1—2007)11-392
7密封元件為熱塑性材料的鏇轉軸唇形密封圈(摘自GB/T 21283.1—2007)11-394
7.1密封圈類型11-394
7.2密封圈基本尺寸11-395
7.3密封圈尺寸標識代碼及標注說明11-396
7.4密封圈的技術文件11-396
8單嚮密封橡膠密封圈(摘自GB/T 10708.1—2000)11-398
8.1單嚮密封橡膠密封圈結構型式及使用條件11-398
8.2活塞杆用短型(L1)密封溝槽及Y形圈尺寸11-398
8.3活塞用短型(L1)密封溝槽及Y形圈尺寸11-399
8.4活塞杆用中型(L2)密封溝槽及Y形圈、蕾形圈尺寸11-401
8.5活塞用中型(L2)密封溝槽及Y形圈、蕾形圈尺寸11-404
8.6活塞杆用長型(L3)密封溝槽及V形圈、壓環和塑料支撐環的尺寸11-406
8.7活塞用長型(L3)密封溝槽及V形圈、壓環和彈性密封圈尺寸11-407
9VD形橡膠密封圈(摘自JB/T 6994—2007)11-409
10雙嚮密封橡膠密封圈(摘自GB/T 10708.2—2000)11-412
11往復運動用橡膠防塵密封圈 (摘自GB/T 10708.3—2000)11-415
11.1A型防塵圈11-415
11.2B型防塵圈11-416
11.3C型防塵圈11-417
12同軸密封件(摘自GB/T 15242.1—1994)11-418
12.1活塞杆密封用階梯形同軸密封件11-418
12.2活塞密封用方形同軸密封件11-420
13車恒德(西安車氏)密封11-422
13.1密封類型、使用條件及選擇要點11-422
13.2密封材料11-425
13.3直角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26
13.4腳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27
13.5齒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28
13.6C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30
13.7帽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31
13.8低摩擦齒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32
13.9重載齒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34
13.10耐高壓J形滑環式組閤密封尺寸11-435
13.11車恒德防塵密封尺寸11-437
14氣缸用密封圈(摘自JB/T 6657—1993)11-438
14.1氣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1-438
14.2氣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1-439
14.3氣缸活塞杆用J型防塵圈11-440
14.4氣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膠緩衝密封圈11-441
15YX形密封圈11-442
15.1孔用YX形密封圈(摘自JB/ZQ 4264—2006)11-442
15.2軸用YX形密封圈(摘自JB/ZQ 4265—2006)11-446
16液壓缸活塞和活塞杆密封用支承環(摘自GB/T 15242.2—1994)11-449
16.1液壓缸活塞杆密封用支承環11-449
16.2液壓缸活塞密封用支承環11-451
17密封圈材料11-454
17.1普通液壓係統用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摘自HG/T 2579—2008)11-454
17.2真空用O形橡膠圈材料(摘自HG/T 2333—2009)11-454
17.3耐高溫潤滑油O形圈材料(摘自HG/T 2021—2004)11-455
17.4耐酸堿橡膠密封件材料(摘自HG/T 2181—2009)11-455
17.5往復運動橡膠密封圈材料(摘自HG/T 2810—2008)11-456
17.6鏇轉軸唇形密封圈橡膠材料(摘自HG/T 2811—2009)11-457
18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11-457
18.1公稱壓力用PN標記的管法蘭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摘自GB/T 9126—2008)11-457
18.1.1全平麵管法蘭(FF型)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11-457
18.1.2突麵管法蘭(RF型)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11-459
18.1.3凹凸麵管法蘭(MF型)和榫槽麵管法蘭(TG型)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11-460
18.2公稱壓力用Class標記的管法蘭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摘自GB/T 9126—2008)11-461
18.2.1全平麵管法蘭(FF型)和突麵管法蘭(RF型)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11-461
18.2.2凹凸麵管法蘭(MF型)和榫槽麵管法蘭(TG型)用墊片的型式與尺寸11-462
18.3管法蘭用非金屬平墊片技術條件(摘自GB/T 9129—2003)11-463
19鋼製管法蘭用金屬環墊(摘自GB/T 9128—2003)11-463
20管法蘭用纏繞式墊片11-467
20.1纏繞式墊片型式、代號及標記(摘自GB/T 4622.1—2009)11-467
20.2管法蘭用纏繞式墊片尺寸(摘自GB/T 4622.2—2008)11-468
20.2.1公稱壓力用PN標記的法蘭用墊片尺寸11-468
20.2.2公稱壓力用Class標記的法蘭用墊片尺寸11-472
21管法蘭用非金屬聚四氟乙烯包覆墊片(摘自GB/T 13404—2008)11-475
21.1公稱壓力用PN標記的管法蘭用墊片尺寸11-475
21.2公稱壓力用Class標記的管法蘭用墊片尺寸11-476
21.3聚四氟乙烯包覆墊片的性能11-476
22管法蘭用金屬包覆墊片(摘自GB/T 15601—2013)11-477
23U形內骨架橡膠密封圈(摘自JB/T 6997—2007)11-479
參考文獻11-482

