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生活,意味著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席捲。
意味著從以“金錢”為中心的生活,改變為以“生命”為中心的生活。
意味著觸摸生命本源,迴歸生活的本來姿態。
自己動手,這是身體和心靈的需要。隻要傾聽自己的感覺和心聲,你就能成為造物之人。
一本趣味盎然的手繪筆記,與你分享18年的手作生活。
海報:
一傢4口、9隻雞、1條狗、18年。製衣、種菜、捏陶、采蜜、去旅行……
《造物的日常》是早川由美的手繪生活筆記,她在書中將自己根植於大地的手作生活方式分享給瞭大傢。一針一綫縫衣服、做梅乾、做味噌、在田間播種。隻要手做的東西,都讓她心生愛惜。親手做的東西不僅會有手工的痕跡,還蘊含眼睛看不到的心意。那是飛針走綫時的發願,是做米飯時傾注的愛意。播種時盼望天會下雨,收獲時盼望放晴。手作裏不僅有自我的力量,還有天地自然之力的參與。親手做東西讓她充滿自信,愈發喜歡自己。
早川由美
日本知名織品藝術傢。1957年齣生,26歲開始環遊亞洲各國,並在旅途中創作布藝。1985年與丈夫小野哲平在日本愛知縣常滑市山中展開農耕生活。1998年與丈夫及兩個孩子移居到日本高知縣榖相,在梯田裏耕地、開闢果園,過上瞭自給自足的生活,成瞭真正的“播種人”。農耕期間,她用草木染、泥染的布,及從亞洲各地收集來的布品縫製衣物、創作布藝,在日本各地及海外展齣作品。用過日子的態度做著東西,也用做東西的認真過著生活。
前言
衣之章
一針一綫用手縫
務農服
雪褲
亞麻裙子
貼身衣服
草木染
柿染
專欄1手作即生活
食之章
我傢的飯
做味噌
做豆腐
保存食品
采集蜂蜜
做紅茶
青梅的各種做法
專欄2吃這件事
住之章
蓋一間自己的廚房
生活在太陽下
種一棵自己的樹
生活在月光下
播種於田
養雞養狗
製陶
怎麼做清潔
做肥皂
專欄3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
體之章
身體小藥方
內心冥想法
做蠟燭
丹田呼吸法
老子養生法
驅寒健康法
Thermie溫熱療法
分娩
養育孩子
我的旅行
活在地球大傢庭裏
後記
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
土裏長齣之物
“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村裏的大叔這麼說,“不管什麼時代,就算經濟環境不好,隻要有土有太陽,我們老百姓就能有口飯吃,就能活下去。”榖相村民們經常在我傢門口放些南瓜、茄子、蘿蔔、白菜、豆腐什麼的。我曾是一個長年居無定所的旅行者,榖相村是我第一次定居下來的地方,我嚮村民們學到瞭種田的智慧,學到瞭把根深深紮入泥土的生活態度。與平原上的農田不一樣,榖相村位於山巔,耕種梯田需要格外用心,比如田壟必須做得更高,怎麼因地製宜都得用心琢磨。我耕田時纔第一次意識到,住在榖相村並不隻是住在房子裏,更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這片泥土裏。這一帶村落與外界相對隔絕,正因如此纔世代豐足而平和地生活到現在。相對於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榖相村的生活是自給自足式的,也許今後會慢慢發展齣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地域經濟吧。
自從來到這裏,我發現即使沒有冰箱,隻要想到田裏有芋頭、地瓜等蔬菜,心情就能平和下來,十分安心。比起金錢,傢裏有柴燒有東西吃更讓人心裏踏實。傢裏沒米沒菜連雞蛋都沒有的時候,我會去跟村民藉一點。有需要幫忙的活兒,比如砍柴之類的,我也盡量拜托村裏人。我想,住在榖相村,就是讓自己變成“榖民”。深深紮根在泥土裏的不僅是我種下的蔬菜和樹木,也包括我自己。讓自己紮根在泥土裏,和土一起活下去,那感覺就好像被一種更大的、母性一樣的東西所包容,被一種安心喜悅所包容,不管發生什麼都沒啥大不瞭,都不會心慌。
元氣滿滿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凝聚著一股“元氣”,盡管有時也會無精打采元氣渙散。那麼這股“元氣”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
不僅是人,據說動植物身上都有這股“氣”。榖相村所在的高知山野裏至今有種山神信仰,供奉山神的神社非常小,神體化身據說是岩石。我參加過幾次山神祭,慢慢感受到那是獻給八百萬神的韆年祈禱,寄寓著古人的生命觀。他們通過祈禱找到瞭把生命力之根同自己連接的方法。打獵時,他們嚮山神祈願,嚮野豬祈願,為瞭雨水嚮水神祈願,嚮火神祈願,嚮樹木和岩石祈願。“魂振”的儀式就是搖醒靈魂的儀式,讓靈魂失去的活力再生,讓元氣重現。泰國有一種拴綫喚魂儀式,用拴在手腕上的棉綫象徵與魂魄的連接。日本神社參拜禮儀裏的拍手禮,也被稱為魂振,通過擊掌之聲和空氣的振動來喚醒魂魄。如此說來,音樂也好,手工藝也罷,都是把人的魂魄和自然相連。歌麯是讓語言承載起魂魄,堪稱現代的魂振儀式。如果說生活的中心是飯食,那麼心靈的中心就是音樂吧。所以,為瞭讓失去活力的靈魂再生,撼動靈魂的造物和音樂必不可少。我越來越覺得,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我的生命與靈魂在經曆的時間。
創造生命經濟
