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古琴的故事,是一個瑞典漢學傢學習古琴的傳奇經曆和體會,其中不僅有對古琴本身的描寫,還有關於古琴對古代文人生活的意義,關於古琴與人的命運、與音樂、詩歌的關聯。全書分為五章,靠前章《另一個世界》記敘瞭作者在北京古琴研究會跟隨古琴師王迪學習的經曆,以及與許多古琴大師的交往;第二章《樂器》則從琴體、漆與斷紋、古琴作坊、琴弦和調音、銘文、琴式等方麵談論古琴本身;第三章《遠古及傳說》是通過曆史故事講述古琴的文化傳承;第四章《桃源夢》集中談論古琴與古代文人的關係,很後一章是《琴譜和彈奏技巧》。由於作者是外國人,從小學習歐洲古老的魯特琴,而她在中國學習古琴的1961-1962年,是一個特殊年代,她有幸遇到管平湖、査阜西、溥雪齋這樣的品質大師,所以她的這部作品就有一種生動的感性,一種特彆的味道,同時有著專業的根基。是一部深入淺齣的古琴藝術著作。 (瑞典)林西莉 著作 許嵐//熊彪 譯者 林西莉,瑞典文的名字是塞西麗婭?林德奎斯特,教授,作傢和攝影傢,漢學傢。1961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學讀書,此後曾數十次到中國訪問。1971年起在瑞典任漢語教師,1978年後為瑞典電視颱做有關中國語言的節目。現專心研究中國文化。齣版有關中國的著作多部。2006年齣版《古琴》,是她的又一本耗費多年心血的精心之作。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古樸典雅的風格,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帶迴到瞭那個充滿詩意的年代。我拿到書的時候,小心翼翼地翻開,第一感覺就是紙張的質感非常棒,溫潤而厚實,觸感極佳。隨後的閱讀體驗更是超乎我的想象。我一直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而“古琴”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我曾試圖瞭解過一些關於古琴的知識,但總是覺得零散不成體係,直到遇到這本書。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清晰,從古琴的曆史淵源講起,娓娓道來,讓我對這個樂器的誕生和發展有瞭全麵的認識。作者在講述曆史的同時,穿插瞭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比如那些關於古代文人雅士與古琴的故事,讀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雅。而且,書中的圖片和插畫也極其精美,那些古籍中的描繪,或是對古琴實物的細緻展現,都為我的閱讀增添瞭許多視覺上的享受。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古琴製作工藝的介紹,每一個環節都描述得細緻入微,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大緻瞭解一件樂器的誕生有多麼不易,蘊含著多少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琴的書,更是一扇讓我窺探中國傳統文化深邃奧秘的窗戶,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新的驚喜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溯源。我不是抱著“學習”的目的去讀的,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和“感受”。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時而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娓娓道來;時而又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旅人,分享著他多年的遊曆和感悟。我被書中描述的那些關於古琴的古老傳說所吸引,那些充滿想象力的故事,仿佛讓我穿越瞭時空的界限,看到瞭古代人們是如何將情感寄托於琴聲之中。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琴麯意境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術語去分析,而是用非常文學化的語言,將麯子的情感、主題、演奏時的心境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讀著這些解讀,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高山流水”的巍峨,“陽關三疊”的離愁,以及“梅花三弄”的孤傲。這本書也讓我體會到瞭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修身養性、寄情抒懷的載體。我仿佛看到瞭那些隱居山林、撫琴煮茶的文人雅士,他們藉由琴聲與自然對話,與內心交流。這種閱讀體驗,讓我對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必須承認,最初選擇這本書,是被它的“精”字所打動,帶著一種“或許能有些深度”的期待。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於此。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將古琴的知識與中國傳統的美學、哲學以及曆史的進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作者在講解古琴的構造和演奏技巧的同時,卻不落俗套,而是著重於闡釋古琴所蘊含的深邃意境。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並非僅是關於一個樂器的介紹,更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散文詩。書中對於古琴與自然、古琴與人生、古琴與社會關係的探討,都極富洞察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天人閤一”等哲學思想與古琴藝術的聯係的闡述,這讓我對古琴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不再僅僅是發聲的工具,更是心靈的寄托,是連接天地人三界的橋梁。讀這本書,我仿佛能夠感受到那些彈奏古琴的古人,他們是如何在琴聲中尋找內心的寜靜,如何通過音樂來體悟人生的真諦。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共鳴和精神上的啓迪,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熱愛。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在書店裏閑逛,隨手拿起這本書,被它“精”這個字所吸引。我覺得一本關於古琴的書,加上“精”字,想必內容一定是深入淺齣的,能帶給我一些與眾不同的體驗。翻開之後,我被作者的筆觸所深深吸引。他用一種非常詩意化的語言,描繪瞭古琴的意境和精神。我不是專業的音樂人士,對古琴的瞭解也僅限於皮毛,但這本書卻讓我感受到瞭古琴的靈魂。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將古琴融入到瞭中國文人的生活、哲學和審美之中。我讀到瞭關於古琴的傳說,關於那些彈奏古琴的傳奇人物的故事,甚至還讀到瞭古琴所蘊含的宇宙觀和人生哲學。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古琴音色的描繪,他用詞非常精準且富有畫麵感,仿佛真的能聽到那清越、幽遠、深沉的琴聲在耳邊迴響。書中還介紹瞭一些著名的古琴麯,並對麯子的意境進行瞭深度的解讀,這讓我對這些麯子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欣賞。我之前聽古琴麯,隻是覺得好聽,現在讀瞭這本書,纔知道每一首麯子背後都有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音樂的意義,以及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古琴(精)》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我原本以為這可能是一本技術性的書籍,介紹古琴的構造、彈奏技巧之類的,但沒想到它所探討的遠不止於此。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將古琴置於中國曆史、文化、哲學乃至宇宙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我讀到瞭關於古琴在不同朝代的發展變遷,它如何與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相互影響,以及它在中國古代士人階層中扮演的角色。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古琴的“道”與“器”相結閤,既講解瞭古琴的物理屬性,也闡釋瞭它所承載的精神哲學。他探討瞭“和、靜、正、雅”等古琴美學原則,並將其與中國人的處世之道、人生哲學緊密聯係起來。這些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仿佛打開瞭一扇全新的思想之門。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古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對和諧、寜靜、超然物外的追求。書中的一些論述非常深刻,需要反復品味,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領悟。這種能夠引發思考、拓展視野的書,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