前言/序言

《機械設計手冊》自1969年第一版齣版發行以來,已經修訂瞭五次,纍計銷售量130萬套,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內影響力強、銷售量大的機械設計工具書。作為國傢級的重點科技圖書,《機械設計手冊》多次獲得國傢和省部級奬勵。其中,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奬,1983年獲化工部優秀科技圖書奬,1995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奬,1999年獲全國化工科技進步二等奬,2002年獲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科技圖書一等奬,2003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進步二等奬。1986~2015年,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現實用性、可靠性和創新性的最佳結閤,協助廣大機械設計人員開發齣更好更新的産品,適應市場和生産需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這是《機械設計手冊》一貫堅持、不懈努力的最高宗旨。
《機械設計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第五版齣版發行至今已有8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進行瞭廣泛的調查研究,多次邀請機械方麵的專傢、學者座談,傾聽他們對第六版修訂的建議,並深入設計院所、工廠和礦山的第一綫,嚮廣大設計工作者瞭解《手冊》的應用情況和意見,及時發現、收集生産實踐中齣現的新經驗和新問題,多方位、多渠道跟蹤、收集國內外湧現齣來的新技術、新産品,改進和豐富《手冊》的內容,使《手冊》更具鮮活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廣大機械設計人員自主創新的能力,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傢的需要。
《手冊》第六版的具體修訂情況如下。
一、在提高産品開發、創新設計方麵
1.新增第5篇“機械産品結構設計”,提齣瞭常用機械産品結構設計的12條常用準則,供産品設計人員參考。
2.第1篇“一般設計資料”增加瞭機械産品設計的巧(新)例與錯例等內容。
3.第11篇“潤滑與密封”增加瞭稀有潤滑裝置的設計計算內容,以適應潤滑新産品開發、設計的需要。
4.第15篇“齒輪傳動”進一步完善瞭符閤ISO國際標準的漸開綫圓柱齒輪設計,非零變位錐齒輪設計,點綫嚙閤傳動設計,多點嚙閤柔性傳動設計等內容,例如增加瞭符閤ISO標準的漸開綫齒輪幾何計算及算例,更新瞭齒輪精度等。
5.第23篇“氣壓傳動”增加瞭模塊化電/氣混閤驅動技術、氣動係統節能等內容。
二、在為新産品開發、老産品改造創新,提供新型元器件和新材料方麵
1.介紹瞭相關節能技術及産品,例如增加瞭氣動係統的節能技術和産品、節能電機等。
2.各篇介紹瞭許多新型的機械零部件,包括一些新型的聯軸器、離閤器、製動器、帶減速器的電機、起重運輸零部件、液壓元件和輔件、氣動元件等,這些産品均具有技術先進、節能等特點。
3.新材料方麵,增加或完善瞭銅及銅閤金、鋁及鋁閤金、鈦及鈦閤金、鎂及鎂閤金等內容,這些閤金材料由於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材料迴收率高等優點,目前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高鐵、計算機、通信元件、電子産品、紡織和印刷等行業。
三、在貫徹推廣標準化工作方麵
1.所有産品、材料和工藝均采用新標準資料,如材料、各種機械零部件、液壓和氣動元件等全部更新瞭技術標準和産品。
2.為滿足機械産品通用化、國際化的需要,遵照立足國傢標準、麵嚮國際標準的原則來收錄內容,如第15篇“齒輪傳動”更新並完善瞭符閤ISO標準的漸開綫齒輪設計等。
《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是在前幾版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藉《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齣版之際,再次嚮參加每版編寫的單位和個人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感謝給我們提供大力支持和熱忱幫助的單位和各界朋友們!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調研工作不夠全麵,修訂中難免存在疏漏和缺點,懇請廣大讀者繼續給予批評指正。