生活的幸福感很重要,但沒有錢就活不下去,因此工作也很重要。就像農民種瞭菜要齣售,將自己手做的陶器和一針一綫縫齣來的衣服賣掉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如今的時代電子交易盛行、無形之物在創造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甘地在印度農村提倡的自給自足式的經濟,會十分震驚。晚年的甘地和村民們一起為實現自給自足的社會而努力嘗試,追求衣食住的自給自足、自産自銷、村落的經濟自立以及村落自治。在甘地的構想中,印度七十萬農村可以通過自給自足實現經濟和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在經濟變成貨幣遊戲跨越國境的當代,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保持什麼樣的價值觀,纔能更像生而為人的生活。正因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我願意學習甘地的思想,並將之傳遞給下一代。我知道,微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無法改變時代,但祈願與我有同樣想法、同樣疑惑的人從小處做起,讓自己的價值觀和活法在一點一滴中發生改變。創造齣適閤自己的經濟活動,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
手作生活
我們的雙手真是無所不能。我用手一針一綫縫衣服、做梅乾、做味噌、在田間播種。隻要手做的東西,抹布也好、米飯也好、醃菜也好都讓我心生愛惜,覺得它們可親可愛。於是傢裏手做的東西越來越多,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十分充實。每當縫衣服或用豆子做豆腐時,我都會被自己的手感動,覺得它們好能乾啊!做東西讓我滿心愉快,讓我愈發喜歡自己,充滿自信。用手做齣東西時,我感到自己充滿活力。親手做的東西不僅會有手工的痕跡,還蘊含眼睛看不到的心意。那是我在飛針走綫時的發願,是在做米飯時傾注的心意。播種時盼望天會下雨,做豆腐時盼望做齣的豆腐軟硬閤適,手作裏不僅有我的力量,還有其他的能量,好像天地自然之力也參與其中。
反對抗議,或對外界說“不”,都不是我的生活態度,我願意從自身做起去改變生活。比如認真動手帶來的愉悅,這些一點一滴的變化能纍積成價值觀的大變革。創造生活,就是不依存於大經濟環境,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隻是小事。比如我自己,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讓我很少再齣村下山去買東西瞭。自己動手,意味著可以不被消費主義的浪潮席捲。我祈願這個隻重金錢價值的世界能更加重視幸福感,祈願大傢都能體會自己動手纔是生活的本來姿態。但願這一天能早日到來。
“造物的日常”這個書名,帶給我一種非常特彆的感受。它讓我聯想到一些非常宏大且抽象的概念,但又被“日常”這個詞語所拉迴現實。我推測,這本書很可能不是一本那種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的傳統故事,而更像是一種對“存在”本身的思考。它或許會通過一些非常細微的觀察,去展現生命、宇宙,甚至是一些抽象概念是如何“形成”和“演變”的。我腦海中浮現齣一些畫麵:可能是細胞在分裂,是DNA在復製,是意識在覺醒;也可能是想法在萌芽,是夢想在成形,是愛在滋長。作者似乎想通過“日常”的視角,去窺探“造物”的本質,去展現那些在我們不經意間發生的,但卻至關重要的變化。我很好奇,它是否會用一種非常冷靜、客觀的筆觸,去描繪這些過程,還是會帶入一些情感的色彩,去觸動讀者的內心。無論如何,這個書名都讓我感覺到一種深邃和寜靜,仿佛要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智慧的冥想空間。
評分當我看到“造物的日常”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它的獨特性和吸引力。它沒有那些陳詞濫調的奇幻元素,也沒有過於直白的科幻標簽,而是以一種非常內斂的方式,勾勒齣一種引人深思的畫麵。我聯想到,這本書或許會以一種齣人意料的方式,探討“創造”這個行為本身。它可能是關於藝術傢創作時的靈感閃現,是關於科學傢研究時的突破瓶頸,甚至是關於一個孩子用積木搭建夢想城堡的純粹喜悅。我設想,作者可能擁有一種獨特的視角,能夠從最平凡的現象中挖掘齣最不平凡的意義,將“造物”的宏大敘事,巧妙地融入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之中。這種反差感,正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讓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生活片段,發現其中蘊含的無限可能和生命的力量。它或許會啓發我,去思考自己生命的“造物”過程,去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創造潛能。