主編
《現代機械傳動技術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機械傳動技術的發展前沿、核心原理及其在工程實踐中的廣泛應用。全書共分為十章,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且深入的機械傳動知識體係,涵蓋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技術,再到實際工程案例的各個層麵。 第一章 機械傳動係統概述 本章首先迴顧瞭機械傳動係統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類,強調瞭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瞭現代機械傳動係統設計的核心理念,包括高效率、低能耗、智能化、環保化以及模塊化等發展趨勢。通過分析不同傳動方式的優缺點,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奠定基礎。 第二章 齒輪傳動的設計與優化 齒輪傳動是機械傳動中最常見、應用最廣泛的形式。本章詳細介紹瞭各類齒輪(如直齒輪、斜齒輪、錐齒輪、蝸輪蝸杆等)的結構特點、幾何參數計算以及強度設計方法。重點講解瞭齒輪傳動誤差的分析與控製、齒麵接觸強度與彎麯強度校核的關鍵步驟,並結閤實際工程案例,探討瞭齒輪材料選擇、熱處理工藝以及潤滑對傳動性能的影響。此外,本章還介紹瞭齒輪傳動優化的先進技術,如齒廓修形、變位齒輪設計等,以提高傳動精度和承載能力。 第三章 帶傳動與鏈傳動的設計與應用 帶傳動和鏈傳動因其結構簡單、傳動平穩、成本較低等優點,在許多領域得到瞭廣泛應用。本章係統介紹瞭三角帶、同步帶、V帶等各類帶傳動的選型、設計計算方法,包括帶的張緊力、壽命預測、聯結方式等。同時,深入分析瞭鏈傳動的類型(如滾子鏈、齒形鏈等)、結構特點、選型原則和安裝調試要點。本章還結閤實際應用場景,討論瞭帶傳動和鏈傳動在剋服中心距限製、實現大傳動比以及對振動衝擊的吸收等方麵的特點和局限性。 第四章 軸與聯結件的設計與校核 軸是傳遞轉矩和承受載荷的關鍵零件。本章詳細介紹瞭軸的類型、材料選擇、結構設計原則,重點講解瞭軸的強度(彎麯、扭轉、組閤應力)和剛度(撓度、傾角)的計算與校核方法。特彆強調瞭臨界轉速的分析和避免,以及軸的疲勞壽命設計。聯結件,如鍵、銷、螺紋聯接等,作為軸與輪轂、軸與軸之間的重要連接方式,本章對其進行瞭全麵的介紹,包括各類聯結件的結構、工作原理、設計計算和強度校核,確保瞭傳動係統的可靠性。 第五章 軸承的選用與失效分析 軸承是支撐鏇轉件、減小摩擦的關鍵部件。本章係統介紹瞭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的類型、結構、性能特點以及適用範圍。重點講解瞭軸承的壽命計算(基於瑞利公式)、載荷計算,並給齣瞭詳細的軸承選型指南。此外,本章深入分析瞭軸承的常見失效模式,如疲勞點蝕、磨損、燒損、腐蝕等,並探討瞭相應的預防措施和診斷診斷方法,以提高軸承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第六章 潤滑與密封技術在機械傳動中的作用 潤滑是機械設備正常運行的生命綫,而密封則是防止潤滑劑流失、汙染物侵入的關鍵。本章詳細闡述瞭潤滑的基本原理,包括潤滑機理、潤滑劑的分類與選擇(油、脂、固體潤滑劑等)、潤滑方式(飛濺潤滑、壓力潤滑、循環潤滑等)及其在不同傳動機構中的應用。重點講解瞭潤滑對減少磨損、降低摩擦、散熱、防銹等方麵的作用。接著,深入介紹瞭各種密封結構與類型,如油封、填料密封、機械密封等,分析瞭它們的適用條件、設計原則、安裝要求以及失效分析,強調瞭閤理選擇和使用潤滑與密封技術對延長機械設備壽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第七章 變速與調速技術 變速與調速是實現機械設備功能多樣化和適應不同工況的關鍵。本章介紹瞭機械變速器(如齒輪變速器、無級變速器)、液力傳動變速器以及電氣調速等多種變速與調速方式。詳細講解瞭各種變速機構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設計計算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如汽車、機床、工程機械等)的選型依據。此外,本章還探討瞭現代電子調速技術在機械傳動中的應用,如變頻器、伺服係統等,以及它們在提高控製精度、實現智能化控製方麵的優勢。 第八章 傳動係統的可靠性與壽命設計 可靠性是衡量機械産品質量的重要指標。本章介紹瞭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可靠性指標(如失效率、平均無故障時間、可靠度等)以及可靠性設計方法。重點講解瞭傳動係統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以及基於可靠性指標的壽命設計和預測。本章還探討瞭試驗驗證、故障診斷與維修在提高傳動係統可靠性中的作用。 第九章 傳動係統故障診斷與維修 及時有效地診斷和維修傳動係統故障,是保障設備正常運行的關鍵。本章介紹瞭傳動係統常見的故障現象、産生原因及其診斷方法。詳細講解瞭振動分析、噪聲分析、油液分析、溫度監測等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同時,提供瞭針對不同類型傳動部件(如齒輪、軸承、聯軸器等)的維修和更換指南,強調瞭預防性維護和狀態監測在減少故障發生、降低維修成本中的重要性。 第十章 現代機械傳動技術發展趨勢與前沿研究 本章展望瞭機械傳動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微型化、輕量化、柔性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重點介紹瞭新型傳動材料(如高性能閤金、復閤材料)、先進製造技術(如3D打印、精密加工)在傳動部件製造中的應用。同時,探討瞭智能傳動係統、人機共融傳動、生物仿生傳動等前沿研究領域,以及它們在推動機械工業嚮更高水平發展中的潛力。 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圖文並茂,適閤機械設計、製造、維修等領域的工程師、技術人員、高校學生以及對機械傳動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收到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就像收到瞭一份厚禮,沉甸甸的,充滿瞭知識的力量。我是一名剛剛踏入機械設計領域的研究生,對於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我一直感到有些迷茫。尤其是在潤滑和密封這兩個看似基礎但又極其關鍵的方麵,我常常覺得自己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實踐經驗更是缺乏。在學習過程中,我接觸過一些關於機械原理的教材,但往往過於泛泛,難以滿足我解決具體工程問題的需求。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的這一塊空白。我迫切地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個係統、完整的潤滑和密封技術知識框架。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各種潤滑劑的分類、性能測試方法、以及在不同溫度、壓力、速度等工況下的應用指南。同時,我也期待它能深入講解各種密封形式,如 O 型圈、油封、機械密封等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選材依據、設計計算以及安裝調試要點。這本書的“第六版”更讓我感到欣慰,這意味著它凝聚瞭多年的經驗積纍和技術革新,能夠為我提供最前沿、最可靠的知識。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將這本書作為我的主要學習資料,課餘時間認真研讀,並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相互印證、融會貫通。我相信,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將能夠更自信地麵對未來的設計任務,為開發齣更可靠、更高效的機械産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充滿知識的力量感。我是一名在工程機械行業工作的技術主管,我們所設計的設備,往往需要在惡劣的環境下長時間運行,對潤滑和密封的要求極高。在我看來,潤滑和密封不僅僅是簡單的“加油”和“擋水”,而是決定設備能否穩定運行、壽命長短的關鍵技術。市麵上關於機械設計的內容很多,但能夠像這本書這樣,把潤滑和密封單獨拎齣來,進行如此詳盡的闡述,實屬難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不同類型的潤滑方式,如飛濺潤滑、壓力潤滑、油霧潤滑等,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場景和技術要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關於高性能密封材料的詳細介紹,包括它們在耐磨性、耐腐蝕性、耐高溫性等方麵的錶現,以及如何根據具體的工況條件進行科學選型。這本書的“第六版”也讓我覺得非常放心,這意味著它一定積纍瞭豐富的行業經驗,並且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我打算在接下來的工作之餘,將這本書當作一本“工具書”來使用,遇到具體的設計難題時,就翻閱它,希望能從中找到最科學、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我設計齣更可靠、更耐久的工程機械産品。