評分《造物的日常》這個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擁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與厚重感。它沒有那種張揚的、引人注目的風格,而是像一股清流,悄悄地流淌進我的意識。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是一部關於“如何成為”的書,但不是那種教導你如何成功的實用指南,而是更側重於生命本質和存在意義的探索。我能夠想象到,作者可能會用一種非常簡潔、詩意的語言,去描繪那些“造物”發生時的微小瞬間——可能是種子破土而齣的力量,是雪花在空中凝結的軌跡,甚至是人類第一次用火的驚喜。它或許不是在講述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在構建一種氛圍,一種讓我們能夠沉浸其中,去感受生命流動和演變的體驗。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幫助我重新認識“日常”的價值,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關於創造和新生的深刻意義。它可能會讓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生命本身的美好與奇跡。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淡淡的鵝黃色背景,上麵勾勒著一些模糊而又充滿想象力的圖騰,像是在講述著遠古的秘密。書名“造物的日常”也有一種奇妙的魔力,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不為人知的、關於創造和生命誕生的瞬間。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帶我進入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世界,在那裏,平凡的日常被賦予瞭不平凡的意義。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在時間長河中被忽略的點滴,那些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造物”過程。也許,它會是關於宇宙的起源,是關於生命的誕生,亦或是關於某個古老文明的消失與傳承。我非常好奇,在這“日常”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驚奇和震撼。作者是否會以一種詩意的方式,展現齣一種宏大的敘事?還是會聚焦於一些微觀的、細膩的觀察?無論是哪種角度,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對未知的好奇心被深深地撩撥著。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産生瞭很多美好的聯想,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世界更加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造物的日常》散發著一種低語般的神秘感,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正準備嚮你娓娓道來那些被遺忘的故事。它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一種哲學性的意味,將“造物”這個宏大的概念與“日常”這個細微的維度聯係起來。我推測,這本書或許並非一本簡單的奇幻小說,更可能是一種對存在本質的探索,一種對生命奧秘的追問。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可能是古老星辰的誕生,是某個星係在黑暗中悄然成型;也可能是微生物在顯微鏡下的舞蹈,是生命最基礎的物質組閤;甚至可能是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飛躍,是思想和科技的火花碰撞。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宏大而遙遠的主題,融入到“日常”的敘事之中。它是否會采用一種碎片化的敘事手法,通過一個個看似獨立的片段,拼湊齣關於“造物”的全貌?我更傾嚮於相信,這會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著作,每一句話,每一個意象,都可能蘊含著深邃的哲理。
評分京東每次買都是買買買,摺扣好大。信賴京東,支持京東永遠
評分這個月買瞭好多書啊,夠看很久瞭。
評分探索微小生命的獨特與不凡。
評分很普通的書,不建議購買
評分有趣,生動,適閤科普的小書籍,插圖很美。
評分和此賣傢交流,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自覺七經八脈為之一暢。所謂閱人無數,與您交流我隻想說:親,你實在是太好瞭,你的高尚情操太讓人感動瞭!
評分618領券買瞭好多書,價錢比較閤適,書也不錯,值得一讀。
評分很棒的書呢。很喜歡,很好看。
評分個人不是特彆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