評分

這本書《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拿到手中,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和內容上的厚重。我是一名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工作的研發工程師,我們深知,在極端的高溫、高壓、高速的工況下,潤滑和密封技術的重要性不亞於核心的燃燒和渦輪技術。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導緻災難性的後果。因此,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權威、詳盡的著作,來係統地指導我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市麵上關於航空發動機的資料很多,但專門針對潤滑和密封進行深入剖析的書籍卻不多見,這本單行本的齣現,無疑給瞭我巨大的驚喜。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講解各種高性能潤滑劑的配方構成、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以及它們在不同飛行階段的潤滑機理。同時,我也希望能詳細瞭解各種先進密封技術,如迷宮密封、浮環密封、金屬密封等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以及失效分析方法。這本書的“第六版”也讓我對它的專業性和前沿性充滿信心,相信它能夠為我提供最先進的理論指導和技術參考。我計劃將這本書作為我未來一段時間的學習重點,反復研讀,並將其中的知識應用於我的項目研發中,希望能為提升航空發動機的可靠性和性能貢獻一份力量。

評分

拿到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的時候,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我是一名在流體機械行業工作的技術顧問,我們日常接觸的泵、閥、壓縮機等設備,其核心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部的潤滑和密封係統。在為客戶提供谘詢服務時,我常常會遇到各種關於潤滑劑選擇、密封材料匹配以及故障診斷的問題。我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解答這些難題的參考書,而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的理想之選。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流體在不同工況下的潤滑機理,以及如何根據介質特性、工作壓力、溫度等因素,科學地選擇潤滑劑類型和潤滑方式。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深入講解各種密封結構,如填料密封、機械密封、唇形密封等的原理、設計要點、安裝規範以及壽命預測方法,幫助我為客戶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的“第六版”版本,也意味著它一定蘊含瞭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最新的技術進展,這讓我對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非常有信心。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工作之餘,將這本書作為我的“移動知識庫”,隨時查閱,並將其中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谘詢建議,幫助更多客戶提升設備的性能和可靠性。

評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這本書時,它厚實的紙張和樸實的封麵,就傳遞齣一種踏實可靠的專業感。我是一名在模具製造行業工作的工程師,我們深知,一旦模具在運行時齣現潤滑不良導緻的卡滯,或者密封失效引起泄露,輕則影響生産效率,重則可能造成模具的嚴重損壞,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潤滑和密封技術的深入理解,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我接觸過一些通用的機械設計書籍,但它們在潤滑和密封方麵的講解往往不夠深入和具體,難以滿足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復雜需求。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我非常渴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潤滑劑的粘度、極壓性能、抗氧化性等關鍵指標,以及它們在高速、重載、高溫等極端工況下的適用性。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詳盡闡述各種密封件的設計準則,包括接觸密封、非接觸密封的原理、結構形式、材料選擇以及壽命預測方法。這本書的“第六版”版本,也讓我相信它一定包含瞭最新、最實用的行業知識和技術發展。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將這本書作為我的重點學習材料,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將所學知識與我的模具設計實踐相結閤,希望能不斷優化我的設計方案,提升模具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評分

拿到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裏麵肯定乾貨滿滿。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學習,但光是從它的命名和分量上,我就能預感到它將在我日後的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是一名在設備維護一綫工作的技術人員,平日裏接觸最多的就是各種機械設備的運轉和故障排除。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會遇到與潤滑劑失效、密封件老化漏油等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有時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生産事故。因此,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權威、詳盡的書籍,能夠係統地解答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睏惑,並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恰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各種潤滑劑的特性、適用範圍以及選擇方法,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根據設備工況選擇最閤適的潤滑劑,從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深入講解不同類型的密封結構,包括它們的原理、設計要點、安裝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失效模式,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密封相關的技術問題。這本書的“第六版”也讓我覺得很踏實,這說明它經過瞭多次的修訂和完善,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當下最新的技術和行業標準。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工作之餘,逐章逐節地學習這本書,並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與我實際工作中的案例相結閤,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堅信,這本手冊將成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駕馭那些復雜精密的機械設備。

評分

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在我手中,感覺就像一本沉甸甸的寶藏,充滿瞭未被發掘的知識。我是一名擁有多年經驗的機械工程師,雖然接觸過很多機械設計方麵的書籍,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的,卻屈指可數。市麵上很多同類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脫離實際;要麼過於淺顯,缺乏深度。而這本專注於潤滑與密封的單行本,讓我看到瞭希望。在我過去的工作中,潤滑和密封問題常常是設備故障的“重災區”。無論是軸承的早期磨損,還是液壓係統的漏油,很多時候都與潤滑不良或密封失效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係。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這些問題的書籍,提供一套科學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不同工況下潤滑劑的選用原則,以及各種潤滑方式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詳細介紹各種密封件的選型、設計、安裝和維護要點,包括如何根據工作壓力、溫度、介質腐蝕性等因素,選擇最閤適的密封材料和結構形式。這本書的“第六版”也讓我對其內容的新穎性和權威性充滿信心,相信它能夠涵蓋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行業最佳實踐。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工作之餘,將這本書作為我的“案頭必備”,隨時翻閱,並將其中的知識應用到我的實際項目中,相信它一定會幫助我解決更多棘手的技術難題,提升我設計的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時,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讓我立刻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深厚底蘊。我是一名在高校從事機械設計教學多年的教師,我的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對潤滑和密封這兩個看似基礎但又極其重要的概念感到睏惑,尤其是在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時,更是顯得力不從心。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全麵、深入地講解潤滑和密封原理的書籍,來輔助我的教學工作,並為學生提供可靠的學習資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我的福音。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闡述各種潤滑劑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不同摩擦副上的潤滑機理。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詳盡地介紹各種密封件的設計理論,包括應力分析、材料力學性能以及失效模式,並提供豐富的工程實例,幫助我的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如何轉化為具體的工程設計。這本書的“第六版”也意味著它一定經過瞭多次的修訂和完善,內容更加貼近最新的教學需求和行業發展。我計劃將這本書作為我未來教學的核心參考資料,並推薦給我的學生們,希望能幫助他們建立起紮實的潤滑和密封技術基礎,為他們未來的工程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機械設計手冊(第六版):單行本·潤滑與密封》這本書時,它的厚度和封麵帶來的專業感立刻吸引瞭我。我是一名在汽車製造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日常工作中,發動機、變速箱、液壓係統等核心部件的潤滑和密封技術,直接關係到産品的性能和壽命。雖然我接觸過一些機械設計的基礎知識,但在潤滑和密封這兩個具體而重要的領域,我總覺得存在知識的斷層,很多時候隻能依靠經驗來判斷,而缺乏係統性的理論支撐。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所期盼的。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各種潤滑油和潤滑脂的性能指標、選擇依據,以及它們在不同溫度、壓力、速度下的行為錶現。同時,我也對各種密封件,如油封、O型圈、機械密封等的設計原理、材料選擇、安裝工藝以及失效分析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通過學習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件,在整個機械係統中扮演著多麼至關重要的角色。第六版的齣版,也意味著它所包含的信息是經過時間檢驗和不斷更新的,這讓我對其內容的可靠性非常有信心。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工作時間裏,將這本書作為我的重點學習對象,深入研究其中的每一個章節,並嘗試將其中的知識點與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相結閤,希望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優方案,提升我工作的專業度和效率。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光是厚重感和封麵上樸實無華的字體,就足以讓我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功力。我一直對機械原理的細微之處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實際工程中,那些看似不起眼但至關重要的潤滑和密封技術,往往是決定設備壽命和性能的關鍵。市麵上關於機械設計的書籍不少,但能像這樣專注於某個特定領域的,卻不多見。我曾多次在項目開發中遇到與潤滑劑選擇、密封件設計相關的問題,那時候纔深切體會到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地理解不同工況下潤滑劑的性能指標,掌握不同密封結構的優缺點,甚至能夠觸類旁通,在麵對新的設計挑戰時,能夠更有信心地做齣選擇。我知道,這本書的版次更新迭代,意味著它一定吸收瞭最新的技術發展和行業經驗。第六版,這個數字本身就代錶著時間的沉澱和技術的進步。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對機械設計中的“潤滑”與“密封”這兩個核心環節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即使是目錄,也足以引發我無盡的遐想,那些章節標題,仿佛是開啓寶藏的鑰匙,等待我去探索。我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利用業餘時間,一點一點地去啃讀這本書,將書中的知識與我過去的工作經驗進行對比和融閤,看看能否從中提煉齣一些更具指導意義的原則和方法。我堅信,一本好的技術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智慧的傳承,是作者將其一生所學濃縮成精華,傳遞給下一代的寶貴財富。我非常看好這本書,因為它所聚焦的領域,在現代工業生産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任何一個忽略瞭潤滑和密封的機械設計,都可能埋下失敗的隱患。

評分

還可以,就是再多些優惠就更好瞭

評分

很喜歡,就是正品,以後就來傢買書啊。

評分

不錯是我想要的,挺好高端大氣上檔次,理想的物品

評分

真貴啊 ,差點沒有能夠報銷,專業手冊需要專門的書櫃,嗬嗬嗬

評分

這個必須好評,最棒的機械設計資料,雖然是化工齣版社的,確實比xx強。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東西收到,很滿意!!真的是超級好的賣傢,解答疑問不厭其煩,細緻認真,關鍵是東西好,而且貨   物發得超快,包裝仔細,值得信賴!   很好,發貨很快!服務周到!

評分

工具書,買瞭好幾套

評分

很專業的書,質量很好,印刷好,紙張也好。每次都要贊下京東的物流,太棒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